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仓就是衙门中储粮的地方,仓斗级就是后世负责仓物的出纳,仓夫就是看守管理各仓的杂役,仓夫和仓斗级相互监督,相互核对保证粮仓的实物和账本一致。)
书生学子在仓斗级和仓夫的帮助下,终于在天黑前清点完了县仓的赈灾粮食。天黑后,书生学子们回到客栈开始商讨明日赈灾事宜,白天典史代表县令大人也和大家许诺了,书生学子们如果在赈灾过程,有个别几人表现突出的,将会得到县里嘉奖,县令大人并将会上奏朝廷为这几人请功,这样这几人就算是在朝廷里挂上号了,对于这几人以后的仕途有着很大的帮助。所以这群书生学子又像打了鸡血一样,亢奋起来,人人都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希望自己在赈灾过程中有所作为,可以脱颖而出。
这群书生学子不愧为本县科考的佼佼者,拿出平时揣摩八股文的方法,硬是把典史所说的“突出”二字揣摩的淋漓尽致。何为突出,就是需要这群书生学子相互对比,如何对比,就是一群书生学子用同样的资源做同样的事产生的结果做比较。这一琢磨,把后世的分包制给琢磨出来了。大家一致认同划分区域,施行分包制,这群书生学子连同杨越正好十六名,按县城东南西北四城门划分,每四个书生学子一组,负责一个城门的难民赈灾。
为了公平起见,小组负责哪个城门的赈灾由小组派代表抽签决定。杨越,朱守仁和董学傅外加一个大嘴巴书生周庆生,组成一组。周庆生就是白天在去县衙路上到处向路人嚷嚷的那个大嘴巴书生,由于他的大嘴巴都没人愿意和他组队,最后还是朱守仁好心邀请了周庆生来他们一组。这会杨越,朱守仁,董学傅和周庆生这一小组抽到了负责东门的难民赈灾,其余各小组分别抽到了南门,西门和北门,在书生学子各自组队抽完签后,这群书生学子又按刚刚清点完的赈灾粮食平均分成四分,最后大会解散,各小组自行讨论赈灾安排。
(本章完)
第14章 狼来了()
第二天一早,杨越,朱守仁,董学傅和周庆生四人小组顶着个熊猫眼早早地来到县衙找典史要了开仓放粮的告示,准备粘贴在城门口,又向雷捕头借了几名衙役一起到东城门为难民登记造册,维持秩序。这次登记造册和以往只记录姓名不同,这次更为详细,从家庭情况到个人特长,基本每人一个档案,方便杨越他们小组在赈灾过程中施行以工代赈,这样难民在得到了救灾粮食的同时,也不会因为无所事事,滋生出事端来。
杨越,朱守仁,董学傅等四人,根据昨晚连夜讨论内容,分头行事,各尽其责。杨越年幼负责安排给难民登记造册。周庆生属于大嘴巴类型,人尽其才,正好让他负责安抚难民,引导难民进行登记造册。董学傅负责挑选壮妇熬粥煮食,分发食物。朱守仁负责去县仓领用物资,联络县衙各部门从中协调,并打探其他小组的动向。杨越,朱守仁,董学傅等四人忙活了一整天,到傍晚才打算回到客栈休整一下,继续讨论后续赈灾工作。
四人刚踏进客栈,就听店小二说有二位书生学子已经等他们四位多时了。杨越,朱守仁,董学傅等人正觉得奇怪呢,就看见客栈大厅内迎面走来二位学子书生。为首的正是本科县试案首周有德,后面是另一位前十的本科考生赵春迎,就见周有德很有风度地拱手施礼后说道:“守仁兄,学傅兄,各位仁兄,为国为民了劳累了一整天,有德甚是敬重。有德和春迎兄都是本县人氏,也让有德和春迎兄深感羞愧,所以厚颜请求加入各位为民救灾的壮举中去,为本县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如果各位答应有德和春迎兄的请求,我们将不甚感激,事后也必有重谢。”说完周有德紧盯着杨越,朱守仁,董学傅等四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呵呵,这不狼来了。”杨越默默地想道。自己也算老江湖了,这种事情司空见惯,反正以前自己周边只要有好处出现,什么牛鬼蛇神都会闻着腥味儿找了过来,杨越都习惯了。这次县令大人画了一个这么大的馅饼,本地的地头蛇不过来抢那才叫怪事呢。反正像杨越这种寒门出身,根本不指望有什么终南捷径可走,真到最后可以上奏请功的时候,杨越相信请功名单必定又是各方势力妥协的产物,事后能给寒门子弟发些实物奖励的,就是大大的良心了。杨越觉得赈灾自己能得到的最大收获反而是自己可以亲自参与赈灾所得的宝贵经验,毕竟后世从小到大都没管过一个人,都是被管的对象。这次赈灾能大大提高杨越的组织能力和管理经验,已经让杨越的心里乐开了花。再看看周有德,整个一个高富帅,后世如果有个高富帅和杨越说上几句话,杨越一定得显摆个好几天呢。可惜后世高富帅都拽了点,瞧不起杨越这**丝。现在杨越碰到这么个谦虚的高富帅,还这么客气,给足了杨越等人的面子,说不定以后还能搭上一点关系,杨越心里已经是一百个同意了。
“周兄,赵兄过奖了,我们也是侥幸受到县令大人的器重,委以重任,整日也是战战兢兢,唯恐出现纰漏,只能尽自己最大努力,恪尽职守吧了。至于周兄,赵兄要加入我们一起赈灾,恕我们人微言轻不能做主,如果周兄,赵兄有心可以捐助一些救灾物资,其余不敢劳驾二位兄长。”朱守仁说完,还努力摆出一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模样。
周有德听了朱守仁的回复后,楞是诧异了半宿没回过神来,一向老好人自居的朱守仁,这会居然斩钉截铁地拒绝了自己抛出的橄榄枝,而且周有德根本想都没想到,自己礼贤下士,好言好语的去商量,不但被这个老好人朱守仁拒绝了,还敢拿他本科案首来刷名望,让周有德恼怒不已。紧接着又听见周庆生跳出来嘲笑道:“二位仁兄,我看是冲着请功二字,来抢功的吧。”周有德被朱守仁的一记闷棍打的已经郁闷不已,紧接着周庆生的一下完美补刀彻底把周有德,赵春迎得罪的底朝天。
周有德回过神,阴冷的看着朱守仁,周庆生,董学傅和杨越四人,慢慢平抚了一下自己内心的怒火说道:“既然如此,我们就告辞了。”说完头也不回的大步离开了客栈。赵春迎离开时,悠悠地说道:“请功奏折上一定会有有德和我的名字,用不着我们来抢功,有德只是不屑坐享其成吧了。真是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说完一脸嫌弃的看了四人一眼,大笑而去。
尼玛的,自己被鄙视了,还被猪友坑了,杨越独自暗骂道,周庆生就是一根搅屎棍,派来搞笑的,还有那朱守仁,一直都是老好人,这次也不知道哪个神经答错了,居然敢拿本科案首开涮,真吃了豹子胆了。杨越回头再一想,这次真冤,无缘无故的得罪了本科案首不说还没捞到什么好。周有德和赵春迎都是当地县城有名的官宦子弟,据说周有德的大伯,赵春迎的娘舅都在南京陪都身居要职。
朱守仁,周庆生,董学傅和杨越四人都满腹心事地吃过晚饭,草草地敲定完后续赈灾事宜后,都早早的睡了。第二天一早,董学傅就打探到,其余三个小组已经连夜投到本科案首周有德和赵春迎的麾下,接受案首周有德和赵春迎的指派,继续进行赈灾工作。气的朱守仁大骂那些书生学子多么没有节操,不停地夸我们自己多么高风亮节。大伙骂了一通,发泄了一阵后,朱守仁,周庆生,董学傅又战意盎然地提议道:在以后赈灾过程中要好好的大干一场和周有德,赵春迎他们PK一下,让他们瞧瞧朱守仁,董学傅等四人的厉害。
(本章完)
第15章 古代安检()
早饭过后,朱守仁等人去县仓领取第二天的赈灾物质的时候,被仓夫告之以后所有物资都要统一管理,统一分配,所以现在领用物质需要有专人开据的条子才能领取,问明专人是谁时,仓夫回答就是书生学子推举了本县周公子周有德负责统筹赈灾工作,这样就需要由周公子周有德开据的条子才能领到东西。然后朱守仁等人赶到周有德这里,表示愿意听候周有德的差遣,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朱守仁,周庆生,董学傅和杨越出局了。手上所有的赈灾工作也都交接给其他书生学子了,这下杨越,朱守仁,周庆生和董学傅四人可以安心备考府试了。
杨越这回算是领教了大明末期读书人的节操了,难怪大明会亡,实在是一点气节都没,刚刚还在骂别人没有节操,转眼过后自己也去投靠周有德他们了,结果别人还看不上。不过想来周有德他们也不会主动找杨越他们麻烦,像杨越这种没有功名的寒门学子,周有德这种高富帅根本都不会在意,当然如果有把柄正好落在周有德他们手上,他们也不介意捏死个蚂蚁。杨越想着以后如果靠那些读书人,拯救大明,怎么看都不靠谱,杨越第一次萌生了得到功名以后投笔从戎的念头。
四月二十六日凌晨。
府试。
杨越,朱守仁,周庆生和董学傅一手举着高脚灯笼,一手提着长耳考篮,向府试的考场走去。学宫的方向已是人声鼎沸。轿子,马车,驴车拥堵在考场街道前面。考生们也是一并提着考篮,大着嗓门说话,在人群中挤进考场。前面不停地有人在喊:“魏先生的禀保弟子到了吗?到灯笼这来。”还有人喊着道:“潇湘书院的来这边。到我看得见的地方。”还有人道:“古云县的弟子有没有,来我这里。”还有衙役在喊:“送到这就可以了,不相干的人,都给我回去!”
没多久卯时到了,衙役打开龙门,各位书生学子在衙役及军士的指挥下分作四排按一县一县的入场,在大门外,杨越,朱守仁,周庆生和董学傅还和周有德,赵春迎等人互相打了一个照面,遥遥行了一礼,便随着各自队伍陆续进入大门。杨越看着前后左右的考生突然想到一点,虽然府试和县试一样共录取五十人,分甲、乙两等,前十名为甲等。但事实上府试说是取五十个名额,但只有四十个,因为十个县的案首实际上已是内定了一席之地。剩下并非县试案首的考生们。要为了争夺四十个名额,进行一番搏杀。三千县试搏杀过来的考生,要争夺四十名院试试额,这难度简直比当初国考还难啊!进了大门后,在四位手持灯笼的衙役带领下,四排学子分别去往四个考场。
在考场门口有一个简易的布幔围栏,每一位进考场的考生都要先去布幔接受安检方可入内。检查颇为仔细,除考引外任何东西都会被挡在大门之外。这时一名考生待搜子搜到自己时,颤颤巍巍地不住发抖。这搜子顿觉得有异,当下仔细搜了起来,将这考生外衣内裳都是脱掉,却并没有发觉什么异状。搜子一时也没有主意,突见这考生双腿夹得很紧,当下踹了一脚骂道:“腿岔开。”那考生颤抖地张腿,但见那搜子伸手往他裤裆里一掏,然后将一叠纸甩在地上骂道:“你这夯货,居然将作弊文卷藏在谷道里,来人扒了他的裤子,让去见府尊。”身后的考生都在那偷笑。两名衙役在拔他的裤子,而那考生努力提着裤子道:“不可如此,有辱斯文啊!”衙役骂道:“扒了,啰嗦什么!带走。”
一名考生被抓后,不久又是一人被搜检出来,竟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儒童。这老儒童是将作弊的卷子夹在饼里的,被官差剖开了,就露了陷。老儒童眼泪都落了下来道:“诸位差大爷,行行好吧!求你们饶了我这一次吧,老朽十三岁过县试,但府试却来来去去考了十几回。老朽只求取个童生,让我进去写一题也是好的。”
说着这老儒童跪在地上不住地磕头。
官差道:“取了你,别人怎么办,恳求也没用。”
两名衙役一左一右上将这老儒童拉开。一旁考生无不哀叹,看着对方一把年纪赴考,还落得这下场,不由生恻隐之心,同时也暗自感叹,果真府试搜查的程度比县试严多了。
不久又是一名考生被拿下。门口官差喝道:“尔等不要让我们为难,乘着还没入场,将作弊事物都给丢了,我可以当没看见,若是被搜出来。拿至府尊面前那就不好看了。”众考生们一阵骚动。当下就有人偷偷将作弊的东西丢了,一时满地上都是小纸片。
下面搜查出舞弊的考生就少多了。待进场了几百号考生后,就轮到杨越入场了。杨越进入布幔就见布幔中有四位军士负责检查,要脱鞋脱袜敞开衣服检查,严防夹带,就连衣服夹层也是仔细检查,解衣脱鞋已是不够了,连发髻也是要打散掉,披头散发地检查,所幸允许穿着里衣粗略检查,不然就有些尴尬了。进入考场后由专门负责指引座位,座位是一个个独立小间,仅能容下一张桌子和一张椅子而已,三面墙正前方四敞大开。座位排列依据县试成绩,杨越还算运气,倒也分了一个好座位,距离厕所、灶房等远远的。
随着考生入场结束,知府大人开始训话,训话前先不由分说将十几名夹带被抓的考生,每人抽了十鞭,然后剥夺他们三年府试的资格。接着云板一响,几名官差既拿着写着考题的卷子下发。府试考题是没有写在考题板上,而是发下来的这点就和县试不一样。与县试还有所区别的是,府试的考试范围相对广泛,截搭题运用得更多。一般来说一篇四书文是必考的,但五经文可考可不考,一次出两篇四书文也大有可能,这会让考官出题的压力减轻许多。因为要考五经文的话,将意味着五经题目中每篇都要出一题,这对考官的学识和出题能力算是一种考验。
(本章完)
第16章 投其所好()
杨越看了一下考题,但见一张纸上写着两道四书题,一道五经题,两道五言八韵诗。第一道题,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出自《论语?微子》这一题原文就是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翻译过来就是周公对鲁公说:“君子不疏远他的亲属,不使大臣们抱怨不用他们。旧友老臣没有大的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们,不要对人求全责备。”
杨越深思熟虑后写到,轻弃故旧,于义俭矣。破题言简意赅,小巧精致。但文章重点还是在后面的内容,杨越看着自己的破题,片刻后脑海里涌现出洋洋洒洒一大段气势磅礴的骈俪句,运笔写下来一气呵成!杨越文笔如此流畅,这也多亏了先生林雨化的考前特训,杨越对自己这篇文章来回又读了二遍,感觉此篇文章写得文词格律严整而略带疏放,理气辞三道兼具,自己少有的得意之作。
第二题则是截搭题:“学而时习之。有匪君子!”前半段很简单,出自《论语》,意思是学到的知识要不断去实践运用。后半段则出自《大学》,但就“有匪君子”四个字,意思是有文采的君子。
第二题,乍一看,从字面上意思来说,只要学习不断实践运用,那就是“有文采的君子”,这题目看起来很简单,似乎只要论一论“学而时习之”的作用即可。但《大学》中这句话是引用自《诗经》。《诗经》中原文是“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要想当一个有文采的君子,就好像雕琢玉器一样,切割之后还要磋平,雕琢之后还要打磨。
若考生只读四书,他会把侧重点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