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锦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唐锦绣- 第11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最起码在皇帝面前,还是要保持一副大度宽怀的嘴脸……

    更何况萧嗣业不过是萧家一个偏支子弟,若是谋反自然要夷三族,阖家谁也休想活命,但如今不过是一个带有私人报复性质的“假传圣旨”,更为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纵然落井下石死咬着不放,又能将萧家如何?

第九十八章 都是误会() 
李二陛下看了萧瑀一眼,沉默少倾,忽而一叹,道:“何来孽子一说?萧嗣业暗中与房俊商议,通过潜逃雁门关、假传圣旨之方式,取得薛延陀之信任,从而成功打入薛延陀内部,使得夷男可汗听信了他的建议,故而集结大军攻打赵信城,这才有房俊赵信城覆灭薛延陀十五万大军的辉煌战绩!只是可惜啊,如此忠贞之士,敢于成为‘死间’,协助房俊成就旷世功勋,却终究命丧乱军之中,魂魄不得返乡,朕实在是心痛啊!”

    心痛是半分没有的,但是心闷却实实在在。

    分明是一个千刀万剐的叛国贼,却不得不考虑一个大唐对顶级世家的子弟叛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忍气吞声将其叛国行为美化成舍身成仁、忠烈无双的“死间”,李二陛下自己也被自己恶心得不行。

    可是事已至此,又能如何呢?

    纵然将萧嗣业之罪行颁布天下,除去惹得外族嘲笑大唐世家子弟毫无操守廉耻之外,又有何益处?若是将其抓获归案,定然五马分尸千刀万剐,以儆效尤,可现在萧嗣业死的不能再死,还不如物尽其用,将其美化成一个标杆、榜样,在世家子弟以及天下人眼中起到一个模范作用。

    亦能够挽回萧家的声望,毕竟从当年自己夺嫡之时开始直至现在,萧家都是义无反顾的站在身后坚定的支持自己。

    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萧瑀则瞪大眼睛:“呃……”

    什么情况?

    不是说好的叛国贼么,怎地一转眼就变成舍身成仁、功勋卓著的“死间”了?

    到底是历经两朝皆能身居高位的精英人士,心念转了转,便已经“领悟”了其中内情……

    想来必定是房俊念着与萧家的姻亲关系,心里也定然宠爱萧淑儿,故而不愿意让萧家因为萧嗣业这个孽子从而背负叛国之恶名,受到举世唾弃,更甚至青史之上亦要留下污点,便在歼灭薛延陀大军之后再度将萧嗣业抓获,私密处死,并且谎称萧嗣业之举止行为尽皆是事先商量,并未叛国,反而是深入虎穴之“死间”,不仅无罪,反而有功。

    房二郎,果真是厚道人啊,往后谁再说房二是个棒槌,咱萧瑀第一个不饶他!

    为了萧家的声誉,甘愿忍辱负重,不惜悖逆国法,多好的孩子呀……

    原本族中还为将萧淑儿这个敬皇帝的嫡亲血脉嫁给房俊为妾耿耿于怀,如今看来,这简直赚大发了!

    区区一个萧淑儿,便能够挽回萧家子弟叛国之恶名,便是将萧家所有的女儿都嫁给房俊为妾又有何妨?

    萧瑀当即离席,拜伏在地,悲怮哭泣道:“原来如此!却是吾冤枉了那孩子……只是萧家子弟蒙受皇恩,富贵荣宠无以为报,自当为陛下尽心竭力,马革裹尸死不旋踵!惟愿陛下千秋鼎盛,大唐繁华安定!”

    旁边一众大臣则纷纷出言相劝:“人固有一死,萧嗣业虽死,却重逾泰山!”

    “萧家子弟铁骨铮铮,实乃吾辈楷模,当晓谕天下,令世人称颂!”

    “死得其所,壮哉吾大唐儿郎!”

    “恨不能以身代之!”

    ……

    神龙殿内,一片士气昂扬,壮怀激烈。

    都是戏精,谁比谁差呀?

    唯有坐在书案之后的李二陛下,一脸便秘之色。

    娘咧!

    要不要这般吹捧?

    对于一个合格的皇帝来说,个人之喜恶,甚至单纯的善恶对错,从来都不重要,只要能够达到正面积极的效果,指鹿为马、颠倒黑白只是寻常,必要的时候哪怕是认贼作父、杀兄弑弟又有何妨?

    关键处在于当你做了这一切之后,能否取得理想的结局。

    为了挽回萧嗣业叛国的恶劣影响,顺带着树立一个忠贞不屈舍身成仁的英雄典范,李二陛下不吝于抹去萧嗣业的罪孽,反而送上一个流芳百世青史彪炳的名誉。

    历史从来都掩藏在迷雾之中,史书由人书写,世人大多讽刺他李二陛下篡改史书、粉饰罪恶,可是谁又能保证以往的史书就是绝对正确?

    世人只要知晓曾有人不惜舍身成仁,勇入敌营当一个“死间”,成就了一番旷世功勋,由此能后世子孙带来莫大的激励与鼓舞,有朝一日会有一个人能够效仿先人的做法去完成一桩这样的伟业,那就足矣。

    区区一个萧嗣业,是生是死,是忠是奸,何足道哉?

    萧家是必然能够知晓萧嗣业叛国之实的,而自己这番做法,亦会让萧家误解为是顾全萧家的名声才不得不如此,看看萧瑀感激涕零的神情就知道,这个人情兰陵萧氏会永远记住,往后尽忠职守、报效君王,自然竭尽全力。

    这个结果,李二陛下很满意。

    君臣想得,自古以来就是流传不绝的佳话,自己能够与萧瑀达成这般默契,亦算是一桩快事。

    嗯,彼此心中了然就好,此事自今而后,不必再提,否则一旦泄露风声,反而不美。

    只是这些人当着自己的面如此吹捧萧嗣业那个叛国贼,却是令李二陛下心口堵得难受……

    可又能怎么办呢?

    自己树立起来的“楷模”,总归不能再由自己一手推倒。

    真憋屈啊……

    李二陛下脸色有些难看,阻止了一众大臣“飚戏”,沉声道:“战报中说,被俘之夷男可汗已经在送往长安的路上,另外还有契苾部的契苾可勒随行,契苾可勒愿意归顺大唐,与他的堂弟契苾何力一起,将所有契苾部的族人尽皆编入大唐户籍,请求安置在漠北。另外,房俊亦在战报之中提及,建议在漠北设立瀚海都护府,与单于都护府以大碛为界,漠北铁勒诸部设立羁縻府州,皆隶瀚海都护府之管辖,总管漠北各族事宜,诸位爱卿,有何看法?”

    众位大臣一听,暗暗咋舌,这可是大手笔啊。

    漠北苦寒,但是地域辽阔,铁勒诸部几乎占据了漠北绝大部分的草场,一旦薛延陀覆灭,铁勒诸部要么尽皆内附归顺大唐,要么被唐军彻底歼灭,整个漠北将会尽入大唐之版图,开疆拓土何止几千里?

    这个瀚海都护府的管辖范围,将会远超大唐境内数个州,甚至抵得上一道之地,况且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长孙无忌出声道:“既然命名为瀚海都护府,那么显然房俊的本意是开拓直至瀚海的广大地域,甚至将瀚海纳入版图。如此广袤之地域,的确应当有专门的衙门予以管理,这个瀚海都护府的设立理所应当。只是如此广袤之区域内,不仅又铁勒诸部,尚有不少零散的部族散居期间,总归不能统统杀光吧?是以,管理起来绝非易事,必有功勋卓著、声威显赫之名将坐镇,方可震慑群胡、威盖漠北,以老臣之见,房俊自兵出白道便一路狂飙突进,数十万薛延陀大军尽数覆灭于他手中,在漠北之声威绝对不做第二人想,应当由房俊担任瀚海都护府的大都护,必定事半功倍。”

    太子李承乾一听,顿时不干了。

    额地好舅舅,你是不是不将我这个太子废了就不甘心呐?

    好不容易有一个功勋盖世的大臣能够全力支持我坐在储君之位上,你却千方百计的想要将他击倒、排挤、甚至弄到漠北去……

    咱俩有仇啊?!

    泥人尚有三分火气,何况是关系到自己太子班底是否稳固的大事?

    李承乾忍着怒气,上前启奏道:“父皇明鉴,房俊固然功勋卓著,能力卓越,足可担当瀚海都护府大都护一职,只是其行事素来任性,不可约束。如今漠北即将归入大唐版图,如何治理铁勒诸部,便是朝廷接下来的重中之重。无论采取何等政策,总归不能肆意屠杀,而房俊对待胡人蛮夷的态度素来强硬,动辄屠杀,岘港、僧伽补罗城、飞鸟京、新罗……再加上如今的漠北,在房俊手上被屠的胡族,数目只怕不下数十万之中,若是任用房俊管辖漠北,距离长安数千里之遥,来往通信极不便利,必然要赋予大都护临机专断之权,可是以房俊的作风来看……只怕杀戮太甚,有伤天和,更会折损大唐泽被苍生、仁爱世人之威名。”

    李二陛下一听,频频颔首。

    房二那棒槌的确如太子所言,对于外族素来手段强硬,一旦北疆稍有风吹草动,弄一出大屠杀绝不让人意外。

    尤其是此子行事无所顾忌,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都能恣意妄为,若是将他仍在漠北山高皇帝远的地方,那还不得翻天?

    更何况,李二陛下也明白太子言外之意。

    既然自己已经没打算易储了,那就有必要给太子保持一个完整的班底,否则必将生变……

第九十九章 偏执之心() 
闻听太子之言,长孙无忌微微摇头,道:“殿下此言差矣,没有谁一出生便可堪当大任、永不犯错,房俊天资纵横,实乃百年难遇之人才,更当予以重任加以磨砺,方可促使其成为帝国柱石。若是因为一些缺点便投闲置散,不加以培养,只怕永无进步之日。”

    言下之意,咱是看重了房俊的才干,故而才举荐他担任瀚海都护府的大都护。

    越是青年才俊,就越是要重点培养,却必须宽恕他的过错,一味的扬长避短并不可取,否则如何为帝国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李承乾气得太阳穴直跳,忍着气,咬着牙,沉声道:“北疆能否绥靖,事关帝国安危,设立都护府乃是应有之义,但都护府的人选,还应仔细斟酌。况且‘讲武堂’乃是房俊一手缔造,此时开课在即,自当让房俊回来主持大局,还望父皇明鉴。”

    这两人唇枪舌剑争执不下,其余几位大臣却眼观鼻鼻观心,默不作声。

    不是没人与长孙无忌交好,亦不是没人支持李承乾,只是身为朝中有数的大佬,这几位各个手握重权,稍有动作便会引起连锁反应,事关储君之班底,可以延伸到储位之争再起波澜,谁也不愿陷入这个泥沼中去。

    李二陛下看着与长孙无忌争论得面红耳赤的太子,心底倒是有些欣慰。

    一贯以来,太子予人的印象便是温文尔雅、仁善厚道,且性格有些优柔寡断,难免显得懦弱。

    却原来当碰触到他的逆鳞,亦会愤而反击,不愿随波逐流。

    尽管很多时候太子的反击手段都显得有些幼稚……

    想了想,李二陛下开口道:“若是再漠北设立瀚海都护府,一应衙门架构、人员安排都需从长计议,不必急于一时。房俊次子才能固然有那么几分,但是闯祸的本事也不小,将他丢在漠北,朕不放心,天知道能捅出一个什么样的篓子,吓咱们一跳!再者说,此时薛延陀牙帐仍在,铁勒诸部依旧听从薛延陀可汗的号令,漠北还不是大唐的地盘,还需敦促各路大军加快行程,速速抵达漠北,协助右屯卫歼灭那些顽抗的胡族。”

    “陛下英明!”

    “理当如此!”

    ……

    一众大臣打够了酱油,又齐齐一溜恭维。

    长孙无忌暗叹口气,虽然知道将房俊弄去漠北的想法几乎不可能实现,但是见到皇帝如此维护太子的班底,便知道自己心中那一丝丝的希冀算是彻彻底底的断绝了。

    若无天大之变故,易储之事,从今而后再无可能。

    以太子对于长孙家的态度,以及长孙家与房俊之间的恩怨,及至皇帝殡天太子登基之后,长孙家即将面对的,将会是疾风骤雨一般的打压和排挤。

    一想到那种困顿之局面,长孙无忌便忧心忡忡……

    *****

    京兆府。

    京兆尹马周看着堂下一众鼻青脸肿、口歪眼斜的纨绔子弟,眼皮子一阵乱跳,使劲儿压了压心头的火气。

    高士廉的四公子高真行,褚遂良的儿子褚彦甫,窦家两兄弟窦德威、窦德藏,前任大理寺卿戴胄的儿子戴至德,薛道衡的孙子、薛收的儿子薛元超,高祖皇帝宠臣、当今陛下潜邸“十八学士”之一苏世长的儿子苏良嗣……哦,还有一位蒋王殿下。

    一帮子混球,都吃饱了撑的?

    出身于世家门阀,少小年纪便身居高位,各个身在仕途前程无量,怎地与市井之间的地痞流氓也似,半点利国利民的之举措都没有,连一个个兢兢业业的评定都评不上,整日里却只知道打架斗殴?

    都是败类啊……

    喝了口茶,胸腹之中的火气稍减,马周抬起眼皮扫视一周,问道:“尔等聚众闹事、扰乱治安,按律,当鞭挞三十,收监三月,亦或劳役十日……不过念在诸位尽皆年少意气,亦未造成太严重的后果,若是肯赔偿那‘状元楼’一切损失,私下里协商解决,本官便放尔等一马,不予追究。几位,意下如何?”

    他从不是一个心慈面软之人,说一句“铁面无私”亦不为过,眼里从来不揉沙子。

    不过这件事说到底就是纨绔之间的意气,堂堂京兆尹政务缠身,没必要为了这些小事伤神费力。

    不过是一群蠹虫而已,懒得搭理……

    然而他打算息事宁人,有人却不干。

    褚彦甫虚弱的倚着窦德威,擦了一下不停流血的眼角,又青又肿的嘴巴一说话便疼得直抽抽:“不行!老子找谁惹谁了?跟他们犯口角的是高四郎,先动手的也是高四郎,凭什么他们不找高四郎,偏偏逮着老子打?老子好欺负啊!此事必须讨一个说法,马府尹若是不能秉公直断,而是打算和稀泥袒护这几人,那咱就将官司打到大理寺!”

    戴至德在一旁大叫:“大理寺就大理寺!是你们先动手打人,我等纯属自卫,去了大理寺也不怕!”

    他又怎会怕去大理寺呢?

    他老子戴胄乃是前任大理寺卿,现任大理寺卿孙伏伽就是戴胄一手带出来并且扶持到寺卿位置上,可说是孙伏伽的恩主,否则戴至德何以小小年纪便可在大理寺担任官职?

    到了大理寺,那就跟回了戴至德的家一样……

    高真行在一旁眼角直抽抽,恨不得一巴掌将褚彦甫这张臭嘴扇歪了,让他说不出话来。

    什么叫犯口角的是我?

    什么叫先动手的是我?

    你特娘的到底跟谁一伙的,这不是出卖我么?

    “闭嘴!”

    马周断喝一声,瞋目怒叱:“此乃京兆府衙门,官府重地,吾乃京兆尹,朝廷命官!尔跟谁张口老子闭口老子呢?膏腴子弟,顽劣不堪,既然你们褚家不能好生管教你,本官就替你老子好生管管!来人!”

    “在!”

    “褚彦甫口出狂言,目无官衙,嚣张跋扈,高真行挑衅在先,殴打他人,此二人鞭挞三十。窦氏兄弟为虎作伥,苏良嗣、戴至德、薛元超、蒋王李恽,当众斗殴影响恶劣,每人鞭挞二十,让那‘冠军楼’出具损失账目,由这几人平均分摊,而后尽皆打入牢狱,收押三月!”

    “喏!”

    堂下肃立的衙役冲上来,如狼似虎一般将几人摁倒在地,无视挣扎,用绳索尽皆牢牢捆住。

    蒋王李恽吓了一跳,急忙道:“那个啥……马府尹,本王就算了吧?”

    马周大喝:“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李恽哭丧着脸,不肯挨鞭子,挣扎道:“可是稍后本王还要入宫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