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锦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唐锦绣- 第8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听好了,右屯营征兵,首先要体检合格,然后每一个入伍的兵卒,每月军饷四百文,为期三年,退伍之时一次性发放补助五贯钱,若是表现优异或者立下功勋,则可留在军队担任军官,不仅军饷翻倍,加重税赋徭役一概免除……你特么还不愿意去?人家还指不定要不要你呢!听见没?要体检的!”

    “啥?!”

    不识字的眼珠子都瞪圆了“军饷每月四百文?那一年就是五贯钱啊!若是到期之后留在军中,军饷还翻倍?还家中税赋徭役一概免除?娘咧!这么好?”

    “额滴个天爷,右屯营也是十六卫之一,怎么着人数也得将近两万人吧?这一个月下来,光是军饷岂不就得一万贯?朝廷没那么多钱给右屯营发军饷吧?”

    自古好男不当兵,不仅仅是容易死在战场,除去能够挣到军功封妻荫子,其余的大头兵顶了天给自家减免一些徭役赋税,而现在……当兵开饷?

    这简直是闻所未闻之事。

    。

第一千六百一十四章 反对() 
识字的便瞪起眼睛:“你是不是傻?知道右屯卫大将军是谁不?房二郎!财神爷房二郎!有房二郎在,会在乎几万贯的军饷?你开什么玩笑!而且这告示上明明白白写了,但凡征召入伍者,毋须自带兵械粮秣,装备甲胄军装皆有右屯营统一发放,每年春秋两季各发两套军服,若是期间损坏,可随时领取……”

    所有百姓都兴奋了!

    一旦参军加入右屯营,岂不是等同于自己被其他军队征召的资格就取消了,再也无需奉召参军?

    须知以往被征召参军,除去正常的轮番当值之外,所有的紧急征召皆需要自带兵械粮秣,朝廷是不管的,这也是一笔很大的负担……

    这还用考虑么?

    肯定是到右屯营参军更划算啊,不用家中供奉兵械粮秣,反而还能每月拿回去四百文的军饷……长安城的粮食才五文钱一斗!即便是六七口的人家,光是出来一个当兵的,就能让全家吃上饱饭,其余家口侍弄田地,做做闲工,两年下来就能起新房娶媳妇……

    被一首首热血激昂的诗词鼓动、被优渥的条件吸引,顿时无数的百姓疯狂涌向右屯营兵营,到了地头方才得知,入伍选拔会在三日之后开始。

    一传十,十传百,整个关中都被右屯营的征兵条件给点燃了,无数身强力壮的青年眼里冒着星星,磨拳擦掌跃跃欲试,就等着右屯营征兵之日一到便大展身手,顺利通过体检,成为一名右屯营的兵卒……

    *****

    这股汹涌的征兵风潮席卷整个关中,朝堂之上为此争论不休。

    魏徵去世,李二陛下为之辍朝三日,待到三日一过,朝会将将召开,便因为右屯营声势浩大的征兵策略闹成了一锅粥……

    两仪殿。

    此处虽然平素大多在此商议朝政,乃是太极宫内重要之地,但到底比不得太极殿那般庄严肃穆,朝臣商议之时偶有争执,也全不避讳。

    此时,宋国公萧瑀便蹙着眉头道:“右屯营此举大大不妥,眼下国库虽然算得上充盈,但各处建设如火如荼,眼瞅着东征亦将开始,处处都要用钱,右屯营如此征兵,大笔的军饷开销必将使得国库压力陡增,入不敷出。万一军饷无以为继,这些冲着军饷才来参军的兵卒必然闹事,放在平素尚且好说,万一时值东征紧要时刻,岂不是坏了大局?”

    对于募兵制,满朝上下虽然褒贬不一,但大致上都是了解的。

    但右屯营如此轰轰烈烈闹得天下皆知,却是诸多大臣不愿见到的,其中之一大原因,便是军饷。

    谁都知道募兵制度下由朝廷拨发军饷养着的全职军人战斗力比之府兵制的半农半军的军队强大的多,可是支撑起这样一支军队所需要耗费的钱粮着实太多,现在都倾注到右屯营身上,等于朝廷用钱来生生堆出一个实力强横的右屯营,甚至有可能一跃成为十六卫当中战力最强悍的一支部队,谁能甘心?

    满朝世家门阀出身的官员纷纷跳出来反对。

    原本房俊已经作为皇帝的“急先锋”对门阀打压不断,现在又平添了一支战力强横的右屯营作为他的底气,那还如何能够抗衡?

    这是大家都不愿见到的场面。

    房俊瞥了一眼端坐在御座之上老神在在一言不发的李二陛下,只好对萧瑀说道:“募兵制乃是大势所趋,右屯营只是作为试点,累积经验排除难题,将来所有大唐的军队都将采取募兵制,所有的军人都是职业军人,府兵制将会彻底废除。宋国公现在阻止右屯营募兵,难不成是想要抱残守缺,守着府兵制这等已然落时之制度,阻挠大唐军事向着更光明、更强盛的未来前进?”

    萧瑀差点气笑了,恼道:“休要给老夫胡乱扣罪名,老夫当不起!谁都知道训练有素的职业军人远远强过平时务农战时上阵的府兵,可是这笔庞大的军费又岂是朝廷承受得起的?穷兵黩武的结局,便是好不容易得来的贞观盛世迅速倒退,甚至导致财政崩溃!你说现在右屯营只是试点,那老夫问你,若是别的部队也请求试点怎么办?”

    对房俊恨得咬牙的薛万彻立马跳出来,道:“宋国公此言甚是,为何试点的是你的右屯营,而非是本帅的右武卫?”

    继而,他又转向李二陛下,道:“启禀陛下,微臣也请求将右武卫作为募兵制的试点,还请陛下允准。”

    实际上他才不在乎什么府兵制还是募兵制,只要能够恶心房俊,什么事儿他都愿意干。

    李二陛下依旧默不作声。

    房俊淡然道:“不准。”

    薛万彻顿时起身,指着房俊骂道:“放肆!本帅在请示陛下,尔居然敢代替陛下回话,你是要当赵高么?”

    堂上的诸位大臣纷纷摇头叹气,难得这位居然还能知道赵高“指鹿为马”的典故,可是你骂房俊是赵高没问题,可但是陛下比作秦二世胡亥……你让陛下怎么想?

    大臣们偷偷去瞧李二陛下,果不其然,这位皇帝虽然未说话,却已经黑了脸,脸色难看的好似随时都能滴出水来……

    房俊看啥子似的看了薛万彻一眼,道:“只因本官乃是兵部侍郎,哪支军队作为试点,乃是兵部之事,除非薛将军能够说服兵部尚书英国公……另外,本官通知薛将军一件事,待会儿回去将你家那庄子好生拾掇干净了,明早本官会派人前去接收。这两天本官非曾知会薛将军,薛将军却不声不响没事儿人一样,该不会是忘了吧?”

    薛万彻顿时面红耳赤,气得手不出话,同时心里头一颤……

    娘咧,这棒槌当真要我那庄子?

    大事不好,将庄子输掉这件事都没敢跟丹阳公主提及的,若是房俊明早当真去接收庄子,自己如何跟丹阳公主交待?

    想想丹阳公主得知之后哭闹不休再不许他进房的模样,薛万彻就一阵心惊肉跳。

    这可咋办……

    萧瑀也被房俊之言弄得无言以对。

    兵部本就有权管理天下军马,所有的军队名义上都得受到兵部节制,只是以往皇帝统揽军权,兵部的存在感实在是太低,所以政事堂上也可以将军事拿出来商讨一下,建议皇帝如何如何。

    现在皇帝明显放权给了兵部,等同于兵部直接听命于皇帝,绕过了政事堂,重新收揽权力,即便是朝中宰相也无权干涉兵部之决定……

    至于说服英国公李绩?

    呵呵,那老狐狸都快成精了,除了如同出征西域平叛这等推卸不得的任务,平素存在感无限降低,想要从他嘴里掏出一句话,难比登天。

    只看西域已然风平浪静,李绩却依旧逗留不归,便知道这人远离朝堂中心的意图有多么强烈……

    现在兵部衙门里房俊就是老大,言出如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朝堂上所有反对者被房俊这句霸气无论的话语怼得哑口无言。

    房俊却也没有因此沾沾自喜……

    因为他知道,别看现在这些人反对的旗帜鲜明,事实上不过是以退为进的另一种策略,若是朝廷当真将募兵制推广所有的军队,正式取代府兵制,这些门阀恐怕会立即造反。

    府兵制度下,军队对于国家的依赖达到最低限度,大部分兵械自备、大部分军粮自备、甚至一部分军马自备……军中粮草辎重所有靡费,大部分都要将领自行筹备。这种情况下,没有门阀、士族的支持,想要掌控一支部队简直难如登天。

    而等到成为募兵制,所有的一切都变成国家供应,吃谁的饭端谁的碗,世家门阀对于军队的影响力将会无限降低。

    庞大的军饷和军费,就算是累世豪族也无法从容支付,这就使得军队的控制权尽数落入国家掌控……

    当然,薛万彻大抵是看不到这一层面的,萧瑀的反对是在试探皇帝的底线,而薛万彻的反对,就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而已……

第一千六百一十五章 征兵() 
东方的天际呈现出一丝鱼肚白,长安城内的鼓声将将响起,坊卒们睡眼惺忪的推开坊门,宽大的城门隆隆开启,缓缓放宽的绞索使得巨大的吊桥横铺在护城河上,长安这座当世第一雄城仿佛沉睡的巨兽慢慢醒来,展露它繁华雄壮的身姿……

    玄武门外的右屯营驻地,一声嘹亮的号角呜呜吹响,紧接着便是一阵沉闷如雨点的鼓声,在清晨的薄雾之中徘徊激荡,传出老远。

    无数青壮仿佛听见了集结的号声一般,从城内城外四面八方向着右屯营的驻地汇聚,仿佛一股股奔腾的溪流,争先恐后的汇聚入海……

    等到天色大明,不过是半个时辰的功夫,已然有超过数千青壮汇集。右屯营的守卒吓得两股战战,一面手按横刀严阵以待,一面赶紧跑去中军大帐禀明情况。

    “大帅,大帅,大事不好……”

    守卒连滚带爬来到中军大帐,见到大将军房俊已然穿戴整齐正大马金刀的坐在太师椅上喝着茶水,惊慌失措的禀告。

    房俊蹙了蹙眉,放下茶盏,问道:“何事这般惊慌?此乃军中重地,尔等皆是军中骁锐,这般慌慌张张,成何体统?”

    那守卒吓了一跳,咽了口唾沫问了稳神,道:“启禀大帅,外面来了数千壮丁,正围在大营附近徘徊不去……”

    “混账!”

    房俊怒叱一声,气道:“娘咧!你是不是傻?不知道今天是咱们右屯营征兵的日子?来一些青壮何足为奇?”

    那兵卒讷讷道:“这个……可是……怎么会来这么多人?小的看着胆子发虚,该不会是来冲击咱们大营的吧……”

    房俊无语,瞪着这兵卒叱道:“你这脑袋里都是屎么?休要再次胡言乱语,速速前去将营门打开,让那些前来参军的青壮到校场上去,再敢聒噪,本帅军法伺候!”

    娘咧!

    这右屯营都是一群什么样的废物?

    上千人去剿匪稀里糊涂的就泄露了行踪折损上百人,现在看见前来参军的人数多了一点也吓得半死……

    “喏……”

    那兵卒吓得打个冷颤,再也不敢多问,扭头就跑了出去。

    一旁的薛仁贵,程务挺暗暗摇头,难怪二郎执意要将右屯营的兵卒尽皆遣散然后重新招募,恐怕不仅仅是考虑到府兵制与募兵制的优劣差异,淡淡是右屯营这群酒囊饭袋的乌合之众,就已经令房俊无法忍受……

    房俊看着两人,苦笑道:“瞧见没有?这就是右屯营的兵卒。虽然右屯营成立稍晚,又被‘百骑司’多次抽调精锐,比不得左右武卫那等精锐,可是无论军纪还是战力都实在太差。咱们水师为什么能够战力那么强悍,军纪那般严明?归根结底,就在于兵制不同。”

    薛仁贵与程务挺连连点头,深以为然。

    府兵制是一种藏军于民的兵制,汇集天下丁壮,闲时为民战时为兵,既大大减轻了国家对于军队的负担,又能最大限度的保持拥有军队数量。

    然而弊端便是这些丁壮无法接受长时间的军事训练,匆忙之间拉上战场,战斗力可想而知。

    大唐崛起于隋末乱世之中,兵连祸结战火不休,府兵打仗的时间远远多过于种田的时间,在不断的战斗中培养出精锐的战斗力,故而能够横行天下睥睨群伦。

    但是眼下大唐国立昌盛,四周敌对的蛮族纷纷臣服,大规模的战争越来越少,哪里还有机会让府兵们临阵磨枪?

    想要将大唐军队横行天下的战力长久的保持下去,使之能够守护帝国安如磐石不被蛮夷敌国所侵扰,通过募兵制训练出专精于战争的职业军人便是必由之路……

    也难怪房俊对于右屯营的改制如此之重视,不惜将他两人从水师调回来,充当右屯营的骨干。。。

    房俊站起身,笑道:“这一回某可是下了血本,无数优越条件足以吸引来关中附近最精锐的青壮,再辅以全新的操练之法,军辎充足粮饷优渥,定然要练出一支天下一等一的强军!”

    薛仁贵与程务挺自然信心十足,房俊编撰的新式兵典他们都看过,甚为其中精辟之处拍案叫绝,再加上充足的后勤补充,若是再练不出冠绝天下的强军来,他俩也该洗洗干净回家种田了……

    *****

    营门大开,无数关中附近的青壮涌入右屯营的大校场,一时间人头攒动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热闹之处甚至超过东西两市……

    “咚咚咚”

    一阵沉闷的鼓声响起,将喧嚣的嘈杂尽数压制,校场上渐渐安静下来。

    青壮们尽皆抬头,看向大旗飘扬的点将台。

    房俊一身甲胄站在点将台上,身躯挺拔如枪,浓眉飞扬英姿焕发,望着眼前密密麻麻的人头,大声道:“某乃是右屯营大将军房俊,奉陛下之命,征募天下青壮充入军中,以新式之操典练新式之强军,守土安邦,保家卫国!”

    数千人的大校场静悄悄毫无声息,大家都抬头盯着点将台上的房俊,不敢遗漏一字一句。

    房俊很是满意,继续说道:“右屯营将会是大唐兵制改革之后的第一支新军,承担了皇帝陛下之殷殷厚望,肩负着帝国疆土之护卫职责,本帅定将与尔等一起,继往开来锐意争先,不仅要保家卫国,更要为吾大唐开疆拓土,成为大唐之荣耀!”

    “哄!”

    校场上瞬间就炸了锅。

    原以为到右屯营当兵只是能够领一份军饷填补家用,顺带着免除家中的赋税徭役,却没想到现在的右屯营居然还是大唐改制之后的第一支新军……

    好吧,这些青壮绝大部分都是泥腿子,大字不识一个,什么新军什么改制统统一头雾水理解不能,但是却不妨都能够清楚那一句“皇帝陛下之殷殷厚望”!

    房俊是什么人?

    即便是乡间种田的泥腿子,也知道这是皇帝最喜欢的女婿,最信赖重用的臣子!

    现在由皇帝最宠信的臣子重建一支最重视的军队,再蠢笨的人也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右屯营以后就将会一跃成为十六卫当中首屈一指的存在,成为大唐军队精锐之中的精锐!

    若是能够在这样一支军队当中立下战功……

    高官厚禄,唾手可得。

    封妻荫子,指日可待!

    房俊看着原本就沸腾的气氛被他煽动得愈发狂躁,大是满意,大手一挥,大声道:“有鉴于此次报名参军者众多,远远超出右屯营征兵之数额,故此,为了公平起见,将会选取选拔之策略。本帅已经与帐下将官商议出数项选拔方式,所有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