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锦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唐锦绣-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额滴老天爷,那房二郎莫不是九世善人投胎转世,特意来搭救我等?”

    “谁说不是呢,就连朝廷对我们都无能为力,那些大臣更视我们为累赘,只有房二郎破家舍业的站出来!”

    “万家生佛啊!”

    “快看快看,房二郎来了!”

    “哪个是呀?我得给二郎磕头!”

    “就是前头骑马那个,黑脸的那个!”

    当房家骑着高头大马在新丰|县官员衙役和一众纨绔簇拥下走出城门的时候,迎接他的是比两天前入城赴约之时隆重百倍的礼遇——上千灾民宛如风吹麦浪一般伏地叩首,口呼“公侯万代”“万家生佛”等等颂语。

    灾民也不是傻子,虽然绝大部分都不识字,但他们知道在这个雪满关中、举步维艰的时刻,房俊挺身而出接收他们,是多么难得。最起码,这些灾民每日所耗费的粮食便是一大难题。

    破家舍业?

    这都是轻的!

    既然敢在陛下面前提出接收灾民,那么这就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你当陛下是随便糊弄的?若是任务完不成,少不得便有那不开眼的御史弹劾一个“欺君之罪”“有负圣恩”之类的罪名。

    前程都毁了!

    所以,灾民们的感激更是发自肺腑。

    老百姓很实在,甭跟咱讲那些大道理,谁给俺饭吃,俺就对谁好!

    房俊骑在马上,迎着瑟瑟寒风,目视眼前跪伏一地的灾民,心里却是热血沸腾。

    从此往后,这些衣衫褴褛的灾民,便是自己最忠实的拥趸!

    里边那些被父母强摁着头、却依旧偷偷抬起头打量自己的面黄肌瘦的孩童,便是自己梦想的寄托!

    “某姓房名俊,字遗爱!从今而后,尔等将是吾的仆役家臣!吾等命运相连、休戚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个冬天,有很多亲人倒在饥饿之下、寒风之中,然而死者已矣,生者却要继续同着无情的老天去拼、去斗、去挣命!某不说那些废话,只说一句——跟吾走,有肉吃!”

    旁边的岑文叔差点喷了,哭笑不得的看着一脸兴奋、春风得意的房俊。

    偷偷藏在人群里的某位菇凉,闻言鄙视的撇撇嘴:“真是没文化啊,土包子、癞蛤蟆……”

    她身边的以为男孩却是满脸崇拜:“很粗俗吗?可是百姓们喜欢听啊……”

    菇凉虽然心里不忿,可是也不等不承认这一点。

    因为在她身边,那些形容枯槁的灾民一个两个热泪盈眶,口中高呼着房俊的名字,迸发出自己仅余的热情,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希翼和憧憬。

    是啊,“跟吾走,有肉吃”这句话的确很粗俗,但是对于这些灾民来说,他们不要听那些花团锦簇慷慨激昂的话语,他们需要的仅仅是一个承诺、一份希望。

    马上的房俊背脊挺直,英姿飒飒:“只要我们同心协力,熬过这个冬天,你们就会发现,自己将会是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人!来年春天,就在河湾对岸的骊山脚下,将会免费为尔等建造房舍,每个人都会有地种、有事做、有屋住、有饭吃!某还会开设一所学堂,免费教孩子们识文断字、术数医科!只要孩子想学,某房二郎就教,而且永远免费!”

    “轰!”

    人群里像是引爆了一枚地雷,群情激烈。

    “二郎,此言当真?”

    “这得花多少钱,莫不是欺骗我等?”

    对于百姓来说,什么最难得?

    不是山珍海味、不是广厦美屋,是教育!

    在这个文盲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年代,认识几个字就可以到县里当一个文书,会一点算术就能当一个掌柜,至不济也是一个账房先生!

    吃喝不愁、不用再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跟老天爷挣命,这简直就是所有农民最最最终极的理想!

    可就是这么一个理想,却有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的人终生也无法达成。

    为什么?

    学问太难得!

    学习的成本太高,资源太少!

    房俊屹立于马背之上,傲然道:“某今日当众立誓:若今日之言有一句诓骗,某必将受万箭穿心之罚!”

    “二郎且某如此!”

    人群前头,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老泪纵横,泪水沿着沟壑纵横般的老脸肆意流淌,在孙子的搀扶下颤巍巍的起身,转身面对灾民,激动的说道:“二郎能于此时站出来接受吾等无用之人,已是天大的恩情,不啻于父母的养育之恩!何敢再去索求?从今以后,吾等即为房家仆役家臣,自当忠心侍主!活下来,那是二郎的恩德!活不了,那是你的命!若有人敢有一句抱怨,老子董德标与他势不两立!”

    灾民们唯唯诺诺,纷纷出言赞同。

    岑文叔低声在房俊身边说道:“这老儿乃是新丰城外董家村的村正,今年已逾八旬,平素很是德高望重。原本此等祥瑞,朝廷另有安排,不至于同灾民流散荒郊野外。但此老对于本村受灾之后冻饿而死的灾民心有愧疚,将朝廷赐予他的钱粮尽皆散于危重灾民。”

    在这个年代,限于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一个普通人很难活到七十岁,超过八十岁,便被视为祥瑞,会定期得到朝廷的奖赏。

    而这董德标居然舍弃优渥安稳的生活,自愿将自己的赏赐分与灾民,这份品德让房俊肃然起敬。

    房俊对岑文叔点点头:“现在便按照计划组编这些灾民吧。”

    岑文叔当即点头,向身后的一个典史吩咐几句。

    那典史便招呼一种衙役,各个手持铜锣,“咣咣咣”的边走边敲,将房俊事先准备好的组编之法公之于众。

第一百一十一章 保甲法() 
“每户给印信纸牌一张,书写姓名、丁男口数于上。”

    “出则注明所往,人则稽其所来。面生可疑之人,非盘诘的确,不许容留。”

    “十户立一牌头,十牌立一甲头,十甲立一保长。”

    “一户有盗,九户支援;一户有罪,九户连坐。”

    ……

    岑文叔长叹道:“保甲行而弭盗贼、缉逃人、查赌博、诘奸宄、均力役、息武断、睦乡里、课耕桑、寓旌别,无一善不备焉,至善矣!二郎奇思妙想,此法当可推行全国。”

    奇思妙想?

    房俊嘴角抽了抽,保甲法而已,有什么大惊小怪?

    至于推行全国,更是扯淡,他可不想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任由天下百姓痛骂。

    保甲法由王安石始创,至清朝已发展到极致,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法是好法,可是缺乏成熟的土壤。

    保甲法的确可以在解决乡里纠纷、劝导、教化基层民众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其弊端更为明显。

    保甲法不仅仅限制社会资源合理流动,而且当它成为国家征收税收以及兵粮的工具之后,必然滋生腐恶之风,成为社会毒瘤。

    房俊拿出这个保甲制度,也是出于无奈。

    几千灾民汇聚一处,必然良莠不齐,不乏作恶为盗之人。这些人混在其中,有的知情人怕事,有的知情人懒得管,很难将其辨别缉拿。长此以往,必然乱成一团,无法管理。

    人都是自私的,一旦涉及到自身的利益,必然挺身而出。

    若是一甲之中有人为盗,则其余九家连坐,试问这九家如何敢不揪出为盗者?

    当然,保甲制度绝非一无是处。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动摇不忿宗族模式,打破、纠正学院社会的观念。

    现在是一个以宗族为基层结构的社会,李二陛下与其说管理这个帝国的所有民众,不如说是在管理一个个宗族,而这些个宗族对于本族人丁有着杀伐决断的权力。

    以市民社会的理念来管理国家,这是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而宗族社会正是最大的障碍。

    当然,房俊可不想搞什么民主,他还想多活几年……

    而且就算他想搞也搞不成,打破宗族社会的构架?开什么玩笑呢,李二陛下就会第一个不干。李唐起家靠的是什么?关陇贵族、门阀世家!而这些人就是天底下宗族的代表!

    你想把他们的血缘宗族打乱了?

    呵呵……

    王安石的保甲法为何失败?

    清朝的保甲法为何名存实亡?

    民国也曾推行保甲法,为何举步维艰?

    说到底,还是在于以宗族为基层管理机构的社会管理制度天然的与此法相抵触。

    若是西方以个人为基础的社会管理制度,则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更容易推广开来。

    而这些灾民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灾民之中必然不乏举族逃亡者,但这些以及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宗族有什么能力去反抗?有什么心思去反抗?

    毕竟能活下去,才是他们最重要的事情。

    “大抵法立弊生,必须人存政举。若此保甲法只是流于表面,督劝考较之法虽或暂行,终归废弛。于这房家湾一地尚可,毕竟地少人寡,管理方便,通行全国,绝对不可能。”

    房俊赶紧说道,他可不想岑文叔脑子一热就把这保甲法写成奏章推荐上去。虽然绝对不可能通得过,但他也不想被那些世家大族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被那帮子老狐狸惦记上,能有他好日子过?

    当然,按照自己的想法,双方起冲突是必然的结果,但那一天尽量的晚一天,给他足够的准备才好……

    岑文叔岂能不知房俊的顾忌,笑道:“二郎当某是个楞头书生?岂会干这种蠢事。”

    他要是真的上书朝廷,鼓吹此法的好处,创出此法的房俊固然讨不了好,他作为上书者岂能置身事外?

    说完,岑文叔想了想,又问道:“保甲一法,似乎是原于比闾族党之遗制?《周礼》比闾族党之制,凡禁暴戢奸、化民成俗,很是相似啊。”

    房俊有些发愣:“比闾族党是个什么玩意?”

    岑文叔愕然:“二郎不知?”

    房俊也愕然:“某应该知道么?”

    “汝这保甲法不是源于比闾族党之遗制?”

    房俊苦笑:“都说了根本不知道这个比闾族党之遗制是个什么玩意……”

    岑文叔愈发惊异。

    所谓比闾族党之制,即“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四闾为族;使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赒;五州为乡,使之相宾”。

    与房俊的保甲法,大体差不多,当然人家的规模更大。

    岑文叔以为房俊是从闾族党之制得到的灵感,才创出改良版的保甲法,对他的敏捷才思赞叹不已。《周礼》读诵者不知凡几,有谁想出此法了?

    可房俊居然不知闾族党之制为何物,岂不是说这个保甲法乃是他凭空设想?

    若果真如此,又岂是“才思敏捷”可以形容的?

    大才啊!

    如此人物,偏又予人粗野豪放不学无术的印象,实在是深不可测……

    两人正聊着,人群中忽然一阵喧哗鼓动。

    房俊皱皱眉,策马小跑过去。

    如此众多的灾民汇聚一处,最担心的是就是引起鼓噪哗变,一旦灾民情绪激动,再有别有用心者煽动,极易发生民变,后果不堪设想。

    灾民们见到房俊策马过来,人群仿佛劈波斩浪一般,纷纷侧身让出一条通道。

    人群当中,几名衙役将一个半大小伙子死死的摁在地上,皮鞭啪啪的死命抽下去。

    那小伙子倒也硬气,既不求饶,也不哭嚎,而是像一只把脑袋探出壳的乌龟那样梗着脖子,怒道:“某有何错?”

    一名衙役使劲儿抽了两鞭子,骂骂咧咧道:“汝有何错?二郎命吾等喊得明明白白,每十户立一牌头,自愿推举,你个驴日的怂货,居然威逼利诱,还没犯错?”

    那小伙子大叫道:“汝怎知某威逼利诱?可将人叫来,某与他当面对质!”

    衙役大骂几句,举起鞭子还要再抽几下,见到房俊策马过来,赶紧放下鞭子,颠儿颠儿的跑上去,陪笑道:“二郎,这小子油嘴滑舌,兼且狡诈油滑,不狠狠的打一顿可治不服他……”

    他以为房俊过来是斥责他,毕竟万一闹起民变可不是闹着玩的。

    熟料房俊在马上俯视着那小伙子,嘴角扯起一丝狞笑,说道:“汝不服?”

    那小伙子见到房俊,也没了底气,吱唔道:“不……不服……”

    房俊笑得很开心:“不服好,不服好……李思文?”

    李思文立即策马跑过来:“二郎,何事?”

    房俊点了点地上的那小伙子:“此人交给你了!”

    李思文双眼一亮:“没问题!来人啊,将此人给老子带走!”

    那小伙子大骇,这是要把我弄死么?

    太野蛮了……不就是想要混个甲长当当,至于的么?

    当下大叫道:“不要啊!某服了,服了……”

    房俊狞笑道:“这会儿知道服了?晚了!加上这个,有多少人了?”

    后一句却是对李思文说的。

    李思文挥挥手,指使手下将又哭又叫死命挣扎的小伙子拖走,满意的笑道:“狡诈油滑者共计三十几人,足够了!某老早就想当个将军带带兵,却一直没有机会,二郎且看某如何操练这群混蛋,哈哈哈……不过,这些人便是军中也不收,能行么?”

    “行!怎么会不行?”

    房俊自信满满。

    若是正规军,自然不要这些偷奸耍滑的奸诈之徒,有道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这些人天生付不得幸苦,干什么事都不肯下力气,偏生脑瓜子好使,总能想出应付之法。这些人在军中,自然不肯严守军纪,影响极坏。

    但是房俊不怕。

    他又不是组建正规军上战场,只是一个护商队而已,这些人太合适了……

第一百一十二章 陛下盯上你了() 
房俊明白管理对于效率的重要性。

    保甲法组成基本的单位结构,以后无论管理还是生产,自然大为便利。

    房家湾并无居住之处,这些灾民在开春之前,仍然要留在此地。

    虽然依旧免不了餐风露宿,但灾民的精神面貌却截然不同。老百姓不怕苦,也能吃苦,只要给他们一个能够活下去的希望,他们就会最大限度的忍耐生活的艰辛,只为守护那一线看得见的光明。

    粮食从长安城内源源不断的运抵山上的农庄,每日会有专门的人员安排派送粥饭。这些粮食大部分是房府的积蓄,也有不少各个纨绔支援房俊所送来的,甚至李二陛下也赐了不少,这让房俊很是感慨,李二陛下对于自己这个未过门的姑爷还是蛮好的……

    饭当然不能白吃。

    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吃饱了没事儿干,那还能有好儿?

    再说,房俊也没打算白养这些人。

    灾民们按照保甲被组织起来,在农庄管事的安排下,有的刨开冻土层挖山取土,烧制砖瓦;有的去挖细腻松软的高岭土,囤积起来留待开春烧制瓷器和耐火材料;有的伐木开山,截取木料以待建筑房舍……

    有饭吃,便有足够的热情。

    整个房家湾附近像是一个大工地,几千灾民轮番劳作,因为有着先进的管理制度,居然井井有条,忙而不乱。

    偶尔有那做奸耍滑者,立即便会被李思文“绑走”,强制加入“护商队”。起先这些人无所谓,在哪里还不是待着?不用顶着寒风去干活,还有饭吃,日子不要太悠闲。

    但是很快,他们便发现大错特错,却悔之晚矣……

    既然是“护商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