《天唐锦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唐锦绣- 第8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妇女之权力。再说也不是所有人都只能娶一个老婆,只要有爵位在身,娶多少个朝廷都不管。”

    诸葛地争辩道:“可为何唐人不受此限制?”

    刘仁轨惊讶道:“唐人又非是林邑国子民,为何要接受林邑国法度之限制?”

    诸葛地:“……”

    刘仁轨继续说道:“唐人前来,是来帮助林邑国在废墟之上重建起一个富庶强盛的国家,唐人在林邑国纳妾,乃是为了帮助贵国解决妇女过剩的社会危机,贵国岂能非但不感激吾唐人之奉献,反而还要唐人一起遵守一夫一妻之法度呢?没这个道理啊。”

    诸葛地瞠目结舌。

    你说的好有道理,我居然无言以对……

    看着手里刚刚翻阅了一半的“清单”,诸葛地胸中一股郁气凝结,咽不下吐不出,干脆将“清单”合上,丢在面前的桌案上,眼不见为净。

    形势如此,他拿什么去跟唐人谈判?

    随唐人的便好了,只要能够保证他的国王之位稳定,并且能够在史书之上为他洗白,其余的随意吧……

    他不是蠢人,唐人口口声声不会占领林邑国的土地,更不会吞并林邑国,但是长此以往,所有的林邑人都将注定成为唐人的奴隶,到了最后,林邑这个种族甚至都会融化合并在唐人之中,世间再无林邑。。。

    这样的结果,还不如直接灭了林邑国呢,起码那样唐人会将林邑人视为自己的子民而一视同仁,总不会苛待自己的子民吧?

    诸葛地这时候甚至很想抱着刘仁轨的大腿喊一嗓子:求求您,占领林邑国吧!

    只是想想只要林邑国尚在,自己就能当这个国王,也只好忍下这股欲望……

    接下来原本是商议朝廷大臣的任免,诸葛地彻底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和唐人的决心,干脆一声不吭,刘仁轨怎么说,那就怎么办。

    反正怎么都是个傀儡,为何不做一个听话让人喜欢的傀儡,偏要去做那些费力不讨好且注定不会成功的蠢事呢?

    识时务者为俊杰……

    待到正事议定,诸位欢天喜地的“大臣”纷纷告辞回去准备上任全新岗位,诸葛地问道:“听闻安南有万春国余孽起兵作乱,已然攻略数县,不知可有此事?”

    大抵是诸葛地今日的合作态度令人感到愉悦,刘仁轨笑呵呵道:“确有其事,不过什么万春国只是那些叛匪夸大其词,南梁、南陈、前隋,历朝的史书之中从未承认过万春国之存在,当年南梁武官李贲趁乱纠集乱民起兵,啸聚于龙编一带,不过是一伙流寇而已。”

    诸葛地没有一味的迎合,而是恰到好处的表达出自己的疑惑:“可是据我所知,当年李贲极其麾下还是在安南地区造成了不小的轰动,令汉人军队焦头烂额,也打了几次胜仗。”

    “呵呵,”刘仁轨什么样的人物?看似粗豪实则心细如发,自然看得懂诸葛地的小把戏,只是说起这段史籍上并不多见的往事,刘仁轨谈性甚佳,笑着说道:“哪里有什么胜仗?不过是那些流寇标榜自己而已。李贲起兵不久,交州司马陈霸先率领梁朝部队击败了李贲,包围了嘉宁城,随后攻陷,李贲逃奔至屈獠洞蛮族。翌年,李贲率领二万人屯驻典澈湖一带制造船舰,陈霸先指挥军队趁在一个夜晚江水涨而注入湖中之时进攻,李贲部众溃败,又逃奔屈獠洞蛮族,不久箭疮发作死去。其兄长李天宝集结残部二万人逃到九真郡地区,流窜与群山之中,打家劫舍,与山匪无异,更屡次陈霸先率军击败。后来梁朝混乱,陈霸先率军北上;交州及邻近地区空虚,于是又重新归入前李朝的势力范围。李天宝不久病死,其势力由李贲部下将领赵光复和李佛子分别领导。没过几年,赵光复死,李佛子自称南越帝,统一当地的残余势力,至隋文帝仁寿二年被隋朝兼并。”

    这就是所谓“万春国”的始末。

    后世猴子们叫嚣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传承,第一个有着明确定位却未被承认的政权,却是汉人建立起来的……

    诸葛地问道:“总督就不担心那些贼寇趁势南下?”

    刘仁轨笑了笑,扭头看着墙壁上那张宽阔清晰的安南、林邑地图,那上面有一处被一个红色的叉号重重标示。

    那里,是衡山,也是安南叛军的葬身之地……

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等唐军入瓮?() 
汉武帝开百越,于交趾郡南三千里置日南郡,领县四,治于朱吾。

    其林邑,即日南郡之象林县。

    县在南,故曰日南,郡南界四百里。后汉时,中原丧乱,象林县人区连杀县令,自称林邑王。后有范熊者,代区连,相传累世,遂为林邑国。其地皆开北户以向日。

    晋武时,范氏入贡。东晋永和三年,林邑王范文攻陷日南郡,杀害太守夏侯览,屠杀五六千人,继而奔袭九真郡,以夏侯览之尸祭天,铲平西卷县城,占据日南。

    其后,林邑王范文遣使求见交州刺史朱蕃,求以日南郡北界横山为界。

    自东晋以后,横山就成为了中國和林邑的交界地带,横山以南为林邑,以北为安南,只是安南远离中原,数次反叛,中原王朝之掌控力度从未加强。

    到了十世纪中叶,安南从中國脱离出去,成为大越国,南方的林邑此时又称为占城,横山便成为两国的界山,当然,此乃后话……

    横山山脉隔绝南北,西接长山山脉北段,东延伸至南大海,地势西高东低,起伏较小,自古乃是兵家必争之地。

    横山关位于两处山峰之间的谷底,这个“关”并非是关隘之意,而是山间之道路。横山关乃是连通南北之要道,道路蜿蜒曲折,道路往往一侧是高山悬崖,一侧便是深谷沟壑。

    穿行于茂密的森林之间,林海层层叠叠苍翠欲滴,周围薄雾弥漫,浮云袅袅,不知道哪是从岭顶飘下来的云,也不知道哪是从谷底浮上来的雾……

    密密麻麻的青壮由北边沿着山路登上山顶,在一处两山夹持的山道停下脚步,走在最前的李万山仰头张望四周山势,大声道:“此处当为伏击之地势,可在此设伏,狙击唐军。”

    在他身后的黎吾清也看了看地形,点头赞同道:“唐人只是水师厉害,兵卒最是窝囊,看看安南数县那些守军,简直不堪一击。吾等在此设伏,必然出乎唐军预料之外,待到唐军由此经过前往安南,大军自两侧山坡俯冲而下,定将唐军冲散,大获全胜!”

    李万山嘴角撇了撇,眼中不屑的神采一闪而逝,点头附和道:“没错,届时正是你们这些土著立功的好机会,别说某排斥你们不给你们机会,到时候你们先冲,某率部给你们押后阵。”

    黎吾清大喜过望:“那就多谢李将军了,黎某痴长几岁,若是将军不嫌弃,某就托大喊你一声贤弟,可好?呵呵,往后万春国之中,还望贤弟多多维护,若有差遣,愚兄万死不辞!”

    他没什么心机,但是最起码的套路还是懂得的。

    万春国立国之后,就算是能够将他们这些土著纳入其中,也必然处处受到排挤,举步维艰。眼前这个最开始排斥土著的年青将军现在既然露出提携之意,他怎么能不顺杆往上爬?

    只看这你年青人敢于在李壮志面前耍混撒泼,就知道非比寻常,若是能够拉拢投靠,应当可以成为一大臂助……

    李万山皮笑肉不笑:“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你还惦记着往后呢?

    能保得住命再说就算你本事……

    黎吾清只会族中青壮潜伏于山路两侧的山林之中,连连叮嘱无比小心在意,勿要弄出太大声响,一面惊扰唐军斥候,泄露行藏。

    李万山则大大咧咧训了一处林间的空地,命令族人拿来酒肉,叫了几个亲近心腹围坐一圈,吃吃喝喝嘻嘻哈哈。

    黎吾清暗暗心急,却也无可奈何。

    这李万山乃是汉人当中极有势力的一股,又年轻气盛,哪里会听他的劝说?只希望这会儿不要有唐军的斥候前来探路才好……

    只是不知此次共同担负狙击唐军重任的李壮志的儿子,是否可以借机亲近一些?

    与此同时,一个青年将军率领着数千叛军兵卒缓缓来迟,追着黎吾清、李万山的脚步走上横山关。

    *****

    黎吾清不将大唐水师放在眼中,可李壮志自然不会。

    僧伽补罗城那边已经传回信息,唐军出动了一支武装到牙齿的重装步兵,半个晚上的时间就将城内屠杀一空,这等战力,李壮志哪里敢有丝毫疏忽?

    一方面命令李万山和黎吾清以及自己的儿子李天宝率领主力前往横山关狙击唐军由南至北的进攻,一方面亲率族中青壮陈兵古螺城北红河岸边,抵抗唐军水师有可能的登陆。

    至于交州总督府那边的军队,只能静观其变,暂时无暇他顾……

    李壮志一身戎装,站在古螺城的城头上眺望滚滚红河水,心情有些凝重。即便于麾下面前一再强调唐军不会从国内调拨大军前来征讨,可他心里着实没有太多底气。

    哪怕大唐当真如他所想那般,全部心思都放在东征高句丽上不在乎安南一隅,但就算只有大唐水师,也令他寝食难安……

    那可是纵横南海未尝一败的存在!

    只要想想当初真蜡象兵在唐军的“震天雷”下溃不成军狼狈逃窜,李壮志就心惊肉跳……

    可是他又有什么法子呢?

    眼瞅着万春国的余荫正在一点一点的消散,再过上十几二十年恐怕这世间都已经没人能记得住当初的万春国了。更别说他今年已到古稀之年,就算身子骨尚算硬朗,又能活多久?

    他清楚的知道,一旦自己死了,万春国就算是彻底的湮灭在历史之中,再也无人会提起……

    到那个时候,就算安南当真能够自立成国,又与万春国有何关系?

    李壮志拼着九死一生,也要在生命最后的光阴里,为了心中的理想与一生的寄托,轰轰烈烈的干一场!

    哪怕这一场注定了败亡之结局,哪怕这一场要搭上安南一代之英杰,哪怕这一场会葬送所有万春国之后裔血脉……

    “大帅,开国庆典已经准备妥当。”

    李青树来到李壮志身后,恭谨言道。

    以血统来说,李青树与李壮志并不亲近,甚至二人的祖上曾为了万春国的权力进行过多年争斗,互有胜负,却谁也奈何不得谁,各不甘心。但是时过境迁,李青树自幼跟随在李壮志身边,两人相互信赖,李青树甘为臂膀,反倒是血脉更与李壮志亲近的李万山渐行渐远,并不服从李壮志……

    李壮志微微颔首。

    虽然起兵反唐打着的是“光复万春国”的旗号,但此乃李壮志平生之夙愿,自然不能含糊其事,喊两句口号树一杆大旗便号称复国成功,总该有一场正儿八经的开国庆典,一则祭奠先祖之英灵,一则亦能昭示正统,收拢安南百姓之民心。

    现在的安南到处都是随着水师而来的唐人商贾,百姓深受其惠,愈发亲近天朝上国,还有谁记得一百年前昙花一现的万春国?

    “青树啊,你说唐军水师会否倾巢而来?”

    李壮志面色阴郁,语气颇多焦虑。

    安南虽然富庶,却也是四战之地,除去越过南方的横山关可以长驱直入一马平川之外,因为海岸线漫长,几乎处处都可以为唐军水师提供登陆场所,想要拒唐军于域外,根本做不到。

    所以他只能赌,赌唐军为了平息林邑国叛乱调集了所有步卒,赌唐军骄狂自大,不愿费事让刚刚平定叛军历经一场恶战的兵卒再次登船之后运输到北方,再次参加一场平叛的战争……

    他就赌唐军一定会集结兵力穿越横山关,居高临下直扑宋平县!

    李青树回头看了一眼四周,确定左近无人,这才压低声音,轻声道:“细作传回消息,岘港的唐军重装步兵已经在集结,很有可能一直向北穿越横山关。”

    李壮志对于潜伏在唐军之中的细作十分信任,可总是难以平复心中疑虑焦躁:“重装步兵行动迟缓,难以远距离跋涉,万一这些重装步兵集结起来,是要乘船北来呢?”

    李青树摇摇头:“不大可能,因为奉房俊之命前来岘港筹集稻米的华亭镇长史裴行俭已经率领运输稻米的船队离开岘港,必须要战船护卫随行,所以现在岘港之内兵船数量远远不足,尚要防备林邑人有可能的再次叛乱,怎么会尽起所有北上呢?”

    李壮志眉头一挑,心中一跳:“裴行俭该不会佯装返回大唐,实际上却暗中北上,前来讨伐吾等?”

    李青树断然道:“绝无可能!吾等起兵之时,裴行俭早已启航,况且吾等起兵乃是临时起意,是万山贤侄先行提出,你我二人商议之后决定,唐人难不成能够未卜先知,事先便藏了这么一手……”

    说到此处,他心中突然“咯噔”一下,面色大变!

    李壮志见他神色有异,尚未等他开口发问,李青树已然大叫一声:“不好!”

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越级虐菜() 
李壮志被他吓了一跳,连忙问道:“怎么回事?”

    他知道李青树乃是沉稳之人,平素绝无这等失态之时,况且正说起李万山一丝不祥之预感在李壮志心中升起。

    果不其然,李青树疾声道:“你说,万山那孩子会否有可能跟唐人串通一气?”

    李壮志呆了一呆,有些没搞清楚李青树的意思,心思转了转才明白,顿时吓了一跳,失声道:“不会吧?你说万山跟唐人串通,故意引诱吾等起兵反唐?”

    若是当真如此,就说明唐人早有准备对他们这些万春国的后裔下手,只是他们潜伏甚深,轻易无法挖出来。现在李壮志起兵,不仅所有万春国的后裔尽皆跳出来,就连一向希望提升地位的土著猴子都依附过来,只要将这些人一网打尽,安南地区百年之内再无内乱之虞。

    这么一想倒也有几分道理,然而这也太匪夷所思了吧?

    李青树也觉得这事儿不可置信,可是看看目前的局势,再想想之前李万山颇多不合情理的态度搞不好真的是这样啊!

    他脸色惨白:“可万一当真如此呢?”

    李壮志遍体生寒,想到全部派往横山关的主力军队,想到自己的儿子

    霍然起身,将门外一个族人叫来,焦急的吩咐道:“立刻前往横山关,传我军令,命令部队立即从横山关上撤下来,返回宋平!”

    他坐不住了。

    如果李万山当真与唐人有所勾结,那么此刻横山关上的万余军队岂不是尽在唐军彀中?

    那可是万春国仅余的苗裔,还有他李壮志的嫡孙

    “报——”

    未等李壮志吩咐完,已经有兵卒疾步跑来,大声道:“唐军唐军来了!”

    李壮志霍然转身,便见到远处宽阔的红河水面上白帆点点,一艘艘战船跃入眼帘。继而,白帆渐渐连成一片,宽阔的河面已经被铺天盖地的船帆遮蔽,浩浩荡荡的水师船队横冲直撞径自向着古螺城驶来!

    唐军果然霸气,没有避实就虚选择任何一处海岸线登陆,就这么横冲直撞的沿着红河入海口溯流而上,直扑宋平县!

    李壮志看着遮天蔽日的战船铺满整个河面,一颗心猛地沉了下去

    果然是纵横七海所向无敌的王者之师!

    没有任何阴谋诡计,甚至不讲究什么战略战术,就这么堂堂正正的平推过来,以雷霆万钧之势对叛军进行碾压!

    这不是狂妄,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