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南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慕南枝- 第4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姜宪笑着点头,又打了个哈欠!

    白愫直笑。

    姜宪不好意思地喝了口茶,提了提神,道:“我这春困来得早了点。”

    白愫笑眯眯地颔首,说起了这次来意:“请王爷放心,家父很是感激王爷。家里的那些小免崽子是得给个教训了。”

    姜宪这才迷迷糊糊地想起简王家被抄的事。

    她不禁赧然地笑了笑,道:“我这几天都感觉精神不济的样子,吃了就喝,喝了倒头就睡,没太在意外面的事。”

    “你可心真大!”白愫无奈地点了点姜宪额头,道,“我还担心你心里不好受,谁知道你根本就没有放在心里!好了,你既然没事,那我就走了。”说罢起身就要离开。

    姜宪忙拉了白愫的手,笑道:“你就忽悠我吧!走什么走?一起用了午膳再回去。我猜着国公爷肯定和王爷在一起,宗权马上要走了,京里的事肯定是要交给国公爷的,他们今天晚上不到亥时肯定回不来,我们正好说说体己话。”

    白愫就道:“我像你?没人管,又不用管谁。我家里还有两个孩子要我照顾呢。”

    “那就让念慈和怀慈到这边来用晚膳,你们一起回去!”姜宪道。

    白愫想了想便应了,两人一起用了午膳,歪在炕上说话,可没说上几句话,姜宪一个人歪在大迎枕上睡着了。白愫摇头轻笑,让小丫鬟拿了夹被给她搭上,自己也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一直等到念慈和怀慈来时的喧哗声才被吵醒。

    她忙起身梳妆,随手把姜宪也给摇醒了。

    姜宪揉着眼睛赖在炕上不想起来,李谦和曹宣回来了。

    白愫奇道:“他们俩人怎么走到一块去了?”

    来通禀的小丫鬟笑道:“中午王爷差了人来问郡主起了没有,知道县君也在,下衙的时候就邀了国公爷过来用晚膳,又派了人去接两个小公子,就全碰到了一起了。”

    “不过他们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姜宪嘀咕着,喝了口茶,这才觉得人清醒了不少,让小丫鬟服侍她更衣。

    大家一起欢欢喜喜地用了晚膳。

    姜宪念着慎哥儿不在家。

    若是慎哥儿在家就好了!

    而远在千里的慎哥儿正小霸王似的站在山头,看着被他捉的水匪不免有些洋洋。

    这下他爹该同意让他跟着卫大叔和云大叔去讨伐赵啸了吧?

    经过短短二十几天的相处,原本的卫属和云林已经变成了卫大叔和云大叔。

    送走了曹宣的李谦莫名连打了几个喷嚏。

    他不禁在心里暗忖,也不知道是谁在想他

    亲们,今天的更新!

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左右() 
京城发生的事很快就传到了江南。

    大家不免议论纷纷。

    有的说临潼王只手遮天,没有朝廷的允许就敢杀简王和涉嫌夺帝的藩王、禁卫军侍卫、简王府男丁,流放了简王府的妇孺,太嚣张了,简直是视皇权如无物,朝廷应该狠狠地惩诫临潼王府一番才是。

    但支持这种说法的很少,多的人还是觉得李谦有情有义,为了家眷怒发冲冠,不畏权贵斩杀宗室亲王。有人甚至夸李谦有侠义之风,推崇之极。

    路过金陵城最繁华街市的李瑶听着那些市井之人的议论声,默默地放下了车帘,闭上了眼睛靠在轿椅上,神色疲惫地吩咐随随行的管事:“回家去!”

    管事一愣。

    之前李瑶正准备前往左家。左以明前两在就写了帖子过来,说是要请他们家大人过府,有要事商量,据说前去的还有几位内阁的大人。

    宰相门前七品官。

    他在李家当差这么多年,有些事不用别人说他也知道。

    皇上弃城,随着赵啸南下,跑到了福建。朝廷重臣却大多数留在了金陵。金陵如今被临潼王掌管。这些大人既要青史留名又要身家性命,想来和他们家大人一样寝食难安。这还不得商讨个对策啊!

    左大人找他们家大人过去,肯定是为了这件事。

    没想到他们家大人不过是听见一群市井之徒的蜚议,就突然决定不去左家了……这与京城的事有什么关系?不是应该趁着临潼王不在金陵的时候快点拿个主意吗?

    但李瑶说了话,管事肯定不敢质疑。他忙上前几步低声叮嘱了轿夫几句,几个轿夫身子一拐,立刻就走了旁边一条回李家的捷径。

    李瑶细细地捋着自己的胡须,直到轿子停在了自家的门前,这才叫了随行的管事,淡淡地道:“你去左家给左大人送个信,就说我年事已高,早就应该是致仕的人了,他们的聚会我就不参加了。朝中的小朝会我也不参加。以后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以后再说。”

    从前他提出致仕赵玺没有答应,就已经只出席大朝会不出席小朝会了。

    也就是不再管事的意思!

    这就是要置身事外。

    左以明得了这样的信双眉不由深深地蹙了起来,又不好多问李家的管事,只好让人赏了钱打发出去,转身进了书房隔壁的小间,问之前回避的姚先知:“你说,李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姚先知迟疑道:“李大人应该是想致仕吧?”

    如果他是李瑶,也会选择这条路。

    皇上和赵啸摆了李谦一刀,一旦李谦战胜,靖海侯府上上下下肯定是活不成的。就像简王,不过动了点不该动的心思,李谦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不请自行,抄杀了简王府。还有那些禁卫军侍卫,涉及京城一大半的功勋之家,李谦说杀就杀,说降爵就降爵,毫不掩饰自己的怒意,这说明什么?

    说明李谦已经不把皇上放在眼里!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这次聚会的原因——如果李谦有意做摄政王还好,他们好歹还是俸承的一个皇上,一个君主。可如果李谦像司马昭似的要取而代之呢?

    他们继续遵俸赵氏王朝,就是灭国之臣,不被斩杀也要被罢官流放。若是他们改俸李谦,那就是不忠不义的贰臣,在史书上留下骂名!

    真是件左右为难的事。

    姚先知头痛不已,非常羡慕李瑶这个时候能倚老卖老丢手不管。

    左以明和李瑶的关系亦师亦友,以他对李瑶的了解,李瑶不会坐以侍毙。这次聚会,他就是想摸摸李瑶的底,然后委婉地表示会以李瑶马首是瞻,跟着他一道走。

    李瑶不来,这场聚会还有什么意思?

    几个人心不在焉地讨论了半天目前的处境,也没有一个人拿出什么特别的法子,聚会悻悻然散了。

    姚先知索性直奔李瑶府邸。

    李家的气氛显得有些凝重,走进去的时候,院子里连个小厮和小丫鬟都没看见,府邸透着几分清冷。

    他心中隐隐有些不安,等见到李瑶,见李瑶几个贴身的随从、小厮悄无声息地在整理着李瑶书房里的藏书,他有了一种果然如此、大石头落地轻快。

    “老大人这是做什么呢?”姚先知笑道,“这不年不节的,怎么收拾起藏书来?”

    李瑶还是比较欣赏这位新晋大学士的机敏的,事到如今他也不想隐瞒,还带着能提醒一个是一个的微妙心情,指了指身边的太师椅,示意姚先知坐下来说话,然后还亲自给姚先知斟了杯茶,这才徐徐道:“左大人为何叫了你们去,你又为何来拜访,我就为何要让人收拾藏书。”

    姚先知欠了欠身,当是还了李遥的斟茶之礼,忙恭敬地双手接过了茶盅,一双眸子却精光闪闪地望着李瑶,慎重地道:“莫非李大人想致仕了?”

    他问的还是比较含蓄的。

    李瑶微微地笑,想了想,道:“姚大人觉得不妥吗?”

    姚先知老老实实地道:“老大人难道不觉得此时宜静不宜动吗?不管是摄政王还是司马昭,不为人所用,那就是大忌啊!”

    果然是个通透人。

    李瑶面上却一紧,冷冷地道:“原来姚大人是这么想的!”

    姚先知闻言不由在心里骂了姚先知一句“老狐狸”,到了这个时候还一句口风也不露,难怪左以明在他面前也垂手恭立了。

    他自认为不是李瑶的对手,干脆坦然道:“若是王爷只想做个摄政王,就应该在京城立那藩王为帝才是。只怕临潼王别有打算。我寻思着,我只能从后面一条路上找个出路了,所以来请教老大人,给后辈拿个主意。”说着,他起身恭恭敬敬地给李瑶行了个礼。

    李瑶欣赏地微微点头。

    姚先知还不知道李谦的杀手锏,已给通过这段时间发生事猜测到李谦的打算就这份察颜观色的能力已比左以明强多了。不过,以左以明和李家的这层关系,左以明还是会被重用的。

    李瑶心中微动。

    他不可能真在这个时候致仕。

    李谦显然走的是阐让之路,最需要的就是朝臣们和各路勋功、宗室的认可和认同,这也是为什么李谦在京城大开杀戒的缘故。他这个时候致仕,坏了李谦的大事,他肯定会变成那只惊吓猴子的鸡。

    姚先知这个明白人,应该可以用一用。

    ※

    亲们,今天的更新!

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死讯() 
,李瑶性格刚毅,做了决定的事立刻就会去做。

    他想了想,问姚先知:“你有什么打算?”

    这就是要说体己话的意思了。

    姚先知心中一喜,可话在嘴边打了几个转,这才压低了声音道:“老大人也同意我的说法吧——临潼王应该另有打算!”

    连摄政王都不做,那就只有自立为王了!

    李瑶笑着点了点头,道:“你这小子还不错!”

    同意了他的观点。

    姚先知虽然在心里琢磨了几遍了,可听到李瑶这么说,他还是吓了一大跳,半晌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李瑶没有为难他,而是半带劝慰半指点地道:“你也别总和左以明搅和在一起。他和你不一样。他和李家是姻亲。不看僧面看佛面,临潼王怎么也会顾着他的。你要学会韬光养晦。临潼王不在,你就好生生地侍在自己的府邸看看书,练练字。等到临潼王回来了,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这是什么意思?

    姚先知的眼睛转了又转,小心翼翼地问:“照老大人的意思,是让我顺着临潼王……”

    如今皇上跟着赵啸去了闽南,李谦就是想让皇上让位于他,也得皇上在他手里才行。如果是强行夺位,他们这些前朝的臣子岂不是成了谋逆之人?到时候史书上会怎样评价?

    姚先知心里还是有点过不去这道坎的。

    李瑶自己就是两榜进士出身,自然猜得出姚先知的心思,但有些话能说,有些话不能说,他捏着稀疏的胡须道:“你既然来请教我,我肯定是有什么说什么。全看你相信不相信了!”

    “我当然相信老大人!”姚先知连声道,可出了李府心里还在犯嘀咕。

    李瑶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他知道了什么事?

    所以才没去左家参加他们的聚会?

    他心里打着鼓,反复地思忖,最终还是决定听李瑶的话,借口风寒,请了几天假,闭门谢客,在家里不是读书就是写字,心像在油锅上炸似的,偏偏还要做出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

    好在内阁的内位阁老不是这个请假就是那个请假,赵玺和李谦都不在城中,钟天宇又只负责金陵城的安危,其他的事一概不管,六部三院虽然乱糟糟的没个正经人干事,城中却没有出什么乱子,也就没有人去关心姚先知到底是真病还是假病了。

    百姓依旧像太平盛世似的该议政就议政,该做买卖做买卖,有些大商贾还仗着和董家的关系恢复了些北边的生意,外面看来,金陵城里歌舞升平,一派繁荣景象。

    收了元宵节的花灯,很快就迎来了二月初二的龙抬头。

    北方这个时候还有些冷,要到了三月三女儿节踏青的人才多起来,可在南方,爱美的妇人都开始换上春裳簪了鲜花准备踏青了。

    就在这个是时候,李谦从京城回到了金陵城。

    一帮子朝臣全都傻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各找各的师尊或是同门拿主意。

    左以明以不变应万变,通知朝臣按惯例上朝。众人这才像有了主心骨似的,在李谦回到金陵城的第二天一大早,都按品着装,进宫议政。

    谁知道李谦站在空无一人的龙椅下面第一件事就议处置简王的事,补办手续。

    吏部、礼部、大理司没有一个人有异议,当朝就在各种公文上盖了章,送达各县州府。

    李谦的第二件事议的是征战闽南之事。

    朝中大臣也没有任何的异议,很快就通过了。

    李谦亲任了大将军,清点校尉,整装待发。

    出发的那天,夹道全是看热闹的百姓,大家都还在议论,说临潼王连鞑子都给打走了,区区靖海侯府,根本不值一提。好像李谦是去郊游而非打仗去的。

    出了城,谢元希忍不住策马走到了李谦身边和他低语:“看来刘荧这孩子做得不错。”

    很多的街头巷尾的流言蜚语,都是刘荧的人传播的。

    “这办法倒很有效。”李谦含笑道,“得跟柳先生说一声,以后得注意金陵城中都议论了些什么。”

    这次出征,柳篱没有跟着他南下。因为慎哥儿还和卫属在苏浙“巢匪”,他把柳篱留下来“照看”慎哥儿,帮着左以明管理金陵城。

    谢元希笑着应诺。

    二月中旬,福建那边就传来消息,赵玺带着顾朝、金海涛等臣子福州城里设立行宫,暂时落脚福建,封了赵啸为大将军,统领天下兵马,并且重组了内阁。

    天下一片哗然。

    留在金陵城里的文武百官更是惶惶不知所措,还有当年跟随赵玺从京城到金陵的老儒在金陵贡院门前撞死的,也有挂印归家的,还有大骂靖海侯卑鄙无耻,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但更多的,还是选择了留在金陵城,等候最终的结果。

    半个月之后,从上绕传出了赵玺的死讯。

    心知肚明的李瑶和左以明默然不语,可金陵城却像翻了天似的。

    据说是李谦已行军至上绕,偶遇一妇人寻子。说是三个月前,有一群陌生人路过她家村子,在村中歇息了两夜,那些人走后,她儿子就不见了。她听闻李谦大名,求李谦帮忙。李谦派人去查,发现那村落附近有座新坟,坟中所葬之人和赵玺有七、八份相似。

    李谦连夜将棺椁送回金陵。

    经刘皇后确认,死去的正是赵玺。

    而且已经死最少三个月了。

    这仗当然也打不成了。

    李谦班师回朝。

    刘皇后嚎啕大哭,说皇上是仁慈之君,当初说皇上弃城而逃的她就不相信,原来皇上是被人害死了,根本不是在弃城而逃。何况皇上让人带了诏书给临潼王勤王,又怎么会知道临潼王攻破金陵城却弃城而逃呢?

    传言说,刘皇后跪在李谦面前求李谦为皇上报仇!

    这下子天下都炸了锅。

    不免有人要问,既然如此,当初刘皇后为何不说?

    就有人帮着刘皇后辩解。皇上在赵啸的手里,刘皇后要说皇上是被迫去的闵南,皇上还活不活了?

    天下人都觉得这话有道理。

    听到消息的赵啸却傻了眼。

    他千算万算,怎么也没有想到李谦会来这一招。

    釜底抽薪!

    李谦根本就没有想过要和他一战,而是直接否定了赵玺的身份。

    不知道为什么,赵啸直想笑。

    他把谍报亲自送给赵玺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