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先生。”阿郭顺从地立在一旁,恭谨地答应。
“吃饭,吃饭。”阿发招呼着妹妹和弟弟,自己先动了筷,小喜和小志这才开动。
阿发的饭量依旧很大,但已经稳定下来。他吃得很快,一会儿便吃饱了,放下碗筷坐到了一旁,向阿郭交代了一番要买的物品,又拿出一些钱给阿郭。
过了一会儿,小喜先吃完饭,小心翼翼地挪到阿发跟前,目光不离阿发的头顶和装扮。
“辫子剪了。”阿发自嘲地笑了笑,说道:“租界无所谓,再远的地方恐怕就得用假的。不过也没多大关系,我有外国护照。嗯,这个你还不懂。坐下,咱们聊聊天。”
小喜抿嘴笑了笑,坐在阿发指着的椅子上,咬了咬嘴唇问道:“哥,你,啥时弄的这么大房子?”
“也没多长时间,嗯,从家出来这几个月变化很大呀,现在想想,哥还有点不敢相信呢!”阿发笑着接过阿郭递来的茶水,示意给小喜也送过去一杯。
“那,我和小志以后干点啥?”小喜手指晃着,屋里的摆设让她不知道该往哪里指。
“啥也不用干,你俩得去上学。”阿发轻呷着茶水,“你年龄大了些,可也得上学,学知识,学文化。”
“请先生家来吗?”小喜问道。
“不,上新学堂。”阿发放下茶杯,说道:“学新知识,医学、商学、科学、法学,嗯,以后都大有用处。”
阿郭收拾碗筷的动作慢了下来,脸上浮起钦敬的神情。
“哥”小志走过来,轻声叫着。
阿发点了点头,指了指椅子,待小志坐下,便随意地聊着。等阿郭在厨房吃完饭过来,阿发给弟弟和妹妹指了房间,让阿郭简单收拾一下,先将就一晚。
第四十四章 豁然开朗,缺助手()
“那是哥的屋子,不要随便进去。”阿发特意嘱咐着,“我不在家的时候便会锁上门,我在的时候,你们要先敲门,懂吗?”
“懂了。”小志连连点头。
小喜犹豫了一下,没吭声,心里有些不乐意,觉得发哥有些生分。
“以后呢,这就是自己家了,你们是主人,随便一些,别缩手缩脚的。”阿发笑着起身,领着弟弟妹妹在屋子里转了一大圈,房间、用具等,简单解说,让小喜和小志熟悉一下,能够放开一些。
“我一个人住一间屋?”小喜四下瞅着,还很简陋,摆设很少,但已经让她觉得象做梦一样。
“对,这是你的闺房。”阿发摸了摸小喜的头,笑着说道:“这几天随阿郭出去添置些东西,把屋子弄得漂漂亮亮的。嗯,梳妆台是一定要的,大姑娘了,得打扮起来。”
小喜笑得腼腆,也安心,这与当初短暂的和哥哥在一起是不同的,这次将是长久的,有依靠的。
……………
过了这么长时间,阿发已经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那就是对这个世界,对这个时代,对现在的事物缺乏准确的认识。他之前总是用后世的惯性思维来想问题,一会儿想干这个,一会儿又想干那个。其实,他应该先去了解现在有什么,缺什么,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自己的计划。闭门造车,凭空想象,难免有茫然之感。
突然的感悟,让阿发觉得豁然开朗,面前似乎敞开了成功的大门,令人振奋的阳光洒在他的身上,让他激情四射,充满了工作的**。
当然,劫夺了潮州帮鸦*片的事情他没有忘记,可他也懂得张驰有道。潮州帮正追究得紧,这个时候处理,显然是不明智的。而且,他还有后续计划,需要时间布置、安排、准备,所以要暂时冷却一段日子。
而购买卢家湾一百多亩地基的事情暂时还未最后确定,代理公司的工作因为已经驾轻就熟而显得轻松。这便使阿发有时间搞些实验,弄出比较容易的东西味素。这个问题他早已经意识到了,毕竟天天要吃饭吃菜,没有女佣时,他也会下厨随便做点,调料的品类自然知道,只是他一直没仔细琢磨罢了。
味素的成分是谷氨酸钠,制造起来并不复杂。而且早在1865年,德国化学家德豪生就在蛋白质的水解过程中分离出了该物质,但这一发现并没有转化到工业生产中。
按照历史,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一发现才引起了日本化学家池田的重视,生产出了风靡日本,随后又轻而易举占领中国及南洋广大市场的美女牌味之素。
世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没有路的时候,却往往发现路其实就在脚下。阿发知道从蛋白质中提取氨基酸,关键是蛋白质的水解过程,只要掌握好了蛋白质的水解过程,味素自然就出来了。
简单吗,看似简单。但这只是理论,阿发从来没自己动手实践过。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的信心,做化学实验,有现成的数据固然好,没有数据也并不是就不能做。别人的数据不也是从反复不断的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吗,只要不怕失败,凭着自己的理论基础,就一定能摸索、总结出需要的东西来。而且,他会比别人用的时间少,耗费的精力小,因为他知道最接近成功的捷径。
没错,就是捷径。这便是穿越者的优势,穿越到的年代越老越明显。因为他可以省去弯路,用最直接的方法获得成功。例如爱迪生发明电灯泡时,为了寻找合适的灯丝材料,将一千六百多种耐热材料分门别类地进行试验,而穿越者则可取巧省去这个过程。只是这一项,便节省了多少时间和精力,能提前创造多少价值,能赚多少钱?
接下来的几天里,阿发一边给小喜和小志找着合适的学校,一边抽空跑了几家外国洋行,买齐了试管、量杯、烧瓶、洒精灯、手摇真空泵、手摇离心机、油灶等化学实验器材,以及各种试剂,并将公司里的另一间屋子变成了实验室,终于可以进行提炼味素的化学实验了。
每天到了公司,处理完自己的工作,把一些寄送信件、发票等琐碎的事情交给账房,他便换上一件旧外套,钻进后院的实验室。利用业余时间做化学实验是阿发的无奈之举,但时间一长,他便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
因为化学反应有时很快,瞬间即可完成;有时却很慢,甚至有时需要几天几夜的时间。当然,不管快慢,都需要有人随时在旁观察记录,可阿发的精力和时间却无法做到这一点。
看来得找个助手啊,阿发躺在床上,脑海里一直在想着这件事情。可上哪找去呢,这还真是个难题。随便找个人,那当然不行,弄不好搞出些有毒气体,或是引起火灾就麻烦了。要找就得找个有西学基础的,要懂一些化学知识的。可在这个时代的上海,想找干力气活的,那一抓一大把,可要找阿发需要的中国人,还真不是那么容易。
想来想去,阿发迷迷糊糊之中,似乎快睡着了,突然从脑海深处蹦出了一个地方的名字。广方言馆,那里应该有合适条件的人。
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最大的通商口岸,西方各国的传教士、投机商、技师、工匠等各色人员纷纷涌入上海,使上海的中外交涉是渐增多。当时,中国缺乏可以信赖的懂外语的人才,遇事往往吃亏。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深苦恼,遂上书朝廷,奏请“仿照同文馆”之例,在上海设立学习外国语言文字的学馆,也就是广方言馆。
从1863年广方言馆成立,到现在已经快四十年了,从最初的只学习外语,到现在增设了天文、地理、勘探冶炼、机器制造、航海理法、化工化学等课程,已经成为了培养多方面科技人才的综合学校。
目标是有了,但那些学生有愿意抛弃学业,来给自己当助手的吗?阿发又开始挠头了,唉,登个广告试试吧,光躺着瞎想是没用的。
……………
第四十五章 求知少年()
连着忙了几天,小喜和小志上学的事情算是有了眉目,很快便要分别去三一堂女塾和圣方济学堂上学。为了不至于差得太多,阿发请了位家庭教师,给妹妹和弟弟先行补习。
这两所学校都是西式学堂,虽然不是上海条件最优越的,但招生比较宽松,而且是双语教学。至于宗教这个东西,阿发不信,可也不反对。妹妹和弟弟以后若是信教,他也无所谓,他尊重别人的信仰。
转眼过了元旦,时间也走进了一九零三年。
“十六铺码头昨夜突发大火,多家货栈焚毁;大商号同发、郭源茂遭强人袭击破坏……”阿发冷笑一声,翻过了这页报纸,潮州帮的十家大土商被烧了几家,杀了几个,他心中有数,不必再细看了。
这段时间阿发或亲自侦察,或由金三爷提供情报,销声匿迹准备了些日子,他终于再度出手。这次不再是劫土,而是直接毁掉潮州帮储藏鸦×片的货栈,以及营业的商行。比起上次,这场连纵火带杀人的损失更加惨重,大量的鸦×片化为灰烬。虽然这些鸦×片价值数百万,但毁掉这些害人的东西,阿发却一点也不心疼,更不可惜。
现在,阿发手里还有一张记录着几家大烟馆地址和几个大土商名字的黑名单,清除计划已经酝酿了很久,一个人对抗所有涉毒罪犯的战争已经打响。
而且,他的计划远不止此,随着他的刺杀和破坏,鸦×片的价格将会上涨,那批他劫夺的烟土也将会价值翻倍,由此黑吃黑时,赚的也就更多。
看完报纸,阿发来到办公室,处理了自己的工作。
秦满国的想法有创意,也是非常有成效的,通过阿发和诺依曼的努力,他们把样品和说明书发给旧金山、纽约、伦敦、巴黎、柏林、维也纳等地的外国商家,压低了价钱同外国大洋行抢生意。
而代理的商行不只是秦记,虽然他们是享有优先权的,但阿发与其他中国商行也建立了联系,承办代理,货源能够保证充足,买主也将越来越多。这就是独立代理商的好处,不必拴死在秦记这一家身上。
“这些发票今天就要寄出。”阿发把今天的工作基本处理完了,交代了秘书彩凤,转身走回自己的办公室,对着镜子观察自己的脸。
似乎没有什么变化,只有眼睛,带着沉思的神气,从深不可测的地方凝视着自己,犹如一只警惕的野兽在窥探一般。
门被轻轻敲响,彩凤进来告诉阿发,外面来了个年轻人,说是看到报纸上的广告来应聘的。
“哦,是有这么回事,让他进来吧!”阿发坐回椅中,不停地摸着脸,似乎这样便能变成另外一副模样似的。
对于彩凤这个女秘书,阿发还是比较满意的。若说是写字,彩凤练过,比他那笔蟑螂字强得太多。若论接人待物,彩凤也不陌生,干得很不错。
……………
王卓然有些紧张,在一个小姑娘的引领下,上楼走向阿发的办公室。为了让自己不必怀着破碎的梦回家乡,也为了能继续学习自己喜爱的化学,更为了家里越来越艰难的生活。王卓然深吸了口气,迈步进了办公室。
说起王卓然,可谓是生长在书香世家。他的家乡是离上海咫尺之遥的嘉定,他的爷爷、父亲都是教书先生,而他从小也显露出非凡的聪慧。十岁时,便考取了童生。但随着爷爷赋闲在家,一家九口的生计全压在了做教书先生的父亲身上,家境随之窘迫起来,他也被先生赶出了私塾。
尽管爷爷想要他再读私塾,想让他饱读诗书,将来子承父业,也做个受人尊敬的教书先生。但王卓然的心早已经飞走了,他有自己的热爱和向往。
当历史跨入二十世纪以后,经历鸦*片战争立志变革图强的洋务派半个多世纪的不断努力和愈来愈强劲的欧风美雨的吹拂,使嘉定也如上海一样,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一些敏锐地感觉到这种变化的嘉定年经人,纷纷去上海、南京等地,进入洋人办的洋学堂或洋务派办的新式学堂,有的甚至漂洋过海去国外留学。这些人学成之后,大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而这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对年幼而聪明的王卓然来说,无疑具有“挡不住的诱惑”。
从私塾被赶出来之后,尽管爷爷反对,王卓然还是毅然离开家乡,只身一人来到上海,考进了广方言馆。
在广方言馆,王卓然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天地。上课前再也不用向孔圣人像磕头,也没有先生打板子,而那些蓝眼睛白皮肤的“洋教习”,一点也没有私塾先生的严厉,和学生们亲切得就象是朋友一样。所有这一切都极大地激发了王卓然用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
随着天文、地理、化学等西学课程的开设,王卓然又狂热地迷恋上了化学。若不是亲自动手,亲眼所见,他怎么也不能相信,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以一定的比例放在一起,给以适当的条件,就能制造出第三种东西。这对他来说完全是一片崭新的天地,里面充满了诱人的神奇色彩。
然而,年轻的王卓然的化学梦刚刚开始,却又不得不面临破碎的结局。由于各省都已开设了以西学为主要教育内容的新式学堂,两江总督周馥认为朝廷所需翻译人才已经足够,而“工商各业,尚无进步”,遂向朝廷奏请,改广方言馆为工业学堂,着重培养工业人才。现在,光绪皇帝已经准奏,近日广方言馆就要换招牌,招新生,原广方言馆的学生将被遣散。
王卓然听到这个消息,仿佛一下子掉进了冰窖。因为,在广方言馆,学生可以免费住馆就读,每日还发给伙食费和文墨费,这使得家庭困难的王卓然能够刻苦学习。
而遣散就意味着他要放下学业,想办法谋生。还不光是自己的生计问题,家里的弟弟妹妹一天天长大,他还必须为家里越来越艰难的生活减轻负担。
第四十六章 味素问世()
就在王卓然有些绝望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报纸的一张小告示,也就是阿发招聘助手的广告。这对王卓然来说,就象是落水人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他怀着热切的心情马上跑来面试了。
从门外进来一位十七、八岁的瘦削少年,阿发上下打量,直到把少年看得有些局促不安,他才意识到有些失礼。
“来,小兄弟,坐下谈。”不管怎样,来了总要试试才好,阿发笑着打了个招呼,又冲打杂的小琴吩咐道:“倒茶,拿水果。”
王卓然进了屋,有些局促地坐下来,偷偷打量着这个不留辫子的假洋鬼子。假洋鬼子长得很高大,似乎没有什么学者的气息,他由此有些怀疑这家伙真的是在做化学实验。
阿发淡淡笑了笑,说道:“你是广方言馆的学生?”
“是的,陈先生。”王卓然很快地回答道:“听说您要招聘一位做化学实验的助手,我便来试一试。”
阿发点了点头,又继续问道:“那你的学业怎么办?我是说,我需要一个全职的助手,不是在空闲时间才能来的那种。”
王卓然犹豫了一下,如实答道:“广方言馆马上要关闭了,哦,不是关闭,而是换牌子重新招生,我们马上要被遣散。但我很喜欢化学这门学问,如果能找个相应的工作,我是非常愿意的。”
彩凤走了进来,将茶水和水果放在桌上,然后慢慢走了出去。
阿发已经问了好几个问题,觉得大致情况已经了解,便笑着示意王卓然喝茶吃水果,说道:“别客气,喝点热茶,吃点水果。”
“您的官话说得真好。”王卓然心情也放松了不少,喝了口茶水说道。
阿发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