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想来,当年在长安他跟李保结识后,几个少年意气相投,互为知己。渐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可是后来因为家族的原因,他跟随父亲去了山南。也因此和李保疏远了,而张清平却是紧跟着李保不离不弃。
不想短短几年间,李保异军突起,吉王成了整个大唐的中流砥柱。而昔年不离不弃的张清平因为紧跟李保的缘故不但仕途平坦而且还跟李保的同母姐姐成了亲。就连一直无所事事的杨银月也混了个品级高又清闲的荣勋院院长的美差。
世事无常,昔日孜孜无亲的单薄亲王如今成了天天人人称赞仰望的吉王,而他徐文强却仍然是一个无所事事的官家子弟,后来父亲遭政敌攻讦,若不是李保出手,他父亲和家族都将万劫不复。
再后来,温和友善的吉王变成了逍遥自在的亲王,他独霸渭州,攻略四周,如今更是占领了大片领地,自己和父亲也成了他的臣属,徐文强曾经一度觉得李保很不一样,但是究竟怎么不一样他说不上来,但是如今他终于发现了李保的不同,那就是他总是能够先人一步甚至两步,这种神奇的天赋让他傲然立于当世,睥睨天下英雄。
是以徐文强安心了,他把曾经的不甘收拢起来,甘心实地的去做事,做一个有用的人。这样的自己终于得到了回报,自己从李保曾经的朋友,变成了李保核心的臣属,这个进步让徐文强安心喜悦,因为他知道能够进入这个圈子,那么自己功成名就或者说留名青史那已经是很轻松的了。
不过李保要做的事情,他还不知道,是以他立刻静下心来耐心的等待李保开口。
李保看了看三人,然后道:“这次叫你们来,乃是为了我想把襄阳重新规划建造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下。”
“重新规划建造?”张承业好像听出了李保话中的深义,是以他立刻把自己的疑问表示出来。
“嗯,重新规划建造一下。”
听到李保肯定的答复后,张承业继续试探道:“大王想把襄阳建成一个重要的据点?”
李保看了看张承业,他一脸的紧张,敬翔和徐文强面上的好奇更多一点。他呵呵一笑不再卖关子了“我想迁都!”
我!想!迁!都!
四个大字,如同一个大棒把张承业、敬翔、杨银月和徐文强四人震撼的差点把口中的茶水喷了出来。
“什么,迁都?”四个人异口同声的问道。
“是的,迁都!”李保回答的很随意。
不过张承业有点坐不住了,“大王这件事,杨相郑相他们知道吗?这么大的事情,千万不能乱来啊”
“张参军淡定点,杨师和郑相他们都已经知道了,我也已经和他们谈过这个问题了。你们不用担心。”
不怪张承业敬翔徐文强等三人着急激动,迁都这件事实在是太大了,这几乎就是在动摇国本。古往今来改变首都也是鲜有成功的,大部分都是遭到了保守封建阶层的强大阻力。
而李保集团如今能够把持朝政,出力最大的还是杨严还有郑畋,这件事没有征得他们的同意,那真的是用吃了熊心豹子胆也难以形容李保此时的疯狂。
不过既然杨严和郑畋已经知道了,张承业等四人立时觉得安稳了许多,他们几个人都是渭州的干臣,当然除去杨银月。
但是作为荣勋院的院长杨银月还是有一定的水准的,于是他问出了最有水平的问题,你想怎么弄?
此行来襄阳的四人中,杨银月是最熟悉李保的,他知道李保打定了主意后,从不会再改变,是以他立刻抓到重点,他这样说的意思也很明确:那就是你想怎么干,某听你的。
听到杨银月的话后,李保立刻起身对着杨银月捶了一拳,“还是你最了解我,我把你们叫来就是为了新都的建设问题。
来吧,你们看看我的规划图如何?”
说完李保立刻拿出一大张宣纸来,那是他在这半个多月的等待中画的规划图。宣纸摊开后,张承业等人立刻围拢在桌案边,仔细的观看起来。
襄阳城位于汉水中游南岸,襄阳城约始筑于西汉高帝六年,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雄据汉水中游,此时已经具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自刘表莅襄作荆州牧治始,历为州、郡、府、县治。旧城作为军垒一直使用到唐代。襄阳城被历代兵家所看重,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古城建筑防御体系之一,也是中国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防御建筑。
襄阳城总长为七千多米,城垣上设置垛堞四千多个,护城河最宽处二百五十米,因此襄阳城自古就有“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之说。
而汉水对
(本章未完,请翻页)
岸的樊城则是位居湖北北部,汉水之阳,自古就是“樊城”之名,始于西周,而“樊”之地名则始于殷商时期。
公元前827―前781年(周宣王时期),樊城建城。据路史记载:“樊太伯后仲山甫,宣王封之”,可见“樊”的地名在仲山甫受封之前已经形成。仲山甫于公元前827―前781年受封为“樊国”之君,则成为樊城建城起源之说。
古时樊城,属豫州之域。秦时,樊城属南阳郡。汉承秦制,西汉初年,先属南阳郡所领邓县,后属南阳郡襄阳县。
东汉后期,曹操于公元208年置襄阳郡后,直至西晋,樊城隶属襄阳郡。东晋时,樊城改属雍州。西魏时(535―556年)建樊城县,隶属河南郡。北周时(557―580年)撤樊城县,改置安养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安养县为临汉县。
四人看了李保的规划图之后,众人不觉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大王真敢想啊!
看到四人都抬头了,李保立刻问道:“怎么样,你们有什么想法?”
敬翔看了看其他几人,然后抬头道:“襄阳城依山傍水,南枕岘山、虎头山等十座山峰,北傍汉江,东西南北以江河围合,城河一体,江河相依,江、河、城、山次第抬升,藏风聚气,正和先贤建都“依山傍水”说法。只是大王的规划图上来看,这襄阳城只是新都的一部分?”
“敬参军看的透彻,不错,我的意思是把襄阳和汉水南岸的樊城结合在一起,然后结成一个整体的新都。”
“那六郎想要把新都建设成多大,还有这汉江水可不是那么好过的,你真打算在汉江水上面建桥?”
杨银月的问题十分紧凑,他实在想不出这两地之间浩浩荡荡的汉江水上面架桥,这不光是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和物力,以大唐如今的情况和渭州如今的财力,只怕都难以做到。
新竹问的好,我也想同你们说说我的想法,襄阳为都实在太过狭小,唐人最尚雄浑豪迈,若是新都过于小家子气,势必会让咱们的国民失望,另外又有长安的样板在,是以我才想把襄阳和樊城结合起来,通过汉水之间咱们可以造出一座双子城的首都来。
听到这里,张承业的脑袋就要炸开了,“大王你的设想挺好,某也挺佩服大王的高瞻远瞩,可是以咱们如今的物力人力实在是建造不起来啊。”
“张参军莫要着急,我还没说完呢,以咱们如今的实力兴建新都实在是困难,但是咱们可以一点点的来啊,日后咱们的中心就是新都的修建上面,而且我们攻略的重点不放在城池的占领上面,既然我们需要大量的人力,那么咱们渭州军还有威远军的主要目标要改为多多获取人力来,有了大量的俘虏后,咱们就可以兴建更多的建筑了。还有兴建新都要以水泥为主,是以张参军日后你的主业就是去烧纸水泥了。”
听到这里张承业心中一颤,这真是苦差事啊!
(本章完)
第三百八十四章 规划新都(下)()
除去襄阳和樊城之间假设桥梁外,李保还有其他的想法,新的襄阳城以山南东道楼和昭明台作为十字大街中心点,然后把襄阳城往东北角扩充,形成一个额外的小城,并且在东北角汉江最窄处,筑造桥梁。
桥梁的筑造参考石拱桥类型,同时在襄阳四面城门处护城河上筑造小型桥梁积累经验,等到技术成熟后,再行筑造汉江之上的大型桥梁。
为了增加筑造大型桥梁成功率,李保觉得教授张承业后世的钢筋混凝土方法。此时渭州烧造的水泥乃是十分粗糙的水泥,但是比当时大多数的建筑材料都要高明许多。
是以李保治下的城池尤其是渭州,经过水泥混凝土的加工早已经坚不可摧了,最起码以大唐如今的攻城武器,他们对渭州城池的攻击力降低了很多。
是以李保有信心利用现有渭州的财力物力,建设出来一座高水平的首都来。当然樊城那边的也不能拉下,李保拟定的樊城城区要扩大三倍,城区总面积达到四十多平方公里。
而襄阳城区日后将是新帝国的王都和勋贵住宅区,同时也是商业的中心区,樊城则是以平民区和副商业中心。
桥梁没有建造之前,暂时以驳船的形式来往,并且加强两城城墙的筑造。作为首都必定要把城池筑造的事情放在第一位。
利用最为新式的建筑材料和筑造方法,而渭州在过去几年中一直都在大肆兴建,是以建筑技术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特别是针对新型的水泥,为渭州的建筑工匠们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并且李保发明的黑火/药更是为渭州水泥生产提供了巨大的助力。
渭州近些年的水泥产量逐年增长的极为迅猛,如今每年能够生产水泥三十万石,这个产业已经产生了极大的经济利益。渭州的商旅把水泥贩卖到了西域,这个神奇的建筑粘合剂受到了西域粟特商人的极大欢迎,是以他们纷纷前来渭州洽谈经销水泥。
张承业立刻把这一情况禀明了李保,李保得知情况后,立刻批复水泥可以出售,但是制作工艺一定要保密,定价就是一贯钱一百斤。
得知这个价格后,粟特商人立即答应了,并且纷纷同渭州的官吏商量签订独家合作协议,但是精明的张承业立刻拒绝了。
但是答应粟特人,只要他们前来购买,可以给予他们特别优惠,比如购买一万斤以上的,额外赠送一千斤水泥,别的人前来购买,不享受这等优惠。
同时,渭州还为粟特商人提供有偿护送服务,龙门镖局的生意因为水泥热销的缘故更加火爆。
既然李保决定可以加大水泥产量,那么襄阳周遭山体众多,比如万山、岘山等都可以作为原料产地。
而且襄阳的水土保持一直良好,周遭的林木也比较茂盛,是以建都在此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李保如此规划襄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李保想要发展航海事业,在这个世界各国都是比较盲昧的时代,他作为先知者,早点派遣人员寻找拉美地区,进行早期的殖民活动,也必将为大唐占据更多肥沃优厚的国土和人民。
况且阿拉伯人只是陆上称雄,但是海上贸易也只是在亚非之间,印度洋上最强。东亚到达了大唐,广州的海贸如此兴盛就是阿拉伯人聚集的结果。
既然此时穿越者有如此优势的条件,李保必须要利用起来,襄阳距离长江不远,况且有汉江作为渠道,可以很方便的利用长江水路优势发展漕运,江南的粮食和财赋可以很轻松的运送过来,不用再往关中地区大量运输粮食财赋,那样会消耗极大的人力物力。
另外作为汉江上的襄阳和兴元蜀中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同时襄阳可以极大的经略四方,不用担心被日后崛起的异族威胁。更不用像五代和北宋那样饱受幽云丢失没有战略屏障的痛苦。
此外襄阳四周的通道城关建设也纳上了李保的规划,襄阳地处全国之中,四通八达,但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为了保持新首都的安全,四周的关卡李保也得上心。
是以他的规划图中还特地加强了四周的城关建设,比如北去南阳再向东北出桐柏山和伏牛山之间的方城通道,必须得安置重兵把守;向西北的商洛和武关都必须筑造大型关城。
不过作为首都,襄阳和樊城必须得作为一个整体,另外襄阳北边的南阳也是个关键,襄阳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四战之地。南通江汉、东接汉口、信阳、北上中原、洛阳,西去长安、汉中。中国发生大事的地区,总能和襄阳扯上点关系。而襄阳、南阳同在南阳盆地,在盆地内属于同等地位。
随着历史的变迁,有些地域的地位会有所变化,但南阳地区的地位一直都很重要。春秋战国时期,南阳盆地的方城山、汉水本是楚国赖以对抗北方诸侯的国防险要。
战国时期,秦据武关,攻取南阳盆地之后,这里遂成了秦胁楚、攻楚的一个前进基地。秦末,刘邦下南阳、人武关,率先入关。楚汉战争时,双方在成皋一带相持,汉军形势吃紧,刘邦也曾由武关出宛、叶,吸引楚军南下,减轻成皋一带的压力。
西汉七国之乱时,也有人提议由江汉趋武关,入攻关中。王莽时,刘伯升、刘秀兄弟起于南阳,昆阳一战,击破王莽主力。
东汉末,关东州郡起兵讨董卓,曹操提议袁术率南阳之军,屯丹、析,八武关,以震三辅。曹操平定北方后,略取荆州,即由南阳下襄阳。三足鼎立局面初成后,关羽则曾试图攻襄阳以趋宛、洛。
东晋时,桓温北伐,先自襄阳人武关,进抵灞上,震动关中;后又自襄阳北进,在伊水北岸击败羌人姚襄,收复洛阳。刘裕北伐后秦,自荆襄北上之军入南阳后兵分两路:一路趋伊洛从南面进攻洛阳,一路入武关牵制关中秦军,配合潼关正面的进攻。
刘宋元嘉北伐,也曾循刘裕旧辙,遣军由襄阳经南阳北上,人三川河谷,攻弘农、潼关。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不久,便一再亲自统兵攻取南阳、进趋襄阳。东西魏对峙时,东魏高欢发军三路攻关中,遣高敖曹率军由南阳入攻武关。
唐初,朱粲割据南阳。唐击破的朱粲,并由此南下平定了割据荆州的萧铣。宋金对峙时、岳飞自襄阳北出。收复颖昌、郑州、洛阳等地。金海陵帝南侵时,吴拱先是固守襄阳,后又由襄阳北出,向河南发动反攻,连复新蔡、蔡州、邓州等地,以牵制从淮河方向南侵的金兵。蒙古攻金。拖雷率军从南宋借道,由汉中出南阳以趋汴京。
蒙古攻南宋,中路军往往自南阳而下荆襄,后更不惜以五年的时间攻襄阳,以动摇南宋国防根本。
从全局的角度看,南阳盆地具有东西伸展、南北交汇的特点。无论是在南北之争还是在东西之争中,南阳都处在其对抗的前沿。
南北对峙之际,南方对抗北方的军事防御线通常从东南的长江入海口向西延伸到甘肃的东南部,南阳盆地南部的襄阳便处于这条漫长防御线的衔接枢纽的地位。
襄阳和南阳这两座重镇代襄了南北双方在这片地域内利害关系的对峙和胶着。北魏与南朝在南阳与襄阳之间的角逐比较典型地反映厂南阳盆地在南北关系中的地位。南北对峙时,南北双方往往各据襄阳和南阳而分享南阳盆地。
但是古往今来,南阳和襄阳却总被历来的统治者分割安置,这其中就是典型的“分而治之”的典型。湖北有襄阳把口儿,北部邓州、新野却属南阳;河南掌控南阳和大半个南阳盆地,汉水却落在襄阳。
南阳盆地的几条通道,湖北、河南各据一半。湖北要独立,它没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