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原本还有一个幼妹的,就是前夫人难产而留下来的千金,也就是红楼著名人物,四春之一,小惜春。可惜幼年丧母,贾母怜惜,抱到她那边养去了。
贾珍是个三十出头的男子,此时也好奇的看着这个不知从哪冒出来的弟弟。他也是昨天才听父亲大人说今晚会有久在外地的弟弟回来,叫他夫妻两好生安排着,多余的没讲,他也没敢细问。
尤氏是贾珍前两年才刚取的填房,今年也不过二十岁。他的原配夫人死了,贾蓉还小,因看中尤家小门小户,进门之后不敢张狂,必然尽心照料贾蓉,自己也好管教。
这尤氏倒是生的好相貌:肤白如雪,体态微丰,一脸的温柔之色,望之可亲。她热情的上前拉着贾清来到她的座位旁边。贾清由赖升家的指引着见了礼之后,贾珍询问道:“弟弟从哪来?”
“回大哥哥的话,我从扬州来。”
尤氏接口柔声问道:“今年几岁啦?”
贾清答到:“三岁啦”,说着还露出一个甜甜的笑脸。卖萌可耻,但谁叫眼前的妹子是个大美女呢,还是他嫂子。。。。。。
尤氏被他这发卖萌术击中,脸上的笑容越发迷人。这时贾珍又道:“父亲可有什么交代与你?”
笑脸立马收起,正色道:“不曾”,不多一个字。贾珍也感觉到这个弟弟对他不如对尤氏热情,当下也懒得和一个小毛孩儿计较。只是没了询问的心思,道:“既如此,我将府中西边靠近天香楼的一间院子拔给你,院子里一应婆子丫鬟都有,以后有不妥当的地方尽可来找我,恩,你看可好?”虽说觉得和这三岁的小孩说了也不懂,但他还是将面子上的话说完了。
“一切听从大哥哥安排。”
想了想,贾珍道:“我看你身边也没个得力的丫鬟伺候,这样吧,我将我屋里得用的调一个给你。”
“不用的大哥哥,我娘身边的丫鬟一直照顾我,我也不习惯别人来,不敢劳烦大哥哥。”开什么玩笑,你屋里的谁敢要,谁知道是不是你祸祸过的有背景的主。。。。。。。要是身边这位的话那还差不多,可惜他不敢说。
见这小子不识趣,也懒得再费这事,他还舍不得他屋里的乖乖们呢。
过了会,见差不多了,就叫赖升家的带贾清去他自己的院子。
院子里静悄悄的,赖升家的吩咐人将属于这个院子的下人叫来,集中吩咐了些事。无非就是:这是你们的新主子啦,不得怠慢啦,出了事要如何如何的。。。。。。
好不容易赖升家的走了,丫鬟、婆子们也散了,贾清觉得世界终于清静了。
到了自己以后的卧室,看着屋里雕梁画栋般的建筑,晶莹剔透的装饰品,想着院子里还有七八个供自己驱使的丫头婆子,这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富贵生活啊,做个大家公子就是好。
他不知道的是,如果不是他情况特殊,贾敬又亲自吩咐过,这么好的院子他怎么可能轮的上,也不看看原著中贾环的待遇,这原是贾珍留给贾蓉的院子。
咦?柳姨怎么还没回来,贾清等了会儿有些无聊。他猜测他爹和柳姨多半是在谈论他娘的事,烦恼的是他们什么都瞒着他,他其实也想过,如果他娘是被害死的,他要不要为她报仇,仇人如果是贾敬怎么办?
哎,难啊!想过两天好日子怎么就这么难呢。这么讲的话迟点知道真相也好,正好可以好好玩几年,红楼故事大都还没开始,他也不想一直开启战斗模式。。。。。。
话说不知现在大脸宝几岁了,林妹妹还有多久来京,贾敬还有多久出家?
“我也要好好准备准备,至少不能到故事发生的时候,我特么连当嗑瓜观众的资格都没有,那也太悲剧了吧?不是白来这一世了吗?”贾清如是想着,心里在构划着这未来美好的蓝图,逐渐进入梦乡。
应酬了一天,他也确实累了。。。。。。
。。。。。。
第六章 叹古今慈母恩重如山()
贾敬书房内。
一提起何卿卿,翠柳的眼泪不觉就留了下来,回道:
“当初我们奶奶身子不爽利,夫人命人请了大夫来。大夫来了之后,诊脉说是有了三四个月的喜,我们奶奶很高心。
当时夫人就在旁边,听了之后对我们奶奶道了喜,然后就出去安排相关事宜了。。。。。。
不久之后,夫人又回到奶奶房里说:家里人多事杂,她已经在城外收拾了上好的庄子,叫我们奶奶去庄子上养身子,她会安排伶俐的丫头婆子去照顾我们奶奶。”
砰的一声,贾敬怒而拍了一下茶桌:“这个愚蠢的妇人!”,又示意翠柳接着说。
“我们奶奶不能反对,只好去了城南庄子上。。。。。。
谁知之后,奶奶身边的大小丫头除了我一个都没来,庄子上都是夫人派来的人,而且都不得与我们奶奶碰面,说是害怕冲撞了胎气,只有两个婆子与我们交接日常事务。好在平日里医药倒也不曾少过,吃的各方面也不曾亏待,如此过了差不多半年,奶奶眼看着就要临产了。”
见贾敬眼神中有着迷惑,翠柳理了理情绪接着道:“一日晚间,奶奶留我陪她说话,那两个婆子也下去歇息了。奶奶就抓着我的手哭着说道:‘妹妹,我怕是大祸临头了。。。。。。’
我大惊,忙安慰道:‘不会的奶奶,夫人既然将你照顾的如此周到,可见是个心善的,不让奶奶身边的人伺候可能只是害怕他们不经事。’
奶奶摇着头道:‘我倒是无虞的,左右有老爷疼着,只是可怜了我苦命的孩儿,还没见着他爹爹就要命归九泉之下了。’
‘不会的,不会的,孩子不是好好的吗,以后也一定会好好的,他是宁国府的主子,谁敢加害于他?’
‘你还不明白吗,那个女人不让别人服侍我,只用她的人,还不准接近我,就是想要越少的人知道。她不敢对我怎么样,怕落下把柄。可我的孩子一出世就要落到她手中。。。。。。这年头夭折的孩子还少吗?到时候我纵然告到老爷面前也是没有用的,只能说这孩子命不好罢了’”
“这个恶毒的女人!”贾敬怒喝道。
“后来你们怎么到了扬州,卿卿又是如何死的?”
翠柳情绪也很激动:“后来奶奶就和我商议,悄悄把孩子生下来,带到外地抚养长大,等她以后想办法接回来”
“这孩子如何能悄悄地生?况且庄子里那么多人?”贾敬疑问道。
翠柳回道:“奶奶故意拖着待产期,大夫也只能算到产期是哪几天,到了临产时,奶奶只说感觉还要过两天,实际上当天就感觉可以生了,死拖到晚上只有我们两个时。。。。。。我又没有接生的经验,加上奶奶又不敢发出太大的声音,只把含在嘴里的木襟子都给咬破了。
我劝奶奶叫人来:‘一切只是猜测,孩子不定有事,奶奶身子要紧。。。。。。’
奶奶坚持按计划行事,我能感觉得到,奶奶为了自己的孩子已萌生了死志!好在小心的折腾了大半夜,孩子总算生了下来,我赶紧蒙上孩子的嘴,不让他叫出声来,又害怕久了对孩子不好,草草为奶奶处理了下,顾不得奶奶奄奄一息的身子,沿着早准备好的途径将孩子送出了庄子,几经转折,终于到了扬州才安定下来。等我再托人回京打探消息,才知道奶奶已经去世了,”说完已是泪流满面了。
贾敬也无声的落下两行泪。。。。。。
良久,才又问道:“孩子叫什么名字?”
“奶奶之前就想好了,女孩就叫贾青,青草的青;男孩就叫贾清,清水的清。”
“纥,贾清?这是说和我之间的恩情从此两清了吗?卿卿,你好狠的心!”
贾敬心内痛苦不堪,夫妻情分多年,何卿卿这个“清”子深深地伤到了他,犹如一记耳光,也让他羞愧不已。是自己无能,才让她舍了性命才保住他们的孩子!而他,却一直被蒙在鼓里,何其愚蠢,竟让一妇人玩弄于鼓掌之上。
贾敬今日已是无力再问其他事了,叫进来一个小丫鬟,叫他带着翠柳到贾清的院子里,自己想好好静一静,连赖升想要进来回话都被拒绝了。。。。。。
。。。。。。
第二天一大早,贾敬没等贾珍等人过来请安就先一步到了贾清的院子,此时贾清还在睡觉。倒是在外间收拾的翠柳听见院外洒扫婆子的问安才急忙进入里间叫贾清起床。
贾敬进来时,贾清才站在床上,由翠柳帮忙穿衣服。撑着一双没睡醒的眼睛,两只小手揉啊揉,这副样子倒是让贾敬脸上露出了笑容
“怎么才起床,也太懒了些。”
语气却无多少责备的意思。
“回老爷的话,孩儿昨儿兴奋了些,因而睡晚了。。。。。。孩儿知错。”
“没责怪你的意思,只是你年纪小,以后切莫贪睡,把早上大好的光阴浪费了。你昨儿高兴个甚?”
“终于回到家里见到了爹爹。。。。。。老爷,因而高兴咯。”
贾敬笑道:“这孩子,你年纪还小,以后就叫我爹爹或父亲就好了。听赖管家说,林如海,也就是你林姑父叫你好生专研学业?”他已经知道他们在回来的路上见到了林海。
“谢谢爹爹,是的。”
这时翠柳也把衣服给他穿好了,贾清下了床给贾敬磕了个头,问好道:“孩儿给父亲请安,祝父亲大人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贾敬笑着将他扶起来,让他也跟着坐下,问道:
“那你呢,不想再玩几年?读书可是很辛苦的。”
“回爹爹的话,孩儿不怕苦,孩儿要学本事,将来好保护父亲大人,和翠柳姐姐。”
开玩笑,若只想着玩,什么时候就玩完了都不知道。趁现在年纪小,别人不防备,早做准备才是王道。
这里的别人主要指贾珍。
他要掌权,首先要遇到的障碍就是贾珍。
不管旁边有些不安的翠柳,贾敬道:“我儿真是懂事了,那爹爹就等着你学本事然后保护爹爹。我明儿就给你延请塾师。不过我可告诉你,你要是敢在学业上不用心,混骗与我,仔细我的板子落在你的屁股上。”
得,又来一个惦记我屁股得,偏还是不能得罪的主,哎,只有认命了,口里忙道不会。
恰巧这时贾珍夫妇到宁安堂请安未果,跟到这儿来了。待贾珍夫妇请过安后,贾敬问道:“我记得先前夫人房里新添了一对小丫鬟叫什么鸾凤的,你们可知道?”
尤氏回道:“回老爷的话,是叫携鸾、佩凤,是赖升家的买进来的。”
“那就将这两个丫鬟给你们幼弟支使。”
贾珍在一旁,心里老大不乐意,那两个丫鬟他可是先头就看上了,只是母亲才死不久,父亲又还在,他哪敢造次。
这不,又没戏了。
只有贾清心里称奇,昨晚辞了贾珍一个,今天老爹又给他送来两个,他可是记得,这叫携鸾、佩凤的以后可是贾珍的小妾。只是听口气貌似现在还在贾珍他妈屋里,所以也就没开口拒绝老爹的好意。
大致说的差不多了,三人又叮嘱了番贾清,随后都离去了。
第七章 为人父皆望子成龙()
闲处光阴易逝,又是一年春。
转眼就是四年过去了,贾清已不是幼童,而是个七八岁的顽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此时他正坐在一间小院子里,摇头晃脑的读着书,只是他游离的眼神告诉我们,这货压根没认真!
这四年里,他基本上将这个世界摸得差不多透了,除了层次不够接触不到的面外,在他的有心打听之下,一个完整的,活灵活现的世界呈现在他的脑海里。
这个世界的国朝号称‘大楚王朝’。不用惊讶,和项羽的大楚没啥关系。
当初明朝灭亡后,大楚开国皇帝袁啸山扶持南明朝廷,到了永历政权时,汉奸吴三桂攻破西南,缅王莽白慑于吴三桂军威,竟将永历皇帝朱由榔送交吴三桂。
此时在长江以南招兵买马的袁啸山听闻后,迅速打出勤王大旗,亲帅大军从江西,路径湖南进击云贵川三地,一路上从者云集。
次年四月,吴三桂杀害朱由榔父子,南明政权宣告灭亡。
袁啸山听闻后,与军中将士恸哭道:“皇统一失,汉室江山恢复无望了。吾必杀奸贼吴三桂、叛王莽白,以告慰我大明历代先帝之英灵!”
吴三桂见袁军凶猛,果断丢弃莽白退守陕西湖北一带,等待清廷铁骑。
袁啸山带兵攻进云南,活捉了缅王莽白。筑高台,烹之,请三军将士啖其肉,因誓约:必诛奸贼吴三桂,收复河山,驱逐鞑子皇帝。
随后改义军为楚军,一则纪念起义于先楚之地,二则为彰显:‘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决心。
历时十年,楚军终于打败了不可一世满清八旗,诛杀吴三桂,建立大楚帝国,恢复汉人江山。。。。。。
这段历史是贾清的老师俞渊晨给他讲的,俞渊晨就是当初贾敬给他请的塾师,是个举人,落了榜,不愿回乡,想要留京再考一次。京城之大,居之不易,后来由人推荐,到宁国府为贾清启蒙。
为人刻板正直,每次谈到开国皇帝建国的历史,都神采飞扬,滔滔不绝,明显是开国皇帝的脑残粉。
只是贾清倒是觉得,真假且不论,单看这袁啸山步步为营,每每都掌握大义民心,倒是个工于谋略之人,而不是表面上那样的绝世忠臣。不过能在乱世中定鼎中原,打败满洲铁骑,确实是一代人杰。
大楚传到今天已是第四个皇帝了,号正庆皇帝。而且先皇万隆皇帝仍然在位,封太上皇,当今政治格局是日月双悬。
国事就讲到这,再说这家中情况。
贾清终于知道了,大脸宝今年才八岁,比他大上一点。也就是说:宝姐姐还没来,林妹妹快来了。
红楼大戏即将拉开序幕。
三年前,贾元春入宫;
两年前,王熙凤嫁给荣国府大房嫡子贾链;
一年前,秦可卿嫁入宁国府,与贾蓉为妻。
前两件事因为发生在荣国府,目前的他是鞭长莫及。只说这最后一件事,秦可卿十六岁嫁给同为十六岁的贾蓉,贾清作为二叔还是很容易就见到她的。不愧是十二钗之一,如果要贾清评价,只能说:果然是美艳不可方物。
还记得可卿(心里叫的这么亲热,可不是我教的。。。。。。)给贾敬等人敬茶时,贾珍那猪样,看的贾清恨不得上前给他一记老拳,辛亏他也很快收住了猪样,人模人样的勉励了番。
对此,贾清其实并不担心。不知由于什么原因,原该在这两年出家当道士去的贾敬居然没去,只是卸了京营节度使一职,身上只留了个一等将军爵在家休养学问,俞渊晨第二次春闱不中之后,无脸再在宁国府当塾师,辞了回乡去了,后来就是贾敬给他亲自辅导。
所以说,现在这个家里的老大,依然是贾敬。贾珍想要搞事情,还是有很大风险滴。。。。。。
这几年,贾清对古代学问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现代相比,面窄而纵深。具体的讲,就是正经的书涉及的面不广,不过是为政、修身这样的问题;而纵深,就是对一本书,它的要求很高,往往需要理解透彻才算学了,而怎样算理解透彻,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不像现代的文学书,看过即可。
当然,对贾清这样的学童儿而言,不会要求这么高。只不过每天学一本书,翻去覆来的讲,又是文言,有些无聊而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