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锦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唐锦绣- 第4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  房俊眨眨眼,卖萌道:“当然是,陛下您想啊,古之奸佞大多能够名留史册,千万之后子孙后辈已然能记得当年大唐有一个奸臣叫房俊,总比默默无闻与草木同朽来得好吧?或许会有人给微臣写首诗讽刺一下,也或许会有人编个话本儿将微臣的事迹千古流传,多带劲儿呀?”

    李二陛下差点气死,手指头点点房俊的鼻子,骂道:“有志气!”

    房俊嘿嘿一笑:“微臣的志气说不上多大,但是起码比冯盎那个老小子强,那老小子现在都快吓死了……”

    李二陛下道:“朕看过你的奏折,现在给朕好好说说冯盎之事,你与他接触,对此人有何看法?”

    房俊想了想,说道:“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即便是夫妻同眠共枕亦难知大难临头之时是否会劳燕分飞,更何况微臣只是与那冯盎见了一面,谈了几句?冯家在岭南世代经营,势力非同小可,微臣岂敢妄言?不过若想要试探冯盎是忠心臣服亦或是心怀叵测,其实也简单。”

    历史上冯盎做了顺民,房俊可不敢就此下了结论。

    一则他的到来加速了历史的改变,谁也不知道他这只小蝴蝶的翅膀会引来什么样的风暴。二则通过他这几年的感悟,明白到史书上的都不过是前人想要给后人看的东西,那些真正隐藏在幕后的变化早已湮灭在时光之中,谁也不知其究竟。

    冯盎在岭南堪称“坐地虎”,一举一动都影响深远,谁也不敢料定他到底会走哪一步,他岂敢在李二陛下面前信口雌黄?

    这不是推卸责任,而是处事智慧。

    李二陛下稍作沉吟,便说道:“在番禺设立市舶司?”

    房俊立即说道:“陛下英明!”

    李二陛下瞪了他一眼:“少拍马屁!”

    番禺自古以来便是海商重镇,海贸连接南洋诸国,近年更是与大食等番国联系日益紧密,海贸利润极其丰厚。冯盎盘踞岭南,部署众多,若是其果真心怀异志,必然百般推搪不肯朝廷在番禺设立市舶司以使海贸之利尽归中枢。反之,则表示其最起码对中枢心怀畏惧。

    冯盎之心意如何,一试便知。

    君臣二人在这件事上心意相通……

    房俊略带得意道:“无论冯盎是真心归顺,心甘情愿的支持同意朝廷设立市舶司,亦或是心怀不轨却畏惧中枢不得不捏着鼻子同意,只要市舶司设立,见岭南海贸之利尽归中枢,则冯盎就等于断去一臂,想造反都没本钱!市舶司这个制度不仅仅能够为中枢提供远远不断的财源,更能够使得中枢的掌控力度在边远地方大大加强,堪称治国之良方、济世之佳策!”

    说着,他盯着李二陛下的眼睛看。

    您难道不应该表扬我吗?

    别用口头表扬这种哄孩子的方式,来点实惠的吧,比如将咱这个侯爵往上提一提……

    李二陛下怒目回瞪:“你小子听过逊志时敏这个词语没有?”

    房俊大汗。

    “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这是在训斥自己骄傲了啊……

    君臣两人就南方的事情交谈,气氛很是融洽。

    “再过几日,林邑国购买的稻米将会在黄河封冻之前运抵关中,陛下,自今以后关中将再无缺粮之虞。”房俊难免得意,大海的确是蕴藏着无尽的财富,只需要有一支纵横天下的水师,便能解决很多问题。

    现阶段关中缺粮,主要的解决方法就是通过运河从南方调拨粮食进入关中,这亦是漕运的雏形。一旦漕运制度成型,将会创造出一个无比庞大的利益集团,最终成长为一只畸形的怪兽。

    明清两朝难道不知海运可以更好的缓解京师的物资调运么?

    他们知道,但是漕运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迫使朝廷放弃海运政策,而皇帝也不得不为了稳定运河两岸天下最富庶的地区以及整个漕运集团,捏着鼻子承担着远远高于海运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损耗,来豢养这群蠹虫。

    明清两朝中枢集权最大的隐患是什么?

    漕运、盐政!

    这是正两大利益集团依附在帝国血脉之上,敲骨吸髓,榨干了全国的利润……

    趁着现在漕运尚未形成气候,尽早的将海运开发出来,使得未来的经济中心从运河转移到更加辽阔的沿海,房俊认为这是有利于大唐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妙策。毕竟运河的规模是有限的,而大海的辽阔是无限的,可以容纳更多的人来分配这近乎于无限的利润。

    而盐政更是在房俊的晒盐法之下近乎于崩溃,大唐本就不实行“盐铁专卖”,只要将盐政归纳与朝廷管制之下不至于使其混乱扰乱市场,大唐百姓将永无缺粮之虞。

    有可能一手解决掉漕运和盐政两大顽疾,房俊怎能不骄傲?

    逊志时敏?

    那不适合我!

    李二陛下有些不爽,很是看不惯房俊这般洋洋得意气充志骄小人得志的模样,但是开拓海路在海外购粮以填充关中之用度,的确是利在千秋,又着实说不出叱责的话语,便果断转换话题……

    “朕想将水师学堂设立在长安,你怎么看?”

    李二陛下悠然说道。

    房俊无奈,我怎么看?

    “回禀陛下,微臣孤陋寡闻,从未听说在河沟之上能操练出一支纵横大洋的水师。”

    李二陛下差点给噎到!

    这是在讽刺朕么?

    “关中可不仅仅是有河沟,那昆明池占地三百二十倾,汉朝之时便再次操练水军。先皇之时更曾经大规模疏浚整修,难道不足以操练水师?”

    房俊叹气道:“陛下可曾见过大海?”

    李二陛下面色不豫:“未曾见过,不过书上不是都有描述么?朕知道大海辽阔无垠,非是小小的昆明池可以比拟。但是在昆明池上加以操练,然后再使得将士出海稍加熟悉,有何不可?”

    房俊道:“陛下既然知道大海之辽阔,可曾知道大海之上无风三尺浪,有风的时候常常浪高五尺,水师常年都在这种水文状况下航行、作战,昆明池里练一辈子,到了海上又有何用?如何训练将士在大浪之下作战?如何训练将士寻找海上的洋流?如何在台风来临的时候自保?”

    这一连串的“如何”,将李二陛下问得面红耳赤,很是有些恼羞成怒。

    李二陛下不是昏庸之人,他怎能不知昆明池与大海的差距?

    可问题是水师学堂放在华亭镇,那就不在他的掌控之内,他不放心!

    按照房俊拟定的章程,水师学堂里的训练出来的最低都是底层军官,将来就是整支水师的骨架,是水师的精髓,是灵魂!可是这些人完全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那还算是“皇家水师”么?

    若是被人撺掇利用,这样的一群高素质将士,披上战甲骑上战马照样是攻城拔寨所向无敌的百战雄师!

    自己岂非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沉默半晌,李二陛下问道:“若是水师、步兵一同训练,如何?”

    房俊一愣。

    这不就是正规的军校了么?

    “陛下,此事大有可为!可以将卫公、英国公、程伯伯、尉迟伯伯这些个百战名将全都安排进学堂里任教,将他们的经验和兵法全都交给学生!您想,今后步兵、水师当中的将领全都经受过系统的学习,精通各种战术、兵法,大唐雄狮岂能不百战百胜,横扫天下?”

    李二陛下也兴奋了,连军队里的火长、伍长都读书识字能够精通兵法战术,想想那将是一支怎样的部队啊……

    美滴狠!

    “就这么定了!取个什么名字好呢?不能再叫水师学堂了。”

    “不如就叫‘讲武堂’?”

    另一个时空的“讲武堂”曾经背负着整个民族振兴的希望,结果折戟沉沙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即便如此,却也给中华培育了无数的人才,构筑了牢固的根基。

    这一世会否让这个名字大放光彩,构建起大唐帝国铁一般坚不可摧的脊梁?

    李二陛下稍作沉吟,大为满意:“甚好!对了,你闲暇之时不妨给聿明氏修书一封,就说朕想要见见他这位世外高人,说实话,朕对这个神秘的家族很有兴趣。”

    房俊答应下来,只是对李二陛下这种跳跃的思维有些接受不能……

第九百八十四章 棒槌不讲理() 
一翌日,魏王李泰请房俊过府赴宴。

    房俊清晨起床,任由侍女替自己净面更衣,他现在越来越享受这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腐敗生活。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现在让他在回到后世去过一过普通人的生活,定然浑身不得劲儿

    即便是有人侍候,更衣的时候依然长吁短叹。

    高阳公主近上前伸出纤手替郎君整理一下衣领,奇道:“青雀哥哥请你赴宴,你怎的一副不情不愿的样子?若是当真不愿去,那就不去好了。”

    房俊叹道:“你知我其实最是厌烦这种应酬,偏偏你那个雀哥哥喜好此道,整日里府中朝歌暮宴,有什么意思?最烦人的是他请的都是些腐儒,说起来就天下无敌,做事情就一无是处。可若是不去还不行,前日去了吴王殿下那边,今日他有情就不去了?你那雀哥哥针尖儿大的气量,说不得就恨上我了。”

    高阳公主啐了一口:“什么雀哥哥雀哥哥的,难听死了。他不高兴就不高兴呗,父皇又不会听他的收拾你,你怕什么?”

    这位殿下近日饱受滋润,嫩白秀美的脸颊白里透红,一双水盈盈的眸子艳光流转,就连纤细青涩的娇躯都渐渐丰腴起来,浅嗔薄怒之间,一股微熟的风韵流泻。

    房俊就伸手揽住公主纤细柔软的腰肢,凑到她脸蛋儿上香了一口,笑吟吟道:“怎么能是怕呢?想我房二棒槌拳打关中猛虎,脚踢长安蛟龙,怕过谁来?不过他到底是你哥哥,若是我与他生隙,岂不是让我的公主殿下为难?”

    被郎君轻薄的揽着腰肢,高阳公主有些娇羞,不过房俊的话语却让她心中满满的甜蜜。这可是脾气暴躁的房二郎呵,当初敢对着李泰抡拳头,现在却为了怕她伤心难做不得不忍着腻烦顺着李泰

    男儿膝下有黄金,何况是房俊这样宁折不弯的好儿郎?

    得夫如此,夫复何求?

    高阳公主心中满是柔情蜜意,浓得化不开,主动伸出玉臂揽住郎君脖颈,奉上香唇,丁香暗吐。

    武媚娘在一边看着,脸儿有些红,催促道:“哎呀二位贵人,时辰可不早了,这般如胶似漆还是留待晚上吧”

    高阳公主挣扎着推开房俊,这可恶的家伙虽然被推开,可长长的舌头还依依不舍的最后从两瓣粉唇之中抽离

    *****

    马车到了延康坊魏王府邸,自有侯在门前的管事引路,将房俊带到正堂一侧的花厅。

    魏王府邸本是前隋尚书令、越国公杨素宅。大业年间,杨素之子杨玄感谋反,阖家诛杀之后抄没入宫。武德年间曾为万春公主宅。贞观年间李二陛下将其赐予魏王李泰,又加以翻修,整座府邸占据差一点占据大半个延康坊,奢华恢弘,尽显李二陛下对李泰之爱宠。

    府内重殿楼台,飞惊接汉,金铺藻栋,眩目晖霞,比之太极宫不逊分毫。

    花厅之内,围着摆了一圈儿案几,诸人跪坐席上。

    见到房俊到来,身材愈发“浑圆”的李泰包子脸笑得都快皱到一起挤得五官都没了位置,亲热的执着房俊的手拉到自己身边坐下,笑道:“诸位贤达之士久慕二郎之盛名,一直无缘相见,今日本王做东,咱们好生聊聊,日后彼此亦要多加亲近。”

    房俊极其不适应这种动不动就“拉手”的礼仪,被一个大男人拉着手腻歪不腻歪?可就算是再腻歪你还不能明目张胆的挣脱,那会被视为极其失礼的行为。

    嘴角扯了扯,补着痕迹的将手从魏王李泰肥厚的大手中抽出来,抱拳道:“殿下有命,微臣岂敢不从?既然诸位知晓在下酒量横扫长安的虚名,今日便舍命陪君子,与诸位尽兴欢饮,不醉不归!”

    李泰眨巴眨巴小眼睛,愣住。

    娘咧!

    我说你有盛名,是你的诗词盛名,谁说你酒量好了?

    然后他便醒悟过来,房俊这是不愿意总谈论诗词,可是他魏王李泰的面子又不能驳了,便转移视线。心中虽然不甚爽快,但是也可以接受,房二棒槌的性子谁人不晓?没有干脆的拒绝自己的邀请使得自己在这些文人面前颜面扫地,就算是给自己面子了

    这就是“浑名”的好处。

    若是换了一个人说出这番话,魏王李泰保不齐就能当场翻脸。老子让你作诗你却要喝酒,给脸不要脸吗?放在房俊身上非但李泰不生气,反而因为房俊没有拒绝而是前来感到挺有面子

    李泰可以接受,但是别人接受不了。

    坐在房俊对面一个中年文士拱拱手,笑吟吟的说道:“华亭侯常常自诩才高九斗,比七步成诗的曹子建还要多出一斗,却为何不愿谈论文学呢?请恕在下唐突的问一句,可否是瞧不起吾等?”

    这算是激将法么?

    房俊瞅了李泰一眼,见李泰笑眯眯的不予制止,便对那文士点点头,一脸正经的说道:“没错,本侯就是瞧不起你。”

    那文士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

    不应该是这个套路吧?

    我这里只是随意说说挤兑你几句,哪有你这么不客气直接就承认了的?

    文士脸孔涨得通红,不知说什么好。这种风格套路实乃他生平仅见,实在是没有应对的经验。

    旁边一个矮胖脸黑的老者不悦道:“华亭侯何必出口伤人?大家共聚一席,怎地也要保留三分薄面,如你这般不留余地,实在不妥。”

    房俊理都不理他,你特么谁呀?

    他看着魏王李泰,笑呵呵说道:“殿下给评评理吧,这位仁兄问我是不是瞧不起他,我说是,他们说我出口伤人,不留情面。可我心中就是瞧不起他呀,难道要我撒谎不成?好吧,虽然微臣是个实诚人,不过今日既然是殿下设宴,微臣怎地也要给殿下情面”

    李泰这个尴尬,按着你这话的意思,是本来被打算给本王情面吗?

    就见到房俊冲那位文士抱拳赔礼:“抱歉,本侯这人不太会说话,刚刚若有得罪之处还望海涵。其实本侯早就听闻阁下的大名,实在是如雷贯耳心悦诚服,久仰,久仰”

    那文士面如滴血,无地自容。

    我久仰你个脑袋啊!

    特么的咱俩素昧平生,我连名字都没报呢你就如雷贯耳了?

    这实在是比刚刚那句“我就是瞧不起你”更要伤人!脸上都有些发痒了,文士起身离席,窘迫无地道:“殿下,在下今日略有不适,先行告退了。”

    魏王李泰无奈,拱手道:“谢学士还请自便。”

    那谢学士急忙退走,这地方一刻钟都待不下去

    那矮胖老者脸上也不好看,正欲说话,便见到房俊微微眯起眼睛看着左手边一个高冠博带的老者,问道:“阁下为何一直盯着本侯?”

    他从一进屋,就觉得身上犹如针刺一般难受。

    坐了一会儿,才发觉这是一道满含着怨毒冷厉的目光导致的

    问题是这个看上去清瘦矍铄的老者他也不认识啊,怎地却好似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一般?

    魏王李泰有些无奈,今日这房俊是犯了什么毛病,怎地一进来就不按常理出牌?

    他出言说道:“二郎,其实这正是本王请你来的主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