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锦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唐锦绣- 第3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双大手锁住柳条儿一般纤细的腰肢,微微一挺。

    宛如热刀切黄油。

    “哎呀……”高阳公主浑身一软,趴在房俊胸膛上喘着粗气,惊慌叫道:“不行啦……刚刚差点被你弄死,还来?求求你了,好郎君,

第六百六十一章 君臣奏对(上)() 
房俊和高阳公主的马车在承天门外停住,新婚夫妻两个下车,在一长溜内侍宫女的服侍下,联袂前往李二陛下的寝宫。而十几辆运载各式礼物的马车则被引往一边的角门,在接受严格的盘查之后,才会准许进入太极宫。

    春暖花开,太极宫里春意盎然。

    李二陛下的王牌心腹老内侍王德在前引路,微微侧着身子,一路与房俊说着话儿。

    人老成精,何况是王德这样七巧心肝?

    现在的房俊,崛起之势已然势不可当。未及弱冠的侯爵、国公,王德见过不知多少,但是这么年轻的一方大员,负责的还是陛下极为重视的东征筹备事宜,就不能不令王德另眼相看了。

    可以预见,只要在未来的东征之中做出相应的成绩,返京之后必然高升为部堂级别的高官。在长远一些,一个宰辅的位子几乎就是板上钉钉

    “听闻王总管的老家便在杭州?”房俊随口问道。

    王德笑得一脸褶子:“难为驸马还知晓奴婢的身世,正是苏州昆山脚下的一处村庄。当年家里穷,兄弟姐妹也多,家乡又遭了水灾,眼见养不活了,家父便将奴婢送到长安,净了身进了宫,后来又被前隋文皇帝送给了先帝。这一晃眼,好几十年都过去了”

    王德很是有些感慨,不过并未抵触谈及有些悲惨的往事,忆苦思甜从来都是交心的好套路,可以轻易的拉近关系,放松戒备。

    房俊笑了笑,感叹了一句:“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王德啧啧嘴,佩服的拱拱手:“驸马果然文采天纵,一句话,道尽了乱世人命贱如狗的悲哀和不幸。”

    高阳公主踩着碎步仪态端庄,俏丽的脸上并无多少表情,只是听到这句话,抬起眼眸看了房俊,眸中光彩迸现,满是自豪与爱恋。

    房俊信步而行,闲庭信步,笑着摆摆手:“您老吃的盐比某吃的饭都多,怎敢在您来面前卖弄?对了,不知家中还有何亲人?某即将开赴江南,您老也知道某的封地就在华亭镇,距离昆山只是一步之隔,若是有何需要照拂的地方,但说无妨。”

    王德微微躬身,感激道:“谢过驸马爷。只是家中兄弟姐妹皆已故去,只有一个侄子,却又是无才无德的庄稼汉,上不得台面。奴婢给他购了几亩薄田,辛勤劳作,靠天吃饭,虽然清苦一些,却也胜在踏实。”

    对于房俊的关心,王德甚是感激。

    自先帝以至当今陛下,对太监的约束非常严厉,即便是王德这般心腹的大太监,等闲亦不可结交外廷,更不能参言政事。王德可不敢真的就拜托房俊什么

    再者说了,若是房俊有心,何须王德张口相求呢?

    房俊便挑起大拇指,赞道:“老人家果然睿智,看透世情真谛啊!”

    多少人骤富乍起,第一时间便会抬举亲友。财富、官职,拼了命的往回捞,唯恐旁人不知其有多大的能耐,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但是往往这是最坏事的行为!

    昔日乡间一穷叟,你就算给他金山银山、权倾一方,水平、素质放在那里,就能一夜之间成为上层人物了?非但不可能,反而极易成为旁人拉拢攻歼的对象

    如同王德这般只是给乡下的侄子买上田地,做一个富足的农家翁,反而是最好的做法。

    王德淡然一笑:“驸马过誉了,老奴也就是一个阉宦,哪里有什么睿智?不过是随遇而安,只求得处置安然罢了。”

    房俊摇头道:“阉宦又如何?没人愿意自残身躯而求富贵!说到底,不过都是为了活命的一个法子而已。人间百态,只求心有日月问心无愧,又岂不比那些道貌岸然实则满肚子鸡零狗碎的所谓文人墨客强的多?”

    诚然,太监因为身体的残缺,导致心态会与普通人产生极大的变异。因为无后,做起事情来毫无顾忌,往往会成为极其阴险残暴的祸害。

    但凡事都要辩证来看。

    那些道貌岸然的文人,就真的比太监光风霁月、阳春白雪不成?

    汉朝的太监历史闻名、遗臭万年,可汉朝的官员,也特么没几个好东西!

    拥有远超时代的见识,看待问题的角度自然不同。

    王德感动莫名。

    正如房俊所说,若不是活不下去,谁愿意一刀切了自己,断送了一辈子的光明,做一个注定要在阴暗里腐朽糜烂、惹人厌弃的阉人?

    可世人却从不会去可怜这些去势之人,在世人眼中,只要说起太监,那必然是阴阳怪气、凶残暴戾、为非作歹、祸国殃民的存在,万众唾弃

    深深看了房俊一眼,王德垂下头,并未说些感激的话。

    有些话不必说出来,记在心里就好

    当然,见识过大风大浪的王德自然不会因为房俊的一番话就产生什么“士为知己者死”的可笑想法,但是一定程度的好感却是必然的。

    言谈之间,来到神龙殿门前。

    王德微微躬身说道:“陛下有旨,公主殿下与驸马来到,入内即可,不许旁人侍候。殿下,驸马,请!”

    高阳公主微微一福,柔声道:“多谢大官。”

    房俊亦抱拳点头,与高阳公主联袂登上神龙殿门口的台阶。

    王德稍稍站了一会儿,看着房俊的背影略微失神,然后才悄然退开。

    高阳公主莲步轻摆,看了看四周,低声问房俊道:“郎君为何要结交王大官?”

    房俊哂笑道:“大唐律令,外臣不得结交内侍。这个罪名可不小,娘子莫要害我”

    “懒得理你!”高阳公主翻了翻眼睛,露出一个不屑的眼神,加快了脚步。

    大殿内焚着檀香,清幽淡香。

    李二陛下一袭常服,端坐在锦榻之上,正捧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

    房俊夫妇一起拜倒在地:“儿臣,见过父皇。”

    李二陛下将书册放在手边,展颜笑道:“毋须多礼,漱儿,赶紧到父皇身边来,让父皇看看是否瘦了?”

    高阳公主乖巧的起身依偎在李二陛下身边,笑容明媚道:“父皇真是的,您当房府是龙潭虎穴还是穷山恶岭啊,这才三天的功夫,怎么就瘦了?”

    李二陛下婆娑着女儿的头发,一脸宠溺:“虽然只是短短三日,可是在父皇心里,却如同三秋一般,每日牵肠挂

第六百六十二章 君臣奏对(下)() 
所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皇帝给你什么你就留着什么,而且要开开心心,不给你的,不能要

    这是最起码的对皇权的敬畏,古往今来,皆是如此。

    房俊所答非所问,貌似有些不满皇帝敕封的“华亭县侯”一事。而李二陛下神情悠然,看不出喜怒。

    房俊便也不说话,似乎觉得自己刚才的话语一点问题都没有。

    良久,李二陛下才抬起眼皮看了房俊一眼,言语平淡:“真这么看?”

    房俊安之若素:“自然是真的。”

    李二陛下不置可否,淡然道:“说说理由。”

    房俊活动一下腿脚,他是真的不适应这种跪坐的姿势,对于这种古礼没什么看法,只是单纯的不习惯

    “华亭镇隶属于苏州府,虽然此地稍显偏僻,却距离苏州很近,而且三面靠海,视野开拓,海运发达。若是能将此地经营成一处通商口岸,有得天独厚之地理优势,可以一举沟通江南商路,用不了几年,将成为江南一地甚至整个大唐最大的商业集散中心。”

    这是来自于武媚娘的启发。

    至于将华亭镇经营成一处通商口岸,则是在敕封圣旨下达的时候便有这个想法。毕竟放着后世上海这个东方最大的港口却不发展海运,实在是有些丢穿越者的脸

    李二陛下略感欣慰的点点头。

    他还真以为房俊看不出将华亭镇赐予他作为封地的目的,而对圣旨生出怨尤之心,毕竟华亭镇那地方确实荒凉偏僻。

    但是将华亭镇经营成为江南的通商口岸、集散中心

    说实话,李二陛下只是想将此地建设一处港口,供给水师驻扎,以便日后东征而已。

    建设军港并不太难,但是要营建一处通商口岸,工程可就大了去了。

    李二陛下略微皱眉:“有这个必要?”

    工程大了,花钱自然就多。

    虽然现在观众商业兴盛,税收不少,玻璃作坊更是远销海外,每年都有大量的利润。但是相比于东征高句丽所需要耗费的钱粮相比,依旧是捉禁见肘,不得不省着花。

    李二陛下已经从房家湾码头见识到了商业繁荣所带来的好处,但是江南距离长安太远,那可是江南士族盘踞的地盘,就算商业兴盛起来,得到最大好处的必然是江南士族。国库拨出大量银钱兴建通商口岸,获益最大的却是一向与朝廷貌合神离的江南士族,这种为他人做嫁衣的事情,李二陛下才不愿意干

    房俊当然明白李二陛下的顾忌所在。

    他点点头,说道:“非常有必要。不过父皇大概误会了儿臣的意思,儿臣想要兴建的不是一般的商业口岸,而是直接受到户部直属的市舶司,所有前来大唐经商的海商,朝廷分发文书,告知唯有这一处作为朝廷允许的通商口岸,其余在任何地方靠岸登陆,即视为走私。而口岸的所有税收,除去一部分留作日常运营之外,悉数上缴国库。”

    此时的大唐,并无“市舶司”这个概念。

    历史上在唐高宗显庆年间,在广州设立“市舶使”,这才是“市舶司”的前身。

    李二陛正捋着胡子听得聚精会神,等到听了将华亭镇作为全国唯一合法的通商口岸,惊得下手一颤,差点把胡子都揪下来

    这岂不是断绝了江南士族的根脉?

    江南士族之所以盘踞江南几百年,势力繁盛,便是因为利润极大的海贸!现在房俊这一个“市舶司”一旦建立,等同于决断了江南士族的根基,这些家伙岂会善罢甘休?

    就连李二陛下也不得不憋屈的承认,江南,那是江南士族的江南!一旦这些江南士族发现根基动摇,必然发起歇斯底里的反扑,在江南那一亩三分地,便是朝廷面对江南士族的发疯也无能为力!

    难道真的来一个血洗江南?

    李二陛下当然不会那么干!一旦江南动摇,自己的东征大业不知道就得被拖延多少年,自己现在年富力强,可若是十几二十年后,还有精力去筹谋东征高句丽么?

    李二陛下摇头叹息,房俊的这个设想足以令他心动,但是并无多少成功的可能。

    “这个口岸一旦开启,必然遭受江南士族的全力抵制,怕是刚刚建成,即将夭折。”

    没有江南士族的支持,这个口岸也就相当于名存实亡,总不能指望着商品从华亭镇登陆,然后再转走水路销往关中吧?

    房俊却是早有腹案,信心十足道:“父皇明鉴,其实此事的成败不在江南士族,而在于各国的海商。”

    李二陛下不解:“这是为何?”

    房俊自信道:“商贾以逐利为天性,只要有利润,杀头的买卖都有人干!江南士族抵制是必然的,因为他们想要追求巨额的利润,一旦口岸被朝廷控制,所有的税收都归入朝廷,这就影响了他们的收益。他们的做法无非是在抵制华亭镇的同时,在沿海各地照常接受外国商船,生意照做。但是如果我们能控制住各国的海商,使得他们除了华亭镇,别的地方不敢去,便等于掐断了江南士族的供给,外面的商品进不来,他们的商品出不去,这生意怎么做?”

    李二陛下恍然。

    做生意都是为了赚钱,一旦江南的商路被严格控制,就等于在江南士族的脖子上勒了一条绳索。不在华亭镇做生意,那就没有生意可做!

    江南士族是由多个家族组成的,彼此之间虽然同气连枝,却也必然有竞争、有龌蹉,不可能至始至终同心同德。面对巨额利润的诱惑,必然有人舍去联盟,投入朝廷的怀抱。

    此举非但可以整合江南的商业,甚至可以使得朝廷加大对于江南的掌控力度。

    一旦华亭镇口岸当真成为江南地区唯一的通商口岸

    整个江南都尽在朝廷彀中矣!

    李二陛下压制住兴奋的心情,他还有最关键的一个问题。

    “外国的货商亦是商人,他们追求的也是利润,如何能听从你的调遣,只在华亭镇登岸?”

    房俊嘴角一跳,露出一个森寒的笑容:“谁不听,吾大唐的万里海疆就不欢迎谁。大海之上风急浪险,谁知道发生什么不测之祸?父皇难不成以为儿臣将要组建的新式水师,就只能运运粮草兵卒?”

    李二陛下一拍大腿,大声道:“回头拟一份奏折呈给朕,朕便颁旨成立这个通

第六百六十三章 河东裴行俭() 
所有的字李二陛下都认得,所有的词也都听清楚了,但是组合在一起,李二陛下表示自己完全听不懂。

    这就尴尬了……

    堂堂皇帝陛下,再与臣子奏对的时候却听不懂臣子的话语,这怎么行?

    房俊却浑然没有注意李二陛下的异样,兀自在滔滔不绝的讲述着心中的设想:“……吾大唐地大物博,物产丰饶,但是出口的产品不能只是那些土地出产的作物,要加大玻璃、瓷器、美酒这些高附加值的商品,不仅能够轻易获得更多的利润,还能抑制他国本国的这些作坊。我们要尽可能的扩大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以此来提升贸易顺差,同时打击周边国家的经济体系,使之国内加剧通货膨胀,逐渐的在财政上依赖大唐,就像儿臣在西域、吐蕃所作的那样……”

    房俊越讲越兴奋。

    当年他只是个主管农业的副县长,最大的权利就是下到田间地头掐着腰指挥耕地……

    何时能有这种指点江山,为帝国筹谋的机会?

    可李二陛下却越听越是黑脸,尴尬得不得了……

    房俊话里的意思,李二陛下还是模模糊糊听懂了一些,无非就是利用贸易的手段抑制进口,扩大出口,进口一贯钱,出口两贯钱,就相当于净赚了一贯……

    赚别国的钱,以此使得大唐越来越有钱。

    但是这跟关津之税、市卖之税有什么关系?

    通货膨胀又是什么鬼?

    看着房俊手舞足蹈口沫横飞,李二陛下黑着脸,拍了拍身边的案几,冷言说道:“尔不过区区从三品侯爵,官职亦是外放的一路总管,此等事关国家政策的大事,乃是政事堂诸位宰辅的职责,尔越俎代庖,居心如何?”

    “呃……”

    房俊差点被自己的口水呛死,目瞪口呆的看着李二陛下。

    这皇帝……也太昏庸了吧?

    咱虽然不是宰辅,但说的这可都是谋国之言,是咱超越千年的见识凝炼出来的适合大唐快速发展的定国之策,你说我越俎代庖、多管闲事?

    我这暴脾气……

    也没辙!

    谁叫人家是皇帝呢?

    李二陛下抬起眼皮看了看闭上嘴巴一脸悲愤的房俊,心虚的咳了一声,随意说道:“不过看在你尽心国事的份上,朕也不会追究。这样,你回去写分奏折,详细一些……然后呈递给朕,朕批阅之后,会下发到政事堂,让诸位宰辅们议一议,适用不适用让各位宰辅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