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庶子风流- 第7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厚照想了想,接着便笑道:“嘿……朕才不上你的当。”接着便不打算理会了。

    吃了这么多亏后,朱厚照算是明白了,不理会,就不会为自己找麻烦。

    可蒋冕显然是不想放过这次机会的,正要一鼓作气,这时,外头却有人气喘吁吁地进来。

    只见刘瑾匆匆地入了暖阁,接着纳头便拜。

    刘瑾看起来比从前显得年长了一些,渐渐城府日深,自从上一次差点阴沟里翻船,就变得比从前谨慎了许多,不过此时,他却是喜上了眉梢,朝朱厚照磕了个头,声音里带着喜意道:“禀陛下,急奏,是从青龙来的急奏,镇国公上奏,说是要入关,特来觐见陛下,请陛下恩准。”

    外藩入朝,都是需要请示的。

    只是这个时候,听到叶春秋突然主动请求入朝,自然显得不太合时宜起来。

    那蒋冕听到叶春秋主动要入朝,也是脸色变了一下,老脸不禁一红。

    这叶春秋当真来?

    他其实一直以为叶春秋在外头风头这么大,朝中又有这么多人批评,叶春秋想必是不敢来的,或者说,他该是不愿来的,毕竟山高皇帝远的日子,在关外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肯定很是滋润,而到了京师,必然是各种掣肘,何况,还会有着许多难以预料的事,可……

    现在倒是好了,居然真的直接来了。

    朱厚照一听,顿然忘了方才的不高兴,立即大喜过望地道:“这家伙,朕可不想他来,拿来朕看看。”

    接过了奏疏,果然是叶春秋的亲笔,细细一看,和刘瑾说的一般无二,便道:“他既然想来,那就来吧,这有什么法子,朕难道还不让他入朝不成?立即下诏,传他入京。”

    刘瑾道:“遵旨。”

    朱厚照这才回过神,才意识到还有其他人,才又勐地想到蒋冕方才的一番话,唇边那抹笑意收起,忍不住朝蒋冕冷冷地道:“蒋爱卿,还有什么话说吗?”

    蒋冕一时无言,感觉自己的脸上是火辣辣的痛,忙道:“臣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万死。”

    “谁让你死,往后记着谨言慎行。”朱厚照撇了撇嘴,很是鄙视他一通。

    虽是给闹了点不愉快,可一想到叶春秋这家伙要入朝,朱厚照顿时又变得心花怒起来,平时虽有书信来往,可毕竟说的不过瘾啊,毕竟自己有许多话想要说呢,便不耐烦地挥挥手道:“若是没其他事,你们都告退吧。”

    王华在心里总算长长地松了口气,自然领着两个大学士告辞。

    蒋冕的心思太明显了,他对蒋冕颇有几分不喜,所以索性当先走了。

    蒋冕心里也是郁郁的,其实他很清楚,自己是被赶鸭子上架,费宏名声不好,所以这一次没有机会接替李东阳,而自己呢,本来资未必够,可是眼下反商派却几乎没有什么旗帜人物,所以才会最终廷推到了自己的头上,他深知自己这个内阁学士,带着无数反商生员和民意的殷殷期望,若是毫无作为,人家可是会骂娘的,到时可就真正里外不是人了。

    他就如同一个在野党一般,非要表现出一点态度不可,可结果呢?

    看着那王华不满而去,蒋冕就知道,自己这回算是将这位首辅得罪死了。

    他漫不经心地走了几步,见杨一清也走得急,似乎不想多事,他忍不住快步上前,口里道:“杨公,且慢一步说话。”

    杨一清便驻足,等他上前,倒是露出了点笑意道:“敬之,可有什么话说吗?”

    蒋冕苦笑道:“哎,你倒是清闲自在得很,只管造舰和你的马政,其他事一概不理。”

    杨一清晓得他说什么,无非是抱怨自己对朝中两党的争斗置身事外罢了。

    他含笑道:“其实……大家都难啊,王公为了商税法难,老夫为了马政和造舰难,谢公年纪大了,身子愈发的不成,这就更难了,可再难,能逆的了天命吗?敬之当然有难处,这我也是略知一二的,可迟早还是会海阔天空的,等将来回头来看,这些难处,又何足挂齿呢?”

    蒋冕不禁深看了杨一清一眼,听出了杨一清的话外之意,不由道:“杨公的意思,肯定是说四五年之后的事,其实老夫岂会不知呢?四年之后,便是重新公推,可是你却不知眼下天下人有怨气啊,我真想学你,也能置身事外,其实这世上最难的,反而是得罪人,可有什么法子呢,我不说话,内阁里就再没有人说话了。”

    说着,他便幽幽地叹了口气,却又道:“无论如何,我等都是为了社稷苍生,杨公,你真以为这商税法有益国家吗?那镇国府在关外,自行其是,也有益于社稷吗?”

    杨一清却是不做声了,他不知该如何回答。

    某种程度来说,他也是不愿看到这样的事发生的,总觉得迟早会变成隐患。

    可最终,他摇头苦笑道:“陛下想必会有陛下的道理吧。”

    蒋冕一听,就晓得杨一清的真实想法了,陛下能有什么道理呢?无非是杨一清还想继续置身事外吧,不过这很好理解,能不趟这趟浑水,自是少很多麻烦。

    蒋冕自然明白要拉杨一清到同一阵营必是不易,只得叹口气道:“镇国公就要入京了,本来嘛,他不来还好,现在读书人还只是挣个口头上的实惠,骂一骂,出出气就好了,现在哪,可不一样了,还不知要闹出什么事来,激化起来,也不是国家的福气,我看哪,又没有安生日子过了,哎……”

    说着,他朝杨一清笑了笑,才又道:“明日我还得上书,狠狠地痛斥这镇国公一通,不然……”他摇摇头,显然是对于未来很是担忧。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谁才是傻子?

    杨一清似乎能理解蒋冕的苦衷。

    是啊,很多时候,人是身不由己的。

    谁让他入了阁,承载了天下这么多人的期望呢?

    他莞尔一笑,道:“言辞少不得要狠厉一些。”

    蒋冕想不到杨一清会和自己开这样的玩笑,一时也是愣了一下。

    新政的推行,确实是积攒了许多读书人一肚子的怨气,他们害怕改变,他们也看不惯那些粗俗暴发的商贾,这些人不读圣人书,他们觉得一切都是坏的,心里不免愤恨,这种情绪渐渐扩大,尤其是在庙堂上,他们的声音愈发微弱的时候,这种情绪便爆发了出来。

    他们其实倒是借了工商的东风,导致印刷业日渐繁荣,印刷的技艺愈发提高,从而使得报纸不再是奢侈品,因而越来越多人借着报纸抱团在了一起,各种各样的诗社,许多的书院,便借着这股东风开始抱团。

    而今的生态,早和从前不同了。

    读书人晓得了抱团的重要,这些有特权的生员,再加上有了公推的权利,便无人敢制止了,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做。

    蒋冕一封弹劾的奏疏上去,顿时又闹得人尽皆知,反商的读书人又意气激昂起来。

    而此时此刻,叶春秋的到来,也注定了不可能平静。

    叶春秋是在半月之后抵达京师的,再回到京师,叶春秋心里不禁有些感慨。

    虽是离开的时间也不算太久,可看着这座熟悉且又有几分陌生的城市,从前叶春秋看这里时,总觉得恢弘,可是现在,却觉得不过如此了,或许……是因为他更爱他的青龙的缘故吧。

    这熟悉的城楼和街道,没有给叶春秋太多的留恋,此时相见,竟真有些陌生了。

    他只是吁了口气,心里不由苦笑,靠着玻璃窗,正欲一睹街景,却是发现马车不动了。

    外头一个卫士在车旁道:“公爷,外头有人拦驾。”

    叶春秋微微皱眉,若是朝廷有人来迎接,那就不该是拦驾,可自己初来乍到,怎么会有人拦驾呢?

    他打开了车门,稳步走了出去。

    虽已如春,可空气还带着些冷,口里喷出丝丝的白雾,不过叶春秋本就身体极好,倒也是浑然不觉。

    此时,他见在自己的车驾前,竟乌泱泱地跪了许多人,都是纶巾儒衫的打扮,众人跪在这冰冷的地上,许多人的脸上甚至被冻得发红。

    叶春秋不是不喜欢读书人,而是不喜欢一群读书人凑一起,这是有史教训的,他太清楚这些拥有一丁点特权,却又聚在一起总是爱高谈阔论的读书人汇聚在一起会爆发出什么乱子了。

    叶春秋不多想,便转身准备回到车里去。

    这时,为首一个读书人朗声道:“学生见过镇国公。”

    声音当然是响亮的,故此,叶春秋也只好驻足,回眸看了那人一眼,背着手,淡淡地道:“本官车驾行至于此,你们不好好读书,为何拦我车驾?”

    虽是跪在地上仰望着叶春秋,可这人显得不卑不亢,道:“学生周涛,听闻公爷要入京,在此久侯多时,学生对镇国公慕名已久,今日得见镇国公,三生有幸,学生人等,是来陈情的。”

    叶春秋看着这乌压压的读书人,一个个挺直跪着,心里不由默默地道:“陈情?找我能陈情什么?”

    叶春秋不露声色地道:“既然如此,那就说来听听吧,不过我乃镇远国国主,和关内的事,却是管不着,你们也不要强人所难。”

    这周涛依旧炯炯有神地看着叶春秋,摇头道:“学生所陈情的事,正是公爷管得着的。”他顿了顿,才又道:“公爷,学生人等所陈情的事,公爷倒是能办到的。公爷为朝廷立下赫赫功劳,人所公知,天下之人,无不敬仰,学生人等,更是佩服之至。可是学生却又听说,公爷自从就藩之后,连接鞑靼,四处侵人国土,践踏诸国,以至关外人心惶惶,公爷而今手握雄兵,坐镇一方,如今已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自我大明开国以来,从未有过如此权势滔天的。”

    “自然,公爷能有今日,本也是理所应当的,只是学生听说过一句话,叫君忧臣辱,君辱臣死。公爷而今掌握雄兵,不免使陛下心里不安,学生若是公爷,势必要请辞还乡,将这封地原数奉还朝廷,解甲归田,安享富贵,如此,朝廷既可安心,公爷亦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公爷以为如何呢?”

    叶春秋听到这里,竟是噗嗤一下,忍不住想笑起来。

    这些人……是真傻呢还是假傻呢?还是当他很傻呢?

    我特么的在关外流热汗洒热血,辛苦地经营出了一片繁荣,现在你们这些家伙在这里坐而论道,却是一群人一窝蜂地跑来,一副为自己好的样子,要自己解甲归田,奉还封地,还将镇国府重新送给朝廷?

    当然,理论上,其实这样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这只是理论上啊。

    这关外,现在是有多少人得靠自己维系生计?多少人靠着自己吃饭?自己又耗费了多少心血?

    你们倒是好啊,在这关内舒舒服服的,然后三言两语的,让他滚回宁波乡下去颐养天年?

    可这噗嗤一笑之后,叶春秋的脸上瞬间凝结了重重寒霜。

    因为他很清楚,这个幼稚的想法背后,必定是有心人想要挤兑自己所布下的。

    可以想象得到,自己若是不肯,那么这些人势必要说自己将权力看得太重,利益熏心,一个这样的人,甚至难保会有什么其他的企图。

    单凭这个,就足以惹起轩然大波了。

    这幼稚的背后,哪里是什么幼稚啊。

    可若是当真顺了他们的心,新军怕是得要解散,鞑靼人就得从哪儿来回哪儿去,镇国府那巨大的财富,迟早也要被人吞了个一干二净,一切都变回原样,自己后退是解甲归田,可不代表这些读书人,或者是这些读书人背后的某些人会就此罢休。

    他们……还真是当他是傻子啊!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一千七百四十章:那就碾过去

    叶春秋看着眼前的这群跪在地上的读书人,其中许多人的面孔还显得很稚嫩,只是在这稚嫩的面容之下,叶春秋也不知是天真呢,还是用心恶毒。

    最重要的是,在他刚到京师,毫无预警之下,突然闹出这么一遭,反而是最难缠的。

    叶春秋沉默了一下,道:“噢,原来是这个事,此事可不是我能做得了主的,这事,还是得陛下圣裁为好。”

    既然今天下了决心拦在这里,周涛当然是不肯罢休的。

    叶春秋才说罢,周涛便露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道:“陛下当镇国公是兄弟,引为腹心,自然是对镇国公恩荣有加,即便是希望镇国公能够急流勇退,怕也开不了口的,这等事,自然是作为臣子的人去揣摩陛下的心意,由镇国公主动提出更好,即便陛下不肯,镇国公若是淡泊名利,将陛下当作兄长,自该为陛下着想,挂冠而去,我等深深佩服镇国公为人,还望镇国公三思。”

    三思?

    呵……

    叶春秋又有了想笑的冲动了,不禁怀疑,是他在许多人的眼中的智商太过低,还是他显得还不够英勇?

    叶春秋眯起了眼,若是了解他的人,便能看出他已是动了几分怒气了,只听他一字一句地道:“我若是不肯呢……”

    叶春秋这时候,是真的怒了。

    这些满口大道理的人,为了小小一个功名,用功苦读,满脑子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可转过头,却跟自己谈淡泊名利,让自己放弃一切功名利禄?还真亏得这些人说得出口。

    叶春秋还没见过脸皮如此厚的人,厚倒也罢了,这些人居然还能振振有词,一副为了别人好的样子,令他厌恶到了极点。

    既然如此,你们不要脸,那我叶春秋还跟你们讲究什么脸面?

    显然,周涛还有这些读书人,还真是没有料到叶春秋居然直接这样反问,周涛反而愣住了。

    这镇国公不按套路出牌啊,虽然早知这个家伙肯定是不肯的,可不是该婉转些的吗?

    周涛虽是愣了一下,却有着几分机智,便道:“若是公爷不肯,那么我等,便长跪于此,绝不起来。”

    道德绑架……

    叶春秋的脑中在电光火石之间,飞快地闪出了这个词。

    为官已多年,不管在朝堂上,还是战场上,什么人没遇到过?可令叶春秋觉得最可恨的,就是这种人!

    这种人,慷他人之慨,打着大义的名分,却让别人舍弃自己的东西,偏偏他们还振振有词,满口的什么江山社稷,什么黎民苍生,可事实上,他们一点也放不下利益和权力,真是可笑到了极点。

    叶春秋目光似是无波地看着周涛,可这平静目光的背后已凝聚着怒火。

    他直直地盯着周涛道:“噢,现在我明白了,原来我叶春秋在你们眼里乃是周处,上山伏虎,下海诛了蛟龙,如今在你们眼里,我叶春秋反而成了祸害,好,好得很。”

    这周涛等人却依旧一派振振有词之态,立即接口道:“公爷,我等也是为了江山社稷。公爷不退,奈苍生而何?”

    叶春秋终究是不打算再温和处之了,厉声道:“是啊,你们也是为了江山社稷,真是好大的帽子,我就问你,大同瘟疫,你们人在哪里?你们除了捶胸跌足,人在哪里?倭寇袭扰江南,你们又在哪里?你们不是心里想着社稷吗?佛朗机人狼子野心,你们在干什么?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