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驸马留步!”
二人驻足,回首望去,却是一名内侍小跑而来,到了近前,鞠躬施礼道:“房驸马,陛下有旨,宣您觐见!”
岑文本道:“那老夫就先走一步。”
房俊施礼道:“您慢走。”
看着岑文本走远,房俊这才对内侍点点头,道:“走吧。”
“喏!”
……
神龙殿书斋之内,李二陛下已然脱去龙袍,换上一身直裰,坐在靠窗的一张茶几旁,手里端着碗,茶几上是几样菜肴,一壶黄酒,见到房俊走进来,先是吩咐身边的内侍:“添一副碗筷。”而后对房俊道:“来,陪朕用膳。”
“喏!”
房俊只得谢恩上前。
待到内侍添了碗筷,又给盛来一碗米饭,这才上前拘谨的坐了……
李二陛下嘴里咀嚼着饭菜,放下碗,提起酒壶给自己面前的酒杯斟满,又给房俊也斟满,随意道:“又不是头一回陪朕用膳,那么拘谨干什么?”
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房俊咧嘴笑了笑,没言语,老老实实的吃饭,夹菜也只是夹自己面前最近的那一盘,最靠近自己这边的那一块……
世上最令人拘谨之事,莫过于陪领导吃饭,言行举止都要倍加小心,唯恐任何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引得领导不快。而当这位领导的身份是天下至尊,这份拘谨将会攀升至顶点。
哪怕房俊平素敢跟李二陛下顶牛,但是饭桌之上,亦是浑身不自在。
闷着头捧着碗,细嚼慢咽不好,狼吞虎咽更不合适,稍一不留神,便给噎了……
只好拿起面前的酒杯,咕咚一下干了。
没定用……
“嗝……”
食物噎在食道,噎得房俊脸都红了,哪里还顾得上君前礼仪,赶紧一把拎起酒壶给自己酒杯斟满,一口吸干。
连饮三杯,这才将食物顺了下去……
抬头看了看,见到李二陛下正瞪着眼睛看着他,似乎因为他当着皇帝打嗝的声音很是不爽,赶紧又低下头,飞快扒饭。
心中腹诽:您管天管地,还能管得着人拉屎放屁,吃饭打嗝?
wxi7
第一百一十八章 军机处()
李二陛下放下手中碗,摆了摆手,自有内侍上前收拾碗筷残羹。
房俊心不甘情不愿的也将碗筷放下,心中满是怨念:只吃了一碗,还没吃饱呢,这皇帝真是自私啊,你自己吃饱了就不管别人……
暗暗决定,从今往后尽量避免跟李二陛下一同用膳。
简直就是遭罪……
有宫女端来沏好的茶水,李二陛下倒了一杯茶,坐在那里慢慢的呷着,微微闭着眼睛养身。
不久,殿外脚步声响,有内侍入内通禀:“陛下,英国公到了。”
李二陛下这才睁开眼睛,道:“宣!”
“喏!”
内侍转身出去,须臾,英国公李绩快步入内,施礼参拜。
房俊亦起身,束手立于一侧。
待到李绩施礼完毕,李二陛下温言道:“都坐吧,来人,奉茶。”
李绩与房俊谢过,分别落座与李二陛下左右手边,有内侍奉上香茗。
李二陛下这才看着房俊,道:“说说的你的想法,详细一些。”
“喏。”
房俊放下茶杯,组织一下说辞,缓缓说道:“帝国政令之颁布、实施,要经由陛下之拟定,而后三省审核、签发,这等过程严谨而周密,可以最大限度的杜绝‘乱政’之产生,为帝国之发展保驾护航。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军令与政令有所不同。政令攸关国内之经略,事前事后斟酌商讨采纳多人之意见,不必急于一时,且拥有很大的容错率,故而这等繁琐的行政过程可以将错误将至最低,事实上,政事堂的宰辅们完全有能力在陛下的领导之下,将帝国精英得越来越强盛。然而军令则有所不同……”
缓了一缓,见到李二陛下与李绩都在凝神倾听,房俊续道:“军令的一个特征,便是‘快’!往往消息来得特别快,且要在特别快的时间内作出决断,以便于以最快的速度采取应对。所谓‘兵贵神速’就是这个道理,军情如火,一时片刻都不能延误,否则就要出大问题。东征乃是国战,举国之力攻伐高句丽,纵然以大唐之军力足以雷霆万钧将其碾为齑粉,但战场之上,任何意外都有可能发生,如何快速、准确的处置突发情况,就成为重中之重。”
说到这里,房俊顿住。
并非是要留给这两人理解的时间,皆是戎马一生、战略无双的绝代名将,岂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以往只不过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已。
如今房俊只是稍稍予以点拨,两人立即便明白了房俊这番话最核心的宗旨行政之权可以交由政事堂、三省,皇帝甚至不需要出主意,只需要监督就好,关键时刻予以拨乱反正,天下就乱不了。
但是军权必须紧紧的握在皇帝手里!
放权给政事堂,使其统揽天下政务,而皇帝则狠抓军权,只要军权在手,自然皇权稳固。
而皇帝是不可能一个人就将皇权抓紧的,他需要一个机构来贯彻他的意志,成为他的臂膀,协助他来统领帝**队。
李二陛下捧着茶盏浅饮慢呷,半晌,他问李绩道:“怎么看?”
李绩颔首道:“臣认为可行,左右不过是一个临时设置的衙门,能够于大战之时协助陛下处置军务,即可减轻陛下的劳作,亦能提升办事效率,更能够在陛下东征之际监督全**务,尤其是西域那边阿拉伯军队一旦有所异动,亦不必将军情转呈千里送达辽东战场请陛下为之定夺,确可有事半功倍之效。”
这也就是李绩,否则换了任何一个宰辅,都不可能如此轻易的表达出赞同的意见。
这可是明晃晃的从政事堂分权!
李绩就是这样,说他甘于淡泊是很恰当的,事实上,他可能是最不适合宰辅之首的人选……
这人没什么野心,秉承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做少错的原则,绝不会如别人那般贪权揽权,恨不得将全天下的权力都紧紧握在手中不放。
在他看来,这个衙门的设置会大大减轻他这位宰辅的工作量,事情少了,自然犯错的几率就小,他自己轻松舒心,正求之不得。至于别人会借着这个衙门一跃而成为与宰辅权力相当的重臣,却是浑然不在意。
李二陛下看着李绩的态度,心中大感无奈。
就知道问了也是白问……
对于李绩的能力、忠诚,李二陛下百分百满意,只可惜这份淡泊随和不愿担责的性子,往往令他分外恼火。
不过从始至终,李绩的施政纲领都很是契合李二陛下的心意,也就只能勉为其难的继续让他担任这个宰辅之首的职务。
对于房俊的这一个谏言,李二陛下认为确有必要。
一则可以提升军务的处置速度,再则亦能够在大战之时保证军机不至泄露,这朝廷里希望东征遭受一些挫折、甚至于彻底失败者,可不在少数……
尤为重要的是,这道谏言让李二陛下看到了完全掌握军队的可能性。
所有的军机事务皆由皇帝亲自过目审阅,与心腹大臣共同商议处置,而后令处于上,直接由这些大臣具体办理,这就使得全国之军权牢牢掌控在皇帝的手中。
即便是将其设为常置衙门,往后之皇帝互相继接,军权独揽,且由于这些处置军务的大臣只是协助皇帝处理,并没有自身发号施令的权力,不虞出现权力分散的担忧,可是使得军权世世代代都掌握在皇帝手里。
李二陛下深深明白,不是每一个皇帝都英明神武的,历朝历代,随着国祚延续愈久,就愈有可能出现那等“长于深宫妇人之手”、“何不食肉糜”的昏聩之君,这是避免不了的。
政事堂由宰辅担纲,处置全国政务,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因为君王昏聩对帝国带来的致命伤害,不至于天下大乱。
而军权紧紧攥在皇帝手中,可使得即便是昏庸之主,亦能保证皇位不失,让那些心怀叵测之辈无机可乘,李唐皇室国祚永续……
需知道,政事堂成为帝国最高的军政部门,即便是皇帝亦要心怀忌惮,如此一来直接将军权从政事堂分出来,即便是政事堂的宰辅们再如何折腾,亦不可能危及到帝国的根本。
左思右想,房俊的这道谏言都有百利而无一害。
李二陛下又问:“二位爱卿之见,这个新增设的衙门,要何人进入其中担纲要职?”
房俊与李绩互视一眼,齐声道:“此等国之重器,微臣岂能置喙?还需陛下乾纲独断才是。”
“乾纲独断?”
李二陛下冷笑一声,道:“这朝中上下,可不是尽如懋功这般淡泊名利、无欲无求,投机专营、争权夺利者数之不尽。若是朕乾纲独断,那些未能跻身于此的大臣们,怕不是要私下里诋毁朕一意孤行、任人唯亲!”
房俊与李绩垂着头,这话不敢接。
李二陛下扫视了一眼房俊,哼了一声,讥讽道:“即便是你房二郎,之所以献出这一道谏言,不也是不甘寂寞、有所述求?千万别跟朕说什么一心为国、大公无私这等浑话!”
房俊诚惶诚恐,揖手道:“陛下英明神武,烛照万里!”
李绩差点忍不住笑出声来……
这小子够无耻啊,陛下这话分明是嘲讽于他,结果他居然还就厚着脸皮承认了自己别有居心。
李二陛下也气得不行,骂道:“你瞅瞅你那点出息!尽心尽力的给朕办好书院,给帝国多多培育人才,难道不是好事?假以时日,出自你门下的门生故吏便即帝国,再给你升官晋爵自然是水到渠成,为何偏偏就急于一时,丝毫不懂得韬光养晦?”
房俊颔首认错:“陛下教训的是,微臣知错。”
可脸上那神情,分明就是“知错,但不改”……
李二陛下为之气结,半晌,才问道:“朔日朝会,若是群臣通过这道谏言,你心中可有对这个新增设之衙门的命名?”
命名?
那必须有啊!
房俊下意识便道:“可称为‘军机处’!”
咱之所以献上这道谏言,除去推动军政分离之外,不可就是图着这么一个“军机大臣”的称谓?
多牛啊……
wxi7
第一百一十九章 小姨子求情()
历史上,“军机处”要在一千年后由雍正皇帝创建。
起始之初,雍正皇帝对准格尔用兵,故而设立“军机处”协助他处置军务,“初只承庙谟商戎略而已”,从大学士、尚书、侍郎以及亲贵中指定“军机大臣”人选。只不过,雍正皇帝真正用意便是将“军机处”视为专权之工具,只不过是借助“参赞军务”之名,转而架空“议政处”,将军政大权尽皆攥于手中。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於内阁而於军机处。”
有清一朝,这个临时设立的衙门“军机处”贯穿始终,成为清朝事实上的最高军政中枢。
事实上,“军机处”的存在只是帮助雍正皇帝总览军政大权,将康熙时代遗留下来的不能受其指使的“议政处”彻底架空,本质上并未有太多的政治意义。
但是放在大唐则完全不同。
李二陛下对于政事堂的完全掌控,使得他根本不虞自己的政令无法通过政事堂颁行天下,“军机处”的存在便用不着成为揽权之工具,从而可以行使其执掌军权之本职。
一个帝国如何才能繁荣昌盛?
最基本之条件,便是政权稳定。
而政权稳定之基础,便在于军权能否统一。甭管一位皇帝如何荒诞昏庸,如何受到天下抵制,只要军权牢牢的握在手中,帝国便不虞有倾覆之厄,即便施政纲领导致国内民不聊生,亦终有拨乱反正之时。
对于天下百姓来说,每一次王朝的崩塌、帝国的倾颓,都是一场空前的灾难,再是昏庸的皇帝、再是严苛的律法,所造成的伤害亦远远不如天下大乱、改朝换代。
只要国家不亡,日子就差不到哪里去。
终清一朝,满人能够凌驾于汉人之上,始终政权稳固、延续统治,便是因为其牢牢掌控着天下军权,这其中,“军机处”功不可没。
房俊从未奢望着大唐能够千秋万代、永世存续,民智尚未开启、封建统治天下的年代,改朝换代乃是不可避免之事。
他只是尽他最大的努力,能够将大唐的基础夯实一些,让这个帝国的根基更加牢固一些,或许就能够在风雨飘摇、大厦将倾之时,亦能够多撑上一些年头,不要似历史上那般当这个帝国轰然倒塌之后,面临的是五代十国天下纷争的乱世。
再是衰败的王朝,也比乱世纷纭军阀割据要好得多。
乱世人命不如狗……
房俊与李绩并肩从神龙殿出来,正一起往宫门走去,有宫女前来,说是晋阳公主有请。
李绩知晓房俊素来与晋阳公主亲厚,那位皇帝最宠爱的小公主视房俊如亲人,即便皇帝女儿众多,各个女婿皆是人中龙凤,却唯独称呼房俊为“姐夫”,而房俊也确实对晋阳公主颇多宠溺。
摆了摆手,李绩让他自去即可,自己则信步走出皇宫。
他固然不恋栈权势,但到底身在官场,不可能独善其身,“军机处”设立这等大事,亦要回去同自己的盟友好生商议绸缪,运作一番以尽量攫取最大的利益……
房俊随着宫女到了晋阳公主的寝宫,发现衡山公主亦在。
不过这位文德皇后与李二陛下最小的女儿,因为已经与魏叔玉定下婚约,因而也由衡山公主晋爵为新城公主……
“微臣见过二位殿下。”
房俊在门口脱去鞋子,雪白的袜子踩着光洁的地板,走入殿内,揖手施礼。
两位公主则齐齐起身,还礼道:“姐夫不必多礼……”
相互施礼完毕,新城公主蹦蹦跳跳的来到房俊身边,伸手挽住他的胳膊,笑靥如花,声音清脆:“听闻姐夫又要纳妾?哎呀呀,高阳姐姐真是大度呀,若是换了我,哼哼,那魏叔玉胆敢提纳妾这回事儿,定然要他好看!”
房俊无语。
这丫头今年尚未及笄,比晋阳公主还小了一岁,离着成亲还得好几年,懂得什么男女之事?左右不过是宫里头对自己又将纳妾的事情嚼舌头,被这丫头听了去。
再者说了,你这么点儿年纪就跟魏叔玉定了亲,搞得人家魏叔玉就只能等着你及笄成年之后方能娶妻,好歹也是一条昂藏七尺的汉子,血气方刚的年纪,你让人家连纳妾都不行,非得憋上好些年,这就过分了吧……
不过这等事自然不需他来操心,来到茶几前坐下,笑问晋阳公主:“殿下相召,不知有何吩咐?”
晋阳公主跪坐在那里,纤细的腰杆挺得笔直,柔声笑道:“自然是有事相求姐夫。”
这两年晋阳公主年岁渐长,以往的聪慧伶俐,渐渐转变成温婉清秀,那张带着淡淡婴儿肥的脸庞也已经褪去了稚嫩,绽放出秀美如花的绝世容颜,不得不说,李二陛下的基因很是优秀。
就连那小小的身子亦如春天的柳枝一般抽条,愈发纤细娇柔……
看着新城公主挨着自己坐下,殷勤的给自己斟上茶水,甚至用两根纤细白皙的手指拈了一块糕点往自己嘴里送,脸上满是谄媚的笑容……
房俊苦笑着伸手接过糕点,看向晋阳公主道:“殿下要害我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