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顿时哈哈大笑:“这楞怂的脾气,我喜欢!而且长得跟我一样黑,简直太像我儿子了!”
房玄龄顿时脸黑如锅底,恼道:“几十岁的人了,缘何胡言乱语?”
程咬金乐不可支道:“这咋叫胡言乱语?唉,陛下,长孙老狐狸,你们给评评理,房俊那小子跟我长的像不像?”
长孙无忌忍着笑,像模似样的端详一番,啧啧有声:“哎呀你还别说,这么看来还真有点像……”
调侃房玄龄的机会,那可是来之不易。
这老家伙整日里一本正经,不苟言笑,任何事情都滴水不漏,让人想找点错处都束手无策。
李二陛下捧腹大笑道:“房爱卿,不如回家去问问你家夫人,这到底是何原因?”
如此龌蹉的话题调|戏大臣,简直如同市井无赖之徒,哪里有半点帝王的样子?
房玄龄恼羞成怒,面红耳赤,刚要说话,却被程咬金打断。
这老杀才翘起兰花指,捏着嗓子,尖声尖气的对李二陛下道:“哎呀,陛下讨厌,明知道人家不敢问的嘛……”
“呕!”
“哈哈哈!”
长孙无忌笑得差点倒仰过去,上气不接下气,难得有机会调|戏房玄龄一番,实在是太开心了!
李二陛下被程咬金这个大黑熊似的老爷们儿捏着兰花指的样子吓得差点吐出来,却也笑得上气不接下气。
房玄龄怒不可遏,拂袖而走!
什么皇帝啊,一点规矩都没有!
不知道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啊……公子許说给点票票呗……(^人^)
第二百一十四章 劝退()
房玄龄下值之后,阴着一张脸回到家。
刚一进正堂,便见到一家人都在。
躲在骊山庄子里多日不见的二儿子也回来了,正大马金刀的坐在椅子上,绑了一层又一层纱布的腿放在面前一个矮凳上,长媳杜氏坐在他旁边,用一个小锤子敲碎核桃壳,把里边的核桃仁挑出来,放在房俊面前的碟子里。
房俊就像等着喂食的小狗似的,杜氏剥一个,他就吃一个……
卢氏一脸阳光,不停的问着伤势如何如何,老大房遗直则捧着一本书,不时的吸溜一口茶水。
家庭和满、母慈子孝、兄友弟恭、场面温馨……
很是感人的一副人间天伦的画面。
但房玄龄觉得不爽。
老子累死累活在外头,一天不知道干多少活儿,受多少闲气,你们倒好,吃香的喝辣的优哉游哉……
杜氏一抬眼见到房玄龄进来,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爹爹。”
房遗直也起身喊了一声,坐下去继续看书……
房玄龄脸黑如炭,从鼻子里“嗯”一声,然后训斥杜氏道:“不是我说你,你好歹也是嫂子,长嫂如母,怎能像个下人仆役似的侍候小叔子?不像话!”
“哦!”
杜氏悄悄吐吐舌尖,被公爹教训了一通,却不怎么害怕。
别人家都是媳妇儿见了公爹恨不得绕着走,只有他们家不是,别看房玄龄在朝中威风八面,在里头被老妻欺压着,着实没什么地位……
果然,卢氏拉下脸,白了丈夫一眼,揶揄道:“哎呦,这是在外头受了谁的气,回家拿媳妇儿撒气来了?”
房玄龄顿时气就不打一处来,和着在外头受了气,回家也没个好脸色?
真以为我房玄龄是泥捏纸糊的?
房玄龄忍了忍,忍住了……
气呼呼的坐下,杜氏很是乖巧,立即手脚麻利的泡了壶茶端过来。
“爹爹喝茶。”
“嗯。”
房玄龄结果接过茶盏,脸色依旧不好看,不过不能总是说儿媳妇,便瞪着房遗直说道:“你自己的媳妇儿,被你兄弟指使得跟个丫鬟似的,你就不管管?”
杜氏回到房遗直身边坐好,垂头不语。
房遗直这才放下书本,有些疑惑的看看火气冲天的老爹,又看看自家媳妇,再看看房俊,疑惑道:“她愿意侍候,那就侍候呗?她是嫂子,老二不也就是她兄弟,无妨。”
老二出手大方,又会来事儿,现如今不仅是侯爵,更是从三品的官儿,他乐得见到叔嫂和睦。难道这样不好,非得相看两相厌、家里闹得鸡飞狗跳才好?
老爹有些莫名其妙啊……
房玄龄差点气得厥过去,这平素最听话的老大也敢跟他顶嘴了,这一个两个的都是要造反?
卢氏眼见今儿自家老头有些反常,便凑过来给他捏了捏肩膀,关切问道:“生什么闲气呢?”
房玄龄心说还真就生的闲气,跟陛下生的……
居然拿种事开玩笑,简直不当人君,过分!
最离谱的是,居然当着别人的面说我回家连问都不敢问?
赤|裸裸的打脸啊!
虽然自己真的不敢问……
他敢保证,自己要是真的不知死问了,等待他的将是长达数月甚至半年的书房……
心里生着闷气,房玄龄下意识的就向房俊看去,越看越是郁闷。
你说咱老房虽然不说玉树临风貌比潘安,可也是面皮白净儒雅不凡,这老二咋就长得这么黑呢?外貌倒还罢了,尤其是性情,老房我沉稳厚重谋定后动,这老二却是毛毛躁躁任性冲动,差距也太大了……
当然,怀疑自己妇人的念头那是既不敢也绝对不可能有,总之很郁闷,越看越不顺眼。
房俊正跟嫂子说着话儿,突然感到身上凉飕飕的。
一抬头,就见自家老爹死死的盯着自己,神色极为不善……
房俊不由自主的打个哆嗦,赶紧想想自己最近可有什么不靠谱的事情惹毛了老爹?想来想去,也没想到。
可老爹这眼神有点吓人,房俊咽了口吐沫,小心翼翼的问道:“老爹,可是有话对孩儿说?”
房玄龄一惊,刚刚有些出神了。
尴尬的咳了两声,说道:“春耕之事可否妥当?”
房俊自请收容千余灾民,又得了大片土地,这春耕便必须重视起来,否则事到临头出了差错,影响的可是一年的生计。
对于此事,房俊那是信心满满。
说起种田之事,放眼整个大唐,爱谁谁!
“父亲放心,就这三五日,水稻、春麦便可耕种,粮种、农具、耕牛、人手业已安排妥当,一切尽在掌握!”
房俊信心百倍,房玄龄又不爽了……
最烦这一副稳如泰山指挥若定的架势了!
你一个十六七的毛孩子,怎么就比长你十岁的老大还要老成持重的样子?
房玄龄神色不豫:“有自信是好事,但是自信过了头,就是自负!为人做事,当谦虚谨慎、仔细计较,切不可鲁莽大意、自大骄傲,否则早晚摔跟头!”
房俊有些傻眼,这都什么跟什么?
他算是明白了,老爹这不是在教育他,这是找茬儿呢……
翻了个白眼,打定主意逆来顺受。
“父亲教育的是。”
爱说你就说呗……
卢氏看出房玄龄今日的异样,担忧的问道:“夫君今日可是有事?”
房玄龄一愣,耸然而惊,自己情绪有些失控了!
什么时候,他房玄龄也会回家拿老婆孩子撒气了?
赶紧说道:“没事,没事,就是今日有些倦了……”
房俊插话道:“父亲可是最近压力太大?”
房玄龄点头叹道:“确实如此。以往处理政务,便是三天三夜不眠不休,亦是精神抖擞毫无差错。可最近……总感觉事事不称心,精力不如以往,愈发疲倦……”
这才是他今日总是无缘无故发脾气的主要原因。
入春以来,关中未降一滴雨水,渭水、泾水等主要河流尽皆水位下降,太史局的预测已然成真。
一年之计在于春,若是误了春耕,影响的便是一年的收成。
秋天收不到粮,不知有多少人要挨饿!
作为尚书仆射,事实上的宰辅,怎能不忧心忡忡、夙夜难寐?
至于李二陛下的玩笑之言,故然让他不爽,却也不至于忿忿然乱了心智。
正堂里的气氛沉默下来。
自从房玄龄当年在秦王府典管书记一来,从未如此刻这般意志消沉、唏嘘嗟叹!
房俊想了想,试探道:“不如……父亲辞官吧?”
正堂里落针可闻。
卢氏眉毛一竖,斥道:“混小子,说什么浑话呢?”
便是一直默不作声的房遗直也不悦道:“父亲身兼要职,乃是陛下的左右手,位高权重,岂能说辞就辞?此话万万不可再说!”
房俊却不以为然的撇撇嘴:“说来说去,还不就是舍不得放弃手里的权力,舍不得放弃这宰执天下的位子?可归根到底,还不是得有那一天?与其等到缠绵病榻、油尽灯枯的时候不得不放手,还不如趁着现在能动弹,主动卸去这如山政务,颐养天年、安享天伦,何不美哉?”
这货越说越来劲,怂恿道:“父亲文才俱佳,只是这些年政务缠身,从无安心做学问的空隙。若是真的辞去官职,便去儿子那学堂里,担一任塾师,教几个学生,闲来可著书做学问,儿子给你出版,发行天下,如何?”
房遗直愤然道:“老二怎地说起胡话?那宰辅之位,不知多少人想破了头亦不可得,岂能怂恿父亲辞官?此事大大不妥!”
简直不知道这老二脑子里想些什么,不可理喻……
杜氏瞅了瞅公爹的脸色,再看看婆婆的神情,伸手悄悄捅了捅自家相公。
房遗直茫然不解……公子許说虽然有些不好意思,可还是得求月票哇!/(tot)/~~
第二百一十五章 太子()
激流勇退?
房玄龄真的动心了!
自打当年进入秦王府典管书记开始,数年来殚精竭虑,半辈子政务缠身,从来不得一刻清闲。以前年轻体壮时尚可,亦曾因为位高权重而沾沾自喜……
可是最近几年,时常感觉力不从心,去岁关中大雪,那庞大的压力压迫得房玄龄彻夜难眠,几乎崩溃。
为何?
精力不足矣……
若是真能退下来,无事一身轻,倒也不错。
到了房玄龄这个年纪、这个地位、这种人生境界,俗人眼中的权力、名誉、金钱,早就看得淡了。他在乎的是这个国家的政事能否自如运转,在乎的是那些饥寒交迫的老百姓能否好好的活下去,在乎的是李二陛下的沉重信任……
若是真的退下来,教教学生,做做学问,闲来三五老友品茗饮酒,赏月吟风,的确是一大乐事。
便如老二说的那样,再是恋栈不去,不也有不得不去的那一天?
只是可惜啊,陛下岂会允许?
无论情面上,亦或是政事上,李二陛下都不会允许的。
房玄龄悠然长叹……
****************
开春以来,关中最热闹的地方是哪里?
不是名妓荟萃、脂粉风流的平康坊,亦不是香客云集、信众如云的慈恩寺,更不是游人如织、文人汇聚的曲江池,而是新丰城外、骊山脚下的房家湾。
若是在一年前,问起房家湾这个地方,便是长安城最熟络的脚商,亦会茫然不解。
可是在现在,即便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亦能说出个一二三……
汇聚天下客商,流通关中百货。
此处,现已成为关中货运集散地,新式的吊杆装卸、新式的仓储运输、新式的交易方式……
这是一个全新的地方,所有的一切都包涵着新奇。
一身锦袍的李承乾走在街上,饶有兴致的游目四顾,看到什么都觉得新鲜。
父皇亲自下旨,要他对房俊表示慰问,结果一大早自己准备去房府的时候,才被东宫的属官告知,房俊已在房家湾休养多日,并不在府中。
李承乾很好奇,他生于长安,长在关中,为何却从不曾听闻房家湾这个地方?
却不知这是他自上次因遭御史弹劾,被李二陛下申饬之后便东宫、崇文馆两点一线,有些孤陋寡闻了……
当然也不是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起码房俊拳打齐王李佑、《卖炭翁》骂得魏王李泰闭门不出之事,他还是清楚的,当然,也很喜闻乐见……
只是并没有觉得这小子有什么本事,比较胡闹罢了。
但是骊山行苑陛下遇刺一事,却让李承乾对房俊的印象大为改观。
而且不仅是他,此事一出,上至朝堂大佬国公亲王,下至贩夫走卒地痞无赖,哪一个不得挑起大拇指,说一声“房二郎有种”?
泾水桥头单骑阻敌,将公主殿下救出,而且最后关头勇断吊桥,致使叛军走头无论全军覆没……这情节现下已被编成各种各样的段子,被各家茶楼的说书先生翻来覆去的夸得天花乱坠!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看着人来人往繁忙兴盛的码头,感叹道:“第一次发现,房二那个夯货不仅拳头够硬,脑子也不错……”
身旁一袭皂色长衫、眉清目秀的杜荷也有些恍然:“是啊,那家伙就像突然开窍了似的……”
两人互视一眼,都有些难以置信。
说起来,房俊的年纪虽然和这二人相比有点差距,但是以往相处的很不错。房玄龄担任太子詹事的时候,房俊便经常跟着父亲到东宫玩耍,同李承乾的关系很是熟稔。
可是一直以来,房俊给人的印象都是木讷沉闷不善言辞,虽然力大无比拳脚娴熟,却总是怯懦怕事没有主见。
但是自去年入冬之后,这人的变化实在太大。
这一方面,杜荷的感官要比太子李承乾直观得多,毕竟李承乾只是耳闻,杜荷却是亲眼所见。
只要想想醉仙楼狠狠锤在齐王李佑脸上的那一拳,以及禁宫大内殴打临川公主驸马周道务时的那股子混劲儿……
同样是一个人,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
李承乾看着渭水之上来来往往的船只,叹道:“这么一处码头,想来日进斗金不是难事吧?”
唐朝的流通货币是铜钱,但大宗交易有时候也会以黄金来结算,但是绝对不会出现用银子来结算这种事情。
从秦汉时代起,黄金就是珍贵价值的代表,西汉的各位皇帝特别专程喜欢赐金给臣下。黄金直到现代也是最盛行的保值品,经过五胡变乱几百年大分裂大动荡,直到隋唐,大家都甘愿容许接受金子作为大额支付手段。
但银子不同。
银子是不是钱?
可以算是,但不流通。就比如在二十一世纪,你会在四儿子店买车的时候支付多少多少银子吗?就算你给了,人家会要吗?
直至宋朝以前,银子大多作为一种帝王赏赐臣下的财物,它值钱,但不流通。
比如房俊可以随手打赏家仆一角银子,家仆很高兴,这是钱啊!但是拿去上街买东西就不成,没人要……
杜荷挠挠头,心说我哪儿知道?
他就是一名副其实的二世祖,吃喝玩乐样样精通,可是要问他经济之道,那无异于问道于盲。
可是太子问话,不回答也不好……
一抬头,就见到不远处一人行色匆匆,杜荷脸上一喜,赶紧一招手:“怀恭!”
那人一愣,听到有人招呼自己,茫然扫视一圈,才发现穿着像个骚包二世祖的杜荷……
赶紧小跑过来,赔笑道:“哎呦,二郎您也来这种地方?可真是难得!”
杜荷不耐烦道:“家里在这儿也有生意?”
此人正是新丰杜家的长子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