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贝斯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神探贝斯特- 第1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四,君臣佐使折叠

    君臣本是一个政治术语,古代天子、诸侯都称君,辅佐君者称为臣,君臣有着严格的等级之分。古代药学家将它

    引入药物配伍组方中,成为方剂组成的基本原则。早在西汉初年成书的《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岐伯回答黄帝关于“方制君臣”时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神农本草经》说:“药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欇”。明代的何伯斋更进一步阐释说:“大抵药之治病,各有所主,主治者,君也;辅治者,臣也;与君药相反而相助者,佐也;引经使治病之药至病所者,使也”。十分清楚地讲明了君、臣、佐、使之药的功能。更详尽一点说,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按需要可用一味或几味;臣药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作用的药物,或者是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是辅助君臣药起治疗作用,或治疗次要症状,或消除(减轻)君、臣药的毒性,或用于反佐药,使药是起引经或调和作用的药物。以《伤寒论》中第一方“麻黄汤”为例,主治外感风寒的表实证。君药——麻黄(3两),辛温,发汗解表以散风寒,宣发肺气以平喘逆。臣药——桂枝(2两),辛甘温,温经和营,助麻黄发汗解表。佐药——杏仁(70个),苦温,降肺气助麻黄平喘。使药——炙甘草(1两),苦温,调和诸药又制约麻、桂发汗太过。麻、桂、杏皆入肺,有引经之效,故不再用引经的使药。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的药性有有次,相互制约又相互补充,协调作用,形成一股强大的药力,去攻克外感风寒这一堡垒,临床疗效十分显著,成为千古名方、经方。中药方剂的组成不是几种药物的简单组合,而是在丰富的临床实践基本上形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文化内涵的核心就是儒家所强调的“和”(。。)

424 中医药 1() 
1997年,以国家科技部牵头,由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参加,成立了国家新药领导小组,组织全国百余名专家提出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的规划,启动实施了中药现代化工作。近年来,全国的中医药现代化工作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研发体系不断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成功地开发出一批中药新品种,中药防治疾病的重要作用得以进一步发挥;制定了一批重要的中药基础标准和符合中药特点的科学规范,中药产业标准规范建设初见成效。同时,中药现代化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也发挥了显著作用。2005年4月前,内地已建立了448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18个省份规范化种植面积达92万公顷。同时,随着超临界萃取、膜分离、沸腾造粒等生产技术和工艺的突破,中药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中药企业规模、效益也不断提升。涵盖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的现代中药产业链不断完善和发展。

    2005年初,中国医药网与上海市中医文献馆联合推出中医药栏目,旨在收载和发布中医药基础知识、中医药资讯、中药材行情以及中医养生和药膳食疗等方面的信息,同时介绍当代名中医并收载难病诊治与针灸推拿等方面的资料以及相关中医文献。'1'

    基础理论折叠

    中医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阴阳折叠

    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经常不断地运动和相互作用。这种运动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古人把这种不断运动变化。叫做“生化不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对立统一的存在,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则),万物之纲纪(一切事物都不能违背这个法则而存在),在变化之父母(事物的变化是由事物本身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杀之本始(事物的生成和毁灭都是来自于这个根本法则)。神明之府也(这就是自然一切奥妙的所在),故治病必求于本(所以要想治好病,就必须从这个根本问题-阴阳上求得解决)”。阐明了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生长、发展和消亡,都是事物阴阳两个方面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阴阳学说也就成为认识和掌握自然界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围,认为人体生理活动,疾病的发生发展,也超越不出阴阳这个道理。因此,我们想要掌握疾病的发展过程。探求疾病的本质,从而获得满意疗效,就必须探求人体的阴阳变化情况。

    五行学说折叠

    即是用木、火、土、金、水五个哲学范畴来概括客观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属性,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动态模式来说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五行学说”是指这五类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相生、相克作为解释事物之间相互关联及运动变化规律的说理工具。中医主要用五行学说阐述五脏六腑间的功能联系以及脏腑失衡时疾病发生的机理,也用以指导脏腑疾病的治疗。

    运气学说折叠

    又称五运六气,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气象、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学说。五运包括木运、火运、土运、金运和水运。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长夏、秋、冬的季候循环。六气则是一年四季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因子。运气学说是根据天文历法参数推算年度气候变化和疾病发生规律。

    脏腑学说折叠

    主要研究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膀胱、胆、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经络学说折叠

    与脏腑学说密切相关。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有沟通内外。网络全身的作用。在病理情况下,经络系统功能发生变化,会呈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通过这些表现,可以诊断体内脏腑疾病。

    药材认识折叠

    中药文化折叠

    底蕴丰富——说到中国的药文化,由于它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所以其底蕴十分丰富。然而,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对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故而导致某些误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我们对药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力度很不够,长此以往,无疑对中药事业的继承、发展与推广是十分不利的。中药在中国古籍中通称“本草”。我国最早的一部中药学专著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唐代由政府颁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唐代孙思邈编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

    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折叠

    中药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

    目前,随着对中药资源的开发和研究,许多民间药物也归入中药的范畴。所以,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病的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加工品,不论产于中国,外国均称中药。中药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中药图谱(库旨在建立强大的中药图片数据库,包括各种药材的来源及饮片图片,并详细介绍了各种中药材的基本信息及炮制方法!现收录常用中药材600多味,配有清晰图片、来源、饮片及价格信息。(。。)

425 中医药 2() 
中药配伍折叠

    是指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往往是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常表现为虚实并见、寒热错杂、数病相兼,故单用一药是难以兼顾各方的。所以临床往往需要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药物配合使用,药与药之间会发生某些相互作用,如有的能增强或降低原有药效,有的能抑制或消除毒副作用,有的则能产生或增强毒副反应。因此,在使用两味以上药物时,必须有所选择,这就提出了药物配伍关系问题。前人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称为药物为“七情”,“七情”之中,除单行者外,其余六个方面都是讲配伍关系。现分述如下:

    (一)单行折叠

    即不需配伍,单用一味药即可治愈疾病,称为单行。如清金散就是单用一味黄芩,治肺热咳血的病证。(

    (二)相须折叠

    即将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以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大黄与芒硝配合,能明显增强攻下泻热的治疗效果;全蝎、蜈蚣同用,能明显增强止痉定搐的作用。

    (三)相使折叠

    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或性能功效虽然不相同,但是治疗目的一致的药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药为主,加一种药为辅,能提高主药疗效。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

    (四)相畏折叠

    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

    (五)相杀折叠

    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由此可知,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是药物间相互对待而言的。

    (六)相恶折叠

    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七)相反折叠

    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药物。

    药物的配伍应用折叠

    药物的配伍应用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

    上述除单行外的六个方面,其变化关系可以概括为四项,即在配伍应用的情况下:1有些药物因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是临床用药时要充分利用的;2有些药物可能互相拮抗而抵消、削弱原有功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3有些药物则由于相互作用,而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在应用毒性药或烈性药时必须考虑选用;4一些药物因相互作用而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属于配伍禁忌。原则上应避免配用。基于上述,可知从单味药到配伍应用,是通过很长的实践与认识过程逐渐积累丰富起来的。药物的配伍应用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药物按一定法度加以组合,并确定一定的分量比例,制成适当剂型,即为方剂。方剂是药物配伍的发展,也是药物配伍应用的较高形式。

    中药词典折叠

    中医药词典(收集: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精、气、血、津液。病因,病机,证名,辨证,方剂,医史。医籍等相关医学词汇及其详细解释!

    中医名词词典总共包括十二个大类,二十多个小类,收录了将近3000条中医术语,是学习中医,理解中医药文化的基石。

    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由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2007年10月16日颁布。将中医名词进行了国际统一。《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收录了包括总类、基础理论、诊断学、临床各科等八大类3543个词条。

    中医方剂词典包括近2000条数据,主要内容为方剂名、处方、制法、性状、规格、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储藏、摘录等。

    宣传重点折叠

    据《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8月11日报道,“日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下发《关于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的通知》,布置了工作。此举旨在加强正面引导,突出中医药特色,宣传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为群众提供正确、科学、权威的中医药科普知识,也是完善中医药文化科普工作长效机制的尝试”。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是复兴中医的一个必要措施。在为之拍手叫好的同时,笔者认为:根据目前中医临床存在的一些问题,普及中医药常识应该重点宣传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一是中医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由于当前中小学教育中缺乏相应的中医药知识,致使当代人特别是年轻人不了解中医诊断治疗的基本方法。如不少人见别人诊脉,也去凑热闹,但诊断之后不服中药,不用针灸,仍去打针输液,弄的医生很尴尬。普及中医药知识,首先应该让多数人明白:中医诊疗疾病的基本方法就是四诊和参、辨证论治、中药、针灸,找中医看病就应该尽量使用中药、针灸治疗,这样才能发挥中医所长。

    二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优势领域。虽然国家提倡中西医并重,但实际上目前中医远没有主流医学的地位。普及中医药知识,应该引导大家了解中医药治病的优势领域,如民众应了解的内科慢性病、妇科病、骨关节病等等。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在这些病种的特长,引导患者选择中医的优势病种就诊,可以帮助中医冲破壁垒,打开局面。当然,中医对许多急症的治疗也很有特色,但在基层,“中医善治慢性病、除根”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在巩固现有成绩的同时,参与急症的救治,用实效让老百姓了解真正的中医药优势。

    三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多样。普及中医药知识,应该让大家知道,除了中药之外,中医还有针灸、推拿、火罐、中药外敷等多种绿色疗法。在用西药无效或副作用明显,或在原有中医药疗法疗效欠佳的情况下,不妨变换治疗方式,或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满意疗效。

    四是中医药治疗疾病是医患双赢。目前“看病贵”的问题依然突出,这种局面与前些年单纯把医疗卫生事业推向市场有关。随着新医改的实施,国家开始注重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同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扶持力度也在加大。在这种大前提下,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宣传中医药治病的“简、便、验、廉”,为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用中医中药,从病人的角度讲等于减轻了经济负担;从医院的角度看等于提高了社会效益。'2'(。。)

426 中医药 3() 
现代中医折叠

    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1996年;清华学界对中医气本质,经络实质,阴阳,五行,藏象,中医哲学观等都有了新的全面整体创造性的认识和解说。如,邓宇等发现的:气是流动着的‘信息-能量-物质’的混合统一体;分形分维的经络解剖结构;数理阴阳;中医分形集:分形阴阳集-阴阳集的分形分维数,五行分形集-五行集的分维数;分形藏象五系统-暨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中医三个哲学观-新提出的第三哲学观:相似观-分形论等。

    中医药的信息、控制、系统观与现代西医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结合,形成新的医学形态 … 系统医学,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