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锦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唐锦绣- 第3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都说同性相斥,拥有几乎相同属性的两个女人,怎么会表现得如此融洽呢?

    不过他懒得去管女人间的事儿,在他看来,女人也有自己的心思,只要别搞得家里鸡飞狗跳后宅不靖,那就随她们去……

    带着高阳公主,前往前院去见房玄龄夫妇。

    新媳妇是要给公婆奉茶的……

    前院正堂,房家人悉数到齐,济济一堂。

    房玄龄夫妇正中坐了主位,左侧是长子房遗直及其妻杜氏,然后是三子房遗则、被乳母抱着的幼子房遗义。右侧则是女婿韩王李元嘉、王妃房氏,以及小女房秀珠。

    房俊和高阳公主来到堂中,侍女奉上香茗,高阳公主接过,上前一步来到房玄龄夫妇面前,盈盈下跪,恭声道:“请爹爹和母亲喝茶。”

    以往,公主下嫁之后给双亲奉茶,是不需要下跪的。不过李二陛下认为公主虽是金枝玉叶,但既然已经嫁为人妇,自应孝顺双亲,持子孙之礼而奉养长辈,这才是人伦大道。

    房玄龄满面春风,双手接过茶盏,饮了一口。

    对于这个儿媳,房玄龄简直满意至极。高阳公主是他由小看大,“温婉贤惠”、“知书达理”,性子极好,况且高阳公主既受李二陛下宠爱,与太子李承乾的关系亦是亲厚,有这么一门亲事,可保房氏三代富贵,一门平安。

    只不过若他也能穿越到后世,知晓房氏一门正是因为这位“温婉贤淑”的公主殿下而倒了八辈子霉,非但红杏出墙给儿子弄了顶“名传千古”的大绿帽,更害得房氏家破人亡,险些满门遭戮,不知是何感想……

    卢氏满脸慈爱,伸手将高阳公主拽起来,上上下下的打量,越看越是喜欢。喝了茶,便拉着高阳公主坐在自己身边,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唯恐新妇进门有何处不适,委屈了这个儿媳妇。

    从怀里拿出一对儿绿油油通体翠绿的镯子,拉过高阳公主素白纤秀的小手儿,给她套在手腕上。镯子碧绿通透,皓腕欺霜赛雪,相得益彰,美不胜收。

    高阳公主喜滋滋道:“谢谢母亲。”这是见面礼,不能拒绝。

    一旁的杜氏看着羡慕,却没有半分嫉妒之意。尽管当初她进门的时候,卢氏拿出的见面礼没有这个贵重。一则是自己的身份无法与高阳公主相比,若是卢氏拿出根当年送她差不多的见面礼,明显失礼。再则,现如今的房府也不是当时的房府可比的,南来北往的商贾出手最是豪绰,这样的宝贝府里也很是有几件。

    最重要的是,现在房府如此红火的缘故,还不是房俊的出息?以往老爷子房玄龄虽然贵为一朝宰辅,但是在经营之道上却很是拙劣,杜氏可记得当初自己想要回娘家贺寿都拿不出像样的贺礼,记得自己直掉眼泪……

    现在随随便便拿出去一点东西,哪家不是羡慕嫉妒瞪圆了眼睛?

    最最在主要的是,家里有了公主这一门亲事,房氏的后辈以后想要出仕谋求一个好差事,还不就是高阳公主一句话的事情?现在的皇帝是她的父亲,以后的皇帝是她的哥哥,这样扎实的背景,笼络都来不及,杜氏怎么会因为一点点的小事就犯傻去跟高阳公主作对?

    房玄龄冲房俊摆摆手:“你也坐吧,咱们家里不兴那些拘谨的礼数,你又不是不知。”

    房俊应了一声,便在小妹房秀珠的身边坐了。

    韩王李元嘉瞅了瞅老岳父,慈眉善目的显然心情极好,又看了看房俊,正值新婚一脸喜气,便奓着胆子说道:“二郎啊,你呢现在也成家立业了,往后行事,可要稳妥一些才好。这官场之上,势力倾轧非此即彼,还是要笼络一些人在身边,分得清谁远谁近才行。”

    王妃房氏最是了解李元嘉,闻言就抿着嘴忍着笑,横了故作摸样的李元嘉一眼。这是提点二郎呢,让他知道这个姐夫可是一家人,往后可莫要再使着劲儿的打脸……

    房氏忍不住好笑,怕小舅子怕成这样,放眼长安也没几个。

    不过这心里却极是慰贴。

    正因为娘家兄弟有出息,肩膀硬实,又顾着自己这个出嫁的姐姐,所以自己在韩王府才能越来越有威严。那些捧

第六百五十七章 封赏() 
一家人正愉快的闲聊,门外有家仆来报,皇帝有圣旨颁下。

    虽然大唐迎接圣旨不用焚香沐浴那么夸张,但起码的尊敬还是需要的。房玄龄带着全家来到正门前恭迎圣旨。

    前来颁旨的赫然是李二陛下身边最信任的内侍头领王德。

    老太监满脸笑意,先是客客气气的对房玄龄和高阳公主鞠躬见礼,然后才在房氏家人的簇拥下进入正堂,在堂中站定,打开手中的圣旨。

    “门下:房氏满门,尽皆忠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驸马房俊,文采斐然,贵而能俭,无怠遵循,轨度端和,其性之义,其行之良,允文允武,四方之纲。现敕封房俊为从三品开国华亭县侯,领右武卫将军,总管沧海道行军事务,望尔不负圣恩,恪尽职守……”

    这圣旨也不知道是谁草拟的,房家众人听着,都觉得有些脸红。

    知书识理?轨度端和?敦睦嘉仁?

    还其性之义,其行之良……

    听起来这么那么假呢?

    房俊则是眼角一抽,心中腹诽,这特么不是骂人呢?听上去似乎辞藻华丽、褒扬有加,其实全都是反话!

    李二啊李二,您好歹是个皇帝,这也太小心眼儿了吧?

    不用问,定然是李二陛下既要升房俊的官,用他去稳定江南开拓东海航路,又不忿他总是三番四次的为皇帝惹乱子……

    报复心太强了!

    不过除了这通篇的“反话”,其余的内容却令房俊甚是满意。

    从三品开国华亭县侯是爵位,右武卫将军是官阶,总管沧海道行军事务是职务。

    右武卫将军这个官阶只是个闲散的官位,基本每一个驸马都是从驸马都尉开始,然后晋升为某一卫的将军,当然别的驸马这个晋升的过程可能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一辈子,房俊昨天娶了高阳公主,今儿就是右武卫将军了,堪称神速。

    总管沧海道行军事务,便是俗称的“沧海道行军大总管”,这只是个职务,并不是官阶,亦不常设,但权力极大。几乎只要是出了海,那就都归房俊管!

    而且你不能让整个大总管府都飘在海上啊,还要在陆地给划一片范围作为基地。这个基地无论是哪一州哪一府哪一县,都是凌驾于当地官府之上的存在,谁叫房俊这个大总管的级别实在太高呢?

    这是房俊与李二陛下的约定,自是题中应有之义。而从三品的华亭县侯,则是李二陛下对以前的补偿。

    只不过……

    据房俊所知的历史知识,华亭县那是要在唐朝中后期才会设立,现如今那一片大抵都是盐碱地和滩涂,顶多也就是一些小渔村,会有一个县治?

    而且就算是有,估计也没几个人……

    房家人全部领旨谢恩。

    房俊挽留王德喝杯茶歇歇脚,王德却婉拒了,言道宫内尚有事务,且要回去复命,待房俊收了圣旨之后,便告辞离去。

    唐朝的圣旨还未到明清之时要当做无与伦比的宝贝那般不可亵渎,臣子收到圣旨之后要束之高阁妥善收藏,等闲不许示于人前。堂中房家人将那份圣旨穿来穿去,啧啧称赞。

    最激动的就要数卢氏……

    房玄龄的爵位是梁国公,这个爵位将来只能有长子来继承。若是放在以往,这没有什么问题,房遗直作为嫡长子继承家业和父亲的职位天经地义。

    但是在房俊强势崛起之后,这个“天经地义”就显得不那么牢固了,尤其又娶了高阳公主,更是水涨船高。一旦房俊对这个爵位动了心思,以他本身的强势,再加上高阳公主在背后撑腰,房遗直怕是无法与之对抗。

    兄弟之间为了爵位争斗不休,那就是败家的征兆……

    现在,卢氏则放下了心中一块大石。

    这就是开国县侯了,还有高阳公主这个陛下最宠爱的女儿在,假以时日再进一层,成为一个开国县公、甚至是开国郡公也不是不可能。到那时,与国公的爵位也相距不远了,想必兄弟二人不至于为了这么一个爵位反目成仇、祸起萧墙。

    而且成了驸马,想必亦不会以为以前那样因为一点小事就被剥夺了爵位……

    高阳公主则微微噘嘴,有些不满。

    “父皇太小气了,才给一个从三品的侯爵,好歹也要是个郡公啊,不然和别的驸马有何区别?”

    在她看来,房俊原本就是侯爵,只是被剥夺了而已,父皇现在恢复爵位却未更进一步,有些小气了……

    房俊关心的却不是这个,以后就要在南边混了,也不用时常上朝,传紫色或者绯色的官服也没啥大不了。他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封地……

    封地,是按照爵位来的。

    比如房玄龄的梁国公,“梁”为春秋诸侯国之一,地址大抵在开封附近,房玄龄的封地便在此处。

    至于比之国公底了好几个级别的县侯,封地自然不可能是这等古之诸侯国的显赫地方。

    关羽的“汉寿亭侯”为何争论不休?

    还不就是因为汉寿这地方在古代不出名!

    据三国志卷三十六关羽传载,建安五年,曹操表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关于“汉寿亭侯”是汉之寿亭侯还是汉寿之亭侯,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汉寿亭侯”的“汉”是表朝代名,“寿亭侯”为其爵位封号,封地在“寿亭”这个地方,或者根本就是一个好听的名字,即“汉”为朝代名说。另一种观点,认为“汉寿亭侯”的“汉寿”是地名,“亭侯”是爵名,即“汉寿”为地名说,是封地在“汉寿”的“亭侯”。

    搞不好自己的“华亭候”就类似于“汉寿亭侯”的前一种解释……

    自己搞不清楚华亭县是不是在贞观时期就已经设立,只好请教房玄龄。

    房玄龄也有点懵……

    那是当朝宰辅不假,总领全国政务也不假,但也不可能全国啥地方都听过、都有印象啊?

    老房揪着胡子冥思苦想,依然想不起来这地方在哪儿。

    房俊有点绝望了……

    这时,韩王李元嘉见岳丈一脸纠结,便插言道:“华亭这个地方,本王倒是听过。”

    说完,冷场。

    房玄龄自然不可能去问自己的女婿“华亭在哪儿”,堂堂宰辅不知国中之地,有些丢人。

第六百五十八章 媚娘的天赋() 
房俊对这个封地极为不爽。

    从三品开国县侯的爵位确实不低,对于国家立国已久大势相对稳定的时期,这样的爵位简直是可遇而不可求。况且开国县侯的食邑是一千户,不提俸禄,单单这一千户的供奉,就足以让一个家族长长久久的兴旺下去。

    但问题是,华亭镇能凑得足以前食邑么?

    食邑指的是普通的农户,若是把军户加进来倒是要多少有多少,可房俊哪里敢那么做?

    说到底,这个华亭镇就是个坑爹的所在

    房俊心里不爽,脸上倒是未有表情,这点城府他还是有的。不过正所谓知子莫若父,自家儿子是什么样的品性,当爹的岂能不了解?

    房玄龄也觉得这个华亭镇有点不像话,也不知道陛下是怎么想的不过他还是得开导房俊一番,万一这儿子犯倔、棒槌脾气发作再弄出什么风波来,有失体面不说,更容易被有心之人捉住把柄。

    他沉声说道:“烈火烹油,非是长久之道。你现在可谓万众瞩目,一言一行都在旁人眼里,要懂得隐忍低调、锦绣于内的道理,方可在官场之上游刃有余。”

    又是娶公主又是盛大的婚礼,现在又是升官又是晋爵,难免有眼热之人心怀嫉妒

    陛下不论如何封赏,那都是圣心独裁,做臣子的唯有感恩戴德、恪尽职守而已,若是心怀不满、口出抱怨,岂不是对皇帝心怀怨恕,有不敬之心?

    这罪名说大不大,以陛下现在对房俊的看重,定然为之一笑,不置可否。可说小也不小,一旦对景的时候,便会被别人翻出来加以攻歼,成为政治污点。

    这是最基本的为官之道,简单来说,就是尽可能不将把柄示于人前,谨慎经营自己的声望。

    养望,方可德重。

    此乃官场之上百世不易之法门

    回到后宅,高阳公主坐到椅子上,嘟着嘴儿,依旧闷闷不乐。

    对于父皇非但只是让郎君恢复爵位,甚至赐了一个笑话一般的华亭镇作为封地,公主殿下非常不满意。

    武媚娘并未去前院正堂,听闻了宫中内侍前来传圣旨的消息,亦第一时间知晓了圣旨的内容,她是何等的玲珑心窍,一看高阳公主的神情,便知道这位殿下是为何不高兴。

    心底不由暗笑,还真是小孩子一样的性情啊

    便莫名的心情愉快起来。

    这样一个身份尊贵、虽然聪明却并无多少心机城府的正室大妇,对于妾侍来说何尝不是一种福分呢?起码相处起来不会太过艰难,亦不用整日里勾心斗角虚与委蛇

    其实说起来,两人也只是相差一岁而已。但武媚娘的家庭环境,自幼便在两个同父异母的兄长欺凌当中成长,若是不能每天算计筹划,如何能在那个家中存活下去?

    论起心志之坚定、机谋之诡变,两个高阳公主亦是拍马难及。

    秀玉和俏儿带着房俊去净手擦脸,武媚娘便坐到高阳公主身边,笑问道:“郎君升官晋爵,殿下为何不开心?”

    高阳公主小脸儿紧绷,闷声道:“父皇太过分了,爵位只是恢复原位也就罢了,那个什么华亭镇,韩王叔都说了只是一个集镇,恐怕人影都没几只,如何能供奉郎君的爵位?”

    武媚娘看着高阳公主郁闷的神情,忍不住轻笑一声。

    高阳公主恼火道:“本宫在为郎君抱不平,媚娘不帮着本宫也就罢了,为何发笑?”

    武媚娘越发觉得高阳公主单纯得可爱

    这样的高阳公主,固然有些任性、有些倔强,说话做事只随本心并不考虑后果,但也正是这份单纯,却是武媚娘所没有的。或许也不是没有,只不过早已被酸楚的遭遇给磨灭了而已。

    轻轻拉着高阳公主的手,武媚娘浅笑说道:“殿下何必着急呢?我来问问殿下,郎君这个右武卫将军的官职,算不算高?”

    高阳公主想了想,说道:“又不是右武卫大将军,差了一个字,那可是天差地别!不过刚刚成为驸马便一步升到这个官职,也算是不低了。临川公主的驸马周道务自由长在宫中,甚得父皇器重,成婚多年,也不过是右骁卫将军兼任营州都督而已。郎君总管沧海道事务的职务,可是比一个营州都督强的多。”

    武媚娘说道:“对啊,既然如此,可否说陛下对郎君深为器重呢?”

    “这是自然。”

    “那殿下再想想,既然陛下连这样重要的官职都能赐给郎君,却唯独给了他一个如此贫瘠狭小的封地呢?”

    高阳公主眨眨眼,不解问道:“是呀,为什么呢?”

    武媚娘被高阳公主萌萌的神态都笑了,忍不住捏捏高阳公主嫩滑的脸蛋儿。

    高阳公主神情一僵,感觉自己被轻薄了,就有些羞恼,瞪眼道:“本宫可是大妇,媚娘你要尊重些”

    “是是是,您不单是大妇,还是殿下呢,谁敢不尊重您呀?”武媚娘乐不可支,嘴上说着尊重,手儿却很自然的揽住高阳公主的细腰,甚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