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锦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唐锦绣- 第10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就让他改一改吧,最起码把最后这一段删除……

    其余大儒尽皆面面相觑。

    都说房二是个棒槌,睚眦必报,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这简直就是啪啪的打脸呐!

    还是往死里打那种!

    大家伙都替齐威觉得疼……

    一旦这文章流传出去,可以想见,齐威打压后辈、目中无人的名声算是彻彻底底的响亮了。

    以文诛心,那才是真的狠!

    现如今的关中,谁不知那一首《卖炭翁》?

    等闲百姓依旧时不时的提起那位魏王殿下,纵然魏王李泰如今行事低调,大力提倡文教事业,协助太子殿下在全国各地开设州学、县学、乡学,开启民智,鼓励教育,然而百姓只要一听到魏王李泰的名字,第一印象,便是那个欺压卖炭老翁的纨绔子弟……

    一位皇子,名声怀一些也就罢了,有时候反倒是好事。

    可对于一位大儒来说,名声几乎同学问一样是必不可少的根基,一旦名声败坏,纵然学问再高,那也是毫无用处!

    似齐威这等大儒,一旦名声败坏,不仅他自己生不如死,还得连累他门下的学生受尽世人白眼,沾染不可抹除之污点。尤其是已经身入官场的那些学生们,在这个无比重视名声的年代里,几乎代表着再无晋身之希望……

    这绝对不可承受。

    众人看着齐威在学生的搀扶之下远去,再看看铺在地上的那篇文章,一时间心头百般滋味。

    孔颖达叹了口气,瞅瞅身旁这块自山顶滚落的巨石,天然汝屏风一般的造型,矗立在这座注定会大放异彩的学院山门之前,若是任由几位大儒共同创作一篇文章、一首诗词、亦或是一篇短赋,镌刻其上,必将随着书院文运之长隆,流传后世。

    此乃儒家之盛典!

    结果呢?

    被房二生生给搅和了……

    “来人,将这篇文章收好,不可损坏,待到明日,老夫亲自进宫呈给陛下御览,若无意外,之后便镌刻在这山门之前,以为校训。”

    这篇文章横空出世,谁敢说一句不好?

    在场纵然皆是当世大儒,但是扪心自问,想要作出这等文章,亦是殊为不易。这篇文章若是不能镌刻在青石之上,谁还有脸说自己的文章可以?

    当然,孔颖达也给齐威留有余地。

    半天的时间,足以给他去和房玄龄沟通,是否能够说服房俊删除这最后一段,不然这篇文章传世,齐威声名尽丧……

    一众大儒默然不语。

    打击后辈这种事,不少人都干过。

    但是这篇文章众目睽睽之下书写于宣纸之上,墨迹淋漓,谁还能睁着眼睛看不见,非要说绝无此事,亦或是质疑房俊找人捉刀?

    况且,若是对别的无根无底的年轻才俊打压也就罢了,那房俊是谁?

    皇帝最宠爱的驸马、房玄龄的公子、当朝重臣……谁敢打压他,活的不耐烦了?

    “此子纵然狂妄,但是确有才学!”

    “是啊,虽然未曾治学,经义怕是也没读过几本,但天资纵横,吾不及也!”

    “此篇雄文,当为天下为师者引以为戒,发人深省啊!”

    “吾虽对房俊之人品不甚喜爱,但是这一篇《师说》,却是爱不释手!”

    ……

    既然打压是肯定不成的,那为何不吹捧一番,展现自己的大度呢?

    刚刚讥讽房俊,那也只是对人不对事,年纪轻轻的没规矩,老前辈教训你两句怎么了?现在你的文章学得好,咱们这不就夸赞于你了嘛,绝不会因为质疑你的人品,便故意贬低你的才学,可见,咱们都是高风亮节、胸襟广阔之辈……

    马嘉运摇头冷笑,冲着孔颖达微微拱手,便缓步向着不远处一片房舍走去。

    这大冷的天儿,喝上一杯热茶,可远比跟这帮寡廉鲜耻之辈为伍更令人愉快……

    “吾这是去衙门,你跟着干什么?”

    马车里,房俊瞪着聿明雪,问道。

    “跟着你去看看呗,你都不知道,大哥最近为了婚事都不理我,一个人好无聊的。”

    聿明雪不以为然,坐在房俊对面,自顾自喝着茶水,还嫌弃一番“这茶不好喝,不如秋天时候采摘的桂花拿出来浸泡。”

    房俊一个头两个大“一个女孩子,衙门那等地方还是不要去了,诸多不便。”

    聿明雪反唇相讥“为何不便?大唐的衙门乃是为了百姓办事,难道有那一条律令规定,女人去不得?”

    “兵部衙门可不是为了百姓办事,乃是军事重地,戒备森严!”

    “再森严,还能比皇宫森严?我跟爷爷去皇宫里,也是随意得很。”

    “……”

    房俊果断闭嘴。

    自己也是傻了,怎地跟一个女人斗嘴?

    女人说不过你便胡搅蛮缠,歪理邪说一大堆,不讲道理就是女人的天性,古今中外,概莫如是……

    倒不是兵部衙门当真有什么军国机密害怕给聿明雪查知,只是这个死丫头跟着自己,难免愈发让姜谷虎误会。

    自己分明羊肉没吃到,凭什么招惹一身腥?

    想想就来气。

    “行吧行吧,随你就是。”

    房俊无奈。

    “嘻嘻,就知道你对我最好了……”聿明雪很是得意。

    房俊黑着脸,提醒道“话不能乱说,吾这是被你逼的没办法!”

    “知道啦,男人总是这样口是心非,分明是心里想得很,偏偏要找出诸多借口,真是幼稚!”

    “……”

    房俊果断闭嘴。

    再跟你说话,我是你儿子……

    马车入城,直抵兵部衙门。

    到了衙门前,两人下车入内,兵部诸位官员早已站在门前迎候。

    “吾等恭迎房侍郎,恭贺房侍郎旗开得胜!”

    郭福善、崔敦礼、杜志静等人尽皆在列。

    房俊虽然被敕封为“检校兵部尚书”,却并非正式的兵部尚书,故而,诸位官员还是要称呼一声房侍郎,当然,就算称呼其房尚书也没毛病,只是难免被人觉得有谄媚之嫌……

    房俊脸上浮现笑容,温和的上前,一一还礼,道“吾此番出海,时日不少,衙门里幸亏诸位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吾在此多谢诸位!”

    “房侍郎客气……”

    “此乃吾等之职责,不敢当房侍郎之谢。”

    一套俗礼,诸人簇拥着房俊进入衙门,一干小吏文员纷纷上前拜见,房俊尽皆微笑相对,时不时的勉励几句。

    正要进入值房,询问一下这几个月的事务,便听到身后有小吏道“房侍郎,吴王殿下求见。”

    房俊一愣。

    前脚刚刚到了衙门,后脚吴王李恪便追上门?

    如此迫不及待,现在就盯着自己的行踪呢,这是有大事啊……

    房俊赶紧对身边人道“尔等将这位姑娘带去客厅暂坐,吾去迎接吴王殿下。”

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 卖妹交易() 
“喏!”

    一众官员早就觉得房俊身后跟着一个明眸皓齿的小姑娘有些诧异,此刻也不敢多问,赶紧应承下来。

    聿明雪却蹙蹙眉,道:“算啦,你这一天到晚瞎忙活,想必也没时间陪我玩,我先走啦!”

    言罢,莲步迈动,翩然而去。

    房俊无奈摇头,只得追着她身后到了门口,迎接吴王李恪。

    李恪一身常服,与聿明雪擦肩而过,拱手施礼,未等说话,人家已然翩然走远……

    李恪摇摇头,便见到房俊迎了出来,连忙上前见礼。

    房俊将他让到值房之中,命人奉上茶水糕点,然后将人都赶出去,这才问道:“殿下如此匆忙前来寻吾,不知有何要事?”

    李恪开口便道:“二郎,这次帮帮为兄,大恩大德,永志不忘!”

    把房俊给吓了一跳,失声道:“殿下想夺嫡?!”

    这话反倒把李恪给说得一愣,继而没好气道:“胡说八道,吾早就死了那份心,夺那个干嘛!”

    “还好还好……”

    房俊顺了口气,一副惊吓过度的模样,道:“就说殿下不是那种看不清时势之人,焉能依旧觊觎那个位置呢……不过话说回来,殿下有何事要微臣帮忙?只要不是那件事,其余之事,但讲无妨,微臣愿效犬马之劳!”

    李恪沉吟一下,低声问道:“那件事……当真没有希望?”

    房俊面容凝肃,断然道:“绝无可能!”

    “……唉!”

    李恪怅然一叹。

    纵然早已死心,可是面对那等天下至尊之位、宰执乾坤之权,谁又能彻彻底底的无动于衷呢?

    但凡尚有一丝希望,总归是难免心有觊觎的……

    神色之间有些失落,不过旋即便振奋起来,李恪看着房俊,说道:“二郎对于新罗之王,有何看法?”

    房俊愕然:“殿下是想……”

    这位居然意欲前往新罗?

    李恪道:“本王眼下任职工部,心中之壮志固然掩盖,却从来未曾消退!储君之位无望,本王亦不敢再有任何非分之想,只是在这工部之内与工匠贱籍整日厮混,心有不甘。若是能够前往新罗,执掌一地之大权,定要做出一番事业,方才不愧平生!”

    房俊捂着脑门儿,一脸无奈。

    李二陛下诸位皇子之中,若是单论性情才能,唯有这位吴王殿下与其最像,李二陛下自己点评吴王李恪之时,亦曾有“英果类己”之感叹。当然,这本是最高的赞誉,却也成为吴王李恪身死之因由。

    长孙无忌扶持晋王李治上台之后,第一个要铲除的,便是这位素有“贤王”之称的吴王李恪。最终也的确被他借着所谓的房遗爱“谋反案”大搞株连,将吴王李恪于长安宫禁之内缢杀……

    所以,吴王李恪不甘蛰伏,有长远之志,房俊可以理解。

    这本就是流淌着前隋杨氏与大唐皇族共同血脉的天之骄子,胸有大志意气凌云,不足为奇。

    然而,房俊却深深知道,或许李恪是皇族之中,最不可能被敕封为新罗王的人……

    为李恪斟了一杯茶,房俊自己也斟了一杯,缓缓的呷着,脑子里组织着词语。

    李恪手里拈着茶杯,两眼直直的盯着房俊,心中忐忑……

    他自问才华不输于一众皇子当中的任何一个,无缘储君之位,他也认了,谁叫自己非是嫡长子,更身负前隋血脉?但是一生混迹于工部之内,于工匠杂役为伍,直至垂垂老朽,一腔才学不得施展,那才是令他无法忍受之事!

    吾李恪纵然不能身为帝王,可是在史书之上留下一份绚烂的事迹,以后有人为自己立专之时,起码不至于在功绩之上绞尽脑汁的为自己粉饰,那总该是能够做到吧?

    然而,现实令他不得不低下头颅,委身淤泥之内……

    前隋血脉,看似高贵,实则已然成为他的魔咒!

    满朝文武,前隋遗臣不知凡几,即便是年轻一辈官员,又有几个家族之中没有承受过前隋之恩仇?

    没有一个人愿意见到一位身负前隋血脉的皇子,绽放出夺目的才华。

    只要稍有不妥之处,立即便有无数御史言官弹劾怒斥,什么图谋不轨,什么心存奢望……一盆一盆的脏水往他身上泼,不将他弄得天怒人怨、身败名裂,誓不罢休!

    李恪现在是够够的了……

    正好此时传来新罗内附的消息,新罗女王更是请求大唐敕封以为皇室子弟继承新罗王,李恪就像,既然我惹不起朝中这些混账,我还躲不起么?

    干脆就去新罗得了,固然是没有长安之繁华,但天高皇帝远的,谁也恶心不到自己不是?

    而且新罗贫瘠,建设起来相对容易,自己更能够施展一身才学,说不定就能将其经略成富庶之地,永为大唐屏藩,那自己亦能青史彪炳,流芳于后世了……

    只是这等事他不敢跟旁人商议,唯有等着房俊回京,他便找上门来。

    信任房俊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房俊在新罗王的敕封一事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房俊沉吟良久,脑子里转了无数个念头,终究叹息一声,道:“殿下可知,你是诸多皇室子弟之中,最无可能担任新罗王的那一个?”

    李恪默然,良久,道:“本王自然知晓。”

    前隋遗臣要打压他,以示忠心,表示与前隋再无瓜葛,一心一意的做一个大唐的好臣子,李恪处境艰难。然而,那些人便能眼看着李恪去到新罗称王称霸一手遮天么?

    原因,还是因为李恪身体里的前隋之血脉……

    试想,这样一位与前隋有着血脉传承的皇子,一旦去了新罗为王,主政一方,得有多少心念前隋之人、亦或是政治投机之人,愿意随其前往新罗?这些人聚集在新罗,励精图治,搞不好,将来的新罗会成为大唐的心腹大患!

    将皇室子弟敕封为新罗之王,是为了给大唐建立一个屏藩,却不是为大唐树立一个野心勃勃的敌人,等到将来羽翼已丰,反噬中央……

    李恪自然懂得这个道理。

    但是他不甘心,所以追上门来,向房俊问策,也希望能够得到房俊的支持。

    房俊苦笑道:“殿下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明白,为何还要来为难微臣呢?”

    李恪两手一摊,无奈道:“本王实在是别无良策,只好厚颜前来求助于二郎,还望二郎念在昔日情分,助我一臂之力。”

    得!

    这位还耍上无赖了……

    房俊无语。

    思索一番,才问道:“太子殿下,可否知晓此事?”

    李恪道:“本王心中犹豫,未曾前去言说。”

    他当然知道太子对于此事的看法乃是重中之重,若是太子认为他前往新罗是个威胁,那么即便皇帝心里同意,也绝对不会颁布诏令,让他成为新罗之王。

    房俊点点头,道:“依微臣之见,还是应当问问太子殿下的想法,若是太子殿下并无顾虑,或许可以试着说服陛下,若是太子殿下不肯……殿下心中也不应心存怨怼,那毕竟是人之常情。”

    李恪颔首道:“本王自然知晓!这件事,太子不肯才是正常,若是肯……那才是天大的人情,无论能否成行,本王亦应当牢记,终生不负太子之宽厚博爱。”

    房俊挠了挠眉毛,他算是看明白了。

    这位吴王殿下岂是心里明镜一般,知道此事难如登天,却总是不甘这一辈子便蛰伏下来,当一个富贵闲王,百年之后,郁郁而终。

    成与不成,都要努力去争取一番。

    就算最终泡了汤,也算是对自己有一个交待……

    “那行吧,太子那边,谁去说这么事情?”

    李恪理所当然道:“自然你去,你与太子交情甚好,又屡次相助,放眼朝堂,还有谁的面子比你大?”

    房俊被他这副理直气壮的模样气笑了,恼火道:“殿下这不是难为人么?你让微臣去跟一位太子说,请他让他的兄弟跑去边境之外,与他一样将来掌控一国?开什么玩笑!”

    李恪自然知道这有点强人所难,搓搓手,便道:“要不,将来你求娶长乐的时候,本王投一张赞成票?”

    “噗”

    房俊将喝到嘴里的一口茶水喷了出来,一边呛得咳嗽,一边不可思议的看着李恪。

    你这人,还有没有底线?

    卖妹妹的事情居然也干得出来!

    简直了……

    喘匀了气儿,房俊一拍桌子,道:“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件事包在我身上了!”

第一千九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