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着头脑,大秀一会很乐观,一会又很悲凉。悲凉的时候大秀就说些豪言壮语,例如,扎根边疆志不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等。后来大秀才说了实话,他们这批知青很多,回城的名额很少,一般人是得不到这个名额的,那是有门路的人才能争取到名额的。
淑贞那些日子一趟趟跑街道办事处,询问下乡知青回城怎么办手续,一趟又一趟,终于没获得什么新进展。
六
正当母亲淑贞一趟又一趟地为大秀回城寻找出路时,内蒙乌拉普的大秀心里灰暗到了极点,眼看着一个又一个知青都回到了城市,她在心里暗算过,依照这样下去,她得最后一个回城,比她晚下乡的知青都走得差不多了,她仍遥遥的没有一丝指望,她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回乡的那些知青,大都有门有路的,就是没有直接的门路,也能七绕八绕地拉上一些关系,她不能指望一个拾垃圾的母亲,她只能自己拯救自己了。她没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横下心,只能扎根内蒙了。于是,她和一位暗恋她多年的放牧能手结婚了。当地政府很重视也很 支持大秀的选择,政府出面,很隆重地为大秀举行了婚礼,红花呀,锣鼓呀自然是少不了的。那新婚的晚上,豪放的牧民们拉着马头琴。琴声低沉悲缓,仿佛拉在大秀滴血的心上。
大秀结婚半年以后,她才写信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家里,当大林为母亲读完大秀的来信时,淑贞许久没有说话,她刚强地咬着嘴唇使自己的眼泪不流出来。
大林知道母亲心里不好受,装好大秀的信,蹭在一旁想自己的事去了。大林正面临着要结婚,嫁给她的姑娘是返城知青,安排在他们铸造厂,给他当了一阵徒弟,于是两人就好上了。大林正在为自己的事发愁,想结婚又没房子,他正琢磨用什么办法,在厂区临时搭建的宿舍里占上一间。
小秀对姐姐大秀扎根农村的做法却不以为然,她正面临着下乡,心态却和大秀当初下乡时大相径庭。小秀正在恋爱,恋人自然也将和她一同下乡,恋人的家庭条件很好,父亲在市政府工作。因此,小秀就显得无忧无虑。小秀在四个孩子中学习上应属最不用功的一个,但她却是四个孩子中最漂亮的。她继承了母亲淑贞所有的优点,并进行了发扬光大。小秀号称是校花,有众多的男孩子向她大献殷勤,于是她看上了家庭条件好的一个男生谈起了恋爱。 亢奋的小秀对姐姐的做法简直是举双手赞成,她说:这有什么呀,哪里都能生根开花。 淑贞白了小秀一眼,小秀没把母亲的白眼放在眼里。没过几天高高兴兴地下乡去了,她把下乡这么重大的事当成了一次旅行,她甚至都没让家人送一送。小秀去的农村,离家并不远,坐车只需一个多小时,那里的农村又是这一带最富裕的地方。当然这都是爱着小秀那个男孩子父亲运作的结果。小秀隔三差五,出其不意地就会回到家里,住上个三日两日,然后嘻嘻哈哈地就走了。仿佛她仍在上学,淑贞对小秀的状态,也满意也不满意,满意的是,从小秀的情形上看,她并不是去吃苦,而是去享受,这样一来她就不怎么为小秀操心了。不满意的是,小秀整天嘻嘻哈哈的样子,让她放心不下,在母亲的印象里,生活不应该是小秀这个样子,而应该是严谨、沉重的。
小秀下乡刚满一年,便名正言顺地返城了,恋人被父亲安置到区政府工作,一下子就进了机关,而且享受干部待遇,也就是那时经常所说的以工代干。不久,就真的当上了干部,不久又当上了科长。小秀则被安排到全市那家最大的百货商场当售货员。
母亲对小秀这一结果,终于松了一口气,她没有理由再为小秀担心什么了。孩子们回家时,她说得最多的就是小秀,她不停地说:你们看小秀,从没让我操心过。她这么说时,小林就面带愧色地低下了头,小林正在读初中,他的前途未卜,看眼下的形势,他也无法超过姐姐小秀,也只能把头低下去。远在内蒙的大秀听不到,但母亲让小林写了封信,把家里的近况和小秀个人的事情详细地对大秀说了。
不知为什么,自从大秀扎根边疆志不移之后,就很少给家里写信了,即便来上一封,也是三言两语的,语焉不详。仿佛她没什么可说的,或该说的都已经说过了。
大秀这一状况深深地引起了母亲的忧虑和牵挂。她决定去内蒙乌拉普一趟,她不亲眼看一看大秀的生活,她将寝食不安。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出发前又让小林给大秀写了封信,于是就上路了。
先坐火车,再坐汽车,坐了汽车又坐汽车,三倒两转,昏天黑地,她足足在路上颠簸了一个多星期,才辗转着到了乌拉普。母亲的出现使大秀一家惊呆了,她做梦也没想到,母亲会千里迢迢地跑来。大秀在母亲到达之前,一直没有收到弟弟小林写的信,直到母亲在大秀家住了十几天,要走的头一天,那封信才落到大秀手中,从这封信辗转的天数上来看,乌拉普是多么偏僻之地呀。
大秀家并不像人们想像的住的是蒙古包,他们也住土房,是干打垒做成的,这和内地的土坯房多少有些差别。蒙古包是有的,那是放牧季节,人们用马驮着,放牧到哪里,便在哪里住上一夜,不过这几年已经不时兴放牧了,牧场统统被翻耕种上了麦子,可惜麦子收获却很可怜,有时还抵不上种下去的种子多。大秀这些人的日子便可想而知了。但牛呀,羊呀的仍比内地的多,他们吃不上麦子,便吃奶砖,喝奶茶,但这些东西太金贵了,不是客人进门,他们是不会拿出这些东西的。
大秀用奶茶招待母亲,母亲喝了第一口奶茶便吐了出来,她不习惯那种味道。大秀没有办法,只能用玉米碴子招待母亲,建设兵团天天种麦子,却吃不到麦子,这些玉米碴还是从内地运来的,定量地供给这些种麦子的人。但是他们仍然相信,人定胜天,说不定哪一天,他们种下去的麦子,在秋天到来的时候,会一望无际,万顷麦田翻金海,这是他们的理想。 母亲捧着碗,喝着粥,眼泪就流了下来,她又想起了60年那个难过的冬天。蒙古女婿显得很朴实,他操着生硬的汉语,一口口地叫妈。大秀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奶水不够,几个月的孩子只能去喝奶茶。大秀瘦得皮包骨头,两眼灯笼似地。眼见着这一切,母亲的心都要碎了,她难过,伤心。她不顾蒙古女婿和大秀的留劝,毅然地告别了乌拉普,辗转着回到了城市。她一回到家,便一头扑倒在炕上,嚎啕大哭起来,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为受苦的大秀,还有自己尚不懂事的外孙。母亲大病了一场。病愈后的母亲,头发一下子白了一半,脸上的纹路也深了许多。
从那以后,大秀长大秀短的又回到了嘴边。每次吃饭,只要一端起饭碗,她就开始叙说大秀,以及大秀的生活。然后她眼泪汪汪地冲大林和小秀说:你们要是还有良心,就从牙缝里挤出点寄给大秀,大秀的日子苦哇。说到这泪水就流了出来。几次三番地说罢之后,大林在自己准备结婚的费用中,拿出了五十元钱寄给大秀,小秀在商场里为大秀选购了一件削价的衣服寄给了大秀。小林还在上学,没有经济来源,只好作罢。
后来,每到吃饭的时候,三个孩子端着碗在饭里夹了些莱,他们都躲到一旁去吃了。淑贞泪眼朦胧地正叙说大秀时,一抬眼见三个孩子都远离她而去,泪水更加汹涌地流了出来。她骂三个孩子没良心,没人味,忘了他们的妹妹和姐姐了。
母亲更频繁地走街串巷去拾垃圾废品,一分一毛的钱攒起来,于是,每隔一段日子,她便把三、五元钱通过邮局寄给大秀,每次大秀来信都说:妈,钱就别寄了,我们现在挺好的,都习惯了……
小林每次读姐姐的来信时,母亲都泪水涟涟。
大林终于在厂院的临时住房里挤出了一间,高高兴兴地结婚了。他很少回来,因为他每次回来,母亲又是眼泪又是絮叨地说大秀,把几天积攒起来的好心情都破坏了。他的日子过得也紧巴,拿不出更多的钱资助大秀。
小秀也结婚了,小秀的婚礼的档次比大林的高档了许多。是一辆上海轿车挤进胡同把小秀拉走的。小秀不住这种小房了,而是住进了楼房,和公公婆婆住在一户,小秀偶尔回来看望母亲,每次回来都是市府大院长长短短的,公公就住在市府大院里,她有千万条理由批判生她养她的大杂院。每次回来她总是说:妈,你别再捡破烂了,多丢人呢,以后我养你和小林。说是这么说,并没见她拿出一分一厘,只是在年呀节的给母亲捎来一条鱼,一盒月饼什么的。
母亲仍早出晚归地去拾破烂。
七
全国恢复高考的时候,小林正在读高一,一家人都说小林赶上了好时候,还有一年多时间,努力冲刺一下,说不定小林能成为一个大学生。小林也意识到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真的和高考联系在一起了,这些年,他最担心的就是怕下乡,他怕像大姐一样,下了乡再也回不来了,后来不下乡了,可找一份好工作比登天还难,凭自己家的条件,他知道无论如何也是找不到工作的。于是小林就把宝押在了高考上,目前,他只有这么一条路可走了。
那些日子,小林总是早起晚睡的,在那些日日夜夜里,人们可以看到如下这些场景,天刚放亮小林就起床了,他夹着一本书,站在马路旁的路灯下面,身子靠在电线杆子上,过了一会儿,又过了一会,小林的头一点一点的,眼皮也在撕撕扯扯地打着架,一辆车驶过,或别的什么一声响,小林又激灵一下睁开眼睛。晚上的时候,小林伏在案前做习题,他时常痛苦地咬着笔头,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眼皮自然也打架,然后他就走到外间,接一脸盆凉水把头扎进去,他一次次这么反复着。
母亲看到这样的场景,就很是不知如何是好,动作自然是小心翼翼的,她一次次轻手轻脚地出现在小林身旁,希望自己能帮小林做点什么,小林正为解不出题而焦灼着,见母亲这样,便没好气地说:妈,你别烦我了,你睡你的。
母亲就躺下了,睡是睡不着的,她一次次起身,望着小林伏案的身影,不知过了多久,小林“叭嗒”一声拉灭了灯,一切都进入黑暗,她谛听着小林真的熟睡过去,她才长叹口气,僵硬的身体放得平展了一些,她想:高考的罪真不是人受的。
小林这样努力了一阵子,终于努出了毛病,他一看书就头晕,脸色也开始变得苍白。刚开始母亲以为他这是熬夜过头了,便强迫小林早些休息,有时天刚黑,小林在母亲的强迫下就躺下了,这样昏天黑地的睡了些日子仍不见好,且又有了些加重的迹象,现在不看书也头晕,整天昏昏沉沉的,人愈发的苍白。小林的这一现象引起了一家人的高度重视,大林来了,小秀也来了,他们一起围着小林七嘴八舌地议论,议论的结果就是,赶快去医院瞧瞧去,能治就早点治,千万别误了高考。
大林和小秀出完这主意后,他们就各自忙自己的去了,他们有工作,有家,都挺不容易的。母亲理解孩子们忙的理由,小林在母亲的搀扶下去医院做了一次检查,检查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小林得的是缺铁性贫血。医生开了一堆药,又向母亲反复强调了营养的重要性。要营养就需要钱,什么蛋呢、鱼呀,奶呀,当时对母亲来说绝对是侈奢的东西,只有过年过节,一家人才偶尔吃上一次。
为小林看病就花去了一些钱,原计划这笔钱要寄给大秀的,现在小林需要就给小林先用了,母亲想到了大林和小秀,这时向他们伸手,他们是不会不管弟弟的。大林好不容易刚成了个家,老婆怀孕,马上就要生孩子了,孩子一生,就多一张嘴吃饭了,容易么,真的不容易。小秀日子比别人过得好一些,她嫁给的是一干部家庭,小秀出嫁那天,母亲就想好了,决不扯小秀的后腿,让人干部家庭瞧不起,大秀更指望不上。母亲思前想后,决定一个人把困难来扛,这么多年都过来了,她已经习惯了。当大林和小秀来询问小林的病情时,她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你们弟弟没事,只是过度劳累了,吃两顿好的就没啥了。
大林和小秀得到了这样的答复后,他们都长出了一口气,来到小林面前说了一些关怀和鼓励的话,该忙啥又忙啥去了。
从那以后,每天早晨小林都是一个鸡蛋,一瓶奶,晚上还会烧上一条鱼,刚开始小林不吃,他都是高中生了,该懂的早就懂了,他知道,他们现在这个样子,是不可能这么消费的。他望着鸡蛋和奶,眼泪汪汪地说:妈,我不吃。母亲知道小林的心思,于是便说:傻孩子 ,吃点怕啥,等你考上大学了,不要啥有啥了,那时一个大学生在母亲眼里一点也不比状元差。万般无奈的小林,只好默默地吃蛋、喝奶。
小林上学一走,母亲就犯难了,她知道,靠拾破烂已经不行了,孩子的病是长期的事,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她把家里家外都琢磨过了,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母亲攥着空拳屋里屋外地看了一遍又看了一遍,她抬起头就望到了天空,是个晴日,天空干净没有一点内容。突然间,她想起了一家医院门口站着的那几个等着卖血的人。
母亲每天拾破烂都要路过那家医院的门前,那里总是站着几个卖血的男女。他们是来这座城市上访的,他们当初也是在这座城市生活的人,当初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被赶到了乡下,今天,他们又找了回来,希望得到拨乱反正。在上访的过程中没钱了,于是他们开始卖血。一想到这一点,母亲的心脏就快速地跳了起来,浑身的血液哗哗啦啦地流。她对于血并没有清醒的认识,她生养了四个孩子,每次生孩子时,她都会流很多血,这都是她亲眼所见的,结果,她还是她。母亲不怕流血,于是母亲义无反顾地来到了那家医院门口,站在了卖血者的队伍中。
那时的医院,采血量并不大,只有那些公费住院的人需要输血时才会想到鲜血,一般人住院,就是需要输血,也会输那种比较便宜的人造血浆,直到天快黑下来时,才轮到母亲,当母亲把早已准备好的手臂伸过去时,采血的护士看了她一眼,又看了她一眼,然后有些犹豫地说:你的身体行吗?
母亲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体没问题,还很不合身份和年龄地在护士面前挥舞了几次手臂,护士为了稳重起见,也为了逃避责任,最后还是让母亲写了一份保证,母亲不识字,最后是护士代她写的,大意是,卖血是自愿的,后果自负。然后又按上了母亲鲜红的手印。血这回总算是卖了。
当母亲提着用卖血的钱换来的鱼和鸡蛋时,她自己被自己的行为都感动了。她这时似乎已经看到了儿子考上了大学,一张张笑脸冲着她,那是一张张羡慕的面孔。
小林吃着母亲用鲜血换回的鸡蛋和鱼时,他真的难以下咽,哽着声音说:妈,这钱是从哪来的。
母亲故作轻松,又有些神秘地说:这你就别管了,吃你的吧。
母亲想了想,为了让小林心更安一些又补充道:这些年,咱家多少也有些积蓄。
母亲这么一说,小林果然吃得心安了许多。在这期间,母亲又卖了两次血,每次都少不了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