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庆良呵呵一笑道:“我哪有那么神奇!也不是我会来事,实在是咱们老百姓都善于跟风,只要见到有影响力的人参与的事,不管是好事坏事,只要能见到好处,都是一窝蜂的跟着去干,根本就用不着咱们去吆喝。”
“不过啊!这么多人一起存钱,一文一文的去数,柜台上肯定忙不过来。我看啊!要是能把钱币的数额改成几个档次,一枚钱币可以当作十文、百文、千文的,那岂不是方便的多,也不用我推着小车来存钱了。”
林庆良随口这么一说,却不由得让李翊心中一动,凝神思索了一下后道:“是啊!林先生果然高明,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有了个主意。”
“咱们不如把钱币数额改一改,从新铸造各种数额不等的钱币,不但老百姓用着方便,而且像那些什么铅钱了、铁钱了、铜钱了,都可以统一起来,全部用铜钱代替,再按照份量规定一定的币值,市场交易岂不是也就轻省多了。”
林庆良闻言稍微一愣,紧接着不由得大摇其头道:“你这可不是什么好主意!呵呵!大帅有所不知啊!朝廷制作铅钱、铁钱的目的,虽说是为了补充铜钱数量的不足,其实主要目的却是为了防止外国客商大量输出铜钱而设置的障碍罢了。”
“你想想啊!铅、铁都是不值钱的玩意儿,谁愿意千里迢迢的运送这些笨重的家伙回去,即使他把这些钱都运回去了,拿这样的钱怎么去流通啊。”
“所以啊!各国都限制外国人将金银器和铜钱运出国境。外国客商到咱这里卖了货之后,也只能是再买上咱们当地的货物运回去,赚取他们本地人的钱,要想把我们当地的铜钱、银钱运走的话,那可是难上加难了。”
听到这里李翊不由得恍然大悟。自打来到云南,自己就一直忙着发展经济,、造福民生,却对这时代的钱币制度一无所知,谁承想还有这么离奇曲折的道道儿。
现在各国各自为战,都限制金银铜这些稀有金属流出国境,各国之间的贸易其实根本名不副实,也只能算是变相的易货贸易罢了。
不过,云南铜产量丰富,想要用它购买稀有和重要物资岂不是很占优势。像那些北方的马匹,江南的丝绸,江西的瓷器,以及大义宁国的兵器等物,只要云南提出用货真价实的铜锭交换的话,不由他们不愿意卖给自己。
另外,还可以利用丰富的银、铜资源,大量铸造不同币值的铜钱、银币,限定在云南境内交易使用,市场贸易秩序岂不是就畅通许多,再也不会发生钱币混乱的事了。
想到这里,李翊试探着问道:“我想在咱们云南境内大量铸造不同币值的铜钱或者银币,只要限制出境,仅限于在云南流通,市场货币流通秩序岂不是就好了很多。”
还没等李翊说完,林庆良就急忙道:“哎呀!我的大帅,这铸钱的事可不是谁想铸谁就铸的,我看你是书读多了昏了头的。朝廷最忌讳的是什么?朝廷最忌讳的,一是藩镇扩充军队、拥兵自重,另外就是地方上私铸钱币了,这可是有另立朝廷的嫌疑的啊。”
“再者说了,你云南铸造这么多铜钱、银币,买东西是方便了,但是人家买你的东西的时候,是绝舍不得用铜钱、银币交易的,只会私下里不断囤积,市面上流通的金银铜就更少了。时间长了,咱们铸造的金银铜币越发稀少,却收回来铅铁币这类的破玩意儿,实打实的得不偿失。天底下哪有这样做生意的,通盘这样算下来,咱们岂不是吃了大亏了吗?”
听林庆良说完,李翊不由心中大汗,唉!这种忌讳自己其实倒也知道,只是觉得现在的云南获得了朝廷自主改革的授权,就想着把事情做的更完美些,尽快理顺货币交易市场。
现在想起来,老于世故的林庆良说的没错。权力可以下放给你,当然也可以随时收上来。若是不小心越了雷池,即便刘岩本人网开一面,不与自己计较。但朝廷里与自己敌对的那些官员,还能放过这千载难逢的攻击自己的好机会吗?
这种随意私铸钱币的行径,往小了说是随心所欲、目无朝廷,往大了说,那可是据地叛国的大罪啊!
第355章 初见成效()
所谓货币改革,在这个诸侯割据的乱世之中,每个国家都自成一体,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不但军事上相互对抗,经济壁垒也是根深蒂固的。
货币改革是好事,但在这个乱世却决不能这么做,谁这样做,谁就要载一个大大的跟头,并且而且还有资敌的嫌疑,所以说这根本就是行不通的。
这也说明了一个方向,只有整个中国大一统之后,货币才有条件真正统一起来,现在这个情况也就别想了。
想明白了利弊得失之后,李翊不由得头上出了一阵冷汗,脑袋也顿时清醒起来,正要谢过林庆良的提醒,没想到林庆良却突然道:“大帅,刚才我啰啰嗦嗦的说了这么多,这才想起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忘记告诉你。呵呵!根据你提供的配方和制作流程,咱们的琉璃已经试制成功了。”
“唉!可是费了我老大的功夫了。大帅说的配方没错,制作流程也对路,只不过原料怎么搭配?制作过程如何安排?这可是个大学问。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我只要有时间就蹲在窑前琢磨,这温度怎么掌握?矿石选用什么样的才好?这烧窑的风量怎么把握?咳!说来说去,这都是因为大帅事务繁忙,没有时间过去指导啊!”
李翊呵呵一笑道:“我又不是制作琉璃的专家,也不过是道听途说罢了,就算我天天蹲在烧窑前也没有什么用。既然琉璃制作出来了,下一步我还需要一些品质更好的琉璃,用来制作千里镜,这个工作非你莫属,你可不要因此打退堂鼓啊!”
“啊!还需要品质更好的琉璃?大帅啊!不是我林庆良自吹自擂,我这次制作出来的琉璃,比那些远洋舶来的品质好的多了,真不知道你还要什么样的。好吧!若是大帅今天有空,咱们就到我的窑里去看看吧,多少还是有一些问题要请教大帅的。”
李翊点头答应下来,两人举步就走,连骏等亲卫连忙跟了上来。
来到城西郊九乡的林庆良的庄园,这里还是第一次过来。林庆良为了方便进行各种实验,特意在离城仅几里路的九乡置办了一座面积广大的庄园。这个庄园坐落在九乡的一座低平的山谷之中,面积相当于四五个个大型飞机场。
在这个庄园里,有一座十个烧窑的水泥坊,一座现在只有两个坩埚窑的琉璃坊,一个饲养了猪牛羊等各类牲畜的大型饲养场,和官府合办的火器局也在这个地方。另外还空出来一大片土地,留待以后使用,这里俨然是一座大型制造基地了。
来到林庆良的琉璃坊,李翊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住了。
偌大的场地上,除了两座颇具规模的坩埚窑之外,到处摆满了烧制出来的琉璃杯、琉璃瓶、琉璃罐、琉璃盘等各色琉璃制品,足有上千件之多,还有一些没有成型的半成品也摆的到处都是。而大约有二三十名工匠正在那里各负其责的忙活着,还不断的有精美的琉璃制品被生产出来。
看到这里李翊不禁暗暗咋舌,我的天呀!这么多琉璃制品,而且看品相都是非常上乘的货色,几乎赶得上后世晶莹剔透的玻璃器具了,在这个时代那可是无价之宝啊!随便拿出一件来,好歹也能值个几百缗的价钱。
但是李翊仔细看过之后才发现,这些已经完工的玻璃制品,虽然透明度和纯净度已经相当之高,但还是比不上后世的那些普通的玻璃制品,而且或多或少的都存在大大小小的气泡,使得这些玻璃制品实用性和美观性大打折扣。
看到这里,李翊摇了摇头,不无可惜的道:“实在是可惜啊!这些琉璃制品虽然比舶来的品质要好得多,但是也存在一些致命的瑕疵,要是没有这些气泡的话,价值就会更高了。”
林庆良也黯然点头道:“是啊!我严格根据大帅的配方试制,却总是不得要领,也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按说咱们所用的材料,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而且都是横山上品质最好的石料,制作程序上也没有什么问题,怎么弄来弄去就去除不了这些恼人的气泡呢?”
李翊一边拿起这些玻璃制品仔细观察,一边脑子里高速运转,思考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在详细的询问了整个制作流程之后,也没有什么大方面的遗漏,但是想来想去却想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李翊急忙向林庆良问道:“熔制后的琉璃水有没有经过搅拌,搅拌的时间掌握的怎么样?”
林庆良一头雾水的望着李翊,稍加思索后道:“搅拌是搅拌过了,但是琉璃水本身就存在很多气泡,越搅拌岂不是气泡越多吗?所以我严格限制了搅拌的时间。”
李翊微微摇头道:“恰恰相反,如果达不到一定的搅拌效果的话,气泡就无法逸出,琉璃水内深层的气泡就会一直存在,等到制作琉璃的时候,其表面的气泡就固定住了,再也无法去除。所以,熔制后的琉璃水要长时间不断的搅拌,直到逸出的气泡量可以忽略不计的时候,才能制作出合格的琉璃制品来。”
林庆良听李翊说完,不由得一拍大腿,恍然大悟般的说道:“咳!我一直没有把这当回事,还以为越搅拌气泡越多呢!谁知道还有这样的道理。得了,这回咱就明白了,我马上安排专人进行搅拌,再做一批出来看看。”说着就要转身出去安排。
李翊连忙止住他的脚步,把他叫回来后说道:“这件事情既然明白了,也不忙在这一时。既然我今天有时间过来,咱们就好好的研究一下,把这整个制作琉璃的程序全部理顺一下,下一步我可是需要品质更好的琉璃,有更加重要的用途的。”
林庆良停住脚步,呵呵一笑道:“那是自然,只要咱们能制作出品质上乘的琉璃出来,我就敢向你保证,再好的琉璃咱也能制造出来。”
第356章 改进工艺()
李翊微微一笑,却没有说话,心说,制作那些光学玻璃可是没有那么简单的。光学玻璃虽然可以用高纯度的石英砂制作出来,但是效果并不是最好的。
最好的光学玻璃是硼硅酸盐玻璃和磷酸盐玻璃,这两种光学玻璃的制作流程非常复杂,还要经过大量的化学反应过程,以目前的条件很难达到。所以石英玻璃只能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了。
李翊详细查看了琉璃坊制作玻璃的设备,和整个生产流程的完善程度,很快就发现了许多存在的问题。
第一,石英砂的粉碎和筛选非常的不规范,粉碎效果不佳,大小不一,颗粒不均匀,对于浸出和熔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第二,熔制时坩埚窑的温度不能保持恒定,忽高忽低,烧制出来的玻璃溶液达不到最佳状态。
第三,搅拌不够均匀,搅拌时间更是达不到要求,使得内在气泡不能完全逸出。
第四,浸出池设计不够规范,造成石英砂浸出效果不理想。
第五,玻璃溶液出炉设备不符合要求,出炉溶液含有杂质,难以制作出质量上乘的琉璃。
李翊这颇具专业性的分析和指点,顿时让林庆良佩服的五体投地,虽然李翊自己也是半瓶子醋,这些所谓的指点还没有经过实际验证,但仅仅这些想法的抛出,就足以让林庆良震惊了。
两个人充分论证研究了一遍生产的工艺和流程,商量了一些改进的细节,正要着手进行实际验证的时候,却有一名亲兵前来禀报,说是大义宁国派来了一名使者,就是经常来往于两地之间的寻扎罗,只带着两名随从,现在正在平阳关外等候接见。林主簿让他前来请示,到底允不允许他进入关内。
听到这个消息,李翊不由得暗自纳闷。两国之间刚刚大战一场,早已经撕破了面皮,变成了你死我活的对头,应该说一点情面也没有了。
自己还没有派人去谴责他们,指责他们背信弃义,他们倒自动的送上门来了。他这次前来,轻车简从,不知道又是带着什么使命来的,要是断然拒绝见他,好像显得自己不够大气似的。
唉!想了想后,就算见他一次又有何妨,倒要看看,他大义宁国背信弃义的进攻云南,倒要如何进行大言不惭的解释的。
但是自己也不能让他想见就见,毕竟这个琉璃坊自己还要在这里忙活一阵子,还不知道弄到什么时候呢!哪有时间给他这个面子,就让他在宾馆里先等着吧!
想到这里,自己亲手下了一纸手令,吩咐那名亲兵回报林易,让他安排寻扎罗先到宾馆休息,等明天早上再接见他。
安排完了这件事,李翊和林庆良又投入到了改造琉璃制造工艺和流程的工作中去。把筛选、粉碎、再筛选的这道程序的重要性确定下来,选用符合规格的筛网进行两次筛选,坚决杜绝大小通吃、无所谓的心态,一定要保证颗粒均匀。另外,粉碎必须使用自重合适的铁碾子,保证粉碎颗粒基本符合要求。
增加人手,并加以必要的培训,充分考虑今后大规模生产的要求,重新建造能容纳足够数量石英砂颗粒的浸出混合池,切实提高琉璃生产能力,满足生产各种型号的琉璃制品的能力。
李翊亲手绘制坩埚窑的图纸,虽然他也不是什么行家里手,但是坩埚窑这种东西还是见过的。所以凭借着记忆把它简单的画了出来,让林庆良根据自己绘制的图纸,优化结构,多方验证,再建造两座通风能力强,能保持最佳炉温的坩埚窑,为生产出合格琉璃制品创造有利条件。
在石英砂的两次筛选过程中,石英砂中含有的铁质是最难清除的。如果能使用化学方法析出铁质当然是最好的,但是在这个时代根本不具备这种条件,只能是使用两块巨大的磁铁,并采用人工分拣的方法,尽可能的排除铁质的存在,虽然效果并不是很好,但是也总算是聊胜于无了。
再一个就是熔制后的琉璃水存放的锡槽了。由于琉璃水不会和锡发生化学反应,用锡槽存放一定温度的琉璃水是最佳的选择。因为这个时代早已经有了很多锡制品的存在,想要建造一座锡槽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所以在李翊说出了自己的构想以后,林庆良立即满口答应下来,保证最迟几天之内就可以把锡槽建好。
最难控制和把握的就是生产工艺了。像预热、熔制、滤出、降温冷却、退火、淬火、成型等工艺,虽然林庆良已经基本掌握,但是火候如何把握却并不是那么容易。
这个时代没有自动化机械设备,全靠人肉眼观察和判断,经验反而是最重要的。也只有经过大量的实验过程,才能充分掌握整个生产工艺,所以难度绝对小不了。
经过李翊长时间的指点和帮助,林庆良对琉璃生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那就是,要想生产出合格的琉璃制品,生产设备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工艺流程也必须符合要求,这是硬性规定,否则的话,画虎不成反类犬,似是而非的琉璃制品吸引不了客商,也不能带来丰厚的效益。
在九乡忙活了几乎整整一天,来来回回的察看设备,殚精竭虑的绘制图纸,认真理顺工艺流程,仔细商讨设备改造方法,这一系列的工作忙活下来,一般人的身体可是受不了的。
直到天色已经全暗下来,李翊和林庆良才意犹未尽的停下手来,毕竟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接下里的几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