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也别以为言官就有多优越。六科道言官犯罪,直接加三等处置!
而且,若是所奏不实,也是要承担责任的。所谓风闻奏事,只是说其具有这个权利,并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正庆帝有些意外。他原以为贾清年少,难免向往鲜衣怒马或是大权在握的感觉,谁知,竟是想做一名清流。
“你想进都察院,倒也容易。只是御史只是七品,与你的身份不符。。。。。。”
正庆帝犹豫道。
这就是爵位尊贵的最好体现。一个拥有三等将军爵位的人去做一个区区七品小官,不说同僚怎么对待的问题,就是皇家的颜面也不好看。
说到底,爵位,是皇家用来酬谢有功之臣的国朝名器,是地位的象征,轻贱不得。
贾清到是想做都察院左都御史,可是那可能么?
贾清抬起头,欲说服正庆帝,却被打断了,正庆帝道:“好了,既说是历练,自然不能让你领一个清闲的!
正好前兵科给事中外任了巡按御史,你又想进都察院,那就你来做兵科给事中吧!”
贾清一愣,以为自己听错了。紧接着就是大喜,连忙跪下谢恩道:“谢皇上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贾清,先前之所以只谋一个御史,那是因为,在都察院,御史之上,就是佥都御史,那已经是正四品的高官,整个都察院才四个,权责之大自不用说,总管全国一十三道监察御史。
这样的高品级职位,显然不是现在的他好开口讨要的。
可是,这个兵科给事中又是个什么官呢?顾名思议,肯定和兵部有关。其实,它的职责就是辅助皇帝处理兵机奏章,稽查兵部、太仆寺、京中军机之违误,并有建言进谏之责。
简单来说,就是帮助皇帝监管军务的。具有几个特点,其一,它是属于都察院统领的,品级虽也才正五品,但不归佥都御史管辖,和其它五科给事中一样,具有一定独立性。其二,不同于御史只有监察弹劾权,其对所监管领域,还有稽查权。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它可以直接与皇帝交接,直接听命于皇帝。
自古以来,这个官职就是很热门,出的名人不可谓不多!可见,其权责之清贵。
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十三道督察御史统称为六科道言官。
果不其然,马上就有人说话了。
内阁首辅何善宝道:“臣以为不妥,兵科给事中官职虽小,但权责极大。贾将军虽然少年聪慧,但毕竟年纪尚轻,恐怕不足以担当此任。若是有何差池,岂不有损太上皇与皇上的体贴眷爱之心?
臣恳请皇上另赐官职为是。”
皇帝心中大为不悦。这老家伙,大概是驳他的政令驳习惯了吧!也不想想现在可不是在金銮殿上议政,而是在为太上皇贺寿,一切,都要以太上皇的心情说话做事。
果然,太上皇此时明显不耐听首辅与皇帝议事,道:“好了,有何问题你们朝堂上再议。”
太上皇发话了,何善宝只得躬身领受,然后庄亲王上前朗声道:“酒宴已毕,请众臣工移步泰和园赏戏。”
……
一直到夜幕时分,贾清才从皇宫之中出来。
如往常一般,先往别院一趟。
下了马,见别院的大门紧锁,贾清只以为是时间较晚了,于是叫王顺上前敲门。
“砰砰砰”
过了好一会,才听见里面有人走过来,打开了门。
“怎么是你?”
木板们打开,一个十八九岁,模样周正的丫头冒出头来,贾清不禁好奇的道。
这个丫头是别院里负责端茶倒水、洒扫院子的丫鬟之一,贾清只记得她姓柳。其实她和院里的另一个丫鬟都到了出嫁的年纪,只是舍不得放弃这份做了四年多的高新、清闲工作,一直没走。
或许,还有些别的原因。
贾清倒不是好奇这个,他奇怪的原因是,以往,都是雪卫的人负责警戒和开门的,怎么今天一反常态了?还有,院子里也是静悄悄的。
柳丫头见到是贾清一行,也是微微意外,高兴的神色一闪而逝。听了贾清的话,她娇声回道:
“今儿中午,不知什么缘故,吴姑娘和绿珠姐姐她们全部离开了,到现在也没回。
原本还有两位双儿小姐在的,只是后来也出去了,同样没有回来。张妈也家去了,所以,现在院子里就剩我和周妹妹在……”
贾清眉头邹起,看了一眼昏暗幽静的院子,想了想,道:“好,我知道了,你回去休息吧。
记住,以后开门之前先问问。你们两个人在院子里,要注意安全!”
说完,贾清转身上马,招呼着王顺等人回府。
身后的丫鬟张了张嘴,最后没说什么,眼看着贾清一行人明晃晃的远去……
“哎……”
良久,等到完全看不见远处的光亮之后,她轻叹了口气,神色复杂的缓缓关上了门。
第二五九章 大小双儿()
“皇上圣明!”
大明宫南书房内,前任吏部尚书,现今的阁臣崔文龙满脸喜意的对着御案之后的正庆皇帝道。
崔文龙虽然位极人臣,但他看上去却明显区别于其他几个内阁辅臣,显得年轻许多。实际上,他也确实要比何善宝、方守等年轻,不过才五十出头。以这个年纪入了内阁,不说绝无仅有,那也是相当罕见的事。所以,他一心效忠于赏识提拔于他的正庆皇帝。
正庆皇帝在宫廷大戏散了之后,本来要随太上皇的銮驾同行伺候的。只是太上皇体恤他忙了一天,命他早些回寝宫休息,他这才得闲。
此时看着满面恭敬之色看着他的崔文龙,正庆帝笑道:“哦,崔爱卿知晓朕的用意?不妨说来听听。”
崔文龙是他登基时,就弄进内阁的人,也是唯一一人。崔文龙倒也没有辜负他的苦心,这些年,着实帮着他做了不少事,要不然,在太上皇尚在的情况下,满朝前朝旧臣,能将他压的喘不过气来。
所以,他不介意给为他效力的人多一些尊重。
崔文龙收起了笑脸,正色道:“皇上今日之举,依微臣看来,至少达成了四个目的。”
正庆帝一奇,道:“哦,你说说看。”他都没想到这么多。
崔文龙道:“首先,此次太上皇大寿,皇上事事亲力亲为,妥善筹备,充分展现出了皇上您的至纯孝心,这一点,相信太上皇也一定知道。
其次,当太上皇表现出对贾家子的宠爱之后,皇上立马大施隆恩,加高官使之入朝,这一招最妙!”
“说说看。”
“其一,朝野坊间多有传言,说皇上登基以来,就冷落了许多太上皇在位时的老臣,特别是对太上皇恩宠有加的以四王八公为首的勋贵们多有打压之举……”
“简直胡说八道!他们一个个贪图享乐,不思进取,难道朕还要将他们供起来不成?若是他们一个个能和溶儿一般,朕又何尝不能容人?”
正庆帝颇为生气的道。
“皇上所言甚是,只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咱们也不得不理会这种谬论。就如今日一般,皇上执意加厚恩于贾清,就能有效打击这种言论。
毕竟,贾清,可是堂堂正正的八公之后。如今皇上如此显露要重用他的意思,别的不说,至少能够让太上皇和四王八公的后人看清皇上的胸襟。
此外,还有一点,皇上可知道,贾清,是方阁老的关门弟子?”
正庆皇帝显然不知,道:“竟有此事?”
“确有此事。如此,方大人一定会感念皇上隆恩的。”
正庆帝不想还有这样一层关系,也不禁有些高兴。要知道,虽然方守入阁最晚,但是不论资历还是在天下士林中的威望,都不是崔文龙比的上的。这也是他当初为何要千里迢迢将方守调入内阁的原因。
只是方守此人颇为固执,或许也叫文人的傲气,虽然感念他的“知遇之恩”,这些年也确实为他做了许多事,但其对于朝堂权力之争,似乎不太愿意陷入太深。朝堂议政,也总是就事论事,秉承公心。
当然,这一点正庆帝并不怪罪。若方守是一个粗浅的文人,他反而不会那般用心对待了。
如今知道他和贾清的这层关系,呵呵,似乎加恩于贾清,也不一定就是对太上皇的妥协,贾清,或许可以成为他的人,正庆帝心中想到。
又见崔文龙有些迟疑的道:“只是有一点,微臣有些担心。皇上半年前才把方大人的大弟子调入京城,欲使其担任京营节度使之职,此时又破格提拔贾清为兵科给事中,参赞军机。可能会让方大人遭受朝野非议,于清名不利……”
正庆帝知道崔文龙的意思,是说如此对方守的拉拢之意过于明显,也不太合规矩。他却不在乎,反而冷笑道:“非议?那就让他们非议好了。只要孙达有胆识有能力,待到将来时机成熟,就算师徒二人皆入阁又有何不可?”
说完,可能也知道这种口吻不该出自一个理智沉着的君王口中,看了一眼低头不发一言的崔文龙,岔开话题道:“快说你的最后一点。”
崔文龙听了,整理整理了思绪,才道:“最后一点是微臣自己的看法,贾清虽然年少,又出自世家大族,却大与别人不同。
以微臣之见,皇上大可以将之收入囊中,加以培养,或许,将来就是一名得力之臣。
最主要的是,眼下他或许就能为皇上做一件事。。。。。。”
正庆帝眼睛一咪,问道:“何事?”
“关于林如海上奏之事。。。。。。”
。。。。。。
贾清一路想着吴仙儿等人的去向,不多时就到了荣宁二府范围之内。
此时天色已暗,街上只有几个收工较晚的摊贩推着小车各自回家,显得有些清净。
“嗯?方才那人可是贾瑞?”
贾清骑马走在最前面,忽见前方五十步外,宁国府后,街对面窜出来一道身影,慌慌忙的往前边而去,俄尔,转进了荣国府后面的一道小门。
贾清认得那是贾代儒的宅子,只是没看清那跑过去的人影,遂向马下的王顺问道。
“好像真是瑞大爷,这么晚了,他往那边府里作甚?”王顺也疑道。
贾清听了,忽像是想起了什么,嘴角露出一抹嘲弄的笑容,勒了勒马,俯低了身子,神秘道:“你悄悄的跟了他去,看看他到底做什么,回来告诉我。若是那边府里有人问起你来,就说我叫你的,只说叫宝二爷明日别忘了过这边来,然后一道去我老师府上听课呢。”
“好勒。”
王顺虽不明白贾清为何突然想知道贾瑞的动向,却不理论,答应了一声,跟着贾瑞的方向,去了。
这里贾清带着余下的人,从后角门进了宁国府。
“二爷,您这是?”
入了府,见贾清将太上皇御赐的字交给上前听候差遣的婆子拿着,显然是要带回一品堂的样子,赖升忍不住提醒道。
贾清道:“怎么?”
“二爷,这御笔钦赐的字是要放进祠堂里去的,过后还要隽字做匾呢。你这。。。。。。”
贾清不悦道:“刚得的东西,我拿回去看看不行?”
赖升讪讪道:“行,当然行,二爷只管拿回去看就是了。。。。。。”
贾清这才满意,又道:“至于做匾的事,你先安排人来,倒时候我借你瞧一眼就是了,可别弄坏了,这可值不少银子,我担心你赔不起!”
说的赖升颇为不安,只道:“二爷说笑了,小的哪里敢弄坏它?怕是小的身家性命加在一起也不够抵偿的。”
他已经看出来了,贾清大概是没有将其供到祖宗祠堂的打算。。。。。。
又和赖升交代了一番,安排好了工作,贾清就在丫鬟婆子的簇拥下回了府。
要往尤氏的院里去的,只是听丫鬟说:大奶奶在二爷的院子里呢。
于是,就径直往一品堂而去。果然,不但尤氏,连着秦氏和她们各自的丫鬟仆妇都在一品堂之内,贾清一进院子,看见的就是这么一大票人。
“不过是出去吃个饭,你们就这么急的到我屋里来寻?你们是主子奶奶,自然哪里都去得,只是苦了我院子里的丫头们!好容易我不在一天,原本可以偷个清闲的,谁知回头还是得伺候人!”
贾清不满的对尤氏、秦氏道。原本以为会被回敬的,谁知,却都只看着他不说话,眼睛里,满是戏谑。
贾清一愣,问道:“你们们这是怎么了?”
说着看向其他人。谢鸾不说话,一旁去接婆子手里的东西,佩凤撅着嘴,有些不高兴的样子,就连站在前面的翠柳也是满脸好笑的看着他。
就听尤氏呵呵笑道:“原来二叔是怕累着了院里的姑娘们,也难为费心了!二叔若是觉得屋里短了人使,叫人告诉我,我给二叔分派就是了。又何必自个儿到外面去寻呢?”
贾清更是不解,不自在的道:“我寻什么了?”
心中打定主意,要是这一干娘儿们敢合起伙来戏弄他,他一定好好治一治。。。。。。还正想着,只见尤氏秦氏二人各自向两边挪开了一个身位,露出了后面的情形。
贾清一下子熄了念头。因为她二人身后,两个娇俏的丫头,站在花红柳绿的宁国府女眷之中,脸红红的,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正是随着吴仙儿消失的大小双儿。
第二六零章 充实后宫()
“你们怎么在这?”
贾清很是意外,然后连忙问:“你们师傅呢?”
两女还没来得及回答,就听尤氏道:“师傅?她们还有师傅?”
在她看来,两女不应该是贾清看重叫人买回来或是别人送的侍女吗,如何又会有师傅?其他人也差不多有此疑问。
贾清这才想起当着众人的面不好询问呉仙儿等人的事,遂笑着解释道:“我和她们的师傅是好友,因为她要出远门,就叫我暂行照看她们一二。我原想着过两日再派人去接她们的,谁知她们竟自己来了。
对了,她们什么时候到的,大嫂子可有给她们安排住处?”
“原来如此,怪道先前我问她们的时候,也不怎么说话,只说来找二叔你,我见她们这个年纪,又是一对。。。。。。我还以为。。。。。。”
尤氏说完,翠柳笑着补充道:“她们是下午到的,住处大嫂子已经安排好了,把这里面的耳房腾了出来,已经让她们住里面了。正好挨着我,平时也好照看着她们。”
听说尤氏的安排,贾清哪里还不知道尤氏她们的想法。耳房,通常都是小妾姨娘通房丫鬟等住的地方。
难怪方才她们那个表情,贾清心中笑笑,略过这一茬,拱手对尤氏道:“大嫂子费心了!”
尤氏连说“外道了”、“应该的”。。。。。。秦可卿突然“呀”了一声,惊呼道:“二叔,你手怎么了?”
盖因贾清的手一抬起来,就露出了缠在上面的白色沙带,正好被秦可卿看见。
“被猫抓了一下,不碍事的。”贾清道着,招呼众人进屋说话。
此时天色已晚,尤氏等原本就要走的,只是没看过贾清的手,到底不放心,就跟着进了屋。在确定确实无大碍之后,才起身告辞。
随后,翠柳也回了西厢房,她知道,贾清一定还有事要处理,不想多耽搁他的时间。
“你们怎么来了,你们师父她们呢?”
贾清退避了其他人,只留下大小双儿在跟前,问道。
她们显然还是不习惯这样的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