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锦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唐锦绣- 第1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位怕是要向房俊开炮了……

    果不其然,长孙无忌瞄了老神在在的房玄龄一眼,说道:“侯君集罪不可恕,在于起藐视军纪、胡作非为,损害了大唐的形象!可是房俊身为下级,却敢当众顶撞上官,不也是藐视军纪?军队远征,自当上下一心,一切皆以上官的命令的行事,无论对错,唯有奉命而已!房俊非但公然诋毁主帅的命令,甚至敢于煽动麾下神机营的兵卒,于主帅对峙!若是任其如此,长此以往,军纪何在?”

    对于房俊,长孙无忌已然感受到浓浓的威胁!

    不是威胁到他,而是威胁到自己的儿子,长孙冲!

    众所周知,长孙冲自幼便是大唐勋贵二代之中的佼佼者,端方聪敏,才华横溢,又被陛下看重,娶了陛下的嫡长女长乐公主为妻,是大唐官场之上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假以时日,必然成为勋贵之中的代表人物,帝国未来的重臣!

    但是,自从房俊犹如彗星一般崛起之后,耀眼的光芒彻底将长孙冲掩盖……

    论身份,房氏虽然不如长孙氏这般与皇室纠葛深远,却也是清贵名流,不遑多让。在民间,“贤相”房玄龄的名声,也比他长孙无忌强出很多。

    论才华,“斗酒成诗”的房俊便是那些成名的大儒学士也得翘起大拇指赞一句“天纵奇才”,甘拜下风,更远非长孙冲所能比拟。

    论得宠程度,高阳公主虽然不是陛下嫡女,但亦是极受陛下宠爱。

    论办事能力,别出新裁、不拘泥于循规蹈矩的房俊,总是能将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举重若轻的办好,甚至能处理得圆滑得体,这一点,性情方正的长孙冲却差之甚远。

    总结起来,长孙无忌无奈的发现,除了房俊暴躁的脾气之外,似乎每一样都比自家儿子强上一些……

    而李二陛下的态度,更令长孙无忌心中纠结。

    虽然那房俊时不时的令李二陛下恼火不已,但每当有大事,李二陛下却总是对房俊充满信心,愿意重用,而对于长孙冲,则更像是对于一个子侄后辈一般的信赖宠爱……

    这可不是长孙无忌愿意看到的!

    若不能将房俊打压下去,假以时日,必然会成为朝堂之中的一刻熠熠发光的新星,威胁到长孙冲的地位!

    长孙无忌不能接受这样的情形发生,所以哪怕被别人说不要脸,他也要抓住一切机会打压房俊,哪怕得罪房玄龄亦在所不惜!

    长孙无忌这番话说出来,岑文本便偷偷的瞄了房玄龄一眼。

    出乎意料的是,房玄龄面容肃静,并未对长孙无忌以堂堂国公之尊打压房俊表现出一丝恼怒,反而嘴角微扬,似乎略微有些笑意……

    岑文本有些不解,长孙无忌的话在陛下面前是很有分量的,若是陛下听从了长孙无忌的谏言,很有可能狠狠的处罚房俊,房玄龄为啥一点都不着急?

    他亦是绝顶聪明之人,只是略感诧异,稍一思索,便恍然大悟。

    长孙无忌为何如此急吼吼的不顾身份亦要打压房俊?

    只有一个原因,长孙无忌已然感受到了房俊的威胁!房俊与长孙无忌的地位差着十万八千里,自然不可能威胁到长孙无忌,但是一直以来名声甚好的长孙冲,却照比房俊的璀璨光芒显然要差了一些……

    房玄龄这是在对自己的儿子令长孙无忌紧张而感到骄傲!

    不过话说回来,能让长孙无忌这个老狐狸紧张,房俊的确很值得骄傲……

    房玄龄对于长孙无忌的话语,不置辩驳,就像是没听到,亦或是在说别人,毫不在意。

    政事堂里再次沉寂下来,只有李二陛下闭目凝思的时候,下意识的将手指在书案的桌面上敲击的声音传出。

    扣、扣、扣……

    早已将御下之术琢磨得炉火纯青的李二陛下,又怎能看不出长孙无忌的顾虑在哪里?

    若是换了旁人,少不得顺着大舅哥的话语,打压一番,也不算大事。

    但是事关房俊,不行!

    不提那日进斗金的玻璃作坊,不提渭水之畔汇聚天下奇货的房家湾码头,单单只提这次西征,李二陛下就绝对不容许长孙无忌这么做!

    至于理由?

    以两千神机营,大破一千突厥“附离”狼骑的趁夜突袭,只凭这份战功,便可当得西征第一!

    与突厥人作战多次的李二陛下,深刻的知晓突厥铁骑在平原之上的冲击威力有多大,更何况还是突厥可汗身边的“附离”亲兵,那可都是在突厥铁骑中千里挑一的精锐,一千“附离”狼骑发起的冲锋,足以令五万人的大军瞬间崩溃!

    房俊在奏章中写的明明白白,这一仗之所以能大获全胜,全都是因为“震天雷”的应用!房俊将这场战斗的细节叙述得清清楚楚,甚至还对战斗进行了总结,归纳出火器的前景,以及如何利用火器对抗骑兵的心得经验。

    “房俊之事,暂时搁置吧。诸位先议一议侯君集之罪,到底要不要交由大理寺审理?”李二陛下说道。

    “陛下……”长孙无忌有些愕然,他有些不能接受,李二陛下如此驳回自己的建议,可是近年少有之事。

    即便房玄龄在场,陛下可能有些抹不开情面,但自己也并非要将房俊如何如何,只是想要给他按个罔顾军法的罪名,打压一番而已。难道陛下看不出,我这其实是为了儿子长孙冲在铺路?

    亦或者……陛下有心扶持房俊?

    长孙无忌心里一个激灵,顿时感到一股浓浓的危机!

第三百七十九章 宰辅之才?() 
侯君集的罪名应该如何定论呢?

    这是一个挺麻烦的问题。

    首先,侯君集纵兵掳掠高昌城的罪名无须赘述,太多的证据显示这的确是他恃功而骄之下而干出的一件蠢事。挥师灭国,的确是滔天战功,可是自持功高便无所忌惮,那也决计是最受帝王忌惮的一件事。

    侯君集错在高估了自己在李二陛下心目中的地位……

    当李靖蛰伏,李绩隐忍,程咬金尉迟恭渐渐老去的这个年代,侯君集自认为自己已经是李二陛下麾下最出类拔萃的统帅,挥师征战攻伐天下都得依仗着他,却从来没想过李二陛下的性格。

    李二陛下对手下这帮老弟兄的确不错,但这是源自李二陛下极度自信的性格。他始终认为就算是手底下这些掌握兵权的大将想要造自己的反,自己也完全可以将其剿灭。所以,又为何不对大家好一些,留下一个君臣相得、同甘共苦的好名声呢?

    但正是这种极度自信的性格,使得李二陛下的眼里没有谁是不可取代的。

    当年率军追亡逐北大破突厥的李靖不是,征战无数从无败绩的李绩不是,勇猛刚烈的尉迟敬德、程咬金也不是,出身市井、手段阴狠的侯君集更不是……

    李二陛下有一个很独特的属性,他很会看人。

    旁人或许会认为侯君集这是担心功高震主,所以自污一把来博取李二陛下的宽容,但是李二陛下却很清楚,这就是侯君集一时得意恃功而骄所干的蠢事!

    阵前将降国之君斩首,这得造成多坏的影响?

    自今以后,或是大唐军队想要征伐某国,别指望人家能投诚而降,投降了也得被杀,何不死战到底还能有一线生机?

    简直愚蠢!

    纵兵掳掠高昌城,更是蠢到极点的傻瓜才能干出来的事儿……

    马周已然表明了对于处置侯君集的态度,高士廉闻听李二陛下之言,放下手里的茶盏,缓缓说道:“功是功,过是过,侯尚书此举却是影响恶劣,某赞同马侍郎的意见,应由大理寺审问,按律法办事,不能因为其覆灭高昌国的战功,便忽视其做犯过错。”

    高士廉的地位很超然,他不仅仅是长孙无忌也文德皇后的舅舅,李二陛下的舅丈人。武德九年,李二陛下与太子李建成矛盾加剧,高士廉与长孙无忌、侯君集等人日夜劝谏李二陛下,欲诛杀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后来,高士廉释放在押囚犯,发给他们武器,并与他们赶到芳林门,配合李二陛下发动玄武门之变,立下大功。

    对于高士廉,李二陛下一向尊敬有加,可谓言听计从。

    李二陛下微微颌首,就待定下基调。

    岑文本却说道:“大理寺乃刑讯重地,所审查者,莫不是身犯重罪的要犯。侯君集虽然有过,然其毕竟有覆灭高昌之功,又是朝廷重臣,功在社稷,贸然拘于大理寺,势必被狱吏侮辱,重刑加身,非是对待功臣之道,还请陛下三思。”

    李二陛下有些犹豫,毕竟岑文本说但也有些道理。他望了房玄龄一眼,希望这位一向善于谋略的臣子能给自己一些建议,但是见到房玄龄微微垂首,一副不欲插言的模样,便知道这是在避嫌了,毕竟侯君集的案子事关房俊,且房俊又是上书弹劾侯君集之人,怎么表态都容易遭来非议。

    沉吟一下,李二陛下摆手道:“赏功罚过,自是明君之道。侯君集虽然有大功于社稷,但其在高昌所犯之罪并不能抹杀,便交由大理寺审理吧。”

    皇帝陛下定了调子,自然没人再去反驳。

    众人虽然都是朝中大臣,但也只是有建议权而已,如何处置,还是在于李二陛下乾纲独断。

    商议完侯君集之事,李二陛下又将那份奏章拿在手上,很是欣慰的笑了笑,对房玄龄笑道:“玄龄啊,你可算是养了个好儿子……”

    房玄龄诚惶诚恐:“陛下谬赞,劣子如何敢当陛下之夸赞?”

    “呵呵,不必谦虚,”李二陛下神情很是愉悦,拍了拍手里的奏章,说道:“若是只看这本奏章,房俊这小子,确实有宰辅之才!”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一直以来,对于朝中的年轻臣子,李二陛下虽然愿意重用,但总是秉持着谨慎态度,在重用的同时,亦不断的敲打,唯恐这些年轻臣子仕途上顺风顺水,养成骄狂之心。

    如此称赞一个未及弱冠的年青人,简直闻所未闻!

    几个人都把目光盯在李二陛下手里的这本奏章之上,除了弹劾侯君集,难道还有什么别的东西?

    到底是什么,能让李二陛下如此看重,说出这么一句让人嫉妒的评语?

    房玄龄自然是知道李二陛下这本奏章上都写了些什么,因为在这本奏章送进宫里的同时,另一份一模一样的家书也送到了家里……

    闻言,房玄龄不由得苦笑:“陛下,年青人做事,虽然要予以鼓励,以培养其信心,却也不能赞誉太多,令其浮夸骄傲!”您这么一说,岂不是把咱儿子放在火上烤,相当于捧杀?

    您越是夸奖,就越是有人嫉恨,咱这身边就有一位呢……

    李二陛下愣了一下,也明白过来房玄龄的言外之意,暗道是自己大意了,满以为在座几人都是自己最可相信的臣子,却一时忘记了,这几人可以对自己忠心,但彼此之间却是勾心斗角,纷争不断。

    当然,若是大家都一团和气、遇事谦让,反倒是他这个皇帝要睡不着觉了……

    对于房玄龄的话,李二陛下不置可否,而是将手里的奏章递给高士廉,微笑道:“大家传阅一下吧,看看咱们这位新乡侯,为大唐想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安天下的妙策!”

    高士廉闻言,自李二陛下手中接过奏章,细细的看起来。

    须臾,高士廉看完奏章,将之递给长孙无忌,自己则微微眯起眼睛,细细思索……

    政事堂里再一次陷入寂静。

    长孙无忌看完,面无表情,将奏章又递给马周……

    高士廉轻轻一叹,唏嘘道:“以前,总是认为年青人见识短、性子躁,遇事难免不能考虑周详,需要我们这些老骨头把住船舵,令其不至于多走弯路。现在看了这份奏章,才知道老夫是真的老了,如此惊才绝艳的设计,足以令大唐四境安抚,再无兵刀之祸矣!”

    长孙无忌心里陡然一惊,诧异的看向自己的舅舅。他也承认奏章里写的对待高昌国的策略很是高明,可怎地就能让舅舅说出这番话语?

    这可是天大的赞誉!

    问题是,这只是笼络、控制高昌国的策略而已,难道还能放之四海而皆准?

    夸张了吧……

    长孙无忌陷入沉思,对于自己这位看似老好人一般的舅舅,他可是深知其深不可测的智慧,以及看人的眼光之精准,这番话绝非无的放矢!

    长孙无忌略一深思,不仅悚然动容!

    看来自己似乎是沉浸在权术的谋略中太久,致使全局的韬略上退步太多,居然没有在第一时间看出这本奏章里叙述的玄机!

    葡萄酿、羊毛……

    虽然不知房俊到底要如何操作,但若这两样事情做成,便可以紧紧的掐住高昌国的命脉,将其牢牢的控制在手!

    同样的道理,其实对于土谷浑、吐蕃、甚至高句丽,都有借鉴意义!

    这房俊,居然如此了得了么?

    若是次策略能成,不出三十年,大唐不用耗费一兵一卒,便可将周边的国家全部控制在手中,让其生则生,让其死则死!

    这……

    也太匪夷所思了吧?

第三百八十章 吃亏() 
长孙无忌心念电转。

    这份奏章上的内容,着实让他太过震撼,这已不是关于房俊才能与否的问题,能有这份眼界、能设计出此等国策,的确当得起李二陛下的那句“宰辅之才”!

    想要继续打压,亦或者诋毁这份奏章,已然不现实。

    若是表现得太过明显,既失去了气度,也必然引起李二陛下的不快,他可是看得明白,李二陛下对这份奏章的欣赏程度……

    不过长孙无忌到底是老狐狸,转眼就想出了对策。

    “呵呵,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微臣,为陛下贺!”说着,一脸肃容的冲李二陛下拱了拱手,似乎真的实在为李二陛下得了房俊这么一个大才而感到高兴……

    李二陛下捻须微笑,很是满意。

    他自然不会一点都察觉不到长孙无忌对房俊的反感,在他看来,房俊如此优秀,威胁到长孙冲在下一代中的超然地位,长孙无忌才有此等反应,这是正常的。

    谁人能真正的不自私呢?

    若是没有房俊的崛起,长孙冲便是下一代最重点培养的对象,权力、资源都会向其倾斜,成为帝国未来的栋梁指日可待。可是现在冷不丁的冒出房俊这么一个竞争者,且表现得如此优异,长孙无忌不紧张才怪……

    只要是正常的竞争,李二陛下乐见其成。

    自是的确一直看好长孙冲,长孙冲的身后又站着长孙无忌这样的庞然大物,但是房俊也不差,真以为老好人的房玄龄是吃素的么?

    适量的竞争,可以促进人才的成长,李二陛下自然知道这个道理。

    李二陛下略带得意的笑道:“这是好事,咱们辛辛苦苦打下的这座江山,经营得繁华锦绣,还不是要交到下一代手中?若是儿孙辈纨绔无能,将这座花花江山祸害得千疮百孔,怕是咱们都得气得从棺材里挑出来,狠狠的抽他们一顿!现在后辈优秀,各个都是人才,正是吾等的福气啊!”

    长孙无忌点头称是,话题一转,说道:“微臣的确欣赏房俊之才华,这个不费一兵一卒便可控制西域的策略,亦是无比赞赏!但正因为这个策略堪称天才般的构想,事关将来帝国之国策,是以微臣认为,是不是派遣一个老成持重者,前往主持高昌国,更能稳妥一些呢?”

    一味的打压是不成的,瞎子都看得出来李二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