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德女王轻轻婆娑着她的脸颊,叹息一声,无奈道:“朝中已有权贵觊觎于你,万一求得皇帝同意,赐婚的圣旨颁下,便是米已成炊、木已成舟,不可挽回。与其如此,那还不如嫁给那个房俊,起码也是一个开疆拓土的绝世英杰,想来不会苛待于你。否则一旦落入一个龌蹉之辈手中沦为玩物……”
金胜曼俏脸雪白。
第一百二十三章 紧迫()
在这个时代,女人的命运是悲哀的。
她们只是财产的一部分,沦为男人的附庸,即便是金枝玉叶,即便是金氏姊妹这样的天潢贵胄。
而身在别国为质,更是如坠地狱一般的磨难。
幸好如今的大唐贤君在位、众正盈朝……好吧,这纯属扯淡。
李二陛下不是个什么好好鸟,对于美色的追求并不比历史上那些个赫赫有名的昏君差多少,胸怀广阔而博爱,而朝堂之上那些个道貌岸然的千古名臣们,也从来不是什么洁身自好的道德君子。只是整个大唐开放的风气使得他们没有收到太多的诘难与指责。
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个出身世家门阀的贵族们固然骄奢淫逸,却也能够在个人品德方面保留一些底线,亦或者说,他们更看重百年之后的身后名,不愿因为一些私欲而玷污自己的名声。
似金氏姊妹这般绝世尤物,自然不可能没有人觊觎,只是她们自矜身份不愿沦为男人的玩物,便很少会有人强迫。
很少,却并不代表没有。
更何况身在别国,若想要保持自己的贞洁和尊严,寻找一个足够能量的靠山便是势在必行之事。
作为“人质”,她们没有什么可以奉献出来作为筹码寻求庇护,唯有自身的美色。
被一个人玩弄,总好过成为花园里招展着的花朵,经受着一场又一场的风吹雨打,直至枝叶零碎,花瓣残败……
善德女王为姊妹两个寻求的靠山,便是房俊。
此子身为前任宰辅之子,朝中势力稳固,更是太子殿下的肱骨,未来不可限量。尤其是年岁相当,英姿勃发,比之朝中那些个大腹便便满脸油腻的权贵来得赏心悦目,哪怕是做妾,亦不算是委屈了堂妹。
说是“献国”,实则与“亡国”何异?
当初只要善德女王跟房俊说一个“不”字,如今的新罗怕是早已沦为大唐、高句丽、百济的战场,国破家亡,宗庙绝嗣。
根本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
而在房俊兵出白道、大破薛延陀的消息传到长安之后,善德女王愈发坚定了这个想法。
少年英姿,封狼居胥!
这等英雄人物,古之罕见,能够为其侍奉枕席,已然是堂妹最好的归宿。
反倒唯恐大唐皇帝不准这场婚事,毕竟房俊可是皇帝的女婿,而自家堂妹容颜秀美,身段娇柔,说不得就会博得房俊之独宠……
即便如此,善德女王也决定去向大唐皇帝哀求一番,得到敕封的圣旨。
再晚一些,怕是被旁人惦记上,大唐皇帝亦不好推脱,那可就当真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可是……那家伙凶狠霸道的样子,想必定然是个暴虐的性子,即便是得了皇帝的赐婚圣旨,万一折磨于我……”
金胜曼俏脸煞白,芳心惴惴。
不仅仅是羞涩,更是对于未来的恐惧,只要想想房俊在新罗漠视无数人生死,只为了达到自己目的的冷酷,便让她心生寒意。
她见过太过这样的权贵,这等人非但不将人的生死放在眼中,更是以折磨人为乐,尤其是床底之间变着花样的将女人折磨的遍体鳞伤、惨无人形,以此发泄心中的残忍暴虐。
善德女王微微一愣,旋即婆娑着金胜曼乌云一般的秀发,温言笑道:“怎么会?这些时日以来,我依然探过很多人的口风,包括金法敏……那房俊固然行事嚣张,但是府内唯有妻妾数人,并未如其他那些权贵那般大肆收刮美女以供淫。依着他的身份地位,足以恣意妄为,谁又会就这样的事情去管他?由此可见,此人必是心有沟壑、内敛锦绣,有着极高的道德底线,极其自律。这样的一个男人,又岂会是视凌虐女人为乐的龌蹉之辈?”
金胜曼不说话。
她知道姐姐疼爱自己,决计不会说出哄骗的话语来,她既然这么说了,那必定就是这个样子。
只是一想到自己将要嫁给房俊,心中顿时古古怪怪……
善德女王伸手揽住堂妹瘦削的肩头,轻叹一声:“你还扭扭捏捏不情不愿,还不知道人家皇帝陛下会否答允此事呢……不行,事不宜迟,我这就入宫,请求皇帝赐婚,落实此事,起码亦要跟皇帝要一个态度,以免被那些个龌蹉之辈现行提亲,到时候无法拒绝。”
金胜曼也紧张起来。
出身在新罗王室,对于那些个肮脏龌蹉的淫之事知之甚多,只要想想若是被一个大腹便便行将就木的老混蛋压在身下恣意凌辱,便忍不住打个哆嗦,不寒而栗。
与其这般,的确还不如给房俊做妾……
*****
神龙殿内,吴王李恪跪坐于李二陛下对面,正低眉垂首,聆听教诲。
“商纣昏聩,倒行逆施,致使天下大乱,殷商六百年国祚断绝。武王仁义,释放商纣之叔父箕子,箕子自持乃是殷商宗室,不食周朝之俸禄,故而率领族人东迁,开辟辽东苦寒之地。武王得知之后,感其忠烈,便将其开辟之地封于箕子,此乃朝鲜之由来……故而,辽东虽然偏远苦寒,确是吾华夏之故地。汝前往新罗,要安抚百姓休养生息,不可暴虐酷戾横行霸道,华夏之故地,炎黄之遗民,当尽心对待,造福一方。”
李二陛下拈着茶杯,随意的坐着,口中敦敦教诲。
李恪恭敬的跪坐,闻言,神情有些迟疑,问道:“只是新罗偏僻,其民野蛮,未必能够感念大唐天威,若是不以雷霆手段予以震慑,恐怕烽烟四起,盗寇蜂拥,兼且有高句丽、百济在一旁虎视眈眈,怕是其境难安……”
放下茶杯,李二陛下缓缓摇头,肃然道:“吾儿谬矣!武力可以征服一代人,却不可能征服十代人!反之,你的武力越是强大,将来所遭遇的抵抗便越是强烈。难道能够将新罗人尽皆杀掉吗?显然不行。房俊如今在倭国施行的方法就很好,用文化代替刀箭,去斩断一个民族的根脉!倭人也好,新罗人也罢,甚至于以后的高句丽人、铁勒人……当他们书写着大唐的文字,说着大唐的语言,效仿着唐人之习俗……又与唐人何异?”
李恪明白过来,父皇这是让他在新罗一地,亦要施行房俊那套“文化入侵”的政策。
当然,他承认这个法子虽然缓慢,但是只要长久的坚持实行下去,所得到的效果比一场或者几场屠杀都要来得显著。
但是眼下新罗乃是一块飞地,高句丽与百济将其与大唐分割开来,唯有海路可以与大唐联系,以高句丽对大唐的敌视态度,哪里容得他缓缓图之?必定鼓动新罗境内各方势力,明里暗里反对自己的统治。
微微蹙眉,心中斟酌着用词,想着如何向父皇劝谏……
所谓“知子莫若父”,对于这个“英果类己”的儿子,李二陛下再是了解不过,一见他的神情,便知道他的心思。
便说道:“至于新罗国内之动态,只需旁观,无需插手。最迟明年开春,东征必然发动,高句丽妄图螳臂挡车,届时大唐雄师齐至,必将化为齑粉。汝只需将新罗国内各方势力的阵营搞清楚,到时候有的是法子对其斩尽杀绝,而又不会引起新罗国民的惶恐与反感。”
李恪顿时了然。
借刀杀人嘛……这个容易。
“多谢父皇教诲,儿臣定然牢记于心,替大唐将新罗之地施以教化,合为一家,永不复叛!”
……
说完正事儿,李恪看了看父皇日渐苍老的容颜,以及鬓角灰白的发丝,心中所感,一时怆然,哽咽道:“儿臣此去,怕是此生再也不能在父皇膝前尽孝,惟愿父皇千秋万载,万寿无疆。”
李二陛下呵呵一笑,目光柔和,满是怜爱:“生老病死,哪来的万寿无疆呢……” 富品中文
第一百二十四章 辞行()
“痴儿,世间岂有不死之人?以前笃信修仙之道,欲求长生,恨天不老。只是经过此次一场大病,算是看明白了所谓长生不老,皆是虚妄荒诞。冬去春回,月有圆缺,生老病死,乃是天道,人岂可逆天而行?早有大臣劝谏,某还不信,如今那些个所谓的金丹差点要了这条老命,才算是看得清清楚楚……某这一生,荣耀与诋毁并存,备受折磨,心魔难解。但是临到老来,看着你们兄弟之间友爱和谐,没有走上某当年那条不堪回首的老路,着实欣慰。”
这一场大病,险些要了老命,却不仅让李二陛下看清了那些个所谓的“仙道”“圣僧”妄言诓骗的嘴脸,也体悟了天道轮回不可更改的真谛。
春夏秋冬,生旺死绝,此乃自然之道。
或许的确有长生之存在,但那大抵也只是在一片虚无的状态之中……从投胎开始,便历经天道,有感知,便有变化,有变化,便有终结。
如此,便是长生,又有何用?
李恪心中黯然。
对于父皇,他心中满是崇拜和尊敬,却也有着埋怨和不满。
论起才华,诸位兄弟之中,有谁比得上他李恪?
然而就只是因为一个血统的身份,便被父皇无情的拒绝在储君之外……宁可让优柔寡断的太子继续坐着储君之位,甚至允许浮夸轻佻的青雀去染指这个位置,也不让自己有那么一丝一毫的机会?
难道血统能够比帝国的传承更加重要?
只是如今,大局已定,再多的怨尤也无济于事。
心中反倒释然开朗……
感慨一番,见到父皇亦是心绪难平,便笑着说道:“真是羡慕房二那厮呀!啧啧,勒石燕然、封狼居胥,自古以来华夏儿郎无上之军功,居然就这般被他轻而易举的收入囊中,自此名震天下、彪炳史册,当世之武将无出其右!这份运道,儿臣羡慕得眼睛都红了。”
李二陛下也放下心事,在这个即将远行的儿子面前,也没了那份君父的沉稳,笑这摇摇头,遗憾道:“岂止是你羡慕?为父也羡慕啊!为父为了东征高句丽,绸缪数年之久,调动百万兵马,粮秣不可计数,结果呢?未等出师,反倒是这棒槌率领一卫之师,借着一个‘假传圣旨’的机会便兵出白道,一路狂飙突进攻城掠地,居然生生被他踏破薛延陀牙帐,横行漠北……娘咧!早知薛延陀这般没用,老子干脆就自己上了,哪里轮得到他?”
这话虽然听上去似是调侃,实则却也就八分真意。
他绸缪多年,心心念念征伐高句丽,为的是什么?
还不就是征服这一块古之帝王从未曾征服过的土地,将其纳入大唐之版图,提升自己的历史地位,向着“千古一帝”的崇高理想更进一步!
结果咧?
房俊那个棒槌跟玩儿一样,率领着不足五万的兵马,一路斩将夺旗横行无忌,居然硬生生的复制了勒石燕然、封狼居胥的上古传说……
这可是华夏自古以来最崇高无上的军功!
纵然是在贞观一朝有此殊功,他李二陛下亦会沾一份荣光,就像霍去病成就了汉武帝的霸业一般,使得大唐的军功在此攀上一层楼,可说到底,这也不是他直接指挥或者参与的战役,这份荣光难免大打折扣。
早知道薛延陀这般废物,火器这般犀利,老子还打什么高句丽?
兵出白道覆灭薛延陀不就完了么……
感慨了一阵,李二陛下又叮嘱道:“此去新罗,山高水长,建功立业尚在其次,定要保养好自己的身子才是真。府中王妃子女,还是不要随行的好,待到汝去新罗安顿下来,再行派人接过去,方才稳妥。”
此时正事谈完,二人之间非是君臣,而是父子,李二陛下自然要殷殷叮嘱一番。
他记着吴王妃杨氏身子骨弱,前些年在江南之时便染了一场大病,差一点回天乏术,这回可不能折腾她,免得出了什么意外。
说实话,他其实对于这个优秀的儿子颇有歉意,非但不能给予其竞争储君的机会,甚至要将其远远的打发到新罗那等穷乡僻壤苦寒之地,自此吴王一脉,将再无可能祭祀宗庙,而是远赴新罗,另立一宗。
在这个年代,这是极为残酷的。
然而为了储君稳固、将来的皇位传承,他也不得不狠心做此决断……但是,他虽然是一个合格的君王,却也是一个舔犊情深的父亲。
看着面前这张酷肖自己的俊朗面庞,心中自是愧疚难消。
李恪乃是聪慧之人,自是感受到父皇的心情,勉强一笑,洒然道:“父皇不必惦念,由陆路出发,新罗自是千山万水,但若是从海路前往,不过是舟船之上悠闲数日,即可抵达,完全没有车马之劳顿。水师尽在房俊之掌控,儿臣早已行文水师大都督苏定方,告知行程,待到儿臣顺着运河抵达华亭镇,便会安排水师战船护送前往新罗。有水师控制水路,即便在新罗有何不测,亦能够就近支援,起码安全上无需忧虑。”
李二陛下颔首道:“如此甚好,切记安全为先。苏定方此人性情稳重、智谋过人,乃是不可多得之帅才,汝可与之好生笼络,有备无患。”
“喏!”
“行啦,去宫里见见你母妃,自从确定你前往新罗,你母妃便整日里以泪洗面,就连某前去探视,都被侍女拦在门外……怨气大得很呐!去好生劝劝她,男儿汉志在四方,总归是要离开父母的羽翼开拓一片功业,难不成一辈子靠着爹娘,混吃等死?生离死别,人之定数,要想开一些。”
“喏,儿臣这就去问候母妃。”
“嗯,去吧。”
李二陛下摆摆手,李恪便起身施礼,转身走向门口。
王德从外入内,与李恪走个碰头,急忙躬身施礼,让在一旁。
李恪微微颔首,继续向外走。
王德这才入内,禀报道:“陛下,善德女王在宫门处,求见陛下。”
已经走到门口的李恪脚步微微一顿……善德女王?
心中好奇,想要问问王德那女人所为何事,但是脑袋转了一半,忽然醒悟,连忙又转了回来,脚下加快步伐,就待出门而去。
身后传来李二陛下没好气的呵斥:“鬼鬼祟祟的,想听就留下来,难不成你老子是那般喜猎渔色之辈?”
李恪脚步顿住,心忖:难道不是?
只是父皇发话,不敢不从,只得收住脚步,转过身来,口中说道:“儿臣离行在即,诸事缠身,那个啥……要不儿臣先走?”
自家老爹是个什么德性,他又岂会不知?
那善德女王明艳端方,正值一个女人最优美璀璨的年华,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股优雅而又贤淑的气质,又兼且身份高贵,实乃男人心目之中最极品的向往,恨不得将其华美的一群统统剥去,摁在身下恣意鞑伐。
这样的一个女人,以自家老爹的性子,能忍住不吃下去才见了鬼……
可自己身为人子,留在此地,那多尴尬?
李二陛下手指头点了点李恪,哼了一声道:“就你鬼心思多!让你留下就留下,哪儿来那么多废话!”
李恪唯唯诺诺,不敢多说,只是束手站在一旁,浑身不自在。
瞅着自家儿子这幅摸样,李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