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庶子风流- 第7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想到自己拼着命,盯了半辈子舆图,琢磨着如何如何开疆拓土,朱厚照有种一口老血几乎要喷出来之感。

    朱厚照定了定神,方才道:“他的父母是什么意思?毕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规矩可不能乱了。”

    赫德笑呵呵地道:“臣早说了,她自幼丧母,她的父王,而今是西班牙的摄政王,有鉴于她的姐姐因为精神问题,而已经废黜了女王,相信用不了多久,她便可以继承王位,同时,又因为她的父亲乃是奥地利公爵的子嗣,因而,若是能得到陛下的支持,继承奥地利公爵也就大有希望了,而奥地利历来为旧神圣罗马皇帝,一旦陛下与她结合,那么德意志的选帝侯们,就不可避免地将臣服于陛下。”

    顿了一下,赫德笃定地道:“他们不敢不选陛下的。”

    “还需要选?”朱厚照冷笑,他们要是不选朕,朕将这些德意志诸侯,统统一扫而光。

    赫德则是继续道:“西班牙摄政王,正是陛下击溃的那位伪神圣罗马皇帝的子嗣,神圣罗马皇帝已经土崩瓦解,哈布斯堡家族,对此甚是忧虑,而西班牙国王,也害怕在西班牙舰队与陛下的大明水师开战,奥地利的双头鹰家族,历来是不喜欢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的,他们更喜欢通过联姻来解决问题,因此竭力在促成这桩婚事。”

    朱厚照明白了,神罗已经瓦解,西班牙摄政王也感觉到岌岌可危,尤其是这位来自于奥地利的摄政王,本就和西班牙本地的贵族不甚和睦,之所以能够掌握西班牙的国政,既来源于已故伊莎贝尔女王丈夫的名分,也是因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布斯堡家族的鼎力支持,而如今,神罗已亡,布斯堡家族现今在朱厚照的铁蹄之下,他的地位已经开始不稳固起来。

    正因如此,他急需通过联姻,得到朱厚照的支持。

    对他来说,这位新近窜起的至高无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虽然是个异族,可眼下发起了东征,获得了极大的合法性,同时事实已经证明,实力惊人,足以稳固摄政王在西班牙的地位。

    而作为交换,这位奥地利摄政王的第一继承人嫁给朱厚照,也是情理之中了。

    至于在奥地利的哈布斯家族,显然也感到了岌岌可危了,他们历来是通过联姻来维持自己在佛朗机的尊贵地位,若是能撮合这门婚事,对于他们现在不利的地位,显然是有益的。

    其实对于他们来说,和谁联姻,真的没多少关系,最重要的是,这是否能维持住自己的利益。

    朱厚照还算比较满意,毫不犹豫地道:“此事,交给你继续去交涉,至于这婚期,你和他们商议好了再说。”

    赫德笑嘻嘻地道:“不过,却有些小麻烦,法兰西人对于这场联姻,似乎一直想要暗中作梗,他们与哈布斯堡家族历来不和睦,陛下,你看,是不是该想办法安抚他们一下?”

    朱厚照倒是知道自己在抵达佛朗机时,整个佛朗机大陆的主轴,便是法兰西被整个哈布斯堡家族所包围。

    在南面,是哈布斯堡控制的意大利,西面,则是西班牙,东面,则是被选帝侯们推举上去的神罗皇帝。

    据说此前,那位西班牙的摄政王,已经有意将这位凯瑟琳公主嫁给英国国王了,这显然也是出于包围法兰西的打算,若是这场历史上的婚事成功,那么法兰西就陷入了四面楚歌之中。

    可是谁都没想到朱厚照来了,他的到来,则打破了这个平衡。

    当然,历史上,法国在陷入了这四面楚歌之后,居然毫不犹豫地勾结了奥斯曼人,和异族建立了同盟。

    由此可见,这些佛朗机君主们,所想的只有自己的利益,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什么事都做得出的。

    朱厚照眯着眼,露出深沉之色,道:“不必理会他,朕乃佛朗机之王,他高兴也好,不高兴也好,若是敢冒头,朕就诛他九族,倘若是他能识趣,也就罢了。”

    对待这种君主的埋怨,朱厚照是有自己的准则的,那就是绝不纵容。

    倒不是他不愿意使用怀柔的手段,而是自幼开始,他便学习帝王之术,虽然这个水平,放在大明,必然是堪忧的,可在这里,却颇有点如鱼得水了。

    朱厚照很清楚,要慑服这些君主,现在最好的手段,就是给他们制造紧张感,只有紧张和焦虑了,他们才会争先地贿赂自己。

    朱厚照托着下巴,又将目光落在了舆图上,若说成婚,只是政治的手段去收复这些佛朗机人,那么眼下,如何攻入伊斯坦布尔,才是重中之重了。

    奥斯曼人的作战方式,他大抵已经知道,现在自己在佛朗机,能动员的军马有三十万之众。但是他非常清楚,除了水师,其余人都是各怀鬼胎的。

    这种临时拼凑起来的联军,其实指望他们打顺风仗倒是可以的,了一旦出现逆风局,就可能会自相残杀,或者大家争先开溜了。

    而奥斯曼帝国确实强大,若是倾国一战,能动员的军队,将会有五六十之众,这还不包括了大量辅军已经民夫,若是一并加上,人数将会达到百万,最重要的是,奥斯曼人常年征战,军队大多训练有素,绝不是一群一触即溃的弱鸡,既要速战,又必须做到聚而歼之,这……连朱厚照也很为难啊。

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有古怪

    因为朱厚照,佛朗机的一场战争蓄势待发,而在天际的另一边,似乎也并不甘于平静。

    在大明的出关处,这座起复连绵的关墙,将关内和关外分为了两个世界。

    叶春秋头也不回地出了关,登上了北上的蒸汽火车。

    在单独的车厢里,叶春秋坐在特别设立的沙发上,看着窗外的风景飞快地一划而过,陷入了自己的思绪里。

    对于他来说,他早就预算到自己只会在京师里短暂地停留,现在新政的障碍一一清楚,已顺利地实施下去,他终于还是彻底地告别了关内,回到了他的主地盘。

    叶春秋知道,自己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虽是他这段日子一直坐镇京师,但是经过了数月的准备,奥斯曼人已经传来了消息,他们的一支军队,已经陈兵在了波斯国附近,随时准备进击,而鲁国上下,战备工作在有序的进行之后,也已彻底完成。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西征即将开始。

    显然,叶春秋是很看重这场征战的,为了这一次西征,鲁国付出了纹银上亿两银子,向西延伸的铁路线,疯狂地推进,无数的钢铁作坊,将一个个成型的铁轨用蒸汽火车送到极西之地,数以万计的匠人,在那苦寒的环境里,疯狂地进行铁路铺设。

    幸好,这时代的铁轨,对于技术的要求并不高,因此铁轨的铺设,某种意义来说,就是银子和人力的问题而已。

    各条支线的建设,而今都已暂时停顿了,因为所有的钢铁以及铁轨,还有枕木,都优先供应了主干道。

    小内阁批准了一个又一个法令,都在全力保障这条铁路的抢建,如今,主干道已直抵温泉关一线,这里乃是准格尔大门,草原丝绸之路的要塞,蒙古崛起之后一跃成为勾连四大汗国的重镇,当年的丘处机就从这里,回到中原,而这关外,便是中亚,连接察哈尔汗国,下接阿富汗。

    在这千里无人烟的地方,无数的匠人,风尘仆仆,靠着铁路运送来的物资,顶着烈日,日夜不停地赶工。

    现如今,全线竣工,堪称为奇迹。

    为了这条铁路,鲁国上下,几乎动用了一切的力量。而如今,新军也已整装待发,如今五万新军,已开始抽调出三万人,将踏上蒸汽火车,前往那万里之外的征程。

    青龙城内的气氛,求战的情绪也已高涨,商贾们对于征战,历来是最有兴趣的,战争就意味着消耗,消耗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生产,而生产,就是有利可图。

    最重要的是,在战争胜利之后,必然会有大量的土地被兼并进来,那就代表着将拥有更多的市场,有了市场,就会有需求,有需求就有更多的利益产生,没有人比商贾们更乐于做战争的买卖了。

    弥漫在这种情绪之下,叶春秋终于又回到了青龙。

    当日报纸已经刊载出了消息,所有人都清楚,一次恒古未有的远征即将开始。

    果然,叶春秋刚回到了王宫,还没歇一口气,就马不停蹄地命人召集了军政所有人员。

    一场会议之后,一些铁路线暂时关闭了民用渠道,无数的物资和弹药,将源源不断的运往温泉关,一队队的新军,也都步入了火车的车厢,开始进行了长达七八天的旅途。

    此时的叶春秋,并不急着出发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过,他倒是注意到了一个消息,这是鲁王卫带来的,说是奥斯曼人并没有如约的派出此前所约定的大军,此前他们承诺将会有十万人的规模,可事实上,规模只有三万。

    伊斯坦布尔里,比从前更加紧张了,反而有大规模的军马在向北方集结,相当多的奥斯曼军队,非但没有源源不断地南下,而是往保加利亚一带开赴。

    这个消息透露出来的信息,令叶春秋有了一丝担心,他眉心一沉,立即让人将叶茂才寻了来。

    叶茂才很快就来到了叶春秋办公房,行礼后,便听叶春秋开门见山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何以奥斯曼人突然不讲信用?他们的使节是怎么说的?”

    既然是战争,而且鲁国为了这场西征,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这个时候,任何一点差错,都将可能会引发致命的后果。

    叶春秋不敢有丝毫的掉以轻心。

    叶茂才露出了几许惭愧之色,道:“还在查,只是人手才刚刚布置了去,下头还需有所准备,至于奥斯曼人官面上,却只是推说他们的军队随后就会如数抵达,不过卑下以为,他们有可能是隐瞒了什么,不想让我们知道,殿下,卑下不敢掉以轻心,一定竭力查清楚。”

    “不过……”他顿了顿,显然他也很清楚,这个回答,鲁王殿下肯定是不会满意的,于是小心翼翼地继续道:“不过卑下根据许多迹象,倒是有一些推断,极有可能,那奥斯曼人在北方遇到了麻烦,他们没有告诉我们真实的情况,怕也是对我们有所防备,对我们保持着戒心,害怕我们看出他们的虚弱。”

    叶春秋微微皱眉,其实叶茂才的推论,倒是和自己不谋而合。

    可是……在叶春秋的记忆之中,奥斯曼人的北方主要对手就是佛朗机人,而此刻的佛朗机人,一直处在比较被动的局面之下,说穿了,佛朗机人是极少主动出击的,基本上都是奥斯曼隔三差五去揍他一顿,他们则依托着维也纳一线的堡垒,而进行防守。

    可现在……究竟是怎么了?难道是奥斯曼人想要两线作战,一面南下波斯,一面想要对维也纳动手?

    若是如此,这未免也太过于嚣张,自信心太强了一些吧。

    这样一想,叶春秋又觉得不太可能,这风险实在太大,奥斯曼人完全不需要如此急迫地开出两条战线,只有傻子才会这样做。

    叶春秋想了想,最后沉吟着:“继续和奥斯曼人接触,另一方面,想尽办法刺探消息,不计一切代价。”

    叶茂才正色道:“遵命。”

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一山不能容二虎

    对于这一次见叶茂才,所听到的信息,令叶春秋又陷入了深思。

    此时的叶春秋,想到了一句话,事有反常即为妖。

    这奥斯曼人在这战争来临之前的突然举动,确实让叶春秋措手不及。

    以他对历史上欧洲局势的了解,理应不该如此的。

    叶春秋思前想后,依旧还是有些放心不下。

    一定是出事了。

    奥斯曼在北方,绝不可能有事,既然不会有什么强大的外敌,莫非……

    莫非是奥斯曼人在积蓄实力,实际上,是想暗中袭击鲁军?

    这种可能性不会没有,虽然他们向北方集结,却也无法预料他们会采取什么军事行动,或许在奥斯曼人的心里,鲁国方才是他们的心腹大患也是未必。

    假若如此,这就不简单了,自然就不得不提防了。

    叶春秋深思了一番后,便下了一道命令,让已经开赴到温泉关的鲁军暂时按兵不动,也令深入了西境的鞑靼铁骑暂时后撤。

    对于这个猜想,叶春秋觉得有极大的可能,叶春秋现在虽是和奥斯曼人结盟,可从来都不信任奥斯曼人。

    其实这都是情有可原的,毕竟鲁国日渐强大的实力和对西面咄咄逼人的扩张,足以让奥斯曼人感受到危险了。

    不是有一句话又叫,一山不能容二虎吗?

    只是在这个时候,那位奥斯曼帝国的寝宫侍卫长易卜拉欣帕夏居然又来了。

    温泉关那儿,紧急送来了消息,说是奥斯曼使节抵达了温泉关,随即,易卜拉欣帕夏带着他的使团,又马不停蹄地登上了向东的蒸汽火车,一路赶往青龙。

    对于易卜拉欣帕夏的再次来访,叶春秋的第一个反应,却是诧异。

    因为按理来说,易卜拉欣帕夏的身份固然很重要,可是第一次缔结盟约,他的到来,倒也不太意外,只能说明奥斯曼人对鲁国看重而已。

    可是这一次,在没有事先知会的情况之下再次到访,这就显得有些不同寻常了。

    叶春秋立即有了一个判断,定是出事了。

    至于到底出了什么事,叶春秋无从猜测,只有见了易卜拉欣帕夏才知道。

    所以当易卜拉欣帕夏所坐的蒸汽火车抵达了车站时,在这里,早有一队鲁王卫的人在此等候,随即便护卫着易卜拉欣帕夏离开车站,直接朝王宫而去。

    易卜拉欣帕夏显得很是疲惫,对于这青龙,虽然已经来过一次,可是第二次来,令他觉得,似乎又和自己记忆中的有些不同了。

    事实上,他对这里充满了好奇,只是眼下,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显然没有什么心情来欣赏这青龙的美景。

    易卜拉欣帕夏心不在焉地坐在马车里,默默地看着外头的景物在窗外飞快地掠过,最后马车直接进入了王宫。

    随即,风尘仆仆的易卜拉欣帕夏下了车,已是王宫总管的叶东早在此候着了,叶东朝他行了个礼,便引他入内。

    在叶东的带领下,他们直接进入了镜厅,而在这灯火辉煌的宫殿之中,易卜拉欣帕夏见到了这久违的东方君主。

    易卜拉欣帕夏这一次显得十分谦和,先朝叶春秋行礼,接着让随行的通译向叶春秋表示了问候。

    叶春秋心里一直带着疑问,自也急于知道答案,却还是显出一副淡定从容的样子,带着微笑询问道:“这一路来,十分辛苦吧。”

    易卜拉欣帕夏谦和地回答道:“谢殿下关心,已比上一次好了许多了,上一次从伊斯坦布尔赶到这里,足足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可是这一次,却只花费了一个半月。殿下的铁车,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想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已延伸了数百里之远。”

    说到上一次,他是在大漠腹地才上的车,所以需要多穿行几百里的大漠,在那至少要耗费上一个月的时间,可这一次,却是直接在奥斯曼境内快马抵达了边境,随即穿行了中亚的荒漠,抵达温泉关后,就可以直接坐着蒸汽火车东行了,这显然比上一回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易卜拉欣帕夏对于这铁路线的心情是复杂的,他享受了这铁路线的便利性,可与此同时,真正让他震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