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善想了想,也就将这件事丢出脑去,他虽然恼恨老二目光短浅、小肚鸡肠,但是,作为封建社会的大家长,他最关注的还是家族兴衰和延续,一个儿子的不争气虽然让他生气,但也不至于叫他牵肠挂肚。
眼下最要紧的替自己的老儿子谋划,代善情知自己的身体在当年受伤后便有些不好,落下了不少毛病,虽然有圣人专门赐下太医为自己看诊,但是有些伤实在是有些伤了根子。
也多亏了自己这些年都在京城里养尊处优的,又时常有各种大补之物进食,多加保养,这才显得自己身子康健。
可是自己的身子自己知道,代善心里面明白,这两年来,自己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照自己那位熟识的老太医所说,最多还有五年时间。
好在代善也是早已经看破生死,闻言并不恼怒,只是摆脱那位老太医保密,毕竟自己的身体状况决不能够透露出去,否则那些对他、对贾家虎视眈眈的人决不会放过他。
当年顺安王爷一事,虽然顺安倒台了,但是先帝是他毕竟曾经烜赫一时,有没有留下什么后手谁也不知道,况隆安帝当年为了显示自己行事宽仁,也为了避免朝堂动荡,也没有赶尽杀绝。
那些当年没有被抓出来的人,有些人自知顺安倒台,自然夹着尾巴乖乖做人;有些确是死忠,他们没有能力为顺安亲王报仇,自然转移仇恨目标,瞟上了当年在这一事件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的贾代善。
但是这些年来,圣人对代善一只青眼有加,自然没让他们找到什么破绽,而代善的身体状况,无疑成了最大的突破口。
无疑,一旦有人知道代善的身体不好,他和他背后的贾家以及连成一线的四王八公势力在失去贾代善这个强有力的带领性人物后,势力必然会大大缩水,当时候自然会有大批眼红他们的政治资源的人一哄而上,若是策划的好的话,从此贾家一蹶不振也不是不可能。
就算有圣人关照,可是看看贾家现在的情况,长成的老大和老二都没有什么出息,老三看着是个会读书的,但是具体什么情况谁知道?第三代之中,贾瑚、贾珠看着聪慧,但是毕竟只是个小孩,贾琏还只是个小娃娃;宁国府,一直一脉单传,看着叫人心酸,贾敬算是个出息的,少年进士,可是娇生惯养的,在翰林院一被人排挤就受不了回家了。至于依附二府的贾家族人们,呵呵,不要拖累二府就好了。
圣人能看顾一时,难道还能够看顾一辈子?
可以说,荣宁二府的前程大多都寄托在贾代善一人身上。因此,他的情况必须保密。
收回了自己的各种各样的想法,代善回过神来,想到了自己的小儿子,内心也是一笑,他没有想到阿佑这么争气,原来苏先生便直言,阿佑此次,举人是必得的,只是名次,还是要看运气、考场发挥什么的。毕竟乡试是糊名的,考不考中,名次好坏全凭主考官一人喜恶。
没想到,阿佑竟然能够在那么些应试考生中杀出重围,成为头名。这下子,勋贵圈子里,阿佑怕是要大大扬名了。
若是以往,代善必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太过于出彩,一来是因为少年得志,若是再加上众人吹捧,难免会轻浮且恃才傲物,当年贾攸在中秀才后本可以一鼓作气继续考下去,但是硬生生被自己和苏先生拦下,就是为了挫挫他的锐气,免得年少轻狂,反倒不好了。左右他们这样的人家,也不在乎少年中举的虚名。
二来倒是代善的一片慈父之心了,他知道,若是贾攸太过于出彩,难免会有人盯上他,这种压力,实在太大了,等闲人怕是无法承受,也正因为此,他死死瞒住了这几年自己精力不济时,都是贾攸在代替自己理事这件事,毕竟,贾攸实在是太年轻了,带在身边教导便罢了,大家最多说自己看重小儿子,但是若叫人知道贾攸于政务上如此有天赋,对政治敏感性也这么高,那就不好了。
为此,他倒是情愿将自己的儿子安置在自己的羽翼之下,护着他。但是情势所迫,代善半年前得知了自己的身体状况,这让他认识到了贾家目前最为薄弱的漏洞在哪里。
那就是太依赖自己了,换言之,若是将来有朝一日自己倒下了,贾赦没出息,袭了爵位之后怕只是个空头爵位,没有实权,连朝都没法上,贾家没有一个立得起来的人物,就是被人算计了也没法出头,那些姻亲或许能够帮上忙,可是亲戚情分也是有限的,若是你们家看上去没什么出头日了,大家也不会无限制的帮忙。
毕竟,打铁还要看自身硬。
至于宁国府的贾代化,他的身子还不如自个呢,怕是走得比自己还要早。
因此,这两年,贾攸必须要立起来,若不然他一走,旁人还以为荣国府没人了呢!
虽然心疼儿子可能要辛苦了,但是代善也不会改变自己的主意,毕竟,贾家的传承对自己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在书房里,他将几个名字写在纸条上,默默看了几眼,记在心头,将纸条放在火盆里烧掉,下定决心,这些人脉该一个个交给阿佑了。
第21章 贾攸回京始现峥嵘()
在路上风雨兼程半月有余,贾攸总算是赶回了京城。
一回家,心疼儿子的贾母见到贾攸风尘仆仆的样子,心疼坏了,拉着他上上下下打量了许久,方放下心来,说道:“你那个狠心的老子,竟是不管不顾的,你这一去大半年的,连个服侍的丫鬟都不叫你带,一路上都没个妥帖人服侍,看你瘦成什么样了?”
贾攸一笑,说道:“母亲,我这是去考试,带个丫鬟像个什么样子,再说,我身边的小厮不都是您和父亲亲自挑的,最是细心不过了,您尽管放心。再说,我这哪是没人照顾瘦了,是抽条了,您看,我比离家前高了不少吧!”
贾母退后一步,看了看,方满意道:“这倒是,看着长高了不少。”
又问道:“今天你父亲有差事,不在府里,你见过你两位哥哥了没?”
贾攸回道:“见着了,大哥哥亲自带着瑚儿到码头接的,瑚儿看着可是长大了不少,说话也斯斯文文、谈吐有礼的,想来是大嫂教得好;至于二哥哥,进门的时候倒是撞见了,只是二哥哥说今儿有个文会,便出去了。”
贾母听了他这话,不满道:“这几日你回来,满府的人都知道,老二也真是的,什么时候出门不好,偏赶上你回来的时候出去,他媳妇也不提醒提醒他。”
(无辜牵连的王氏:我倒是想叫他好好在家呆着,和家里人多亲近亲近,他倒是听我的呀!他是专门赶在这一天避出去的呀!)
贾攸听到母亲的话,心中一哂,他自幼在父亲身边由父亲教养长大,父亲在朝堂上的一些动作、算计都没有避过他,甚至有些还是他亲自参与的,心思谋略当然不一般,比贾赦、贾政高了不止一筹去。
以他的见识和心计,自然能够察觉到自家二哥哥身上流露散发出的他极力想要掩盖的嫉恨之色,只是他一直不说而已。
说实话,虽然有些不开心骨肉兄弟之间还有这种小心思,但是区区一个贾政,还真的没让贾攸放在眼里。自家二哥哥的水平,贾攸不好直言,只能说,他实在是看不上眼,没什么威胁性。很多时候贾政仗着自己是兄长多番对自己进行说教,自己也不过是一笑而过,只当是满足他内心里的那份教训弟弟的虚荣心罢了。
因此,他只是笑道:“都是一家人,谁还在意这个。以后一家子的日子还久着呢!”又哄了贾母许多好话,让她回转过神来,高兴了不少才作罢。
傍晚,代善回府,听闻贾攸已经回来,心里大喜,但他到底是一家之主,平日里向来端得住,只是面色柔和了不少,显得格外可亲。
从贾代善年幼时便一直服侍他的大管家段其年看得分明,老爷的眉眼都舒朗了许多,心中不禁暗思:还是三爷最得老爷欢心啊!
一家子围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饭,见众人都吃的差不多了,代善停箸,大家也都纷纷放下碗筷。
看着一屋子的儿孙,最得意的小儿子也在旁边,代善心里面一阵欢喜,笑意满满,说道:“阿佑此次争气,得了乡试第一名,这是我们贾家难得的大喜事,要好好操办一下。”
众人心思不明,但也都应下。
贾攸有些疑惑,按父亲以往的性格,想来是不会愿意这么张扬出风头的,平日里也尽可能地叫自己低调,这么会想到操办呢?莫非有什么事情自己不知道的发生了。
见贾攸一脸好奇和担忧,代善心中苦笑:若是可以,他也不想如此高调,实在是时不我待啊!但另一方面,心中又颇为自得:果真还是阿佑最知他。用眼神制止了想要说些什么的贾攸。
代善一锤定音:“就这么定了。阿佑你和我来下书房。”说完丢下一屋子的人便离去了。贾攸回头看着一脸喜色的母亲已经和热情的大嫂讨论开了,一旁的二嫂也在凑趣,贾赦的神情还算自然,只是贾政,算了,不说了,还有侄子辈的三个男丁和唯一的侄女元春,都还只是豆丁大点的孩子,茫然无知的样子。心中叹了口气,和众人示意一番,便尾随代善离去了。
谁也不知道代善有什么事情要交代,代善和贾攸离去以后,余下的众人又说了一会子的话,除了张氏和王氏被留下来商讨宴饮事宜,贾赦贾政都带着孩子回了自己的院子里去,心里想了些什么,谁都不知道。
书房里,代善坐在上首,贾攸恭立在一旁,等着代善说话。
“你也坐吧,今日咱们父子两个要好好谈谈了。”代善说道。
贾攸狡黠一笑:“那儿子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说着就找了下方的一个位子坐下。
代善点了点头,说道:“阿佑,为父想好了,这次庆祝你中举的事,府里要大办一场,到时候我会下帖子请不少亲朋故交前来,到时候你就跟在我身边,好好认认人,你也该是时候出现在世人面前,叫人看看咱们荣国公后人的风采。”
虽然代善像是只是漫不经心地宣布了一件事,但是贾攸一听这话,立马站了起来,焦急地问道:“父亲,怎们这么着急,可是出了什么事。”
他清楚父亲的打算,是不愿荣国府太过于招摇,也怕自己木秀于林,难免成为那些暗地里的人的目标,因而他也愿意、也耐得下寂寞来等待,等待时机到来,一飞冲天,但他绝对没有料到来的这么快。
因此心中不免有些疑虑和担忧:“父亲,这究竟是为——”
代善看着自己面前清俊的儿子,揶揄的笑道:“怎么,我家的好儿郎,正所谓‘雏凤清于老凤声’,难道对自己没有信心?”
“父亲!”贾攸不满道,“你明知道我是什么意思。”
代善豁达道:“人有生老病死,皆不能例外,你父亲我,自然要为自己的身后事谋划了。”
“父亲!”贾攸一听这话,心中一惊,着急惊呼一句。
代善摆摆手,说道:“你也不必太慌张,我自己的身体我自己心里清楚,还能熬个几年,所以趁现在我在老胳膊还能动弹两下的时候,我还能多教点东西给你。”
贾攸红了眼眶,点了点头。
是夜,代善书房的灯亮了整整一个晚上,谁也不知道两父子在里面讲了些什么,交代了些什么。只是一大清早,从书房里走出来的三爷似乎有些心事,面色有些沉重。
又过了几日,荣国府里开始张罗起了自家三爷的庆功宴,热热闹闹的,代善带着儿子见客,并不断提点,教导,甚至将一些手中的人脉也慢慢过度到了贾攸的手中。
贾攸身着一身青衫,显得青松直立,格外挺拔,加上他跟在代善后面,不断和一些父亲的同僚、故交见礼,也不多话,只是在代善和他们寒暄的时候微笑,若是到了不得已的时候要说话,也是言之有物。
一群人原本只是打算看在代善的面子上随便夸夸,但是一看到贾攸的表现,不由放下了心中先前的偏见,对他重视了起来,越是和贾攸交谈,他们心中的惊讶也就越盛:万万没想到一直在京中名声不显的荣国府三爷竟是个胸有沟壑、有大才的人!这贾代善真是个老狐狸,将自己的儿子藏得真好,若非他这次自己先大张旗鼓地宣扬开,相必自己等人连他老儿子中举了都不会关注到,更厉害的是,将自己的儿子教成了一个小狐狸。这些想法,是一些和贾攸对话后,感觉到他的滑不溜手之后心中的念头。
总之,这次宴席之后,贾攸的大名总算是在京城的上游圈子里流行开来,当日里来到席上的人,但凡是和贾攸有过接触的,都对他赞不绝口,称许不已,就连一些平日里和贾代善有些不合的人家,也没在明面上说出什么不是来,只是在心中感慨:虎父无犬子,贾代善真是生了个好儿子。联想到家中不成器的孩子,心中的怨念更深了。
贾攸,在京中,初现峥嵘!
第22章 贾敏亲事家人谋(上)()
贾攸在京中声名鹊起,在苏先生的带领下,他出席了几次文会,原先那些文人对于像他这样出身勋贵人家的子弟都存着一丝偏见,多认为是膏粱子弟,不堪大用,但是博闻强记又不恃才傲物的贾攸明显让人们对他改观。
有些人即使内心嫉妒他出身富贵,又得拜名师,少年得志,但是内心里还是不得不承认,这荣国府三爷是个有才的。
也因为此,贾攸在京中文人中的名声倒是不错,当然,这也和他父亲手握大权、深受圣上宠信,他的老师得圣人青眼不无关系。但凡能够参加那些苏先生看上眼并带了自己弟子去的文会的人,无疑已经是这几年士子中的佼佼者了,主办方发帖子请人也是要斟酌一二的,不然万一来了个愣头青,胡乱说话得罪了人,人家还以为是自己指使的,那多冤啊!
这群人才学高低且不论,反正都是有功名在身的或是拜在大师名儒门下的,但至少都是长袖舞歌,八面玲珑的,有什么不满也不会当面说出来。
贾攸有了名声,自然不能像以往一样只是窝在家中读书,经常会有人给他发帖子邀约,贾攸虽只是挑着几个自己感兴趣的去了,但是到底不同于以往了,自然是越发忙碌了起来。
又有些勋贵们等世交,此时才反应过来,感情贾代善这个老狐狸,竟然还偷偷藏了一手,硬是压着自己的小儿子不让出头,亏自己等人以前还感慨贾代善一世英名,可惜生的几个儿子都没什么出息。
现在看来,代善此子,年纪轻轻便能够中举,又拜在苏士昭门下,前途不可限量,奇了怪了,自己等人这些年怎么都没注意到这件事呢!这苏士昭也是老狐狸一只,有这么个得意门生竟能忍着不宣扬。
因此,他们纷纷告诫自家子弟,要和贾攸搞好关系。
因而,贾攸竟还收到了不少勋贵人家子弟的邀请,不外乎看戏、打猎等等。贾攸自然也没拒绝,出席了几次,倒是在他们心中去掉了原本内心了的迂腐想象,留下了大方豪爽、不做作的好印象。
有关注贾攸的人不由感慨,这贾代善倒是养了一个好儿子,俗话说,文武殊途,这文臣和武将出身的勋贵向来都看对方不顺眼,互相瞧不起对方,却没成想,这贾攸小儿,竟然能够在两边都混得开,其本事,可见一斑了。
贾府之中,贾母听下人回报京中人对自己小儿子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