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关键的,他得随时等候江南的消息。
对于房俊南下,李二陛下是抱以很大期望的。
江南糜烂,世家豪族盘根错节,想要开创局面难如登天。但吸取了前隋的教训,除去将士厌战水土不服之外,后勤辎重经常延误亦是不可无视之原因。因此,从江南就地征缴辎重粮草然后迅速用过海路运往高句丽前线,就成了胜败之关键。
立政殿大殿四角铜盆里的冰山已然化了大半,却丝毫没让人感到几分凉意,窗户都洞开着,燥热无风。
李二陛下很不雅的扯了扯衣领,才感觉呼吸顺畅一些,看着面前的岑文本,问道:“今夏酷暑,关中雨水稀少,现下旱情如何?”
“回陛下,关中少雨,但水利四通八达,引河渠之水灌溉田野,禾苗长势良好。虽然很可能减产,但不虞有太大影响,陛下可放宽心。”
岑文本正襟危坐,身上的紫色官袍板板整整一丝不苟,一张刻板的面容毫无表情,似乎一点也感受不到酷暑的难耐。
李二陛下闻言,轻叹一声:“都是房俊的功劳啊……工部以往都是尸位素餐,得过且过,各种各样的理由搪塞,让你既是恼怒又无可奈何。唯有房俊,看似嬉笑怒骂不服管教,却懂得自己的职责所在,若非这些灌溉水利,怕是今年关中又要田野荒芜,年底的国库又将捉禁见肘。”
岑文本深以为然。
一个官员的优劣,只在于是否完成本职工作,与其他无关。就算嚣张跋扈,就算另类突兀,只要将本职工作做好,就是一个合格的官员。
在这一点上,房俊做得相当不错。
“房驸马年少气盛,行事有时难免任性,此乃人之常情。然其心怀天下,所作所为皆泽被苍生,假以时日,定然是帝国之栋梁,陛下洪福也。”
岑文本与房俊关系一向不错,这个时候自然不吝于说上几句好话,何况皇帝也喜欢听……
果然,李二陛下一脸欣慰,正欲夸赞几句,殿外忽然脚步急响,李二陛下当即住嘴,眼神看向大殿门口。
敢在宫里这等焦急失礼,定然是发生了什么急事。
不一会儿,一名内侍急匆匆入内,到了皇帝面前拜倒,喘着粗气道:“陛下,吴王殿下有战报送至。”
李二陛下微微一愕:“战报?”
吴王李恪敕封为安州都督,却嫌弃安州破败,一直驻守在江都,对此李二陛下听之任之,毕竟是自己的儿子,生活舒适一些也是应该的。
但江都紧扼大江,背靠扬州,乃江南繁华之地,哪里来的战报?
赶紧伸手接过,拆开火漆封口的信封的仔细阅读。
一张脸顿时变得铁青……
信中,吴王李恪严词痛斥江南士族勾连各方,把持江南政务,甚至就连水师都尽在其掌控,自己闻听山越反叛房俊被围想要发兵救援都处处掣肘,自己妄自焦急心急如焚,却也无可奈何,江南已非大唐之江南,而是江南豪族之江南!
后面附着房俊的那份“血书”……
如果说李恪的战报让李二陛下怒发冲冠龙颜震怒,房俊的这封“血书”则让李二陛下一瞬间红了眼珠子,一股痛彻心脾的悔恨自胸臆间弥漫!
李二陛下死死的咬住牙,腮帮子的肉棱一阵起伏,心痛欲绝!
岑文本被皇帝的神情下了一跳,低声问道:“陛下,江都发生何事?”
深深吸了口气,李二陛下勉力压制着心中愤怒和心疼,颤着手将战报递给岑文本:“爱卿自己看吧,江南豪族,朕与他势不两立!”
岑文本浑身一震,双手接过战报,心底震惊。
江南豪族到底做了什么,居然让堂堂帝王说出这样的狠话?
展开战报,岑文本仔细观阅。
山越反叛?岑文本吓了一跳,陛下正全力经营江南,山越人就来了这么一手,时机太过巧合,恐怕其中的缘由颇深。
再看到房俊的“血书”,即便冷静深沉如岑文本,也不能淡定了……
“臣受命南下,却偶遇山越反叛,陷身险地。面对十倍之敌,将士苦战不脱,深陷重围。但身为大唐之军人,自当以死守节,报效陛下天恩,惟愿将士之骸骨,永镇大唐疆土,魂灵不灭,守护帝国之南疆……”
铮铮铁骨,豪雄末路,莫过于此!
最令岑文本心神激荡的是最后的这首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你们不都骂我房俊是个棒槌么?不都说我是个夯货么?不都鄙视我率学无诞、嚣张跋扈么?
那我就给你们看看,我房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哪怕烈火焚烧,哪怕粉身碎骨,我房俊也顶天立地,把我清白的名声留在世间,让你们好好看看!
岑文本深切感受到这首诗字里行间那种深深的愤怒、不甘,以及对于世人误解的愤懑,房俊要用自己的血、用这首诗,向世人表达自己的不屈和忠贞,为自己正名!
嘴皮子颤抖半天,岑文本才最终赞叹出一句话:“房俊……无双国士也!”
李二陛下神情幽深,怒气勃发,大手怕打着案几,咬牙切齿一字字说道:“朕好悔啊!就不该惯着他任性,不该派他去江南!好一个山越人,好一个江南豪族!既然敢如此肆无忌惮的对朕的爱婿下此毒手,真当朕的屠刀已经不利了么?”
皇帝心中已是怒极,这是帝王权威遭受到**裸的挑衅!
可在心里琢磨着房俊到底有没有生还可能的同时,亦在发愁要怎么跟自己的女儿高阳说这件事……
第七百一十五章 帝王之怒()
♂!
皇帝紧急召集大臣,商议山越人反叛之事。
消息一出,长安震荡。
对于大部分汉人来说,僚人、山越等等蛮夷犹如疥癞之疾,想要彻底除去要大费周章,得不偿失;若是听之任之,又祸乱各方,动荡不安……
自大唐立国以来,僚人、山越反复叛乱,虽然每一次朝廷大军多能及时将其击溃,然而余者遁入深山沟壑,即便朝廷再有百万大军也莫奈之何。
叛乱,剿灭;修养生息,再次叛乱……
这就是大唐境内蛮夷的轨迹,烦不胜烦,剿不胜剿。
可是这次明显事情搞大了!
华亭侯、驸马、沧海道行军大总管房俊,居然被数万山越人围困于牛渚矶,麾下兵不过一百,外无援手,眼看就要葬身于山越蛮夷之手……
山越人如此嚣张,你江南士族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
太极殿上,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在搞清楚事情起因之后,将目光瞄着宋国公萧瑀。
你不是江南魁首、清流领袖么?
你就这么看着房俊被杀、陛下的脸被打得啪啪响?
还是说……这其中就有你的影子?山越人反叛,啸聚成众,江南士族近在咫尺却无动于衷,你们到底想要干嘛?以往不肯认缴税赋、将江南经营得水泼不进也就算了,难道你们还想造反不成?
萧瑀如坐针毡,抬头瞄了一眼皇帝,看到那张阴云密布隐忍着暴怒的脸孔,心里顿时咯噔一下,叫苦不迭。
他是真的不知道怎么回事啊!
可这话说出去谁信?
在他身边的房玄龄亦是刚刚知道情况,看似面无表情,似乎儿子的生死并未放在心上,但是微微抖动的袍袖却显露出心底的愤慨和焦急。
当下,房玄龄出班奏道:“战报之中只说房俊被山越人数万人围困,却未曾言及生死,想来还有一线生机。微臣惶恐,恳请陛下调集江南兵马,前往救援。”
诸位大臣看着房玄龄进贤冠底下花白的头发,佝偻的身躯,苍老的面容上虽是平静,却怎么也掩饰不住眼神之后流露出来的悲戚……俱都心生恻隐。
诚然,在场诸公有很大部分嫉妒房俊受到皇帝的青睐,能够担任这样一个封疆大吏一般的职务,起先难免有幸灾乐祸之意。但是想到房玄龄多年来温润谦厚的君子风度,总领政事显赫宰辅,却要老来丧子……都感同身受。
虽然一百多人被数万山越人围攻的结局几乎毋须考量,诸公却都闭上嘴,没人说已经不许救援之类的话语。好歹,也得给房玄龄留下一线希望……
当然,自然也不缺乏幸灾乐祸之人,比如治书侍御史刘泪,比如赵国公长孙无忌……
尤其长孙无忌最是开心。
你房玄龄不是嘲笑我儿子畏罪潜逃浪迹天涯么?可好歹还有一口气在,你儿子呢?怕是已经被野兽一般行径的山越蛮夷剥皮抽筋、碎尸万段了吧?
李二陛下看着丹陛之下的老臣,心头充满歉意。若非自己的疏忽,何至于此?一直以为江南士族就算反抗,亦不过是玩弄一些手段,令房俊在江南寸步难行毫无作为而已,却不想这帮狼子野心的畜生,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胆大包天至此!
咬了咬牙,李二陛下未回答房玄龄的话语,而是看向萧瑀,目光如同刀锋一般锋利,语气犹如万载寒冰一般冷冽:“宋国公,依你所见,该当如何?”
萧瑀赶紧站出班列,额头冷汗涔涔而下,涩声道:“微臣请陛下旨意,令江南各处水师抽调精锐,即可赶往牛渚矶,务必将房俊解救出来,剿灭山越反叛!”
他已经感受到了皇帝几乎不可遏止的愤怒,深深了解皇帝性情的萧瑀已经手软脚软,他知道若是皇帝这股怒气爆发出来,江南士族必将无法承受!
老家那边到底怎么回事?这么大的事情,自己事先居然完全不知!这帮愚蠢的东西,难道不知这是在玩火吗?以为弄死一个房俊就能打消皇帝征辟江南的心思?
简直愚不可及!
李二陛下冷冷的望着萧瑀,将吴王李恪的战报和房俊的“血书”递给身边的内饰:“送去给宋国公好好看看,大家也都看看,这就是大唐的江南,这就是朕的江南水师!”
内侍领旨,双手捧着战报和“血书”,来到萧瑀面前。
萧瑀战战兢兢接过,一目十行,粗略一扫,就觉得脑子一晕,双膝一软,“噗通”跪倒在地,大呼道:“陛下,微臣全不知情啊……”
李二陛下面无表情,一言不发。
李恪的战报和房俊的“血书”在众臣之间流传。
房玄龄见到“血书”的那一刻,强忍着的老泪瞬间流下,心中如被刀割一般剧痛,哽咽不能言。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啧啧,房二郎文采依旧,只是这通篇的忠贞之气,令吾等老朽汗颜啊!”
“是啊,房二这小子虽然混蛋起来令人生恨,但面对生死,非但没有屈膝求生,反而烈性至此,当得起一句无双国士!”
“次子文采天授,贞烈无双,假以时日定是大唐栋梁,可惜啊……”
众人皆是赞叹惋惜,以往对于房俊嚣张跋扈的小小不满,在这首贞烈无双的诗句之前,也尽皆放下。
人死为大么……
没人相信房俊在此等情形之下还能生还,自然不吝于赞美,更不会妄作恶人,往死里得罪房玄龄。
长孙无忌老神在在,耷拉着眼皮,心里却是一阵阵冷笑。
房二啊房二,在关中有你老爹和陛下护着你,任由你胡作非为嚣张跋扈,这回到了江南,可没人会惯着你!不过是因势利导,凭借一些奇技淫巧的把戏聚敛一些钱财,还真就当自己是宰辅之才,帝国肱骨了?
这次,老夫就看你怎么死!
满朝诸公,虽然与房俊有龌蹉者不计其数,但论起恨意之深,莫过于长孙无忌。
萧瑀被皇帝如刀的眼神逼视,如同被投入火炉烘烤,整个人大汗淋漓。
“陛下,老臣……老臣……”嗫嚅两句,萧瑀却是无以为继。
他倒是想给自己摘出来,想要跟皇帝说此事自己毫不知情,可是皇帝会信么?房玄龄会信么?满朝文武会信么?连他自己都不信!
身为萧氏家主,领袖江南士族,发生这么大的事情你说你全然不知情?
萧瑀心里依然将家中留在江南的子弟骂了个狗血淋头,他现在已是心慌意乱,不知到底是自家子弟瞒着自己暗中行事,亦或根本就是萧氏被其余江南士族排除在外……
无论哪种结果,萧瑀都不可承受。
“陛下,山越反叛,动摇江南根基,某请一支令箭,愿率军南下营救房驸马,平息叛乱!山越乱民,必将其血染江水,震慑其魂魄,使之永世不敢复叛!”
年近半百的程咬金身躯魁梧,体格健硕,说起话来中气十足,震得大点之后嗡嗡回响。
他这一出头,牛进达、尉迟恭、李大亮等武将尽皆站出班列,齐声鼓噪,皆愿意率军南下评判。倒是英国公李绩面沉似水一脸阴沉,看不出起心思如何。
萧瑀闻言大骇,跪地长揖道:“陛下,万万不可!山越人虽然反叛,然人丁不多,皆乌合之众,难以动摇江南根基,不过一时之疥癞,难成大器。若驱使关中大军南下,不提军饷粮秣耗费无数,单单只是动摇帝都守备,便得不偿失。”
程咬金瞪眼道:“难道就任由江南糜烂,任由房驸马战死牛渚矶,使英魂含恨,忠臣泣血?”
第七百一十六章 悲催的萧瑀(万字求月票)()
武将的功勋自战场而来,亦要战争来维系。
程咬金近年已经鲜有出征,在军中的影响力直线下降,现在有了山越反叛这个由头,正可率军南下一鼓荡平,即稳定了自己在军中的地位,亦可捞取一份功劳。更别说武将集团一直对房俊报以好感,认为其可以在成为未来武将集团的顶梁柱、话事人,是武将集团维系强势的希望所在。现如今却被江南士族暗算,含恨折戟在小小的牛渚矶,心头怎能不火气冲天?届时大军南下,魑魅魍魉一网打尽,正好以武力镇压江南士族,一劳永逸,永绝后患!
老程的性格可不是长相那般粗犷,心思细腻着呢……
萧瑀大惊失色,朝中不少江南士族出身的文臣亦都吓了一跳,他们虽然敢于跟皇帝扳手腕,那是凭借皇帝不愿使得江南糜烂的前提下。
若是皇帝铁了心要一举荡平江南,宁肯自己的东征计划压后数年,那江南士族将会面对一场灭顶之灾!一旦大军南下,会只是单纯的剿灭山越?
只怕兵连祸结之下,以各种名义将江南士族全都给一锅端了!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何况江南士族在这次事件当中的确摆脱不了嫌疑,暗中背后不知有多少不可告人的谋划!
十几名文臣齐齐跪地,大呼道:“陛下,万万不可!”
李二陛下高坐龙椅之上,面色狠厉,冷言道:“山越反叛,忠臣陷阵,却无一兵一卒发出,朕对江南局势甚为失望!一直以来,朕对江南豪族颇多忍耐,可尔等却得寸进尺,丝毫不顾帝国前途,不顾朕之颜面,不顾大唐律法!你们说说,朕凭什么还要对你们如此退让?朕就豁出去不东征,亦要让你们江南豪族看看,螳臂当车的下场!”
大殿之上的文武群臣尽皆变色。
一句“江南豪族”,算是给江南世家定性!
“豪族”与“士族”仅仅是一字之差,但含义却是天差地远!
萧瑀心都快从嗓子眼儿跳出来!
终于把皇帝逼急了么?
身为江南士族的领袖,萧瑀一直充当着江南士族的急先锋,但是却很冷静的摆正自己的位置,跟陛下谈条件可以,阳奉阴违也不是不行,但一定不能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