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个问题不解决也不行,多拖一个月,市里就要多背一个月的包袱,估计那家温州企业也是看准了这一点,所以,至少也要给他找个竞争对手,免得市里谈判的时候,处处被动。
郑乐志感觉有些头大,好好的事,怎么一下就转折到参与国有企业改制上了呢?(。。)
第四十六章 难题()
消息反馈到冯一平这里,果然和郑乐志想的如出一辙,冯一平第一反应就是想都不想的回绝了,开什么玩笑?参与破产的国企改制,这是好好的日子不想过了吗?
他从来没想过在这场被一些人称作盛宴的大潮里分一杯羹,他不想也没必要占这个便宜,更不想被人硬拉进去,究其原因,很大的一部分在于国企的主体,工人身上。
国企的工人有多么牛皮,说两点你就能知道。
我们国家的根本**,宪法的总纲第一条就规定,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同时,在党章里,也是在总纲就开宗明义的讲,我们的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所以,后来某年春晚上的一句话,应该改成这样,“我是工人(国企)我骄傲!”
明年就是建国五十周年,建国到现在,工厂的里工人,也已经换过两茬,在普遍把当厂长当做官的领导们的带领下,原来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传承下来的不多,其它的一些不好的风气,倒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扬。
所以,在我们国家,国企的工人,和非国企的工人,那完全是不同概念的两种生物,你没有那个荣幸成为国企工人一员,就很难理解光荣的国企工人的一些行为和逻辑,好多在一般人看来,相当不可思议的事,在他们眼里,再正常不过。
这并非是凭空臆测,冯一平有过印象深刻的切身的经历。
后来新世纪的时候,他卖了一台由泉城一家老牌国企生产的磨床。给一家生产自来水笔的私企,用来加工模具。
这样精密的设备,厂家要派人来调试,并且,只有在调试完成,符合随机资料上的各项参数后。厂家才会签字验收,尾款才会结清。
冯一平在火车站接到了厂家的技术员,一个中年人,就提着一个工厂统一配发的包,见只是冯一平这个小伙子来接,很严肃,到了站前广场,见居然连车都没有一辆,更严肃。
本来火车站有直达开发区的中巴车。每人就两块钱,冯一平觉察到了他的不高兴,忍痛拦了一辆出租车,哪知那大爷并不买账。
上车就坐在后排嘀咕,“你们集团不是很大的一家集团吗?怎么车都不派一辆。”
冯一平以耐着性子给他解释,“我们集团是不小,不过一辆专车没卖过,唯有的一台奥迪。还是市里奖励的,由集团办公室管理。要用车,需要提前申请,今天刚好不巧,已经有其它公司申请了。”
其实冯一平压根就没去申请,申请用车接待客户有规定,这样的技术员根本就不够格。
这一页算是翻过去。中年技术员马上提起另一件事,“我住在哪里?”
冯一平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深意,很诚恳的跟他说,“开发区就有不少很干净实惠的宾馆,你们厂以前杨经理过来也住那一块。”
“不把我安排到你们的招待所吗?”
“啊。我们没有招待所。”
“这么大的集团怎么连个招待所也没有?”
冯一平现在也听出了他的意思,感情是想把住宿的补贴也省下来,“我们这那些比我们还大的集团,也没有听说有几家有招待所的。”
等到了制笔厂门口,冯一平有些肉痛的付了近三十块的出租车费,这笔费用,肯定是报不了的。
这时,更让他无语的一幕出现了,制笔厂老板的奔驰刚好停在厂办公楼下,技术员就又抱怨,“这车不是不错吗,刚才怎么不派过去?”
那一刻冯一平心头有一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真不知道你是来提供服务的还是当大爷的。
他真的伺候不下去,把这位爷交给了模具车间的主任,撒腿就跑,但是很快,他就接到制笔厂老板的电话,那老板哭笑不得的跟他说,“这就是国营大厂的人?一个简单的调平,就明目张胆的要了三包中华!”
冯一平无言以对!
他以前接触的,都是这家厂里的销售人员,比如负责这块区域的杨经理,交流交往的时候很和谐,完全没有这些雷人的事情,怎么都是一个工厂出来的,差别就这么大呢?
一个完全熟稔了现在的规则,一个就像出土文物一样,偏偏他还自以为这正常的不能再正常,而且他也经常有出差的机会,那你就可以大胆想想,那些一直呆在国企那个小社会里的工人的观念会是什么样子。
而且,那还是一个省会城市,还是在近二十年后,所以冯一平根本就不敢想象现在这个时候,他们这个地级市里的国企大爷们,得有多难伺候。
就是真的要生产货架,冯一平也绝对会选择新建一家工厂。
可是,拒绝很容易,但总不好直接让郑乐志对他阿姨说一声,“我们公司说没兴趣”就完了,那真的是一点礼数都不懂,一点眼力见都没有,就他们这小身板,哪敢现在就把市长不当干部?
冯一平只有又让周新宇专程过来处理这事,然后,通过郑乐志,周新宇得到了一个和方市长,的秘书,见面的机会。
周新宇委婉的向市长秘书说明了公司的意愿,并保证,在以后筹建自有品牌商品的工厂时,一定优先考虑市里。
市长秘书说的很委婉,委婉到周新宇当时还不明白,要通过郑乐志才知晓了大意,就是你们当一个托就行,这样市里也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周新宇只好来找冯一平,冯一平当然也不会同意,炒股成股东,炒房成房东,泡妞成老公这样的事太多,一个原本的托,最后就成了接盘的,也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老周,我们要当托,肯定提的条件比另一家要优惠,要是到时就砸我们手里怎么办?那时想反悔都晚了。”
周新宇说,“是,”周星宇也很清楚,如果到时还天真的指望市长秘书能出来说话,那就太幼稚。
没办法,他只好再通过郑乐志,再一次约见市长秘书,大秘听了他的话,也没说什么,直接把他带到工厂和家属区转了一圈,主要就两个意思:工厂的硬件不错,工人和家属很苦。
这这么一来,这事还真有点难办!(。。)
第四十七章 实地考察()
现在上进修班不比以前上课的时候,黄静萍一般都是下课就走,今天也一样,收拾好课本,和同桌的小苏打了声招呼就朝外面走。
快到校门口的时候,方颍芝骑着车从后面追上来,“小萍!”
黄静萍又不好装作没听到,只得停下来等她。
“这阵子怎么不不出来玩?我们唱歌都去了好几次。”方颍芝很自来熟的推着车和黄静萍肩并肩的走。
“最近比较忙,事比较多,真抽不出时间来。”
“哦,也对,你那小男朋友现在都到高三了,是挺忙的。”
女孩子对这些事情自然很敏感,黄静萍当然不会主动告诉他冯一平是为工作上的事烦心,“对。”
“你看,学习还是要劳逸结合,现在都已经是秋天了,南璐那边的枫叶已经很漂亮,就是太远,倒时我们能不能蹭你家的车,一起去看看?”
“那我回去跟他商量一下吧,”黄静萍怕冯一平等他时间太长,高中生可和他们不一样,还要上晚自习,现在没有多少时间好耽搁。
方颍芝看到黄静萍上了那辆银灰色的难看的车,有些难言的情绪在眼中一闪而过。
上次之后,她特意去问过在银行上班的表姐,听说这车要两百多万,她还不相信,以为表姐开玩笑呢,哪知表姐很认真的告诉她,只多不少,还问她在哪儿见到了这车。
她当时就有些懵,现在爸妈闲聊时也会说原来的那些熟人,谁在南方赚了大钱,可他们说的,最多就十几万就很了不得,现在自己身边突然冒出一个开着一辆价值一两百万的车的人。而且年龄比她至少小三岁,她有些五味杂陈。
交了爸爸单位自建房的购房款后,她家一共就只有几千块的存款,新房住进去两年多,到现在还没装修,几百万。这个数量的财富已经超出现在的她的想象。而且他一辆车就两百多万,那他家得有多少钱,一千万?她有些不敢想。
她停在校门口,以为那边会跟她打个招呼,谁知那边车窗都没摇下来,一溜烟的就走了。
黄静萍看到方颍芝停在校门口那望着这边,隐隐的有些不快,“你还记得上次的哪个小芝吗?”
“谁?”冯一平现在是真没心思想这些事,不过他这个反应很让黄静萍满意。“没事,很累吗?还是又碰到了烦心事?”
“有一点麻烦,不过没事。”
“恩,我相信你能处理好的。”黄静萍还是一如既往的相信他,“告诉你哦,今天晚上有螃蟹,回去一蒸就好,高兴吧!”
自从觉察到冯一平喜欢海鲜。她就跟农贸市场里那个说是舟山的海产店老板说了,以后有什么新鲜的。一定给她留点。
是啊,秋天了,现在不正是吃蟹的好时候吗。
冯一平到厨房里看了看,池子里泡着四只青蟹,翻了一下“不错,挺肥的!”
看着螃蟹还张牙舞爪的样子。黄静萍有些怕,躲在冯一平身后,“我按卖的那个人说的,水里面加了盐和白酒。”
“对,这样挺好。”冯一平捞起一只,把两个大钳子卸掉,再用刷子细细的刷干净甲壳处的那些污垢,一只只的处理好,然后直接上锅蒸。
为了应景,晚饭是在阳台上吃的,恰好此时正值夕阳西下,映红了天边的晚霞,江面上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很美,蟹很美味,就是时间紧了些,他都来不及咂摸那几只大钳子,就快到了上课的时间。
他把那些蟹脚推给黄静萍,“你慢慢吃,我得赶紧走。”
这个世上,得到了就要付出,这真是一个颠补不破的真理,借着市长的关系,他们在市里打开了一个缺口,那市长一而再再而三坚持的事,他们也不得不慎重对待。
周末的中午,冯一平扮作小跟班,跟着公司的一群人第一次来到市铝制品厂。
这是一个有些年头的厂子,处在还算中心的地带,主体建筑是五六十年代常见的那种灰色的房子,窗框上都上着绿漆,不过斑驳的厉害。
接待他们的是厂里硕果仅存的一个副厂长,周新宇拒绝了在办公室坐坐的提议,带着抽调来的几个会计,从前往后,一个车间一个车间的看,每一台设备,都细细的按照铭牌上的信息记下来。
垮塌了的三车间,依然还是那个样子,当然,里面的所有设备全部搬的干干净净,周围拉着几根绳子,不让人靠近,天知道这剩下来的一截会不会塌呢。
看过了厂里,又去家属区看了一下,有些触目惊心,冯一平有些看不下去,和电影“疯狂的石头”里那个家属区一样,副厂长一冒头,就有不少老人围上来,“厂长,我们的报销什么时候能批?”
有的带着孩子的媳妇直接拦住他,“厂长,家里都快揭不开锅,工资能不能发,什么时候发?”
好不容易突出重围,副厂长很不好意思的说,“让你们看笑话了,已经小半年没发工资。”
转了一圈下来,冯一平也是感概颇多,除了一个城里人的身份,铝制品厂的这些工人们,其实并不比农村的活的舒坦,真是农村有农村的苦楚,城里有城里的难处。
老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住在城里,这些样样都要花钱买,不少人家还上有老下有小的,几个月没发工资,那些底子薄的家庭,还真的很难熬。
当然,这里面也有观念的问题,现在这个时候,只要能放下身段来,找个事做养家糊口并不难,可是只要厂子还没彻底倒掉,大多数人依然抱着坐等的心态。
“几位贵客去楼上坐坐吧。”副厂长热情的邀请他们,冯一平看了看楼前停着的三辆车,一辆帕杰罗,一辆富康,一辆桑塔纳,微微摇了摇头,周新宇说,“不用,我们先回去抓紧时间研究。”
周新宇开冯一平的车,李嘉和师姐坐在后排,冯一平问了她们一句,“设备怎么样?”
李嘉的师姐,注册会计师李琳还是冷冷的,“具体的金额要回去才能确定,不过,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设备,年龄都比我们大,保养的也一般,估计总额不会太高。”
周新宇看了冯一平一眼,“一平,我个人觉得,有这个机会,能和市里面搞好关系也不错,铝制品厂转型生产货架也还算对路。”
李嘉也说,“就是,能有个抱大腿的机会还不把握住。”
后面的面包车里,郑乐志疑惑的问开车的高志毅,“那个小伙子是谁?”
高志毅一笑,“你不是总问老板是谁吗?”
“他就是老板?”郑乐志满脸的不相信。(。。)
第四十八章 是同一个吗()
冯一平考虑的也是这件事,方市长伸出橄榄枝,接也可以,不接也能找到借口。
接过橄榄枝,兼并铝制品厂,也不是不行。就看市里能提供什么条件,至于原厂长刘胖子联系的温州那一方,摆明是趁火打劫,而且资金还不足,竞争不过冯一平。
这样还有一个好处,这也意味着冯一平和方市长搭上了关系,那镇里的厂子就更有保障一些。
不过兼并铝制品厂,其它的都好说,最麻烦的是这些工人,最讽刺的是,铝制品厂现在最有价值的,恐怕也是这些工人。
所以,最好的方案是,他再新建一座工厂,然后在这些人招聘工人,把那些有技术的,态度端正的一网打尽,然而,那样一来,铝制品厂就是彻底的没了希望。
说心里话,冯一平还真有办个厂做货架的打算,货架不仅各种店里面要用,所有的仓库也少不了这玩意,市场还是挺大,不过他计划的是以后,而且最好是在省城,主要原因就是要尽量离原材料生产地近。
生产货架的原材料是钢材,都死重死重的。马路上,货车司机是最大胆,最不要命的,你站马路边看看,装其它货的货车,都可以装的高高的,只有那些装钢材或者钢筋的车,里面要么是浅浅的一层,要么是不多的几捆,其实那已经超载了。
这个厂要是办在镇里,光运输费用至少就得高出一成去,办在市里也能接受,不过他不能接受的是,方市长这几乎是类似硬压或者说是命令的方式。
客观的说,还没占多大便宜呢。工具厂的那个单子,满打满算,到最后也赚不了十万块,现在就想他们帮着解决这么大一难题,有点像喝了她一杯大叶子茶,却要回报上一车飞天茅台一样。
要是方市长到时帮着把市里最大的国企。市汽配厂的工作做通,也让他们上系统,那冯一平该回报什么?把市里所有的这些亏损企业全部打包收到篮子里吗?
可以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和官员合作,但双方要对等,各取所需,不然还不如不沾这一块,让他一直委曲求全的去迎合,抱歉,他没有重生的时候都不会做这样的事。更何况是现在。
“让郑乐志直接跟方市长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