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游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五代游龙- 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整个大西南的形势,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大义宁国倒行逆施、众叛亲离,国家四分五裂已经祸在眼前,盛唐时强大无比的南诏已经不复存在,继承了南诏政权的大义宁国版图不到南诏全盛时期的三分之一,实际管辖人口更连五分之一都不到,可以说是已经日暮西山、穷途末路了。

    现在的通海地盘,虽然仍是不到大义宁国的二分之一,但是辖下人民和睦相处、团结一致,而且兵强马壮、众志成城。再加上周围其他的数十个部落,纷纷群起响应,而且都唯通海马首是瞻,这股力量实在是已经不容小觑。

    根据自己所预知的历史走势,明年四月份的时候,通海方面结连三十七个白蛮部落,在宁州会盟誓师之后,就会一举突破晋宁防线和拥有沅江天险的下关,分两路直插大义宁国的东都鄯阐府和京城羊咩且城,彻底把大义宁国埋葬。

    但这是一年以后的事情了,以通海方面目前的实力,现在恐怕还不能动摇大义宁国的基石,而且这也是历史的必然走势,只能是顺其自然了。

    但是选择宁州作为他们的会盟地,李翊却有些不理解,宁州现在大汉云南的手中,怎么会出现这种难以让人理解的选择呢?

    回到宁州的宣抚使府,李翊没有立刻传令召见段思英,而是立刻把林易叫到了书房之中。

    还没等李翊开口询问,林易就已明白了他的用意,面容整肃的道:“大帅,您是不是觉得通海方面来的有些蹊跷?他们早不来晚不来,偏偏等我们艰难的击退了大义宁国之后才姗姗而来,总有些耐人寻味。说起来这次防卫战的胜利还多亏了他们,呵呵!是不是他们是来卖好的呢?”

    李翊哑然失笑道:“六哥说的虽不中也不远矣!只不过,他们卖好的同时,借着双方的这次无声合作,肯定还有更重要的目的,否则的话,段思平也不会把嫡长子段思英派到这里来了。”

    林易微微一笑道:“现在三方的形势非常微妙,我们现在和大义宁国有切骨之恨,早已是势不两立、水火不容,在这个节骨眼上,段思平的目的还不是很清楚吗?”

    “要知道我们的平阳关离鄯阐府只有五十里的距离,只要有一支精兵虚张声势,就会让鄯阐府的杨怀应彻夜不安,从而大力加强他们的嵩阳关的防守兵力。顾此失彼之下,晋宁防线岂不是就松动许多,段思平他们也才有机会趁虚而入,这个算盘打得不可谓不响啊!”

    李翊闻言哈哈大笑道:“六哥所思所想与我真是不谋而同啊!不过,既然段思平帮助我们在前,我们也不能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束手旁观。人家投之以桃,我们也要报之以李,只要不损害到我们的核心利益,该帮忙的还是要帮忙的。”

    见林易点头赞同,李翊接着道:“另外啊!上次大义宁国的入侵,我们的官兵折损很多,虽然抚恤的很优厚,但是阵亡将士的家属还没有从悲伤中纾解开来,他们的生活照顾工作绝对不能放松,只有切实为他们解决难题,照顾好他们家属的生活,这才能让我们不失信于人啊!”

    “我这样说的目的你应该清楚,很快我们就要大规模进行募兵了,没有云南百姓的支持,我们就无兵可用。”

    “但我们云南范围有限,人口也不是很多,所以这次的募兵,要采取契约制的募兵方式,所有新招收的兵员都要按照一定的期限服役,服役期满后即可解甲归田,回到乡里,以减轻大量豢养军队的沉重负担。这件事你一定要统筹规划安排好,近期就开始做宣传准备工作吧!”

    林易闻言,面露赞赏之色道:“大帅这个方法好,这样一来,既能保证军队随时满员,随时出战,又能确保军队的战斗力不下降。而且战事结束时,可以让部分官兵解甲归乡,又不耽误当地的农业生产。”

    “按照这种契约式的募兵制,不论是咱们官府,还是符合募兵条件的百姓,这些负担都会大大降低,而且节省出来的资金就能派上更大的用场。”

    “另外,我还有一个想法,这部分契约式的兵员,根据他们服役时的表现,最优秀的一部分人可以加入现役,充实到常备军队之中,并大幅提高他们的待遇。表现拔尖者也可以送到‘云南讲武堂’去深造,提拔到云南的基层军官队伍里去。”

    “另外一部分表现好的,不愿意回乡务农的,也可以充实到城防、治安、衙门里工作,给他们一个体面的谋生手段,以解他们的后顾之忧。不知道大帅觉得怎么样?”

    林易这番话说完,李翊不由得欣然点头道:“六哥设想的非常周到,这样一来,愿意参军的人就会踊跃的多,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我看就这样办,争取在三个月内把募兵工作全部结束。”

    林易欣然领命而去,李翊则赶往后宅去换衣服,毕竟这些天来都在山林里忙活,虽然带着宛如送去的换洗衣服,但身上的衣服都不知道湿透了多少次了,这样的装束怎么去见通海尊贵的客人呢!

    宛如见李翊终于回到内宅了,当然高兴的不得了,连忙为他准备洗澡水和干净衣服,侍候着他痛快的洗了个澡。

    李翊在凤鸣寨受伤的消息,已经嘱咐过众人,没有告诉她,所以她还一直蒙在鼓里。

    当得知他还要接着去会见客人的时候,又有点百般的不情愿。李翊只好闻言劝慰了一番,又抱着三个月大的宁儿逗弄了一番后,急匆匆的赶到议事厅去了。

    再一次见到段思英,这个年龄比李翊还大的青年还是原先的老样子,但是他的身边却没有见到刀红英的身影,也许刀红英为了斩断这份情缘,已经不愿意在这样的场合面对自己了。

第337章 唇亡齿寒() 
双方落座之后,李翊欣然道:“段公子远道而来,李翊接待不周,让段公子久等了。上一次云南遇到了困难,多蒙通海倾力相助,才使得云南安然度过难关,李翊一直未能亲往致谢,实在是愧疚于心啊!”

    那段思英闻言,连忙逊谢道:“李大帅言过了,俗话说的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通海与大汉云南比邻而居,双方情谊非比寻常。些许微薄之力,唾手而为,请勿挂在心上。”

    李翊微微一笑道:“不知道段大帅可还安好,李翊自从当日一别,实在是挂念的很。当时蒙段大帅借马,并安排勇士随行相护,这份情谊李翊始终铭记在心。本当早日前往拜谢,奈何俗务缠身,一直未能成行。唉!也就是段大帅英风侠慨、心怀宽广,不与我计较罢了。”

    段思英微微一笑道:“李大帅何出此言,这都是些小事而已。现如今云南百废待兴,李大帅为此操劳日甚,怎能谈得上俗务呢?”

    “特别是在下这次前来,我看云南景象日新月异,市里乡间俱都焕然一新,老百姓的日子蒸蒸日上,这都是拜大帅所赐啊!”

    李翊轻轻摇头叹道:“段公子的谬赞实不敢当,云南百姓本就勤劳善良,渴盼美好生活的愿望又很迫切,我只不过预为之谋、抛砖引玉罢了。现在百姓们的生活还只是刚刚起步,距离安定富裕的生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若是没有外患的话,我想这一天终究会早日到来的。”

    段思英也点头道:“大帅所言甚是,所谓内忧外患都不存在,只是一味的发展经济,改善百姓生活的话,我想干什么都会顺利得多。”

    “只是,想要无有内忧外患、四海靖平,只不过是人们的一厢情愿罢了。有些人总是狗急跳墙,意图染指别人的土地财物,那就很难说的很了。”

    听到段思英旁敲侧击的话语,李翊知道终于说到正题了。

    不由得淡然一笑道:“是啊!前些日子,大义宁国公然大举进攻我国云南,围攻我们云南的平阳关,侵入我国腹地,连这宁州城当时也险些不保。唉!这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我们一直奉行睦邻友好的方略,却想不到大义宁国背信弃义,翻脸不认人,妄图无耻的夺取我大汉云南的土地,戕害我善良忠厚的百姓,给我们云南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真是让人不敢想象啊!”

    说到这里,李翊话锋一转道:“我听说,当时我们在平阳关艰苦据守,与大义宁国殊死拼杀的时候,你们通海的大军也正在攻击大义宁国的晋宁防线,不知道这是巧合啊!还是贵方事先谋划好的方略呢?”

    那段思英闻言,神情微微一动,肃然道:“不敢相瞒李大帅,说起来还请李大帅勿怪。当时大义宁国刚刚发动对云南进攻的时候,我们的斥候就已经得到了消息,不过那时候再要通知云南加强防守,无异于贼后兴兵,已经来不及了。但我们通海与云南世相交好、情谊非凡,也绝不能坐视不理。”

    “所以,在那关键的时刻,我父亲立即紧急调动通海的所有人马,迅速向大义宁国的晋宁防线发起攻击。目的也就是以围魏救赵的策略,吸引住大义宁国的主力部队,从而减轻云南的防守压力。”

    “我们当时也只是病急乱投医,尽力而为罢了,没想到却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使得大义宁国撤出了对云南的围攻,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天意吧!”

    “呵呵!当然了,这主要还是在大帅的带领下,云南军民万众一心取得的辉煌成果,我们通海可不敢妄居奇功啊!”

    李翊点头赞叹道:“多亏通海的大力相助,才使得平阳关解除了围困,云南也才能免受刀兵之苦,段大帅的良苦用心,实在是让李翊既感且佩啊!”

    段思英慨然道:“通海和云南比邻而居,生死攸关、唇亡齿寒,若不互帮互助,在那大义宁国重兵压迫之下,恐怕连一天也生存不下去。”

    “现如今,大义宁国虽然国力日蹙、兵势渐微,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以我们双方单独之力,都不能撼动大义宁国之万一。为今之计,只有我们双方和衷共济、万众一心,联合起来对付大义宁国,才有一定的胜算。”

    “所以,今天在下此来的目的,就是秉承父亲所命,前来邀请李大帅到通海一叙,共商推翻大义宁国的义举,不知道李大帅以为然否!”

    听到这里,李翊不禁心中微微一动。通海方面已经不止一次的向云南示好了。不管是那次段思平亲自当托的水晶佛像球拍卖,还是川南灾民入滇时的大力支援,甚至这次围魏救赵实为云南解围,虽然有段思平自身的战略目的在内,但自己总觉得有他的真情实意在里边。

    这一份情谊,已经超越了政治的范畴,有了一种惺惺相惜的味道。虽然谋求推翻大义宁国还有待时日,但是一旦双方联合起来,云南的安全就有了切实的保证,自己又何乐而不为呢?

    想到这里,李翊不假思索的对段思英道:“段大帅乃义薄云天之人,和通海合作乃是天作之合。既然我们所谋相同,又有什么能阻止我们相会呢?请段公子上覆段大帅,就说李翊近日就将择日前往,与通海共谋大计。”

    段思英闻言,面露喜色的道:“怪不得父亲如此推重李大帅,李大帅在大事面前拿得起放得下,行事干脆果断,真不愧是当今豪杰之士。我这就回去禀报父亲,在通海恭候李大帅的大驾。”

    当下李翊和段思英商定了前往通海的事宜,定于后日早晨出发,估计会于当天下午赶到通海,第二天一早返回宁州,来回只有不到两天的时间。

    送走了段思英,李翊立刻和林易议定了通海之行的人员选择,以及云南各项事宜的安排。

第338章 出访通海() 
这次通海之行,途径多个蛮族部落,有些地方也是大义宁国斥候经常往来的地方。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在林易和郭准的强烈要求下,这次李翊亲自挑选了二百名骁勇善战的亲兵,另外又从简铮的朴刀营和骑兵营里选拔了二百名能征惯战的精锐骑兵,作为此行的卫队。

    而官员将领方面,宣抚使府录事参军事何守杰、掌书记东方荆、司法参军仇封、漕运巡检副使岳维、宁州大营中军校尉万洪,以及连骏、勒蒙、凌风、霍风等人都随同出行。

    当李翊离开云南之后,由林易全权负责云南事务的管理和处置,有疑难时,可以召开云南常务会议协商安排,重大事项等自己回来后再处理。

    到了出发的当天早上,云南的大队人马,清一色的骑兵队伍,每人都携带了三天的口粮,没有携带任何车辆杂物。随着李翊一声令下,大队人马驰出宁州南门,向着越州卫方向奔去。

    经过近两个时辰的赶路,大队人马出了越州卫和陆良县,离开了云南的地界,来到了白蛮人聚居的区域。

    又走了大半个时辰,刀红英的召夸部落已经近在眼前,但是李翊却不敢在此停留,这倒不是惧怕白蛮人前来骚扰,而是怕引起以前伤痛的回忆,无端地为此难受,所以催促人马快速通过了这个地区。

    又经过大半个时辰的赶路,根据向导的指引,大队人马已经顺利进入了通海的地面,大约再有半个时辰的时间,就能赶到通海节度使的驻地了。

    正在行走之间,前面烟尘滚滚、马蹄纷纷,一队旗帜鲜明、人数只有七八十人的队伍迎面奔来,很快就来到了队伍的面前。仔细观瞧之下,却原来是段思英带着褚、卫两大护卫亲自赶来迎接了。

    李翊和段思英稍微寒暄了几句后,又向褚、卫两人表示了感激,去年救治刀红英的时候,亏了段思平手下的褚、卫、吕、万四大护卫一路引导随扈,这才顺利的进入越州卫,回到了宁州,才使得刀红英最终转危为安。虽然他们四人都只是护卫的身份,咱也不能缺了礼数。

    接下来,众人随同段思英的引领,一路顺利的来到了通海的城下。此时的通海城外,早已是人潮如海、鼓乐喧天,段思平带同各色服饰的官员、将领,以及四大护卫中的吕、万两大护卫,早已经等候在城外数百米的地方。

    见到这种情景,李翊不由得暗暗摇头。段思平摆出这么大的排场,虽然给予了自己最高的接待礼节,给足了面子。

    但是这么大的动作,就连普通老百姓都知道了,这还能瞒得过无处不在的大义宁国的间谍斥候吗?看来一旦登上了这辆战车,就开弓没有回头箭了。

    来到近处,李翊连忙下马与段思平见礼。

    段思平亲切的握着李翊的手,大发感慨道:“段某一直想与李大帅对坐良晤,可惜多次失之交臂。今日承蒙李大帅光临蔽地,正好了了我好大一番心事。哈哈!只不过,李大帅乃是饱读诗书、文才武略杰出之士,而段某不过是一山野匹夫,没读过几本书,所谓的对坐良晤,段某也只能有听的份了。”

    听他说的幽默,李翊也是会心一笑道:“段大帅过谦了。当今之世,谁不知道段大帅文治武功均是当世无匹。以通海一地之力,独抗倒行逆施、穷凶极恶的大义宁国,更是让人赞佩不已。自打我来到云南,就对通海如此顽强的挺立不倒疑惑不已。”

    “大义宁国虽然早已经朽烂不堪,但穷兵黩武之下,军事实力却未受大的折损,而通海虽为正义之师,但毕竟地域狭小,兵员有限,今以小搏大,并屹立多年不倒,而且还常有胜手,却不知是何道理呢?”

    段思平闻言,微笑着沉吟不语,继而苦笑道:“李大帅开门见山,的确是一个爽快之人,你问的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我在多年来苦苦探索的道路上常常想起的问题。通海发展到如今这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