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清和丫鬟金儿却也没有闲着,两人提着水桶到了池子上游。
这里是从外面引进来的一股活水形成的一条溪流,溪水清澈见底。宽不过一丈,只是在会芳亭那里挖了一个较大的荷花池而已。
以后大观园建成,这里会被改造!现在的会芳亭好像也会被贾宝玉改名为沁芳亭。
贾清钓到的多是鲫鱼,所以个头都不大。只是先前没料到会杀鱼,所以没带小刀。这时金儿手上的指甲倒是派上了用处,每次要给鱼开膛破肚时,只需要金儿的大拇指甲在上面一划,嗞!胜似小道般锋利。
两人就合作着把鱼清洗干净。
第二十二章 艳少妇追忆旧时光()
尤氏最近很闲,尤其在贾敬吩咐她不用每天去给他请安,只需要管理好后宅事务就行之后。
“二叔和那帮丫头还在会芳园里钓鱼?”
尤氏院子里,尤氏对银碟问道。
“是的,大奶奶。听小丫头回报,二爷现在正在那边准备烤鱼呢!”
“哦?他倒是挺会玩的。”
她下午就听婆子们回报说贾清院子里的丫头跑到库房里找钓鱼用的鱼竿,所以知道贾清他们要去钓鱼一事。
后来闲着没事,就打发了丫头去探听探听他们的情况,回来向她回报。不是她无聊,实在是府里没啥消遣的法子。
如今听说那边玩的如此高兴,不禁起了前去看看的念头。
“走,银碟,咱们也去凑凑热闹!”
“是”
。。。。。。
贾清二人将鱼清洗干净,回到会芳亭,就见携鸾她们一行人也搬着东西来了。
时间紧迫,可能再有一个时辰天就完全黑了。
于是众人开动,将火升起来后,一刻钟的时间,第一锅鱼汤就好了。
这自己刚钓起来的鱼,吃起来味道就是不一样。
就这样,伴着落日的余晖,贾清一边欣赏园中的美景,一边享受着鲜美的鱼汤,倒是十分惬意。
唯一的遗憾是没有十二钗的参与。眼前这几位女子虽说也算出众,但比之宝钗等人相比,到底感觉缺了点什么,可能是才情吧。
不过,下一次再办这样的事,里面就一定会有金钗的身影了,而且会不止一个,他确信!
尤氏到的时候,见到的就是一群人正热火朝天的吃东西呢。
“哟,你们这是弄得什么,这么香?有好事也不知道叫上我,亏我平日里还对你们这般照顾。”
“是大奶奶来了!”
“大奶奶好。。。。。。”
贾清也从椅子上站起来,跑了几步到尤氏跟前问好道:“见过大嫂子!”
尤氏看着贾清,笑着道:“二叔倒是会享受,只是怎地不见有人来叫上我?可是我平日里怠慢二叔,心里恼我呢?”
知道这是尤氏在跟他开玩笑,于是也笑着回道:“哪里有这回事,大嫂子对我可是无微不至的,哪里还敢恼大嫂。只是平日里见您忙,又怕您不乐意和我们这群小孩子在一处,哪里敢叨扰。”
尤氏呵呵笑道:“那我今天不请自来了,可能有我的席位?”
“当然!”
于是贾清将尤氏和银碟请进了亭中。
这尤氏不过二十多点的年纪,还是女人一生之中最黄金的阶段,偏生贾珍又是一个花天酒地的性子,不想也知道她过得是种什么样的寂寞日子。
不过想来她也不是因为爱情才嫁给贾珍的。
她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能嫁进公府做当家大奶奶,本就是不可思议之事。
她能坐稳贾家大妇的位子得益于两点。其一自然就是他对贾珍百依百顺,不管有理无理从不违逆他的意,使得贾珍从未有废妻另娶的打算。不然以她娘家的情况,贾珍要休她还真不费事!
其二是有才而善于守拙。这一点明显区别于王熙凤,那是个有才而又爱显摆的。
而关于尤氏有没有处事才能,我想不需要争辩,曹公在第六十三回中就明确的用“独艳”二字来形容她处理贾敬丧事的才干。而她之所以表现得“无能”不过也是无赖之举吧,是为了保住她身为贾家所有女人中唯四可以进宫的资格,这是她唯一的依靠。
无所谓对错,至少站在贾清的角度是同情她的。
聪明而又可怜的女人!
待尤氏坐下后,贾清亲自给尤氏盛了一碗鱼汤让她品尝,这是刚做好的第二锅。
尤氏笑着接过鱼汤,轻轻舀了一勺送到红润的唇边,尝了一口,只觉鲜美异常,比之厨房里做的那些毫无腥味的鱼汤,倒是多了些鱼味。
“这汤你煮的?”
轻轻放下碗勺,尤氏向贾清问道。
“头一锅煮的,这是第二锅了,是丫头们照我的方法弄得。”
点点头,尤氏眼角余光看到一个丫鬟正在炉子边忙活,就问:“佩凤那丫头在干嘛,是在烤鱼吗?额,那个能吃?”
佩凤可能是听到有人叫她的名字,转过头来用询问的眼神看着大家。
只是众人都没有看她,因为她手中那块黑乎乎的东西实在太耀眼!
“小风姐姐,你这烤的是??”
“鱼啊。”语气茫然。
“你这纵是鱼也是条毒鱼!快别烤了,倒糟蹋了这些东西。。。”语气可惜。
这时尤氏插话道:“听二叔的口吻倒像是会烤鱼?”
“大嫂子要不要尝尝我的手艺?”贾清反问道。
“那你快快弄来!”
美女有命,岂能不从。
于是贾清走过去把还在不服气的佩凤赶到一边,开始烤鱼。
终究是尤氏在这,佩凤不敢造次,只得眼巴巴的看着自家二爷在那动起手来。说来让人沮丧,自己烤了半天都没出香味,最后还烤糊了。二爷才刚没一会,就烤出了香味来。。。。。。
半刻钟后,贾清就捧着一个盘子到尤氏面前,盘子里装着一条烤的焦黄焦黄的小鲫鱼,看着就有食欲。
贾清拿着筷子还想为尤氏夹一块鱼肉,被尤氏拒绝了。
她接过贾清递过来的筷子,慢慢夹起一块放进嘴里。
比之先前的鱼鲜,这烤鱼果然自有一番风味,而且不得不赞一口,这烤鱼的火候掌握的很好,脆而不焦。
看着其他丫头也一脸渴望的模样,尤氏也大气,她不是贪口欲之人,放下筷子说对周围道:“味道不错!你们也尝尝。”
丫鬟们得了令,也不矜持了,争先恐后的“品尝”起来,只是一条小鱼哪里够众丫头解馋,纷纷央求贾清再辛苦辛苦,满足她们的小肚子。
就这样,贾清就被一堆小丫头围着烤鱼了。
不过贾清可不愿意一直烤下去,亲自选了一条较大的之后,就要求携鸾也过来烤,他在旁边指挥也差不多。没叫佩凤,他没自信能一下就让佩凤战胜命里的“缺陷”。
尤氏在一旁看着他们说说笑笑的模样,脸上露出怀念的神情。她没进宁国府之前也是无忧无虑的,也有一些小伙伴一起玩耍。。。。。。她已经不记得她有多久没会心的笑过了。最近的的开心的日子可能就是被贾珍从侍妾扶正的那一天,如今看来,也不见得就是幸福,倒是得比以前更要小心谨慎了。
看二叔年纪这么小,主意倒是多的紧,以后可以和他亲近亲近,或可以解些烦闷。
等到大家都差不多满足了口腹之欲,尤氏就提出了先走,天儿已经不早了。
送走身姿丰腴的尤氏后,贾清回头见桶里也除了两条最大的鱼没解决外,其余的都尽入腹中,高声道:“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咱们收工回营!”
于是众人就清理战场,该还给各处的东西也收好,就一起回了一品堂。
第二十三章 赠诗稿贾赦不悦()
七月还没过去,贾府众人就忙绿起来。
因为八月初三,是贾府地位最尊者,先荣国公的夫人,贾门史氏贾母的大寿。
这几日,不单荣国府那边的王熙凤忙的团团转,就连宁国府这边的尤氏、秦氏也跟着随时过府去帮忙。
贾母的大寿,向来是府中最大的事之一,整个贾家两府都要开动起来。荣国府那边没有的,就到宁国府中支配。甚至逢整旬大寿,王公贵族来的太多,还要在宁国府中置一席。
有人会问,刘墉整寿都没有王爵以上者前来,贾母会有?
答案是:当然!
这区别为阵营的不同。刘墉曾经再怎么位高权重,有一个现实是,他无爵位在身!如果爵位过高者亲自下临,总有些“屈尊降贵”、巴结权力的意思。
自开国以来,就是勋贵享尊荣,文臣掌权力!
而刘墉这样门生遍天下的文臣想要封爵,不出意外是等他死后才会追封。目测刘墉这样的国之干城,死后少不了一顶国公的荣誉。
而贾母这里则完全不同,因为她也是勋贵中的一员,且地位不低。这样各个勋贵走动也没有什么屈尊降贵的意思,大家一路人!更不提巴结权力了。
所以,勋贵中只要有些来往的,在这个时候纵然家主不到,府中诰命也是会如期赴宴的。
贾母的寿宴分两日进行,八月初二,专门接待京中接帖而来的各王公大臣、及府中诰命。计有到场贵宾:
南安郡王、南安王妃、南安太妃;
永昌驸马;
乐善郡王;
礼部左侍郎王显爵;
。。。。。。
北静王妃;
锦乡侯诰命;
临昌伯诰命;
。。。。。。
因为不是逢十大寿,来的人不是太多,自然用不到宁国府这边的场地,只在荣国府置办了两席,分别置于内宅和外院。外院由贾政等专门招待男客,内院由王夫人、贾母等亲自招待各府诰命。
倒是满满一副富贵气象!
这些都与贾清无关,他在这几天唯一要做的就是等八月初三,贾母家宴,族中子弟前去给贾母贺寿时跑过去吃上一顿,反正他也这样吃了四次了。
你说他不想去看贾府众钗?那是不可能的,只是前面四次他都没能见着三春等人,到是远远地望见过王熙凤。
因为虽说是家宴,却也是分内外两席的!
这次见到三春及林妹妹的机率又有多大呢?贾清表示一如既往的小,但他还是上街去精心挑选了几样小礼物,全当做有备无患了。
就这样,贾母寿宴的第一天在轰轰烈烈中结束。
第二天一大早,贾敬就把贾珍、尤氏、贾清、贾蓉、秦氏叫到跟前,叮嘱训诫一番,无非就是今日凡事不得造次,记得到了时间一起去给贾母磕头等事。他们中任何一人出了纰漏,丢的都是他贾敬的脸,毕竟目前宁国府还是他在当家做主。
只有贾清在下面诽腹:这么重视面子功夫,还想着问道成仙,难怪最后把自己炼死了。继而又想到,贾敬这么些年说实话,对他是真的不错!
得想个法子阻止他出家,最少不能让他去那个什么玄真观清修。
然后一行人就出发前往宁国府。
这两日贾母大寿,荣国府正门大开,所有前来贺寿之人都从这里进府。
这倒是让贾清觉得不是滋味,荣国府的正门这些年他也踩过了几次了。可是宁国府的正门他是一次也没有踏过!
平日里都是从角门出入,有重客上门他也没资格迎客送客,贾敬大寿他更是不用在门口迎宾,所以导致了这么个情况,他也是今天才意识到这事,顿时觉得自己有些失败。
看来我这些年做的还远远不够,还得加倍努力奋斗啊。。。。。。
进了荣国府,尤氏、秦氏两个自去后宅请安去了,贾敬也被贾政派人请去正堂喝茶,留下贾清三人在前院各自找席位坐下。
此时荣禧堂最外面的院子里摆了大概有二三十桌,上面有些茶水点心,全是供贾家在京八房的直系后辈就席的。像各房中的下人,包括像赖大这样的总管,在这个时候也是没有席位的。
大家就这样互相闲聊了差不多一个时辰后,贾族子弟都差不多来齐了,贾政来到前院带众人给贾母行礼。
贾母此时也是移驾到了荣禧堂内,接受堂下众多子孙后辈的参拜大礼。
贾清自然是看不到贾母的,虽然他的站位在所有子弟的前半部分,但他的前面依然站了好几十人,所以他也是站在堂外的,只能听着里面的声音,然后跪一跪就了事。
贾母接受了大礼后也没啥表示,之后就又回后宅去了。
等贾清等人再次回到前院时,桌子上已经摆上了各式菜肴。除了靠着荣宁二府亲近的族中子弟,大多数家里生活都不富裕,见到这么多好酒好菜,大部分都加快了脚步来到自己先前的位子上,不过倒是没人敢先动筷子,大家族规矩森严可不是说说而已。
好不容易见到贾政等人来了前院,在最靠上的席面上坐下,之后贾政站起来说了一番客套话,最后道了一声:
“开宴!”
众人才放开手脚大吃起来。
贾清当然不稀罕这些“山珍海味”,看着旁边一哥们明显平日里吃不到这样的好菜而手速开动的飞快,索性放下筷子,自顾品尝起酒来,反正这酒的劲也不大,这样子慢慢喝倒不至于喝醉。
过了一会,赖大找到了贾清说:“清二爷,那边老爷们有请。”
贾清当然见过赖大,不过赖大知道贾清全然是因为赖升多次在他耳边提过,所以有所留意,倒也认识。刚那边老爷们聊着聊着聊到了贾清头上,叫人把他找来,赖大这才领命前来。
到了院子最前面,那儿只有三桌,是隔开的,全是贾政他们那一辈的,当然还有几个贾母那一辈的,像贾代儒、贾代修就在坐。
“晚辈贾清见过各位叔伯、叔祖!”
到了近前,贾清率先跪下行了一礼。
“快快请起”
“真是个好孩子”
。。。。。。
不用说,这些和善的声音肯定是那些偏房中的长辈发出的,不过他们都是看在贾敬的面上才如此表态。毕竟贾敬是贾家族长,也是现在族内威望最高的人,兼掌着宁国府。
贾清怎么说也是贾敬的儿子,他们当然想处好关系了。
贾清站起来后,贾政才笑着赞了句:“是不错!看着就是个读书的料子。”
贾赦等也附和着说了两句,只有贾敬在一旁微笑不语。
扯了两句,贾政直接进入主题向贾清询问道:“听说你在刘府做了一首诗,颇佳。我也听说过,只是不知为何你小小年纪作的诗却有一股出世的意味,不知贤侄可否为我等解惑?”
这尼玛问题我如何回答,难道说我早熟?贾敬先前也没问过这个问题,可能在他眼里我就是早熟的吧。
想了想,贾清准备编个理由,于是答道:“是这样的,当初去刘府的时候,父亲就告诉我刘府太爷是一位辞官了的老大人,且比较喜欢荷花。寿宴上晚辈也没有做准备,偏偏那位秦将军又咄咄逼人。。。。。。
出于无赖之下,看见刘府荷花池里莲叶朵朵,想着刘老大人在夏日夜晚可能爱花惜花甚至于和莲花、莲叶为伴,就做了那首诗。
晚辈是斗胆站在刘老大人的角度作的诗。”
当时的情景众人都有所耳闻,闻言也就大都相信了他的这个说法。
突然,一副纵欲过度的贾赦出言要求道:“如此,贤侄可否将墨宝送一幅给我?”
老实讲,贾赦这个要求真的不过分,如果是贾政开的口,贾清二话不说就直接送了。可对于贾赦,贾清是真不想给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