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最后这句还真就打动了姜宪。
等到简王走后,她叫了云林过来问他那边的进展。
云林斟酌着道:“陈荧毕竟是外来人,在金陵没有根基,和那些宫女、内侍们打交道还好说,和那些堂官就有些不够看了。不过,从陈荧现在传过来的消息看,韩太后的死,还真的很不寻常。
“郡主是在宫里长大的,应该知道,一宫之主殡天了,服侍的要么荣养,要么会全部处置了。韩太后宫里的人就全被处置了。而且处置的非常仓促。韩太后早上被发现昏迷的,中午那些近身服侍的就全都被皇上身边一个叫阿福管事太监给处置了,之后在韩太后身边服侍的说是韩太后宫里的人,实际上全是在殿外服侍的,有些甚至是打扫庭院的,没有品阶的官女内侍。就算是这样,韩太后殡天不过两个时辰,这些人也都被阿福处置了。
“因为朝廷南下,朝廷暂时没有财力支撑六部三院全都跟着搬过去,内务府也只是跟了一大部分过去,还有一部分是临时从那些小吏中提拔的。有些进出的手续和资料都流转的不合规矩和程序。从韩太后宫里出来的几乎都没有在内务府备注,也没有在各宫当差。也就是说,这些人都不翼而飞了!”
就算是姜宪这样两世为人,经历过血腥宫变的人,听到这话都打了一个寒颤。
“韩太后身边服侍的最少也有两百来人吧?”姜宪想到记忆中太后的配置,沉着脸道,“难道全都不见了?”
“我们能查到的人几乎都不见了。”云林有些迟疑地道,“陈荧接近那些宫女、内侍,不过是想看看有没有哪个宫女、内侍和韩太后身边服侍的人相熟的,寻思着能不能从这些人嘴里打听到些什么?”
这两百人,十之八九都已经丢了性命!
姜宪沉默了半晌,这才面露几份倦容地轻声道:“你敢肯定这些人都是阿福处置的?”
阿福这个人她是有印象的。
先是代表赵翌给她送信,后来又跟着赵玺去了金陵,是赵玺身边有头有脸的大太监。而且这两年阿吉不时和金陵行宫的人联系,传回来的消息说阿福越来越受赵玺的器重,他对赵玺好像也很忠心,韩太后去世后,他几乎是赵玺一人之下,后宫千余宫女、内侍之上。
这样一个人,做出这样大的事来,没有赵玺的首肯和支持,是不可能的!
而且,赵玺一个还没有亲政的皇帝,一个人也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来。
这其中,恐怕还有赵啸的功劳。
若是揭穿了这件事,的确可以给赵玺和赵啸致命的打击。
江南多文士,自古以来就看重忠义二字。
他们这样,只会让江南文士唾弃!
她要不要去金陵呢?
姜宪当然不会相信简王的话,天真的以为自己只要去了金陵,就可以查出真相,得到证据,可她至少可以把这锅让赵啸背了,让李谦从中得利。万一真是赵啸,那也算是皆大欢喜,万一不是赵啸,正好可以麻痹凶手,由明转暗,花几年的功夫把韩同心的死查清楚也不迟。
云林听着冷汗直冒,劝姜宪:“那人既然敢动韩太后,就不是一般的人。我们还是小心点为好。”
有些事他不知道怎么告诉姜宪。
大家都觉得赵玺没有亲政,好像什么事也干不成似的。实际上赵玺对身边的太监宫女非常的好,和性情暴烈,动辄就对那些宫女、内侍喊打喊杀的韩同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赵玺因此很受宫女、内侍的爱戴,他在宫里很有影响力。
若说韩太后之最值得怀疑的是赵啸,那另一个值得怀疑的就是赵玺了。
赵啸是因为和韩太后有直接的利益冲突,所以不管是简王还是他,都觉得赵啸的嫌疑最大。可能让韩太后身边服侍的宫女、内侍全都不见了,只有可能赵玺的手笔。
赵玺再不济也是赵啸的帮手,是庇护赵啸的人。
那赵啸在赵玺的婚事上所表现出来的勤勉、劳累也就有了根据。
可赵玺是姜宪力挺上位的人,是姜宪的表侄,这样的推论如果没证据,姜宪的感情上能接受吗?
“我看这件事还是要好好和王爷商量商量。”云林风轻云淡地笑道,实则心一颗心已经悬了起来,“就算您去金陵,也不能就这样去?郡主仪仗,随身的护卫,这都不是一时可以确定下来的。还得王爷亲自打招呼才行。”
若说这天底下有谁能阻止姜宪的决定,那就是李谦了。
云林决定还是把这件事交给李谦去操心。
他没这个能力!
姜宪当然不会就这样贸贸然地过去。
她怀疑这件事与赵玺有关。
前世,在那样的情况之下赵玺还敢亲自上阵毒杀她,这一世赵玺相对自由很多,就更有胆量干掉韩同心了。
只是她一直没有想明白,如果韩同心真的是赵玺杀的,他为什么要杀韩同心。
韩同心不过是个内宫的妇人,不像前世,没有她的同意,赵玺就不可能亲政。
※
亲们,今天的更新!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四起()
姜宪摄政的时候,对朝廷的把控比曹太后还要强势和有力,就算是赵玺成年了,她一句“赵玺行事还不够持重”的话,就可以让赵玺继续做他的傀儡皇帝。
姜宪能理解赵玺杀她之心!
至于赵啸,那就更没有理由杀韩同心了。
他杀了韩同心,只会让赵玺对他心生顾忌,觉得赵啸是第二个赵胜。
赵啸这个时候还没能一统江南局面,还需要赵玺支持,他不应该犯这么简单和愚蠢的错误才是。
那赵玺在这件事里到底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呢?
姜宪很想知道答案!
她跟李谦说,她想去趟江南。
李谦坚决不同意。
江南不是他的势力范围,何况还有个赵啸在金陵,因为韩同心之死,蔡如意至今还没有下落,他虽然不想把事情想的更坏,可他却没办法控制自己,感觉姜宪去了江南就会像个肉包子似的,不仅香味四溢,还会引人垂涎。
他忍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把赵翌留下来的痕迹清理光了,难道还要继续忍受那些外人对姜宪的影响吗?
无论姜宪跟李谦说什么,李谦都不松口。不仅如此,他还破天荒地进了趟宫,把这件事告诉了太皇太后和太皇太妃,让这两位老人家帮着劝劝姜宪。
姜宪无奈败下阵来。
可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事。
陈荧从金陵那边传回来一个消息。
他没有找到更多的关于韩同心之死的线索,却无意间发现蔡如意的影踪。
她好像被赵啸关在福建的一个宅子里,病得很厉害,赵建童则在蔡如意身边侍疾。而赵啸和外室所生的两个孩子已经登堂入室,经过靖海侯府长辈的同意,记在了蔡如意的名下。这件事,赵玺也知道了。
赵玺不仅没有喝斥赵啸混淆嫡庶,而且还出面帮着赵啸说服了靖海侯府几位不同意的长辈。反倒是赵啸表现的有些奇怪。
从前韩同心活着,蔡如意进出宫庭如进出自家的菜园子的时候,赵啸和蔡如意表现的并不亲密,甚至还传出了因为赵啸表现出了想废嫡立庶的心思,韩同心为了帮着蔡如意,要杀害赵啸庶长子的事,可现在蔡如意被拘禁在了福建,赵啸反而没那么急着把在外面养的两个儿子接回来了。
“也就是说,”姜宪沉吟着问云林,“这两个孩子记在蔡如意的名下,有可能是皇上的意思?”
云林点头,道:“王爷也知道了这件事。照王爷的说法,可能是皇上想奉承赵啸,结果有力过度,反而坏了赵啸的好事——赵啸若是放弃了蔡氏和赵建童,大可再等些时日,等到蔡氏和赵建童相继病逝,再续娶一房正妻,生儿育女,这才是正经。”
否则,两个庶出的孩子就算是上了家谱,记在了蔡如意的名下,可靖海侯府的人都知道这两个孩子到底是怎么样的出身,等到蔡如意和赵建童“去世”了,赵啸再娶,这两个孩子反而成了继室之子的伴脚石。
或许是因为前世的缘故,姜宪总是会恶意地猜测赵玺。
她闻言不禁猜测道:“说不定这正是皇上要的。”
赵啸的家宅不乱,他又怎么有机会给赵啸惹点“小麻烦”呢?
云林听着苦笑,犹豫了片刻,还是笑道:“郡主和王爷不愧是夫妻,这件事想到一块去了。王爷还说,赵啸此时只怕很是后悔。不应该一巴掌就把蔡氏和赵建童掀翻在地的,否则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但就算是发生了这样的事,赵啸也没有办法责怪赵玺。毕竟赵玺是为了他好。他不是之前还要废嫡立庶吗?这也有可能是蔡氏和赵建童一直活着的重要原因。”
只要蔡如意活着,就可能随时把记在自己名下的这两个庶子“处置”了。
云林此刻才委婉地道出他告诉姜宪这件事的目的:“王爷觉得,那赵啸已是丧心病狂。为了家庭利益,居然连自己儿子都不顾了。郡主去江南,太危险了。谁都知道郡主是王爷的软肋。若是赵啸不管不顾地把您留在了江南,王爷也就只能俯首听臣,由那赵啸奴役了。”
姜宪又是好气又是好笑,道:“那你去跟王爷说一声,就说我知道了。我以后就只在家里呆着,哪里也不去。这万一要是遇到了那不知道好歹的人把我掳了去,我们临潼王岂不是成了别人手中的一颗棋子,别人指哪里,他就走哪里!”
男女有别。云林并不十分的了解姜宪,听不出姜宪这话是玩笑还是讽刺,只得硬着头皮应诺,忙去回了李谦。
正好有事要请姜宪示下的阿吉在外面听了个音,大致上知道云林在和姜宪说什么,云林走后,他把自己要办的事办完了,想到冬月前几天做成了两桩大买卖,姜宪高兴得不得了,和冬月算过帐之后,让冬月把银子全都给了谢先生,不免生出几分争强好胜之心,试探着对姜宪道:“郡主,金陵行宫那边,没有查到蔡氏的下落,倒是发生了一件事。说是皇上前些日子大发雷霆,把苏佩文叫进去狠狠地训斥了一番,说内阁无能,金陵城里流言四起,朝廷却无力监管,问苏佩文到底还想不想干了!
“给我传话的太监说,当时汪阁老等人都惊呆了。
“自皇上登基以来,还从来没有直接训斥过哪位朝臣呢!
“但散朝之后,汪阁老等人还是像平常那样去上书房和皇上商量朝政,靖海侯却立刻打道回府出了宫,皇上想问他朝政都没有问成。
“皇上身边服侍的人说,皇上很不高兴,还是汪阁老劝了几句,皇上这才消气。第二天的早朝依旧和靖海侯说说笑笑。”
他说到这里,颇有些幸灾乐祸地压低了声音道:“听说,有人听见皇上和靖海侯吵架了,不过是两人面上都看不出来罢了。那天在大朝会上,皇上实际上是指桑骂槐,不然也不会喝斥苏佩文,却把靖海侯给气走了。
“靖海侯迟早要失宠!”
说得赵啸像个宠物似的。
姜宪呵呵地笑,喝斥阿吉:“说话就说话,别那么多废话,加一些自以为是的内容,弄得我也不知道你哪句是真的,哪句是假的。我看,得把你丢给云林去学学规矩,不然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你说的十句话里最多也就两、三句有用。我每天那么多事,总不能让我去猜测你话里的意思吧?”
※
亲们,今天的更新!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看看()
阿吉服侍姜宪也有这几年了,知道姜宪待人宽和,只要不犯什么原则上的错误,轻易不会惩处身边的人。
“那哪能呢?”阿吉连连笑着摇头,道,“我怎么敢在郡主面前添油加醋。”
心里却告诫自己,以后说话一定要注意分寸,哪些是真实发生了的,哪些是给他递消息的人自己想当然,他也得能分辨才是。
主仆两个说了半天的闲话,李谦和慎哥儿一起回来了。
进门的时候,父子俩不知道说什么说得兴高采烈的。
姜宪看了也欢喜。
难得上前去迎了李谦,笑着问道:“今天你们怎么一起回来了?衙门里没什么事吗?今天下午不是在吴先生那里上课吗?我瞧着还没有到下学的时辰,你怎么就回来了?”
慎哥儿嘻嘻笑,上前拉了姜宪的手,扬头看着李谦笑。
李谦不禁笑着摸了摸慎哥儿的头,温声对姜宪道:“今天衙门没什么事,我寻思着慎哥儿自从跟着吴先生启蒙,我还是他第一天云吴先生那里上学,和去年放年假的时候去接过他,每天忙得都没时间去看看,就提前下衙,去看了看慎哥儿。”
慎哥儿听了不住地点头,还对姜宪道:“娘,爹还带着我去看了郑先生。郑师兄家的娘子快要生宝宝了。郑师娘还要留我们吃饭。爹说您一个人在家,我们就回来了。”
他拜了郑缄为师,郑从就成了他师兄。
或者是因为从小就跟郑缄相处的很多,尽管吴先生教他读书非常的用心和认真,可他还是更喜欢郑缄。放假的时候常去探望郑缄,郑缄好像是觉得慎哥儿读书比较辛苦了,慎哥儿去的时候郑缄从来不把他拉到书房去考量功课或是教他写字画画,而是拉着他今天做个孔明灯,明天做个漏钟什么的,像老小孩子带着个小小孩玩似的。
慎哥儿每次去了都玩得很尽兴。
“啊!”姜宪故作惊讶地挑了挑眉,逗着慎哥儿开心,道,“你们还去了郑先生家呀!郑师兄家的娘子快要生宝宝了,是谁告诉你的?”
慎哥儿高兴地道:“是师娘告诉我的呀!师娘还说,等到师嫂生了小宝宝,就把我叫去家里看小宝宝。”
前两天郑太太为儿媳妇向姜宪讨了副保胎的方子,那时候就把郑从媳妇怀孕的消息告诉了她。
“你岂不是又要做哥哥了?!”姜宪笑道,“那你以后就要更懂事才行。不然怎么照顾弟弟!”
“娘,你说错了!”慎哥儿听了得意地笑道,“我不是做了哥哥,而是做了叔叔。”他说着,还强调道,“郑先生说,我是小叔叔。”
姜宪和李谦闻言不由都哈哈大笑。
一家三口围着炕桌吃了饭。李谦陪着慎哥儿练字。见慎哥儿的字写得越来越好了,很是欣慰,就和坐在一旁的给慎哥儿做袜子的姜宪说话:“过几天周照要过来了。我上个月向吏部推荐了周照,他要过来做顺天府尹了。这次他会带夫人孩子一起上任,我到时想在家里招待他们俩口子,你这边也要准备准备才是。”
这就是要和周照做通家之好的意思了。
顺天府尹,就是掌管京城行政事务的最高官吏了。
周照现在是陕西布政使。
同样都是三品官吏,若是朝廷还没有南下,周照一个地方官员调任京城,简直可以说是看得着的青云直上。可现在,京城是李谦的地盘,同样的调任,周照这样不仅容易打上李谦的标签,让人觉得他追随了李谦。
这对周照的名声甚至是仕途都会有不好的影响。
他难道真的决定跟追李谦不成?
“家里的厨子丫鬟都是现成的,正好我们也有些日子没有招待朋友了,”姜宪道,“是要发好好地在家里招待几个朋友了。我这就让阿吉去打听打听周大人家的事,周家来做客的时候也好安排。”
比如说周夫人是什么地方的人,周家人吃饭都有什么禁忌,周大人家的几个孩子哪个娶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