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南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慕南枝- 第2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好像是谁来了,急着要见大人,大人就吩咐把早膳摆在了外院书院。大人用了早膳回来,您还没醒,大人就留了话,说是今天中午和晚上都不回来用膳了,去了衙门……”

    姜宪张大了嘴巴,又很快闭上了。

    这才刚刚走马上任,就开始日理万机了。

    从前赵翌也没有他这么忙啊!

    不过,赵翌是昏君,李谦估计要做能吏。

    姜宪腹诽着,重新躺了下来,道:“我还要睡一会,你们过半个时辰再叫我。”

    反正李谦已经走了,她也懒得那么早起来了。

    百结笑着应是,表情颇有些无可奈何。

    姜宪睡了个饱,起来用了不知道应该称之为早膳还是午膳的饭,感觉人精神了很多。然后就接到了夏夫人派人送来的帖子,说是王成明天离开陕西,请她和王夫人吃饭,既是为她洗尘,也为王夫人送行。

    她无所谓,让送贴子的嬷嬷回话说自己一定会到。

    之后又陆陆续续地收到了各式各样的帖子,有请吃饭的,有请赏花的,有请听戏的,大家的目的都一样,想开始同李家走动。

    情客是宫里训练出来准备做姑姑的人,对这些事情门清。姜宪就把这些帖子全交给了情客处置,情客安排她今天去哪家她就去哪家,安排她见什么人她就见什么人,虽说每天都有应酬,却也不累,还认识了几个丈夫在陕西都司任职的太太,平时出去应酬的时候遇到了,在旁边听她们八卦,也挺有趣的。

    日子转眼间就到了五月。姜宪这才发现自己和李谦这两个月都早出晚归的,还没有在京城时相处的时间多。而且他们每次亲热的时候都是在她半梦半醒之中,事后她又总是累得直接就睡,几次好像都听到了李谦的叹息声。

    李谦肯定对这种情况不满意了!

    姜宪想到自己要求李谦除了她谁都不能有……那她就得尽量让李谦别感觉憋屈才是……

    她有些心虚。觉得事情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姜宪请了谢元希过来,仔细地问了李谦的作息时间。

    她顿时泪流满面。

    那家伙每天寅时就起。

    又不用上早朝,那么早起来干什么?

    天还没有亮呢!

    前世,她最讨厌的就是上早朝啊什么的了……

    如今她已经不再做太后了,难道也摆脱不了早起的命运吗?

    ※

    亲们,今天的更新!

    PS:晚上的盛典,估计会被阅文的作者刷屏。

    O(∩_∩)O~

    ※(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四章 收拾() 
他们夫妻不能总这样吧!

    姜宪想了半天,决定还是调整她的作息时间——她调整作息时间只会涉及到家里的人,可若是让李谦调整作息时间,会涉及到两司的大小官吏甚至是巡抚衙门和布政司、按擦司的公文往来。

    所以说,最终还是女人退让的比较多啊!

    姜宪在那里打着哈欠,非要等到李谦回来不可。

    情客劝道:“郡主,要不您先睡一会?我让人在大门口等着,大人一回来我就把您叫醒了。”

    习惯真是太可怕了。

    姜宪道:“我明明下午睡了一下午,可到了这个时候还是会打哈欠。情客,你去沏盏浓茶过来,据说喝浓茶可以提神。”

    情客不赞同,道:“可浓茶喝多了会让皮肤变黑。”

    “谁说的?”姜宪惊悚道,“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

    “从前教导我的姑姑说的。”情客道,“她说吃什么补什么,浓茶颜色深,对皮肤不好。她就从来不喝浓茶。”

    姜宪不以为然。

    好人家谁会把孩子送进宫去做宫女。那些宫里的姑姑说起来好听,实际上很多人在进宫之前连字都不识一个。后来进了宫,机敏些的就会跟着自己的教习姑姑学识字,有些甚至能进学堂。纵然如此,她们自幼的生活习惯还是会带进宫里。最典型的就是孝宗皇帝了,他的教养嬷嬷是山东聊城人,他的官话就带着一股子山东腔,怎么也改不过来,还喜欢吃大葱,急起来了,更是用山东话骂人,被骂的福建官员压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什么喝浓茶会让皮肤变黑这种事,说不定就是那位教习姑姑胡诌的。

    两人为这件事说了半天话,倒把姜宪的瞌睡给说走了。

    李谦披星戴月的回到家里,看到上房里灯火通明,姜宪坐在宴息室里等他,不由愕然地睁大了眼睛,道:“可是出了什么事?”

    姜宪哈哈大笑,上前去接了李谦的斗蓬,道:“没事,没事,就是想等你回来”又道,“你用过晚膳了没有?要不要吃宵夜?”

    李谦闻言面露歉意,道:“我这些日子有些忙。等忙过这些日子,我陪你去云龙山度假游玩好不好?”

    云龙山是有名的避暑胜地,他这是说他要忙到夏天吗?

    姜宪无力地道:“去哪里都行,我就想能天天见到你。”

    “是我不好!”李谦抱住了姜宪。

    姜宪紧紧地回抱着他,把脑袋枕在他的肩上,低声道:“我知道你这些日子忙,你去忙你的去,等闲了我们再一起去云龙山。”

    李谦亲了亲姜宪的鬓角,晚上和姜宪好好地温存了一番。

    从那以后,姜宪会和李谦一起起床,李谦去打拳,她就梳妆打扮好了指使着厨房里做早膳,等李谦回来一起用早膳。用过早膳,她会把李谦送到垂花门。等李谦坐车走了,她再回屋睡个回笼觉。晚上则等到李谦回来后一起用晚膳。若是李谦用了晚膳再回来,她就在临窗的大炕上或看书或和情客闲话,等着李谦回来,服侍他洗漱后两人再说会话去睡觉。

    彼此间像从前一样每天都腻在一起,有说有笑的。

    可李谦从来就不是个马虎人。

    他很快就发现了姜宪的异样。

    不用去证实,他也知道姜宪这是为了陪他。

    他心里既感动又内疚。

    可他却没有办法改变现状。

    如今边关不稳,陕西行都司和陕西都司随时都可能上战场打仗。

    他不想被鞑子打得狼狈逃窜,手下就得有一群能征善战的兵。

    在他上任陕西行都司都指挥使之前,他的前任把陕西行都司都指挥使当跳板,一心想攒足了资历回京城去。虽然在陕西行都司当了一年多的都指挥使,却从来不曾去甘州上任,一直呆在西安花天酒地,托关系,找门路。陕西行都司已经很久都没有一个主事的人了,被其他卫所欺负的都抬不起头来。他去上任,虽然有人观望,却没有人为难他。大家对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和期待,盼着他能帮行都司的将士解决温饱,盼着他给行都司的将士撑腰,能让行都司的将士扬眉吐气。这让他不仅很快就顺利地接手了行都司的各种事务,还把从李家带过来的人手安排进了卫所,很快又通过练兵打仗等事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待到布日固德攻城,他领着行都司的兵将苦守城池二十多天之后,他的个人威望达到了顶峰。在他趁机出城剿匪的时候,明知不合朝廷规章,却没有一个人反对。再后来,他领着行都司的人生擒了布日固德,给他们争来了军功、抚恤金和三十万担粮草,陕西行都司很多人都开始盲目的祟拜他,可以说整个行都司对他已是言听计从,他可以说是说一不二。

    陕西行都司说是他的地盘也不为过了。

    陕西都司却不一样。

    因为都司的衙门在西安,有很多的关系户。王成是靠溜须拍马得到的这个职务,他本人又懦弱好色,都司衙门里冒领军功的,吃空饷的,混日子的,比比皆是。陕西都司从上到下几乎从根子里都烂了。那些知道李谦后面站着姜宪,站着镇国公府,站着太皇太后的虽不敢轻慢李谦,可这有什么用?李谦需要的是一支能上战场的队伍,偏偏陕西都司的人什么都行,唯独打仗不行。

    还有一大批挥舞着银子想走后门的。

    怎样平衡这些关系?哪些人能用,哪些人不能用?能用的该怎样用?不能用的该怎么送走?他这些天脑子里想的全是这些事,睡觉都睡不安稳。

    他想陪姜宪,想哄姜宪高兴,他也得有时间才行!

    李谦只好把这一切都记在心里,寻思着到了夏天,事情理顺的差不多了,他无论如何也要空出时间陪姜宪去云龙山好好地住上几天。

    他这么辛苦还不是希望给妻儿更好的环境,若是因为他太忙而让妻儿跟着他什么也做不成,那他的辛苦还有什么意思?

    李谦就养成了每天晚上回去都和姜宪说说话的习惯。

    姜宪知道他这个时候特别的为难,既痛恨朝纲崩坏又心疼他太辛苦,对李谦就更是关心体贴,温柔顺从了。

    李谦一时间仿佛掉进了温柔乡里,根本就不愿意出来,公事上更有劲头,私底下更为小意温存,日子过得顺风顺水,恨不得时光就此停留下来才好。

    但这只不过是李谦自己的想法。

    很多人都度日如年。

    这其中就包括了蔡霜。

    ※

    亲们,给2674282的灵兽蛋加更!

    PS:飞机如果没有晚点,我应该在飞往武汉的航班上。

    O(∩_∩)O~

    ※(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五章 危机() 
在别人看来,蔡霜是为了升职攒资历,所以才会到陕西行都司来的。可实际上蔡霜是因为在京城呆不下去了,有人看上了他之前的位置,就算一时半会弄不到手,三年任期满后,他是绝对不可能再在那个职位上继续做官。与其让人看笑话,还不如以退为进,外放出去,既可以晋升,还可以弄点银子——京城里一块匾额掉下来都能砸个皇亲国戚,像他这样的,有好处沾不着,有坏事却得给人背黑祸,捞油水的事就只能在旁边干看着,说起来是在京卫做官,走出去也是威风八面的,可家里却没几两银子。

    到了陕西行都司之后,他仗着自己的出身的确悄悄地捞了些银两。可现在,李谦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开始用雷霆手段整治行都司和都司。行都司还好,都司却闹得人人自危,好几个都私底下和他抱怨,李谦是不是缺银子了,所以才这样的折腾他们,问他能不能帮着搭个线,李谦要多少银子,不如明码标价,大家就是砸锅卖铁,这个银子怎么都要拿出来的。

    蔡霜没有接话。

    他一直在模糊别人的视线,让别人以为他和郡主同是来自京城,又是功勋世家子弟,和李谦的关系非比寻常。而且以他对李谦的了解,李谦根本就不缺银子。在行都司的时候,他就拿了七、八万两银子出来贴补军饷,行都司的人都知道。所谓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行都司的人因此在李谦面前没有一个直得起腰的。等到后来李谦带着他们打了胜仗,自己什么也没有捞到,却把他们的军功都实打实地给了他们,行都司里就莫名其妙地传出上面的要压着李谦,不愿意让李谦升官加爵,李谦却不低头,顶着丢官杀头的风险和内阁大佬们讲条件,李谦自己的军功可以不要,但下面将士的军功却有一个算一个,抚恤金一分也不能少。等到抚恤金到手,比大家预想的都要多,就又有话传出来,说是李谦私下卖了郡主的陪嫁,自己掏腰包给大家补上的。

    蔡霜听到这传言的时候在心里直骂“傻|子”。

    李谦就算是想私下的补银子给那些死难的将士也不敢啊!难道他不怕背上个“沽名钓誉”的名声,被言官们弹劾啊!

    也不知道是谁在那里谣传?

    兵部不过是因为嘉南郡主而忌惮李谦,又有李瑶、梅城等人帮他说话,所以从上到下没有克扣陕西行都司的抚恤金,所以才会比他们认为的多而已。

    可李谦的威望却一时无两。

    李谦除非脑子进水了,才会在这个时候捞银子。

    他这次估计是要整治吏治了,谁去讲情也没有用。

    这原本不关他的事,可他却得了消息,李谦重新拟定了陕西行都司和陕西都司的佥事、同知、主薄等人的名单,而他并不在名单之上。

    以蔡霜对官场的了解,李谦听从兵部和吏部的安排,把自己的军功拿出来给内阁和军中几位大佬分了,几位内阁大学士和军中大佬怎么也要安抚一下李谦。之前李瑶帮李谦弄了三十万担粮草,接下来,就该几位内阁大学士给李谦还人情了。

    他的这份奏折递上去,肯定会通过。

    虽然李谦没有升官,可对布日固德之战却让他在几位内阁大学士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大家都以为他会打仗,能打仗。陕西都司和行都司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朝中的大佬们也希望李谦能守好西北的这道大门,能打胜仗,对他大张旗鼓地整治两司肯定是持赞同的态度。

    他若不在名单之中,以他的那位伯父蔡定忠的性子,肯定不会帮他,而且就算他伯父愿意帮他,也未必能帮得上忙。

    蔡霜觉得自己当务之急是得想办法确定名单上有没有自己。

    找谁打听好呢?

    蔡霜脑海里闪现出一个又一个的人影。

    几家忧愁就有几家欢喜。

    姜宪这边准备着过端午节。

    或者是今年打了胜仗,和往年不同,今年陕西布政司决定举办一场龙舟赛。四月初八浴佛节的时候就通知了下去,各商会、各县府都组建了龙舟队,过了四月初十就开始准备。五月初十之后参赛的龙舟队就陆陆续续到了西安,离端午节还有三天,西安街头已经像过年般的热闹了,年节的气氛十分的浓郁。

    李谦一早就在龙舟赛的太液池旁的酒楼订下了三间雅间给姜宪观赛。

    姜宪寻思着三间雅间还是可以坐几个人的,就约了康太太、郑太太两家人一直去看赛龙舟。

    赛龙舟的时候人多,大家也都不太讲究男女之防,很容易发生幼童或是女孩子被拐卖的事。两位太太正商量着要不要去看就接到了姜宪的邀请,能够到雅间看龙舟,还跟着姜宪,那就安全了很多,康太太和郑太太欣然应允。

    姜宪就想到了陆家大小姐,索性专程派了个人去长安县问陆夫人愿不愿意到西安来串个门,陆夫人喜出望外,重重地打赏了去报信的婆子,并请那婆子带信,说到时候一定会去。

    这样一来,姜宪这边就很热闹了,加之康太太和郑太太都很同情陆家的遭遇,又都是读书人,陆夫人又有意结交,看龙舟那天,大家都笑语殷殷的,气氛很好。

    可惜的是李谦没有过来。

    他和夏哲、林玉等人坐在主观景台上,龙舟赛比完后,还要给得胜的队伍颁奖。

    姜宪举着李谦特意命谢元希送过来的千里眼,寻了李谦来看。

    发现了坐在观景台上望着赛场,正和身边的夏哲笑着寒暄的李谦,他眼神深邃、目光锐利,举手投足间充满了自信,变得沉稳内敛而又冷峻端肃。姜宪不由微微一愣,重生后第一次生出李谦已是陕西都司都指挥使,和陕西巡抚、陕西布政使、陕西按擦使同为陕西的四大巨头之一。

    姜宪抿着嘴笑了笑。

    夏哲却在和李谦说两司换人的事:“……我明白你们年轻人想做出一番功绩来,可治大国如烹小鲜,你也太急了些!一下子换掉这么多的人,万一有人去京城击鼓鸣冤怎么办?皇上马上就要去泰山封禅了,你这个时候要是闹出什么事来,只怕会惹得皇上不高兴。我看这件事,你不如等一等,等到九月之后再上报朝廷也不迟!”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