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富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富翁-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你就要早点帮我找个表舅母,早点生个表弟出来,不然现在就可以上阵父子兵了,我也有个兄弟可以依靠一下。”苏景祯的话一下就转到了表舅的个人生活上面。

    “咳咳……有的,这个有的,正在物识,正在物识啊。”袁光华被呛了一口口水,也不知道怎么跟外甥说这个事。

    “真的有?”

    “真有……”

    苏景祯明显不信,好奇的追问道:“人选呢?带出来看看啊,要不我不回铜关镇了,先帮你过过眼?”

    “去,我的事什么时候到你管了?你老老实实的回去过年,等条件适合的时候,我会带出来给你们见见面的。”袁光华一推外甥的肩膀,也不说话了,转身就回到房子里面去,收拾行李了。

    苏景祯一脸别骗我的样子追进去,看来袁光华今天想逃跑是不可能的了,蛇口拐子佬不是那么好骗的。

第六十三章 现实的社会

    从香港回到铜关镇,抛开过关的时间不谈的话,其实是很近的。

    这年头特别是去年七月广深高速通车以后,从皇岗口岸出来,立即就能上高速,半小时不到就能回到铜关镇了。

    近半年没见,父子俩肯定有很多话要说,所以司机开着来时的海狮面包,苏况带着儿子开上了袁光华的积架。

    “爸,这右肽啊,你行不行的?”苏景祯小心翼翼的从公路的一侧上了车,上车就开始调侃自己父亲。

    “怎么不行?我开光华这车也不是第一次了,他每次回来都是开这车的好不好。”苏况乜视着自家儿子,淡定的说着。

    “后面那台海狮是借谁的?新车啊。”苏景祯也就这么一说,其实左方向盘和右方向盘的车区别不大,适应了其实是一样的。

    “我们家的啊,全新的进口海狮,你表舅帮忙找来的,连上牌关税乱七八糟的加起来差不多三十万呢,这个价钱可是节省了很多了,别人或许要四十万才能买到。”苏况有些小得意,别看这是面包车,但在这年头,还真的没什么本地人的工厂可以用得起。

    苏景祯撇了撇嘴没说话,这破面包哪里值得炫耀了?要是苏景祯自己能拿主意的话,肯定是买陆地巡洋舰啊。

    不过话说回来,家里买面包肯定是考虑到有时候要装货,一些零散的材料或者是机器零件什么的,每次都找人租车运输不划算,自己家里有这样一台面包就不一样了,至少不用去找车,节省了时间。

    “钱不都转到我账户上了么?怎么还有钱买这么贵的车啊?”苏景祯往深处一想,忽然发现不对,家里的流动资金全在自己手上了啊。

    “你说的是老皇历了,新厂建成之后,你表舅不是帮忙拉来了堡狮龙的订单么,家里拿着订单还有厂房的资产评估去了趟银行,又贷了钱出来,喏,这车就花了小一半的钱了。”苏况一边开车,一边向儿子说着家里的近况。

    “家里厂这么快就建好了?这才几个月?”苏景祯一直以为之前说的建好,只不过是把厂房的土建工程弄好了,现在听父亲的话,好像连着机械都完全准备好了,甚至都开始正式运营了?

    “这就要多谢你那个青梅竹马了,她家里非常的热情来帮忙,包括一些缝纫机也是他们帮忙找到的。”苏况说着瞄了一眼儿子,自家儿子到底跟那个身材高挑的陈桦是什么关系呢?她家里这么出力的帮忙?

    陈桦么,这傻丫头不知道放假了没有,上次的感冒都好了吧?

    听着父亲说到陈桦,苏景祯的思绪就发散开了。

    而陈桦,这时候正在家里,学校已经放假一周了,快过年了,她也懒得出去旅游什么的,就窝在家里宅着,要么就是到家里的工厂去帮忙,做做会计的活,或者是学习着进货的渠道该怎么跑。

    “妈,为什么这种布料要买这么多?按照订单的数量估算,有一半的材料就足够了呀。”陈桦在仓库里面对着进货单,有点不明白为什么进货的数量会不对。

    王洁丽听了女儿的提问,忽然像只警觉的母兽那样,迅速的在货舱里面观察了一下,看看附近有没有外人,看见没有人之后,她小声的对陈桦说道:“订单需要一半的不了没错,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只制作订单上规定的数量啊。”

    陈桦一时不理解,眨巴着眼睛看着母亲。

    王洁丽继续说道:“这批货是直接出口的,在国内完全找不到相同的款式,所以一般的情况下,工厂都会备足材料,按照出口商的要求制作订单上的货物,等完工之后,这些多余的货物,我们就会批发给别人。”

    “那不就是造假?”陈桦懂了,同批次的货物一半拿去出口,一般自己销售。

    “怎么能说我们是造假呢,这只是不及格产品,是我们对品质要求高,你过来这边。”王洁丽这是在教导女儿一些行内的规则,这些东西迟早要跟她说明白,趁着现在女儿问起,那么就先说一部分。

    “这两条裤子,你自己看是不是一模一样。”王洁丽在两捆没包扎好的货物中各拿出一条裤子,递给了陈桦。

    “嗯,不一样吧,这条做工好像有点次,缝边有点不够直,而且这个商标的位置好像也有点偏差。”对着灯光,陈桦审视了一遍,发现裤子有的材料是一样的,但做出来之后是有点小出入。

    “这条是优质品,这条是不及格的,被质检打回头的。”王洁丽示意了一下,也不用专门指出了,陈桦肯定知道那一条是被打回头的。

    “你可以把这些理解成是货尾,也可以理解成残次,一般来说,出口商或者是品牌终端是不会检查这部分的残次品的,在我们完成了订单之后,这些就可以拿出去当是货尾,而且这种做法也是服装制造业的一种潜规则,大家都这么做,都是默认的。”王洁丽把裤子接过来,重新叠好装进胶袋里面,一边对女儿解释着。

    “那按什么价格卖出去?”陈桦虽然明白了一些,但具体是怎么操作还是有点蒙。

    “肯定不能按原价啊,不然谁要啊,要是按原价,别人还不如直接向品牌终端拿货呢,毕竟那边及格证、保修卡什么的都是齐全的,连产品编号都是独一无二的。”王洁丽对于陈桦问出的这些简单的问题也没有不耐烦,而是仔细的解释清楚。

    “然后外面的人拿到之后,就自己制造一些及格证?然后按正品卖?”

    “他们怎么造及格证之类的我们不管,我们只卖尾货,这个你必须要谨记,不能在没出厂的时候就带上全套的保修或者及格证明,连包装袋都不能给。

    至于出了厂门,那就不管我们的事了,咱们还能控制别人造假?你说是吧,而且价格也是有优惠的,相对而言会比订单的价格稍微高点,但也不会太离谱,差不多是多了三成的利润吧。”王洁丽连一些比较敏感的东西都说了出来,例如价格与利润值。

    陈桦猛眨着眼睛,有点不相信这个社会是这样的。

第六十四章 家

    回到家里,苏况的车才开进新厂的门口,苏景祯就发现原来的星铁瓦棚早已被拆除干净,眼前的是一幢非常的普通的水泥混凝土平房,面对这厂房大门的,就是平房的侧面,没有密封的,装上了卷闸门。

    “这也太简陋了吧?”还没下车,苏景祯就吐槽了。

    “你懂什么,现在才起步,没必要一次性的把整幢楼都盖起来,地基打好,地面一层够用就行了,等以后要扩建了,我们就投钱进去,把二楼盖起来,这样不就节省了资金了么。”苏况把车倒进预先画好线的车位,一边教导儿子要学会计算成本与收益。

    “要是临时急需新厂房,我看你们怎么办。”苏景祯低声的嘀咕,不敢大声说,怕被骂。

    “我们也住在里面?”嘀咕完,苏景祯瞄了一眼足有二三十米的平房。

    “我们住在池塘的边上,这里是工厂,另外平房尽头那边还有给工人的宿舍,不过现在条件不太好,住的人比较多。”下了车,苏况与开海狮面包的司机正往下搬行李,苏景祯想上前帮忙都被父亲制止了。

    “还好工厂的坐向不是在东面,不然我们住的地方就被完全遮住了,阳光都照不到。”苏景祯站在积架(捷豹)旁边,观察着自家的厂房,这里以后就是自己的家了,也是自己发展的根基。

    新厂的大门已经招聘了保安,领班的都是本地的健妇,带着一群比较壮硕的外地妇女,虽然文化不高,但胜在知根知底,而且在工人出入的时候,还可以检查搜身,不会出现男人去查妇女的破事,这是苏景祯一早就提醒过的。

    在看见老板的车进来之后,门岗的电话就立即打到了蒋秀霞的办公室里,她早早就吩咐过,看见苏况回来了就立即通知她,因为她知道丈夫是去接儿子去了。

    “景祯……”

    “妈,我回来啦。”苏景祯看着母亲,发现母亲一点都没变,还是那么年轻、精明。

    “景祯你好像瘦了啊,在外国吃得不好吧?”蒋秀霞本来以为自己会哭的,可是看见儿子微笑自信的样子,忽然就觉得不应该哭啊,该笑才对,自家儿子长本事了,不但可以独立生活,还学会在外国赚钱了。

    “没有啊,比以前重了,不过可能是因为运动多了,看起来就比以前瘦了,其实都是腱子肉。”苏景祯作怪的弯了弯手臂,想要晒晒肌肉的,可是大冷天的,穿着三件衣服呢,外衣还是件夹棉的夹克,怎么看得出肌肉来。

    “别搞怪,帮你爸拿行李,回家去,妈妈给你做好吃的。”蒋秀霞被儿子搞怪的动作惹笑了,这个儿子从小思想就比较成熟,一般可不会作出撒娇的动作来。

    司机并不在厂里面住,他与另外几个男工人,被安排在苏景祯家的老房子那边,每个月多三十块的交通费补贴,因为服装厂绝大部分都是女工,男工人住进来并不方便,而且为了避免麻烦,蒋秀霞也不允许他们混居,就连蒋秀霞自己家,也跟工厂间隔开的,虽然有路可以互相相连,但平时是用拉闸门锁住的,这样就避免了女工的尴尬,因为苏况要是一声不吭的跑过去,那可是会碰见一些比较奇葩的事情。

    当然在上班的时候,因为工作原因,男女一起干活就避免不了了,但蒋秀霞早早的制订了规章制度,女班领头基本都会随时的注意那些男工人的行为,要是超出了工作的范畴,就会立即提出意见。

    不要以为只有外国才有骚扰,在铜关镇也经常出现这样的事情,特别是女人多的地方,更容易出事,为了避免麻烦,蒋秀霞直接就是一刀切,如果女工有另一半的话,可以出去自己租房住,来探视的话,也可以给探亲假,还会有一定的租房补贴,不过数目不大就是了。

    苏景祯家的新房子在池塘的深处,背靠一个小山岗,可以从池塘的一边走过去,在工厂那边也有个隔墙,开了个小圆门也能过去。

    “哇,我以为家里也像工厂那边一样呢,只盖个平房就算了,没想到还挺时髦的啊。”看着自家的小别墅,苏景祯眼睛就是一亮,这设计,跟铜关镇那边的民居明显不一样啊。

    “这是你表舅在香港找来的样式,你爸托人去设计院找人按着原样设计的,地基什么的都是重新布置,现在其实没完工的,这幢楼房其实有五层,里面可以用电梯上下,现在只建了两层。”蒋秀霞笑眯眯的看着自家的小别墅,看着好像连外墙都没抹灰批荡,其实这是仿古的青砖贴片外墙,这种材料国内现在都很少人用,还是陈柏华帮忙在省城找到的。

    “这档次很高了啊,你看池塘边缘这圈,以后可以种上一些花草,这就成了国外现在比较流行入户花园了,依山靠海的,真的不错。”苏景祯设想过自己的新家,还以为父母的思想比较保守,接受不了这种新式的设计呢。

    “你表舅说的好,人生在世嘛,不就是衣食住行,现在最重要的住就要解决好,以后爸妈老了,就在这里养老了。”苏况站在旁边,也笑眯眯的说着。

    “这里背靠着山岗,山上全是树木,家里还有个这么大的池塘,这样的环境到哪里找啊,过海去铜关镇看看,那里住的都是些地方,房子盖得密密麻麻的,晾件衣服,旁边的邻居就能那根竹竿给挑走了。”苏景祯说的可是亲身经历,以前在铜关镇住的时候,他们家还真的这么丢过衣服。

    “好了,先进门吧,顺便给你爷爷奶奶上柱香,告诉他们你平平安安的回来了。”蒋秀霞拍了拍儿子的背脊,推着他就进家门。

    “嗯,知道了。”虽然苏况他们这代接受的都是无神论教育,但镇上面的港台同胞多了,初一十五上香这种风气又慢慢的逐渐的回来了。

    “咦,这地砖是那里找的?80*80的啊?现在五星级酒店才有吧?”

    “这不是地砖好不好。”苏况瞄了儿子一眼,没想到知识面广泛的苏景祯也有不知道的东西。

    “啊?”

    “这是大理石地板,现在国内很少陶瓷厂生产这么大的地面砖的,就算有也买不到,非常的抢手,要么就是出口创汇,根本找不到地去买。”苏况解释了一句。

    “这不会辐射超标吧?”苏景祯低头盯着明黄色,上面明显带着天然花纹的地板砖说道。

    “找卫检的人拿镭射枪测过了,不超标的。”苏况有点惊讶,儿子连这个都知道?他自己是因为在港口看见有大理石进口才知道还有辐射这个概念的,可自家儿子是怎么知道的?

    “那咱们家可算是豪宅了啊,连地板都是大理石的。”苏景祯换了毛拖鞋,跺了跺脚说着。

    “这算什么,这还是从你那青梅竹马家里学到的,他们早就用上了。”苏况冷不防的就说起了陈桦。

第六十五章 品牌的路

    南沙,苏家。

    “妈,你选的这几套模板都不错,这种清雅的风格是长盛不衰的潮流,而且特别适合我们南方的天气,不过我觉得,以我们现在的规模来说,女装还是少做一点比较好。”苏景祯拿着蒋秀霞递过来的女装设计图,有些踌躇,尽量的选择比较婉转的方式去劝喻母亲不要做女装。

    “为什么呢?为什么不能做女装?”蒋秀霞并不是一个听不进反对意见的人,加上儿子的建议她历来都比较重视,所以当苏景祯提出反对的时候,蒋秀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固执。

    “怎么说呢,女装的款式换得比较频,而且有时候很难捉摸到潮流到底是往那边走,只能观察市场上的销量来判断,这样一来,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难免就会造成不必要的竞争。”苏景祯顿了顿,理顺了思路就往下说。

    “当大家都想追赶潮流,都想卖出市场上热销的产品的时候,就免不了一窝蜂的出同版的款式,当市面上都充斥着相同款式的服饰的时候,想要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那么降价就避免不了,大家都降价,那就会做烂市。”

    蒋秀霞琢磨了一下,儿子说的有对有不对,如果是没把握到现在流行的风格的话,苏景祯这番话就是正确的,但如果能确定现在流行的风格,那么推出符合目前潮流的服饰,就能大赚一笔,衣服根本就会不愁卖。

    苏景祯一边吃饭,一边观察父母的表情,发现母亲有些不以为然一副淡定的样子,就知道其实母亲心里并不同意自己的说法。

    “妈,你得换个角度来看这些事,表舅跟我说了,你这段时间都在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