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一九零二(血路救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一九零二(血路救赎)- 第1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文强变换了下姿势,抓着阿萱的手从后面环着她的身子,低下头,轻轻嗅着女孩脖际发端的馨香。阿萱似乎有些怕痒。发出咯咯的轻笑。

    “到了新加坡,我要停留一两天。”陈文强暖暖的口气吹进了阿萱的耳朵,有种异样的感觉。

    “是筹资募股的事情吗?”阿萱握着陈文强的手,轻声说道:“氨在中国不一定好发展吧?农民能买得起化肥?”

    “估计是买不起。”陈文强微微一笑,说道:“但可以赊呀,增产后再还,慢慢地有了积累,就能推行开了。”

    “赊呀”阿萱迟疑了一下,说道:“那要是遭灾了,还不上呢?”

    陈文强眨着眼睛。想了一会儿,无奈地说道:“那就没招儿了。这就象从银行贷款,本来是想解决眼前的困难,可经营失败了,欠得却更多了。”

    氨主要用于氮肥和复合肥料,但军事用途对现在的中国应该是更加重要。目前的世界并不太平,各国在军事上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同时期的俄**费占到全国总支出的44%,英国为38%,德国为34%,法国为31%。日本为26%。而从中国的外部状况和内在军事实力来看,形势比之其他各国更为严峻。

    当然,陈文强不能对阿萱说出心中真正的打算,甚至不会对大多数人讲。而按照与德国bsf公司达成的协议。陈文强负责解决工业化的难题,而bsf公司则将为中德合资的氨工厂与该公司同样的生产设备。

    也就是说,陈文强能以最快的速度得到德国的机器设备,能以最快的速度建成工厂,并开工生产。而基于对合作伙伴的防范,陈文强还留了一手。那就是提高氢气和氮气转化率低的循环法。

    如果bsf公司在合作中藏私,或者拖延机器设备,陈文强便要与工业技术实力并不弱于德国的美国厂家展开合作,并把循环法付诸实践。

    “能生产出化肥,总归是好事。”阿萱不想让陈文强太灰心,笑着说道:“这可是除了德国以外,世界上第二家能生产氨的工厂。仅此,就为国增光,让国人感到骄傲了。”

    “振奋民气,确实是好事。”陈文强呵呵一笑,说道:“一口吃不成胖子,可胖子是一口一口吃出来的。凡事呢,一蹴而就往往是艰难的,可又不能畏难不做。只要基础打下了,就有慢慢发展的机会。”

    是啊,基础,爱情的基础。慢慢发展嘛,似乎也过了这个阶段。阿萱向后靠了靠,让自己更贴紧,更舒服。

    ……………

    其实,陈文强说不上有多么爱国,但他是黑头发、黄皮肤的华人,那种普世的价值观念已经牢牢扎根在他的心里。正如文天祥人人敬仰,秦桧人人痛恨一样,其实善恶忠奸并不难以分辨,正义与邪恶也有着明确的界限。汉奸、国贼如果能被称颂,被崇拜,侵略者能被欢迎,被膜拜,那才是咄咄怪事呢!

    而职业的习惯和技能在苏醒后,又有些渐渐疏离。陈文强能很确信地感觉到这一点。当然,他觉得很适合现在这种刺激而紧张的工作,偶尔再来一点平静的调剂,这似乎就是上天给他安排好的人生,没法逃脱。

    而时间确实是能够使一个人逐渐走向成熟并忘却痛苦的东西。但记住不要抱着等待的态度,不要把它当作一种“武器”来依赖。在这个世界上你真正的武器和能够依赖的,只有坚韧强大的自我。

    由人而至团体,再到一个国家,也同样如此。时间能使国人暂且忘记被日本占领台湾,向日本支付巨额赔款,为了国家的强大而向日本学习。但等待却绝不是能够奏效的武器,特别是在革命党人眼中,不管清廷实施的是怎样的新政,他们都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绊脚石。不彻底推翻,国家就没有希望,民族就依然要**。

    从理论上讲,“开办实业,奖励发明”;“设立铁路,开采矿产”;“办理邮政,裁撤驿站”;“改革财政,编制预算”;“裁减旧军,改练洋操”;“设立学校,开办洋式学堂”等清廷所实行的一系列新政,到底好不好呢?

    当然是好得很。可这些新政看起来很美,对将来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好处的,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最重要的基础不改,也就是大清王朝的既有体制不变,终究是难有大的起色,也将更大地落后世界发展的潮流。

    而在西方列强加紧蚕食、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的情况下,国家利益和王朝利益的冲突是不可避免,且将是尖锐而不可调和的。

    即便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一批满族亲贵是真的想要“雪耻自强”,而且是“其心甚切”, 但他们既缺乏远见和魄力,也不具备近代意识,在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候,在这个历史的转弯处,即使他们努力掌舵,也不能使大清帝国这艘破船免于沉没。

    所以,尽管清末新政是清王朝的自我挽救,却又不仅仅是一个王朝的自我救赎。但清末新政毕竟是一场迟到的变革,甚至已经来得太晚了,清王朝已经错过了好时机。

    历史经验表明,在近代化进程中,起步越晚,困难越大,情况就越复杂,而国内的期望和国外先进国家的示范效应也越大,这或许是明治维新与俄国改革能够成功,而清末新政却难以挽救大清的重要原因。

    ………………

第一百九十三章 这样打似乎不对() 
通常,知道了太多世事沧桑的穿越者,因为有着区别于常人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便想得太多太杂。◎,尽管他们也会努力融入现实的环境,却注定了不能完全被同化。因为他们的理念不会轻易被某种宣传或某个人的话所左右,不管对错,绝对服从谁谁,哪有那样天经地义的死理儿?

    陈文强的思绪却并不平静。处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无时不在的危机感让他比别人要付出更多的心神。

    想得多,看得远,他面临的问题就多,就要时常与别人觉察不到的恐惧和徬徨进行斗争。这种滋味也只有他自己品尝,无法让人分担。

    在新加坡的招资募股进行得很顺利,毕竟陈文强名声在外,刚刚获奖归来,华人的欢欣鼓舞、热烈欢迎是可以预料的。而且这不同于革命的筹款,实业投资,前景光明,收益是稳定且有保证的。

    但陈文强最关心的还不是这个,而是革命军的粮饷问题。打仗打的就是后勤,起义,胜利,固然令人振奋,可背后没有财政的支持,则是不可想象的。而与法国人的谈判,则事关重大。

    “由越入滇的人员要限制数量,每月百人,由法人驻越机构审核放行。粮弹运输则不予许可,法人声称要保持中立,是遵重国际中立规则。”宋复华皱着眉头介绍着最新的进展,“这样的话,就只能派人员携钱款入滇。在当地物资。”

    “这样的费会很大。”陈文强沉吟着说道:“如果是从泰国或者湄公河三角洲地区购粮,价格会比较低。”

    “确实如此。”宋复华有些无奈地摊开手,“可法人不作退让。难道真的要与法人大打出手?”

    陈文强想了好一会儿,若有所思地说道:“虽然我对什么中立法不是很了解,但人道主义救助应该不被禁止吧?法人应该是不同意外界直接援助革命军,但换个旗号,换个说法呢?”

    “比如”宋复华似有所悟,但还是没完全明白。

    “比如红十字会。”陈文强的思路清晰起来,“他们是可以穿越战区。为战争的受难者援助的吧?就象上海的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

    宋复华眨着眼睛,慢慢露出了笑容。点头道:“这个办法好。那咱们也没有这样受到国际承认的组织呀?大清红十字会倒是有,可他们能为咱们服务吗?”

    1904年,日俄双方为争夺在中国的特权,爆发了日俄战争。数十万同胞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在旅顺的外国侨民都由本国政府或红十字会出面,接运撤离战区。宣布中立的清政府也派船接运中国同胞,遭到俄国的拒绝,船只不准入港。为救护中国难民,上海海关道沈敦和等人出于义愤,发起成立“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这是中国最早的和红十字有关联的组织。

    为得到国际上的承认,1904年3月,清朝商约大臣吕海寰、工部左侍郎盛宣怀等人在上海邀请中立的英、美、法、德代表。共同协商成立了“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当年得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承认。清政府得知后,立即予以承认,并拨白银10万两作经费(各地绅商及衙门也劝募20万两白银)。这是中国红十字会的前身。后更名为大清红十字会。

    “先挂牌成立,再谋求国际承认。”陈文强微微一笑,说道:“依我看来,法人是迫于清廷的抗议和压力,对革命军呢,也不敢彻底得罪。有个名义。他们多半会通融。这样呢,不光是粮食。救助所需的药品等物资也能名正言顺地进入滇桂。”

    “法人说是中立,也就变相地承认了革命军是交战团体。”宋复华点头赞同,说道:“好,就这么与法人交涉,成了最好,不成的话,咱们其实也达到了最低的要求。”

    “最低的要求?”陈文强苦笑了一下,说道:“按照现在的收入和支出,恐怕咱们支撑不了多久吧?”

    “是啊,持续不断的资金支出,确实是力有未逮。”宋复华停顿了一下,摇了摇头,“队伍扩充得太快了,这也是始料未及的事情。”

    队伍扩充得快,这是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战斗力的大幅下降。首先是对兵员的选择,革命军可不是挖到筐里就是菜,招降纳叛过来的都原班接受。其实,革命军的扩充速度要是照同盟会起事的办法,可是一点也算不上快。

    再者,革命军的骨干人员一直牢牢控制着部队,而采取的“以老带新”的练兵方式,也是尽快使新兵成熟起来的好办法。开始时是一带一,兵越来越多,便以一带二,或以一带三、以一带七,甚至以一带十。这样,便可以快速形成具有战斗力的新部队。况且,一个老兵带一个新兵还是带五个,对新兵的成长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当然,这也许会造成某些部队战斗力强,某些部队战斗力弱的现象。可本来人马多了,战力不一也是很正常且难以避免的事情,指挥官根据战场形势合理调派就是了。

    “部队扩充得并不算太快。”陈文强比较公允地说道:“你算算军队中的骨干人员,不断补充之下,总要占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吧?这样才能牢固地掌握和控制部队。如果放松要求,原班收用那些降兵降将、散兵游勇,现在的人马还要超出一倍呢!”

    “你说得没错,可现在这人马上万,每天光吃饭便需数千元之多。”宋复华直咧嘴,“革命真是大不易,以前想得简单了。”

    “我觉得吧”陈文强的手没有意义地挥舞了几下。边想边说道:“革命军的地盘还是太少了,以战养战难以实施。最近的行动计划我看过了,清军停驻不前。我军也是集中了兵力,说是对峙吧,总是有些被动。被动地等着敌人分兵或再深入,这怕是不好吧?”

    “如果能把这股清军消灭,或予以重创,我军在滇省便无人可挡了。”宋复华疑惑地问道:“那你是怎么想的?分兵,那怎么抵挡滇省这大股的清军?”

    “抵挡。你这话就让我开窍了。”陈文强轻轻一拍大腿,说道:“原来的战略是避敌击虚。灵活机动,使敌人疲于奔命,然后再择机歼灭。可这仗是不是打得太顺了,信心膨胀了。虽然也向敌人防守虚弱的地区派遣兵将,但我觉得力度不够。而且,现在底气是不是足了,还摆开架势,要与清军大战一场,要一仗定胜负了?”

    “实力强了,自然不怕敌人。”宋复华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说道:“你也知道,现在清军的主力尽在滇省。如果………”

    “这样好象是不对的。”陈文强连着摇头,说道:“我要马上回琼州,与老吴他们好好商量一下。这恐怕不是战略战术的有意改变。而是实力增长之后,人心自然而然的变化。”

    “根据敌我形势变化作相应的调整,我看不出什么问题。”宋复华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道:“不过,对于军事,我是个外行。你与老吴。还有参谋部仔细商议一下,应该能作出正确的决定。”

    “我也不敢说自己的猜想就是对的。”陈文强也不是很确定。微皱着眉头,“只是这和起事前的设想有很大的出入,我觉得有些不对劲儿。”

    宋复华笑了笑,岔开了话题,说到了这次大起义的影响。不只是南洋有复兴会支部的地方,美洲各支部也迎来了一个发展的*。还有日本,中国留学生最多、革命气氛最浓的地方,大批的青年都在申请加入或者已经加入。甚至是同盟会中的一些会员,也转而投向复兴会。

    “本来是想借黄冈起义分散清军的兵力,减轻革命军的压力,可效果却是差强人意。”宋复华有些遗憾地摇了摇头,“赶的时候不好,同盟会内部纷争,影响到了对起义的支援。许雪秋等会员率领着一些比较坚定的义军转进了罗浮山,能否坚持下去,现在还不好推断。”

    “多少还是起到了一些作用的,李准不是奉命派出人马增援潮州了。”陈文强摸着下巴说道:“这会党啊,确实不靠谱,给清廷官府捣捣乱是可以,要想成事,难。”

    “如果会党能成事,那就好了。”宋复华叹息道:“不说湖湘的哥老会,四川的袍哥,各省各地哪里没有这些江湖好汉?”

    “当初华兴会便是把发动会党作为主要革命手段吧?”陈文强沉吟了一下,说道:“同盟会内部纷争,光复会独立行动,他们在江浙应该是比较有实力的吧?让老蔡试着与他们联络一下,搞出些动静也对咱们有利吧?”

    “这样不好吧?”宋复华觉得这个想法很象让别人去送死,明知道会党不可靠,却让别的革命团体去发动,白白牺牲就为了给革命军减轻压力?

    “嘿嘿,就是咱们不去联络,他们估计也不会闲着。”陈文强笑着撇了下嘴,“你说会党不可靠,人家还以为咱们是怕他们抢了革命的风头呢!不实际经历过,谁不觉得反清义士难能可贵?”

    “那就不是咱们的责任了。”宋复华沉吟了一下,“都是革命团体,分歧是有,但也是有弥合的可能。适当地引导也好,误导就不对了。”

    “你呀,离政客,或者政治家,还差得远呀!”陈文强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要说弥合,那是以后的事情;现在呢,可是竞争的关系。既然坚信自己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就要当仁不让地引领革命。要引领革命,你就要依靠组织,依靠咱们的复兴会。那你就要为复兴会考虑,为追随、拥护你的同志们着想。”

    宋复华沉思了一会儿,说道:“那也要有个底线吧?你不是也说过,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不择手段,而且无关宗教和信仰。”

    良心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能约束一个人的行动,正如佛祖、上帝并不存在,但信奉他们则能使人产生敬畏之心。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不信仰神(宗教)的人,是什么样的坏事都能干出来的。而一个没有良心的人,在陈文强眼中看来,还称得上是一个人吗?

    陈文强愣怔着,苦笑起来,没想到宋复华会用自己的话来辩解。他说得当然不是没有道理,可他的设想算不上不择手段,不讲良心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