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鼓吹乱杀乱烧,提出〃 杀尽一切反动派的头颅,烧尽一切反动派的房屋〃 等口
号。毛泽东为了纠正这些过〃 左〃 的倾向,所以才有了〃 富农路线〃 ,实际上〃
富农路线〃 ,并不姓〃 富〃。毛泽东最初规定的土地政策是:没收一切土地,地权
属于政府:以乡为单位,抽多补少,按人口平均分配。后来发现两个问题:(1 )
没收一切土地,连中农也伤害了;农民没有地权,不安于耕种,中农,贫农都不
满意。(2 )
抽多补少,平均分配,结果〃 抽多的不愿抽肥,补少的不愿接瘦〃 ,贫农和
富农间发生矛盾。
毛泽东通过于都,兴国调查,在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解决了第一个问
题:中农的土地不没收,富农的土地只没收其多余部分,小地主不过多打击,地
主酌量分与田地,给以生活出路。
第二个问题经过寻邻调查和南阳会议也得到了解决。南阳会议通过《富农问
题》决议案,提出在〃 抽多补少〃 之后加上〃 抽肥补瘦〃 ,限制了富农把持肥田。
第一个问题的解决似乎有点〃 右〃 ;但联系第二个问题,可以看出毛的所谓
〃 右〃 ,不过是〃 给地主以生活出路〃 和〃 允许富农拥有一份土地〃。他的整个土
地革命策略则是:倾向于贫农,不伤害中农,限制富农,打击地主。贫农是依靠
对象,中农是团结对象,地主是打击对象,对富农则融团结和打击为一体,就像
对待民族资产阶级一样。
与〃 左〃 倾机会主义不同的是:毛泽东主张限制富农,打击地主,但又不主
张把他们饿死,而是让他们活下去。理由是不要逼得他们造反,尽量减少对立面。
穷人因为活不下去才革命,地主富农如果没法活对革命也不利。
关键是要让他们活下去。革命是使穷人活得好一些,富人活得差一些,但总
归都要活下去,只有少数罪大恶极者除外。这样革命才能为绝大多数人接受,一
部分人热烈欢迎,一部分勉强接受,但不会有人饿极拚命。
直到1941年,毛泽东仍然坚持他的这条〃 富农路线〃。他在《关于农村调查》
中说:当时〃 提出解决富农的办法,不仅要抽多补少,而且要抽肥补瘦,这样才
能使富农,中农,贫农,雇农都过得下去。假如地主一点土地也不分,叫他们去
喝西北风,对富农只给一些坏田,使他们半饥半饱,逼得富农造反,贫农,雇农
一定陷入孤立。当时有人骂我是富农路线,我看当时只有我这办法是正确的。〃
①毛泽东曾说过他在井冈山初期所订的土地政策太严厉了,但他从未承认自己犯
过什么〃 富农路线〃 的错误。他致力于农民运动和土地革命,其目的就是要挖掉
蒋氏政权的社会根基。但是在土地政策方面,他的主张甚至比刘少奇还要温和。
正是这种温和的社会政策,使他赢得了大多数,孤立了主要敌人,在极端困难的
条件下站稳了脚跟,并求得了发展,打败了蒋介石。
①《毛泽东文集》第二卷第379 页。
1 13谁高举抗日救国的大旗,谁就能够赢得民心,进而赢得中国1956年9 月
25日,毛泽东坐在中南海的会客厅里,向前来取经的拉丁美洲一些党的代表说:
〃 在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的国家,无产阶级政党要把民族旗帜拿在自己手
里,必须有民族团结的纲领,团结除帝国主义走狗以外的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
让全国人民看到,共产党多么爱国,多么爱好和平,多么要民族团结。这样做,
有利于孤立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孤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①日本帝国主义侵
入中国本土,使中国的政局出现一种新的三角关系:日本人,蒋氏集团,共产党。
毛泽东在这个三角关系中下了一盘绝妙的活棋。
〃 日,蒋,共〃 可不同于历史上的〃 魏,蜀,吴〃。日本人要变中国为它的殖
民地,它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国民党,民族资产阶级以及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
们的公敌。蒋介石与共产党打了十年内战,也是不共戴天的仇敌,但是如今他们
有了一个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这样在〃 日,蒋,共〃 三方就出现了两对
不同的矛盾: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毛泽东敏锐地觉察到,日本入侵中国后,民
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而国内的阶级矛盾则下降为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是起决
定作用的东西。于是毛泽东采取与当年列宁〃 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 相反
的政策谋略,提出要〃 以阶级斗争服从民族斗争〃。跟着这条谋略出现的口号是:
〃 团结抗战,一致对外〃。红军还在长征途中的时候,毛泽东就和张国焘为红军的
去向问题展开了争论。张国焘主张向西退却,毛泽东反对西进,力主北上。他争
辩说,越向西走,红军对中国政治势力的影响就越小。红军的出路不是西进或停
留,而是北上抗日。其理由是:中国人民要打日本,谁要是不把自己的脸面对着
民族敌人,人民就会抛弃谁。他深知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压倒一切。除了极少
数死心塌地的汉奸卖国贼,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愿意接受〃 亡国奴〃 这个可怕的
称号。而汉奸卖国贼肯定要遭到千夫所指,万世唾骂。就像宋代的秦桧,他必须
在岳王庙里永世跪在民族英雄岳飞面前,任凭小孩往头上撒尿。
如今的形势也是这样,谁高举抗日救国的大旗,谁就能够赢得民心,进而赢
得中国。
毛泽东及时捕捉住了日本入侵对中国时局和国人心理造成的新变化。共产党
和红军要想摆脱被动挨打的危局,争取形势的好转,就必须扛起抗日的大旗。可
是这里存在着一个矛盾:当时红军和党的肩耪还很瘦弱,江西时代近30万人马经
蒋介石围追堵截到陕北时剩下不足3 万,这点家当要对付蒋介石就很不容易,如
何抵挡更加凶恶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这一点毛泽东很明白。但是他更清楚:红军
瘦弱的双肩只要一扛起抗日救国的大旗,就会越来越强大。抗日只会兴共,不会
亡共。毛泽东巧妙地把民族利益和党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了。
当抗日和兴共被毛泽东联在一起时,另一个因果链环——反共和卖国却悄悄
套在蒋介石头上了。蒋介石同时面临着两个敌人,而又无法联合其中的一个去对
付另一个。他只能两个拳头打人,可这两个拳头总协调不起来。如果他抗日,就
等于放生了共产党,不仅十年剿共功亏一篑,而且还会纵虎为患于将来。如果他
剿共,又会招致〃 中国人打中国人不打日本人〃 的舆论,很容易背上卖国的嫌疑。
他曾试图摆脱这种两难困境,把抗日的利益和反共的利益统一起来,那就是〃 攘
外必先安内〃。可是这个口号远不及〃 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得人心。因为中国人的
心是先拒外再齐内。毛泽东顺应了这种心理,蒋介石却违背了这种心理。于是,
1936年底蒋介石亲临西安面示张学良:剿共只剩下最后五分钟,一定要坚持这五
分钟,不要坏了党国大计。可就是这最后五分钟,对于爱国心切的少帅来说,也
坚持不下去。
为什么毛泽东敢于联蒋抗日,而蒋介石不愿联共抗日这一点他们彼此都清楚。
联合抗日意味着共产党的合法化,而共产党一旦有了抗日的权利和自由,他就会
很快地把自己的影响和势力扩大到全国。最后,日本人赶走了,站在蒋介石面前
的就是一个更难对付的敌手,而毛泽东则有了击败他的下一个敌人的雄厚资本。
〃 联合抗日〃 的旗子只对共产党有利,蒋介石就不能打了。可这一来,他更
糟了。他不得不把政治上的主动权让给毛泽东。于是,中国的权力资源作了如下
分配:蒋拥有军事优势,毛握有政治主动。毛泽东极力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就是为了寻求这种主动。依靠这种主动,他可以把蒋介石的人马慢慢统过来。最
后,蒋的优势变成劣势,而毛的劣势变成优势。
①毛泽东:《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1956年9 月25日。
1 14今日国人只知张学良是〃 西安事变〃 的功臣,殊不知在张的后面还有个
小人物高福源,而在高后面还有个谋略大师毛泽东日本铁蹄踏上中国土地后,给
中国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不幸。毛泽东审时度势,手中又多了对付蒋介石
的绝招: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毛泽东深知中国人的爱国心与御外侮是分不开的。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形
势下,国内各阶级相互关系势必要发生变化。有了〃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这一招,
不仅可以遏制蒋介石疯狂的〃 剿共〃 行径,使当时处在弱势地位,并很有可能被
蒋介石吞没的革命力量减轻压力,获得喘息的机会,找到合法存在的理由;而且
可以赢得民心,扩大影响,把〃 千千万万〃 ,〃 浩浩荡荡〃 不满意蒋介石对日让
步行为的人从蒋介石的圈子里拉过来,使自己得到发展壮大。1931年,红军在毛
泽东的指挥下粉碎了第三次围剿,根据地一派喜悦。
而此时蒋介石却内外交困,〃 一二八〃 上海抗战爆发,蒋一方面要继续对付
他的心腹大患共产党,另一方面作为一国之主又不得不面对日本人,再一方面,
还要对付内部在抗战问题上发生的分歧和混乱。毛泽东觉得时机到了。
他提出的方针是:红军除留一部分在苏区巩固根据地外,主力应同赣东北的
红军打通联系,发展到闽,浙,赣广大地区,而口号不是别的,就是支持国民党
十九路军的上海抗战。支持抗战打日本人,这还有什么可说的。一下子剥夺了蒋
介石把枪口对准红军的理由,为红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无懈可击的根据。可惜
的是,这一精妙决策没有被当时的中共中央采纳。
但形势继续朝着毛泽东预期的方向发展。蒋介石出卖上海抗战后,又把十九
路军调到福建同红军作战。这不是让中国人打中国人吗十九路军的弟兄们心里不
是滋味:日本人不让打,却要我们来打中国人,有什么出路。于是发生了1933年
〃 福建事变〃 :蔡廷锴联合李济深,公开宣布与蒋决裂。他们在福建成立〃 中国
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并与红军订立了抗日反蒋的协定。这真是千载难遇的良
机:红军面前站着一个主动走上门来的盟友,而当时的红军正处在第五次反围剿
的艰难之中。毛泽东瞄准了机会,他提出利用福建事变,突进苏浙赣皖地区,以
解江西苏区困境的良策。但此时的毛泽东毫无发言权,良机又一次坐失。毛泽东
一直为此惋惜,长征途中他用来说服反对者的一个重要事实,就是当时中央没有
好好利用福建事变是一大失策。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有了发言权,同时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又为他利用民族
矛盾争取国民党军队的谋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1935年底,他在瓦窑堡会议上亲
自作了题为《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会后又成立了党的白区工作
委员会,专门做国民党军队的转化工作,在〃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 团结抗战
〃 的口号下,利用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第一个转化对象是东北军的一个团长高福源。蒋介石没有在长征中把红军消
灭,于是又令东北军和西北军到陕北歼灭立足未稳的〃 共匪〃。这种中国人打中国
人的事对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将士来说也不是滋味,他们的血不是洒在抗日的战场
上,而是洒在反共的战场上。高福源就是在与红军交战时被俘的。仗打得不明不
白,现在又做了阶下囚,他沮丧,懊恼,只等杀头了事。
没想到红军根据毛泽东的统战政策,对他这个俘虏特别优待,给予他比红军
自己还好的吃,住条件,这使他明白了〃 停止内战,团结抗日〃 的民族大义,认
识到蒋介石〃 攘外必先安内〃 的政策是置民族危亡而不顾。红军的政工人员当然
不会忽略东北军特有的恋乡心理,他们向俘虏们提出了一个红军与东北军联合抵
抗民族大敌,打回东北老家去的建议。民族仇恨加上优厚的待遇,终于使高福源
感到共产党比国民党更得人心。
高福源原是张学良的卫队长和亲信,在他身上花再大的心血也是值得的。高
果然不负共产党的厚望,他被放回东北军后,立即向张学良痛哭陈词,用他刚刚
从红军那里听到的民族大义来劝说张学良。张学良与日本人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之
仇,又为蒋介石在〃 九一八〃 事变中背了〃 不抵抗〃 的黑锅。
经过爱将这么一番哭劝,家仇国恨一齐涌上心头,张学良终于痛下决心,在
〃 拜把兄弟〃 和〃 民族大义〃 之间作出了明智的选择,走上了联共抗日的道路。
今日国人只知张学良是〃 西安事变〃 逼蒋抗日的功臣,殊不知在张后面还有
个小人物高福源,而在高后面还有个谋略大师毛泽东。张学良作出联共抗日的决
断后,立即派高福源重返红军驻地,请红军派出正式代表与东北军商谈联合抗日
的大计。当时,亲自接待这位〃 俘虏〃 特使的正是毛泽东,毛泽东感谢高为国家
为民族办了一件大好事,当然也是为共产党办了一件大好事。
1 15一些不了解中国政治的西方观察家,不明白为什么在经过十牟年战后,
红军和白军忽然携手合唱《友谊地久天长》著有《中国——我的第二故乡》的西
德友人王安娜1937年春天在延安请教毛泽东:要是统一战线成功的活,延安会发
生什么变化呢毛泽东答道:〃 党的现行的许多政策,大概会放弃吧。比如,停止
没收地主土地,只是要求减租。对我们来说,蒋介石如果真的认真抗日,我们甚
至准备把红军交给他指挥。边区的领导权也可以协商。我们的目标暂时可以搁下,
以对付共同的敌人。〃 ①为了抗日大计,甚至可以交出军政领导权!
但这只是〃 暂时〃 的。暂时这样并不意味着将来也是这样,一切依时间转移。
暂时这样做首先是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日本人打进中国,要变中国为它的
殖民地。而中国不只是国民党的中国,共产党也有一份。如果民族利益不得保全,
谈何共产党一党利益暂时这样作还有另一个原因。共产党暂时还很弱小,还不足
似同国民党抗衡。而抗战正是扩大影响,积蓄力量,壮大自己的好机会。这样看,
暂时搁下我们的目标,岂不更有利于将来吗共同抗战还没有开始,毛泽东就向斯
诺预言,抗日战争不仅将使日本侵略者发生由强到弱的转化,国内的革命力量和
反动力量也要发生强弱转化,到抗战结束时,〃 中国革命力量的人数将会大大增
加,装备更精良,更有经验,更得人心,并将成为亚洲东部的主要力量〃。②共产
党的目标只是暂时搁下了。早在延安时,毛泽东就对斯诺说:〃 共产党永远不会
放弃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目标。〃 ③除了在国共和谈的桌上,毛泽东从不隐讳,
共产党不最终夺取政权决不罢休。眼前的一切,只是将来的一个必经环节。眼前
不这样做,一是因为外敌当前,应以民族大义为重:二是力量不够,还不到最后
决战的时候。
一些不了解中国政治的西方观察家,不明白为什么在经过了十年激烈内战之
后,红军和白军忽然携手合唱《友谊地久天长》。是红军变白了还是白军变红了
斯诺说:〃 谁都没有变。〃 认为中共现在为民族独立而战,就是放弃了原来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