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外传来了喧嚷声,陈文强打开车门,率先走了出来。车前躺着一个血渍满身的大汉,旁边还有一个小女孩,趴着用小手在摇晃倒地的大汉。
“他突然从胡同里跑出来,勒马都来不及,不过撞得并不重。”车顶上坐着的保镖赵大义目睹了事情经过,向陈文强讲述着。
陈文强轻轻点了点头,走近过去,伸手去探大汉的颈动脉,却被一双小手一推。他略带诧异地转头去看,正对上小女孩圆圆的大眼睛。然后,陈文强愣住了,那双严肃又有些悲凄的眼睛的瞳仁竟然是蓝色的,象天空,象海水,深得看不见底。短暂的失神过后,陈文强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个小女孩,和中国人一样的黑头发,皮肤颜色却要浅一些,应该是个混血儿。
“是个杂种?”赵大义显然也看出了不同,用粗俗的语言说道。
蓝色一闪一灭,小女孩咬紧了嘴唇,脸上因为羞耻而发红,这种羞耻应该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摆脱不了。
“是个混血儿,不是什么杂种。”陈文强纠正般地说着,向小女孩点了点头,温和地说道:“让我看看这个人,然后送他到医院,好不好?”
小女孩大约有六七岁,有些病怏怏的样子,在陈文强的温言抚慰下,她慢慢挪动了下身体,也不再阻拦陈文强伸过来的手。
刀伤,很明显。陈文强轻轻翻动大汉的身体,在胸前看见了一道似曾相识的伤口。而且,这个大汉他也有印象,在夜市卖宝剑的那位。现在脉搏虽弱,但人还活着。
“去同济医院。”陈文强起身招呼着赵大义,“轻点,把他弄上车。”说完,他转头看着小女孩,脸上闪过一丝复杂的神情,弯下腰,将小女孩抱了起来,转身上车。
……………
温暖舒适的怀抱,伴着轻轻的颠簸,入鼻是淡淡的味道,汗水、衣服、脂粉……令人觉得安祥欲睡。疲惫不断袭上来,莉丽的眼睛越睁越小,最后的一抹蓝色终于被长长的睫毛盖住,她睡着了。
“那道伤口,很象马三小身上的。”陈文强身子不动,侧歪着头,对着李亚溥耳语道:“从角度和力量看,象是个使刀的好手。”
“那兴许就有了线索。”李亚溥点了点头,低声说道:“和义堂使刀的好手不难查出来,除非一直隐藏着没出过手。只是这个杂”他指了指小女孩,用询问的目光看着陈文强。
“混血儿。”陈文强又强调了一遍,沉吟了一下,说道:“先看看那大汉能不能救过来,他的功夫应该也不错。至于她”他垂头看了一眼,眼神中闪现出一抹温柔,“先养着吧!”
虽然相貌不同,但年纪,特别是那蓝色的眼睛,,让陈文强想起了梦洁。那个用无暇的天真善良,以及对所有事物一视同仁的信心感化了他的那个女孩。虽然因此而被组织追杀到死,但陈文强却不怪她,而是把她当成照亮他新的人生道路的永恒的光。
一八九九年,德国人外科医生宝隆和福沙伯以德医公会的名义在上海筹建一所诊治中国病人的医院,筹建工作得到德国驻沪总领事克纳佩、上海实业界人士虞洽卿、叶澄衷等人的支持,医院建成后取名同济医院。
一九零三年,克纳佩向德国政府建议,在同济医院的基础上建一所培养中国医生的德国医科学校,这一建议得到以宝隆为首的上海德医公会的积极支持,同时也得到了陈文强的资金赞助的承诺。陈文强愿意提供资金赞助,一方面是想通过这个医学院培养大量的中国医生,另一方面同济医院还是砷凡纳明的临床试验场所,还是与埃利希的法兰克福研究机构合作的生物细菌实验室。
虽然医学院的建立还需要德国外交部、普鲁士文化部的批准,但陈文强已经向同济医院赞助了五千元,使病床数从十五张增加到了四十张。同时,珍妮特也安排了一批济罗生堂收养长大的孤女到此实习并担任护士。
来到宝隆医院,入院、医治都很顺利。根据医生的诊治,伤员胸口这一刀再深一点就刺到心脏了,现在虽然危险,但还有得治。
陈文强找了院长埃里希·宝隆,为伤员安排了一个两张病床的小单间,莉丽也能在此暂住。
“如果德国官方不同意的话,医学院能否建立起来?”陈文强似乎比宝隆还要着急,还要热心。
“上海德医公会对此是积极支持的。“宝隆想了想,说道:“如果不能得到官方的认可,医学院要建立的话,资金和师资会有些困难。”
“资金的话,我能想办法;师资困难呢,就得你们来克服了。”陈文强稍有些无奈,“校舍场地呢,我也可以解决。”
“卢家湾?”宝隆点了点头,“远离市区,安静的环境倒是有助于学习。”
陈文强笑了笑,有些不解地问道:“医院里的病人好象不多啊,是费用问题,还是别的?”
宝隆苦笑了一下,说道:“不是医术问题,费用呢,有点关系,但也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中国人不相信西医。其实,现在比以前还要好不少,砷凡纳明临床试验的效果使同济医院比其他西人医院显得更景气一些。”
“慢慢来吧!”陈文强对此也没有好的办法,不能说西医中医哪个强,但在外科等方面,西医还是占有优势的。特别是日后的战乱,对军医、护士的需求将是一个非常大的数量。
第四十四章 复兴会会议()
在当时的社会中,西人瞧不起中国人,中国人对西人、西物也是排斥的。顺带着,混血儿便成了最可怜的一群人,处在夹缝中,备受歧视,被篾称为“杂种”。
“那个新药”宝隆的手在空中比划了一下,“就是现在正研制的,估计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成功?”
按照合作分工,法兰克福实验室负责异烟酸,强卓实验室负责水合肼,这两种化合物进行缩合,便是抗结核药异烟肼。按照现在的进度,强卓实验室的工作进展很快,估计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制出水合肼。而法兰克福实验室起步晚,还没有什么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
陈文强不敢确定,只好比较保守地估计道:“最多一年,兴许更快一些。嗯,好消息是注射型的砷凡纳明已经有了眉目,几个月内就能进行临床试验。这个效果更好,称之为一针灵也不过分。”
“一针灵。”宝隆伸出一根手指,笑得畅快,“太好了,注射正是西医所长,病人想治疗,就不得不来。希望西医也能象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的:所有的真理都经过三个阶段。首先,为人讽刺;其次,为人强烈反对;最后,被人当作事实接受。”
“说得很有道理。”陈文强若有所思,赞同地连连点头,“不错,不错,我记住这话了。”
……………
以陈文强编写的文稿为框架,中华革命复兴会的第一次会议在法租界的一处楼房内召开了。虽然不敢说是真理,但陈文强的主要理论,还是在经历着类似真理的三个阶段质疑,反对,接受。
陈文强坐在房间内,通过一套简单的传音系统,听着隔壁人们的争执、辩论,不时把自己写的纸条交给赵大义,由赵大义送至会场,交给蔡元培和杨笃生。
蔡元培、杨笃生、章士钊、钟宪鬯、俞子夷、易本羲、张继、王小徐、孙毓筠、俞大纯、万福华、陈自新、李茂桢、吴春阳,再加上幕后的陈文强,第一次大会共有十四人参加。
而能来参加会议,事先便已经被蔡元培等人争取说服过,在大的问题上虽然有保留意见的,却也能保证遵守执行。只是在一些小问题、新问题上,分歧和争论在所难免。
“旗帜必须要有,发动起义时高举冲杀,方能使人皆知我会威名。”
“发动会党实为成功捷径,只要能购买到足够枪弹,明年上半年便可举旗反清。”
“暗杀团虽为本会下辖,但成立至今,迄无一满人服诛。闻满酋铁良即将南下巡查,可杀之祭旗,以壮声势。”
“上海总部,东京、南洋支部,这是要先期建立的,然后再在国内其他省份建立支部。”
“当务之急是选出几个主要的代理领导,使本会能够先运行起来,一年之后再召开全体大会正式确定。”
…………
显然,复兴会虽然成立了,但众人从暗杀团这个目标狭窄的团体一下子便有了更宏大、长远的目标,有了更多的工作,都有些不适应。等到争执辩论了一阵子,先是宣誓入会,再选举出领导团体后,会议才有了正式的模样。
复兴会的临时领导班子就此诞生了,代理总理蔡元培;执行部庶务孙威(陈文强化名);执行部下又有会计科、内务部、宣传部、暗杀部、发展部等。宣传部部长章士钊;暗杀部由庶务孙威直接负责,部长万福华;发展部部长俞大纯,副部长李茂桢;东京支部执行庶务杨笃生,宣传部部长邹容……
虽然不是很完善,但领导班子建立起来,便可以有条不紊地开始布置工作,向前迈进了。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会议继续进行。在讨论和分析了现阶段国内、国际的形势后,终于确定了近阶段的《革命方略》。
“东京支部除要改《二十世纪之中国》为复兴会机关刊物,在留学生中广泛宣传外,主要任务是在东京发展并掌握士官学校毕业的留学生,使之心向革命,回国后积极向新军渗透……”
“国内各支部需要尽快建立并寻找合适据点,然后将主要精力放在发展新军上,选择性的联络会党武装,并进行改造,改造的基本内容是从思想上和组织上把一部分会党置于复兴会的领导下,设法把会党的斗争,纳入到革命运动的范围中来………
“宣传鼓动,启迪民智,要派出相当一部分会员奔赴基层,办各种学校、补习所,力争将革命思想传播到社会底层……”
“南洋支部建立后,要大力联络华侨,并在南洋各地建立分会,宣传革命。同时要组织发动起心向革命的华侨青年,以强身健体为号召,秘密进行军事训练……”
“发展并挑选忠诚、可靠之坚忍会员,鼓励或协助其买官、捐官,静待大变,也使革命工作在某一县或某一地有更为宽松的环境……”
“上海总部负责协调处理各支部关系,积极在国内发展拓展,并在经济等方面为各支部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同时,各支部可适当进行经营,以减少经济上对总部的依赖……”
“暗杀满清官吏先进入计划和准备,当首选保守、陈腐或穷凶极恶之满人官僚;思想开明、作风洋派的满清官吏,留之对复兴会之经营确有好处,暂时不予考虑……”
“复兴会会旗暂定为铁血旗,由红底、黑五角星和五颗黄圆星组成。红底、黑五角星寓意‘铁血精神’,意为革命必须以热血推翻专制、振兴中华;五颗圆星意为五族共和,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方为一国,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事实上,会议上通过的决议并不是所有人都赞成,不少都是激辩后的妥协产物。比如暗杀满清官吏,俞大纯和李茂桢等便反对不分青红皂白,而提议有选择地进行。
这与两人的出身很有关系,俞大纯出身高贵,其父俞明震是曾国藩的孙婿,亦是晚清名吏,在苏报案中恂情放过了章士钊等人;李茂桢呢,与章士钊交好,乃是两江总督李兴锐的长孙,李兴锐已年逾古稀,以其一贯开明作风曾在江西、福建推行新政,成果斐然。
第四十五章 革命起航()
虽然有庇护之嫌,但俞、李所言,其实很有道理。自洋务运动以来,满清朝廷大员、封疆大吏中思想开明者日不稀见,尤其在援引人才方面颇为积极。当时海外学成之优秀青年,虽常被保守派斥为革命分子,却仍被各省争相延揽,委以重任,如良弼之用吴禄贞、李经羲之用蔡锷、赵尔丰之用尹昌衡等等,已成现象,不胜枚举。
最为出名的是蔡锷刚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时,李经羲即与赵尔巽、端方展开一场人才争夺战,最终李经羲胜出。而慈禧太后在中日间岛谈判后,对写出《间岛问题》一文的留日学生宋教仁赞不绝口,当即就要征他入朝为官,被宋断然拒绝。
对此,陈文强认为深以为然。他想起了一个拙劣狙击手的笑话,觉得颇有贴切。若因盲目刺杀而使革命事业因小失大,确实令人痛惜。
再有会旗的辩论,也是极激烈,在排满情绪高涨的情况下,五族共和有些不合时宜。但蔡元培、杨笃生等支持陈文强的意见,理由也很有力。因为五族共和源自清末立宪运动的“五族大同”,以提倡“汉满人民平等,统合满、汉、蒙、回、藏为一大国民”为宗旨。难道革命者就那么狭隘,亦要学当初满人的民族分离和歧视,连现在的满清都不如?非要给列强分裂国家的借口和可乘之机?
争论不下,别人纵然反对,也没有候选方案,只好保留意见,会旗定为暂时,留待以后解决。
而中华革命复兴会自成立到现在,总的来说是令陈文强感到满意的。因为他虽然不是总理,但他负责的执行部是权力最重的机关,负责组织革命活动,甚至在总理他适时,可代行总理职权。
其实这也不算意外。无论是从财力,还是势力,甚或是陈文强所展示的在暗杀方面的实力,在目前的复兴会中还没有人能够取代他。会议上宣布的拔款决议,便令众人都瞪大了眼睛,这便能证明钱财在革命中的重要性了。
“拔款五千,建立上海本部,化名兴盛商贸公司,一个月内至少要建三处落脚点,分别在华界、公共租界、法租界。”
“拔款三千,建立并扩大东京支部。”
“拔款五千,三个月内组建起南洋支部,建立起机关刊物。”
“计划一年内拔款两万,用于建立国内省支部,首批支部暂定为北京、湖南、湖北、浙江、广东,江苏支部由上海总部分出,不另外设立。”
“计划一年内拔款五万,用于会员捐官运动,官职以县令为准,地区以琼州为主,沿海次之。”
…………
钱啊,真是既害人,又能救人。陈文强慢慢站起身,冲着李亚溥苦笑着摊了摊手。
李亚溥轻轻吐出一口长气,似慷叹,又似欣慰,“满清啊,气数要尽了。当年要不是曾、左、李这些汉奸,还有洋人助阵,满清早就完了。”
陈文强知道李亚溥是太平军的后裔,也不想与他辩论太平军的错误,只是淡淡一笑,说道:“以后这钱花起来就象流水,除了办实业赚的,我还要去南洋筹款集资,争取成立一家银行。另外,等扶持徐安宝上位后,对那些贼心不死的土商再来一次打击,让他们把赚的黑心钱吐出来。”
“除了大土商,那些燕子巢也可以清理,也能得些不义之财。”李亚溥建议道:“如果逼急眼了,还可以绑架洋鬼子捞钱。”
“现在还没到那个时候。”陈文强轻轻摇了摇头,说道:“等到工厂的运行达到设计标准,收益也很可观。要是银行能成立起来,资金就更充裕了。”
李亚溥点了点头,然后盯着陈文强看了半天,就在陈文强觉得奇怪,想要开口的时候,李亚溥沉声说道:“坐堂大哥日后定要当皇帝,兄弟们上刀山、下火海也要扶您上位。”
“皇帝?”陈文强愣了一下,失笑道:“你看我象吗?再说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