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锦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唐锦绣- 第2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五百九十七章 士族() 
世间之事,从来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

    想要却得不到,不想要却偏偏找上门……

    *****

    落日余晖,金灿灿的洒遍长安雄壮矗立的城墙。

    城外道路两边的田野里,已经有小草的尖芽儿冒出,极目远眺,远方的山上也已蒙上了一层浅绿。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一队车辆,就在这个初春的傍晚,逶迤着驶入长安城。

    中间的一辆马车的车帘被一只白玉也似的纤纤玉手掀开,露出车厢内一张国色天香的秀美脸庞,一双清澈的明眸转动着,好奇的看着这一座名满天下的都城。

    方正的城砖,厚重的城门,巍峨的城楼,宽阔的街道,一种迥异于江南婉约的古朴厚重扑面而来。虽然已经傍晚,但路过东市的时候,那喧嚣的街市、飘扬的酒旗、当垆卖酒的胡姬,都别有一番风韵。

    少女灿若明珠的美眸闪动着好奇的光芒……

    车队由春明门入城,一路西行,穿过平康,务本两坊,抵达与国子监一街之隔的兴道坊江南会馆。

    会馆门外,早已有人等候。

    见到车队抵达,自有人迎上前去,为首者,正是监察御史谢文举。

    当前的马车停稳,车帘撩开,一位老者在车夫的搀扶下,踩着马凳下了马车。

    一头银白的胡须梳理得整整齐齐,头戴进贤冠,一张白净的脸膛虽然已是沟壑纵横皱纹密布,布满了老年斑,但保养得宜,气色尚算不错。只是从那一双有些臃肿的眼睛上,看得出旅途的劳累,精神有些疲惫。

    谢文举当即一撩衣袍,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响头,恭声道:“孙儿给祖父问安。”

    老者微微颔首,温声道:“起来吧,做得不错。”

    一见面,便肯定了谢文举入京以来的作为。

    谢文举心中一宽,便道:“多谢祖父!”这才站了起来。

    此时,后边的一辆马车上,一位年纪与祖父相差不多的老者下得车来,缓缓的走过来。

    谢文举看清楚这老者的相貌,吃了一惊,赶紧上前两步,弯腰致礼:“晚辈见过王老先生。”

    这一次,执的却是弟子礼了。

    这王老先生相貌清癯,身材高大,一袭月白的衣衫,淡淡的笑容睿智洒脱。见到谢文举,王老先生微微抬手,含笑道:“不必多礼。”

    谢文举这才直起腰,笑道:“晚辈已经收拾好了住处,准备好了酒席,诸位长辈请先沐浴一番,洗去风尘,便请入宴。宋国公已经在馆内等候多时。”

    心里却是有些震惊,这一次怎地连这位老先生都来了?事先可没有半点风声啊……

    不由得微微侧目,看了自家祖父一眼。往来的家信之中,祖父只说会代表江南士族远赴京师,却从未透露还有这位名冠江南的大儒随行。

    祖父却对他的疑惑置之不理,只是笑着伸手延请王老先生:“这一把老骨头尚要千里奔波,险些都快要散了架子!年纪不饶人啊,想当初咱们远赴蜀中游学,千里跋涉弹剑载酒,何曾有过一丝疲累?快快洗漱一番,吃些酒,好生睡一觉,不然,谢某可是真扛不住了!”

    王老先生淡淡一笑,道:“这一路颠簸,虽然疲累到了极点,但是沿途所见风光民情,无不安逸优美,这一趟京师,来的值了!否则错过此次机会,这一把骨头就要埋骨桑梓,今生再也不能见识这如画的江山。”

    言语之间,甚是洒然。

    谢老爷子欣然道:“英雄所见略同。”

    二位老者携手进入会馆。

    谢文举却并未紧跟入内,而是微微翘首,看向后面的车辆,目光搜索着什么,直到看见一个纤细婉约的身影自中间位置的一辆马车上下来,这才眼睛一亮,走了过去。

    “愚兄久候多时了,七小姐一路可曾安好?”谢文举满面春风,问候道。

    不得不说,这谢文举相貌英俊,长身玉立,本就是及其优秀的人才,再加上一身温文尔雅的温润气息,身在官场磨砺出来的端正气度,颇有些“丰神如玉”的味道。

    这种小白脸,是极其受到闺中女子欢迎的类型,当然,似房俊这等“黑面神”绝对不会承认就是了……

    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姿容秀美的少女。

    这少女亭亭玉立,身姿纤美,一袭苏绣长裙,珠光宝气彩绣辉煌,明眸皓齿顾盼生辉,宛如一颗莹润的明珠一般,绝美的俏脸煜煜生辉。

    听到谢文举的问候,少女樱唇勾勒出一个浅浅的笑容,微微一福,声音娇脆有若黄鹂:“多谢兄长惦记了,小妹尚好。”

    谢文举显然极是中意这个少女,顿时容光焕发,笑道:“七小姐初次进京,相比对一切都是好奇,明日闲暇,愚兄便一尽地主之谊,陪小姐四处逛逛,领略一番不同于江南的关中风情。”

    少女温柔浅笑,一双清澈的美眸光芒流转,轻声道:“那就多谢兄长了,只是小妹从未出过远门,一路上舟车劳顿,很是困乏,还要休息几天才能打得起精神呢。”

    这少女容颜殊丽,明眸善睐,确是光彩照人,丽质天生。

    谢文举被这绝美的笑容晃得有点眼花,心情绝好,点头道:“那是自然,只需小姐不要客气便成。京师不比江南,人心繁杂,太多纨绔子弟招摇过市,小姐万万不可独自出行,一切以安全为要。无论如何,愚兄亦不会拒绝小姐的任何要求。”

    他的一双眼睛射出热烈的光芒,爱慕之心,路人皆知。

    不过正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未婚女未嫁,未尝不可。

    少女闻言,却是神情不动,微微颔首道:“多谢兄长了……”

    车队中陆续有人下车,见到谢文举在这边,便都看了过来。谢文举被一道道目光看得有些窘迫,浑身不自在,便冲少女一拱手,微笑,转身离去,留下一个自认为潇洒的背影。

    却没见到,在他转身的一瞬间,少女那秀美的樱唇微不可察的瘪了一下……

    这一行车队的到来,在江南会馆里引起了一阵轰动。

    且不说谢家的家主亲自进京,那位同来的王老先生,更是令江南会馆里的一干准备科举的江南士子兴奋莫名。

    这位王老先生本名王雪庵,乃是江南数一数二的大儒,桃李遍江南,与孔颖达、张玄素齐名。这些来自江南的士子,不知有多少是他的徒子徒孙……

    谢老爷子和王老先生洗漱一番,稍微去除身体的疲惫,在谢文举的陪同下来来到偏堂。

    一进门,只见宽敞的屋子中铺着木地板,壁上挂着两幅字,皆是几乎无法辨识的狂草,也不知何人所书,风格实在抽象。偏厅的一侧立着四扇水墨画屏风,角落中是一张小几,最靠里的那堵墙前放着一张棋桌,一应摆设都流露出一股文雅的风气,正符合江南士族清贵雅致的气质。

    此时正有两个老者坐在棋桌两边的坐垫上,听到脚步声,此时俱是抬起了头。

    棋桌一边的青衫老者生着一双鱼泡眼,满是皱纹的脸颇为丑陋,满头银发,老态龙钟。另一边的老者则是五十出头的年纪,下颌一缕斑白的胡须,雍容华贵,只是端然稳坐,却流露出一种凛然贵气来,正是宋国公萧瑀。

    萧瑀见到谢老爷子和王老先生,便微微摇头,轻叹道:“二位,何必呢?”

    谢老爷子尚未说话,王老先生却已经哈哈一笑:“大丈夫立于世间,有所不为,有所必为。若是稍遇挫折便裹足不前,甚至惶然后退,岂能对得起江南士族的千年底蕴?”

    萧瑀无奈道:“那房俊只是一小儿,先生以上驷对下驷,无异于与美玉碰砖瓦,何其愚也?”

    王老先生却主意已定,坚决道:“事关江南士族的千年基业,只能怨他流年不利!”

    萧瑀无语嗟叹。

第五百九十八章 拜神() 
♂!

    天气渐暖,关中百姓渐渐脱去厚重的衣物,换上轻薄的衣衫,城中尽是鲜衣怒马、华服彩绣。

    这一日房俊结束了“品茶读书”的悠闲,收拾了一下书案,便想要回府。明日休沐,崇贤馆停课,他得待在府里。随着春暖化冻,虽然距离春耕还有些时日,但是工部的建筑队已经加快了建筑速度,左右无事,房俊每日里自崇贤馆下值之后便是回家当监工。

    刚刚走到门口,却被上官仪拦住。

    “春和景明,二郎左右无事,不如一起去慈恩寺游玩一番?”

    收到邀请,房俊心情很好。

    因为弹劾风潮之时他在朝堂之上的强悍反击,被一干文官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如此暴烈的手段,自然受到强烈的排斥。在他们看来,房俊这一手凭借黑材料将所有弹劾者打倒的做法,明显“不合规矩”。

    房俊却甚是无语……

    你们弹劾我可以,想要将我死死的压制住那是你们公忠体国,想要在官场之上阻截我进步,那是你们顾全大局、深明大义,反过来我反抗了,就是不识大体、手段卑劣?

    尽管不爽,但是他无法改变文官集团的态度,甚至许多房玄龄阵营中的官员,都对房俊的做法颇有微词。

    说到底,他们害怕!

    房俊的这一手简直就是九天奔雷一般的粗暴强势,今日是房俊对付弹劾他的官员,异日谁知道这一手会不会被皇帝用在反对他的意志的官员头上?

    有这么一柄锋锐无比、无坚不摧的利剑悬在脑袋上,任谁也得胆战心惊!

    与其说是排次房俊,还不如说是在向皇帝表达文官们的态度——这种事情以后不能搞……

    即便遭受全体文官的抵制,上官仪却从未对房俊的态度有任何变化,并未有一丝半点的梳理,以此表达向文官们靠拢的意思。

    实在是难能可贵。

    房俊爽快道:“行吧,就咱们俩么?”

    上官仪拉着房俊走出崇贤馆,边走便说道:“还有一个,是最近一次诗会上认识的朋友,很不错的一个人。”

    说话间,二人出了东宫。

    东宫角门处,正等待家仆将马车赶过来的当口,房俊见到两个矮小的身影从后面走来,显然也是要出宫。

    见到房俊,两个人影恭敬的站住,弯腰施礼:“见过校书郎。”

    房俊瞅了瞅左手边眉清目秀身形有些单薄的男孩,笑道:“狄仁杰,这是要去哪儿?”

    狄仁杰瞅了瞅房俊,眨巴一下大眼睛,恭恭敬敬的说道:“家父今日回京,学生去城外迎接一下。”

    房俊点点头:“令尊长途跋涉,这进京的时间可无法确定,或早或晚,都是有可能的。若是城门关闭之前令尊仍未回来,你就得立即回家,不要让你祖父担心。”

    “学生知道了。”应了一声,狄仁杰便悄悄一拉旁边那小孩的袖子,再次对房俊和上官仪行个礼,一起走开。

    看着狄仁杰的背影,房俊无奈的叹口气。

    受到狄仁杰父亲的托付,房俊本来打算正好跟狄仁杰亲近亲近,毕竟是未来的大牛啊,打好关系很有必要。可自己这边接二连三的出状况,尤其是这场弹劾风潮,使得自己始终处在风口浪尖,只能将这个心思压制下来,他不想因为自己的亲近给狄家带去什么烦恼。

    不过幸好同在崇贤馆,来日方长……

    家仆将马车敢来,房俊与上官仪一同坐上马车,来到国子监的时候,接上上官仪的那位朋友,一起前往慈恩寺。

    上官仪的这位朋友一上车,便对房俊笑道:“在下陇西狄道人,辛茂将,见过二郎。”

    房俊那是名副其实的名人。

    似辛茂将这等来到京师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外地士子,或许不知中书令是何人,基本没人不知道房俊的名号。

    太响亮了……

    这辛茂将二十七八岁的年纪,面庞微黑,颧骨微凸,使得一双眼睛看上去有些狭长,但眼眸里光芒闪烁,神采外露。身材有些瘦削,一身布衣青衫,虽然简朴却浆洗得甚是干净,看着就令人很是舒服。

    相互客套了几句,马车已经来到距离慈恩寺一街之隔的安善坊。

    马车停住,房家家仆在车厢外恭声道:“人太多,车进不去。”

    房俊三人便打开车门下车,顿时吓了一跳。

    昭国坊与进昌坊相连,这两坊分别有崇济寺和慈恩寺,前来上香还愿者不计其数,已经将整条街道都堵住了,人群摩肩擦踵,看不到尽头。

    房俊惊问道:“怎么回事,这么多人?”

    辛茂将笑道:“看来二郎今日未曾出门啊?现在长安城里云集了关中各处的士子,等候不久之后的科举考试。有的富家子弟甚至带着十几个家仆侍女,如此一来,岂能不人满为患?”

    “况且今日乃是佛祖出家日,乃是佛门盛典,许多士子都云集到长安的各大寺庙烧香祈福,祈愿在即将到来的科举考试里取得好成绩,金榜题名,平步青云!”上官仪解释道。

    房俊这才释然,将家仆打发走,三人安步当车,在人潮中缓步前行。

    边走边聊,房俊才知道辛茂将这几日算是临时抱佛脚,很是烧了几次香。

    前几日在国子监的宿舍里,朝着陇西方向遥拜,祈求祖宗庇佑,祖坟冒青烟……

    昨日,则去了到文昌帝君祠烧香,拜托这位掌管文运的神仙保佑考中。然后又去孔庙上了香,希望至圣先师能抽空帮帮忙……

    今日则是来到寺庙里,祈求佛祖保佑。

    对此,房俊深表理解。

    哪怕是一千年后的人,每逢高考,考生家长都迷信的不得了,烧香拜佛大行其道,何况在唐朝?因此上官仪尽管不信这些,被辛茂将拉来也没有反对,并且表示一切行动听从想辛茂将的指挥,让往哪去就去哪,让怎么拜就怎么拜。

    慈恩寺里人山人海,插不进脚,全都是前来祷告的应考秀才及其家人。

    倒是房俊看着慈恩寺寒酸的山门、简陋的房舍,很是有些感慨。这处寺庙起先是北魏道武帝时在此建净觉寺,隋文帝在净觉寺故址修建无漏寺,后来废弃。直至大唐立国,这里改名叫做慈恩寺。

    历史上,李治被立为太子不就,为追念其生母文德皇后祈求冥福,报答慈母恩德,下令扩建此寺,名为大慈恩寺。此后绵延千年,大慈恩寺成为中外佛教界人士敬仰朝拜之地。

    拜完慈恩寺之后,已经是过午了,房俊提议去酒楼吃饭,畅饮一番。

    辛茂将却摇头道:“还有一处寺庙……

    “差不多就行了……”这回连上官仪也苦了脸:“考个试而已,何必把长安城的神仙都拜一遍?”

    “这位,必须要拜。”辛茂将神秘兮兮道:“特别灵验。

    房俊不爽道:“那干嘛还要拜前两位?”人太多,他有些不耐烦了。

    “哪个都不能怠慢啊,哪位不高兴就麻烦了。”辛茂将兴致勃勃说道。

    房俊无法,遇到这么一个迷信的家伙,还有何话说?

    出身贫寒的辛茂将,将这次的科举考试视为人生最重要的战役,当然不肯放过一切能够带来好运的机会。他若是此时打退堂鼓,相比辛茂将也不敢说什么,但是心里难免别扭,若是因此耽搁了考试,或者出了差错,房俊于心何忍?

    更别说,上官仪或许也有这个想法。

    只能从善如流了……

    辛茂将对于长安的地势看上去比房俊还熟悉,沿着慈恩寺南面的大街一路东行,到了修正坊,折而向南,到了青龙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