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庶子风流- 第6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朱厚照没好气地道:“此事与他们无关。”

    叶春秋振振有词地道:“陛下,既然是公议,那么不妨就请诸公一起入殿,要说,也一并说个清楚吧。”

    朱厚照有些迟疑,却是在触及到叶春秋那坚定的目光后,才无奈地看向一旁随侍的小宦官道:“将外头那些爱卿,统统请来这里。”

    朱厚照吩咐下去,目光又落在叶春秋的身上,叶春秋自始至终,都显得很冷静。

    李东阳这一次,显然是欲将他置之死地,瞧这个架势,几乎满朝文武都已经卷入其中,即便是和叶春秋有交情的人,现在也不敢为叶春秋说话了。

    形势已是一面倒起来,转眼之间,叶春秋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一身笔直的身躯站在殿中,叶春秋一直不露声色地等待,直到百官入见,这崇文殿本是主殿之一,占地极大,所以虽是乌压压的百官入见,依旧还算是宽敞。

    只是绝大多数人的眼色,都不带有好意。

    好呢,闹出这样的事,看你怎么解释。

    见人到了,叶春秋才不疾不徐地道:“今日,突然有生员去镇国府滋事,这件事,想必陛下也是有耳闻的。起初,臣弟接到了锦衣卫的奏报,说是有人在背后怂恿,臣弟当然不敢怠慢,这镇国府,非臣弟一家一姓所有,说起来,这也算是皇家地产业,假若真有宵小之徒,前去滋事,这和反贼有什么分别呢?”

    大殿中,所有的眼眸都在注目在叶春秋的身上,那么多的人,这里除了叶春秋的声音,却显得落针可闻,可对于叶春秋的花言巧语,大家是本能的反感。

    此时,叶春秋继续道:“等到臣弟抵达之后,倒是搜出了一个人,此人就在闹事的生员附近,而且还自称是李东溟,陛下,李东溟乃是李家的四先生,我虽然不曾见过,却也早已仰慕他,可是看此人,却是獐头鼠目,行踪诡异,一看便知乃是歹人。”

    “既然,牵涉到了李公的兄弟,臣弟怎么能怠慢呢,幸好,当时有许多读书人聚集,而且据锦衣卫所知,其中有不少读书人,都是和李东溟关系匪浅的,这李四先生声名远播,又办了诗社,那些生员之中,有为数不少,都是诗社的会员,怎么可能会不认得李四先生?”

    “于是,臣弟便少不得,请这些读书人来辨认,臣弟在想,就算一个读书人不认得,在场数百个读书人,难道一个人都不识?”

    “果不其然,众人见了这号称是李四先生的人,竟无一人上前相认。”

    “臣弟真是怒极了,心想,李公乃朝廷的柱石,陛下的肱骨,居然有歹人,冒充他的兄弟招摇撞骗,损害李家的名誉,这样的人,真是人神共愤,臣弟性子鲁莽,自然不肯干休,既然大家都不认得这个恶贼,为了以儆效尤,又想到奇闻逸史之中,还有人冒充皇族招摇撞骗,这一次,冒充乃是李公的兄弟,下一次,岂不是有人要冒充宗室,损毁宫中的声誉吗?臣弟暴怒,于是下手重了一些,所以,臣弟以为,想必是李公和臣弟有什么误会,臣弟‘打’的那个人,并非是李四先生,还请李公明察。”

    (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零三章:杀手锏

    叶春秋的话,在场的人都听明白了,只是……

    不是李东溟?

    你是特么的在逗我吗?

    可见这叶春秋完全一副言之凿凿之态,似乎也有证据,他既然说当时有数百个读书人在场,要查清楚到底有没有人认出李东溟,其实是很容易的。

    李东阳却是给叶春秋气得七窍生烟,还真是巧舌如簧,臭不要脸了,他的兄弟,在镇国府遥控指挥着那些滋事的读书人,这些读书人若是敢去相认那就怪了,毕竟是做贼心虚,这种阴谋诡计的事,当然就算是认得,也绝不相认的。

    李东阳厉声道:“他便是舍弟。”

    “呀。”叶春秋显得很震惊,道:“既是李四先生,难道我打错人了?不对,若是李四先生,何以无人证明?”

    “你……你……”李东阳的脸上犹如阴云密布,真恨不得将叶春秋生吞活剥,素来遇事镇定自若的他,此时是关心则乱,显然已经开始有一些失态了。

    而叶春秋则是继续道:“所以,臣弟也请陛下明察秋毫,这件事,想必背后有什么隐情吧,臣弟蒙不白之冤,自请陛下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才好,当时在场的人之中有生员数百,举人数十,还有致仕的进士朱学进人等,其实想要水落石出,也不难,直接请他们至顺天府亦或者是北镇抚司一问,总能查个清楚。”

    叶春秋的回答,轻描淡写。

    却是令李东阳心生寒意!

    水落石出?将人都请去问一问?

    既然是钦案,当然不可能随随便便的问了,这么多人,没一个指认自己认得李东溟,可是细查,绝对能发现从前有人与李东溟交往的事,好嘛,一开始可能是客客气气的问,可是一查到你和李东溟是旧识,结果却眼看着叶春秋亲手剐了李东溟,那么,你是什么意图呢?

    说不清楚,可就是打了,严刑拷打之下,最后会抖落出来什么?

    抖落出李东溟指使大家去镇国府滋事吗?

    叶春秋先前说得很明白了,镇国府也算是皇家产业,假若只是一时义愤,作为读书人你去闹一闹,还可以称得上是为国为民,意气用事,可若是有组织有预谋,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李东溟在背后组织这些人,是何居心?

    李东阳何等聪明指认,想明白了那许多的曲解后,脸色骤冷,而后厉声道:“呵,老夫只问你,无论舍弟是谁,是真是假,镇国公但可以送官法办,他既是头戴了纶巾,那就是读书人,镇国公当街滥用私刑,这是何罪?”

    而这个时候,那本是怒气冲冲的百官们,面色反而显得怪异起来了。

    这里头的内情,实在过于复杂,案情也有许多疑窦之处。

    能站在这里的人,其实都是聪明人,虽然各有立场,可是有些事,一听个大概就能明白出有隐情了。

    尤其是李东阳突然改口,放着自己的弟弟被剐而不追究,却是退了一步,假设就算此人不是李东溟,叶春秋亦是大罪。

    这个时代,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剐了一个路人,或者是下九流的宵小之辈,和剐了当朝首辅的兄弟,完全是两回事。

    朱厚照却是听得煳涂了,很费解啊。

    不过倒是瞧出了一点,李东阳的声势显然是微弱了许多。

    叶春秋面对李东阳的质问,却是道:“对,当街行暴,不经过有司,是我的过失。”

    叶春秋毫不犹豫地就把这个罪责担负了下来,因为他担负得起。

    这倒是很令人意外。

    可是随即,叶春秋却是轻描淡写地道:“只不过,臣也是关心则乱,误以为此人假扮李公的兄弟,是图谋不轨,想要破坏李公的新政,臣见此人,一看便是歹人,面目狰狞,心怀奸诈的样子,便认为这是有人不能体谅到李公为国为民之心,想要借此坏了李公的名声,从而坏了李公呕心沥血的新政,自然而然,当时便怒不可遏,想要借此机会,以儆效尤,好为李公的善政搭桥铺路,也可借此防备宵小再来中伤李公。”

    不得不说,叶春秋这个家伙,很有转移话题的嫌疑。

    而事实上,叶春秋的话题转移得很成功。

    新政?什么新政?

    李东阳一头雾水,他可没有什么新政,虽说打击宗室,算是他的施政目标之一,可是这理应也不算新政啊,何况叶春秋的口气,倒像是自己一直都在密谋着新政一样,自己何时在密谋新政?

    百官们也都是诧异。

    怎么,李公莫非是有意革新吗?可是为何此前一点风声都没有透露出来?怪哉,李公是要革新什么?

    大家也是一头雾水,竟一下子消散了方才的义愤填膺,反而将心思放在了这新政上。

    那一桩公案,虽然使人愤怒,可现在听来,毕竟没有什么头绪,只怕想要揭开隐情,还需要一些时日。

    可是新政不一样,朝廷来的革新,都意味着腥风血雨啊,任何一次改革,都会有人平步青云,也会有人遭遇罢黜,这与每一个人的利益,都可谓是息息相关。

    所以大家都错愕地看向李东阳,李东阳却更是一头雾水,他正待要讽刺叶春秋,老夫哪里有什么新政,你根本就是危言耸听,是想要转移话题。

    可是朱厚照眉毛一挑,却是想起来了。

    当初叶春秋还真跟他提起过,说是李公在密谋革新,要革除大明的弊病。

    朱厚照忍不住拍案,道:“噢,原来是和新政有关,怎么,李师傅的善政还未出,春秋就已怀疑有人想要借机破坏了吗?”

    朱厚照此话一出,站在这里的百官们的脸色又古怪起来了。

    而叶春秋则是煞有其事地道:“来革新,总会有人反对的,李公的新政,只与臣弟商议过,臣弟怀疑是臣弟行事不密,泄露了出去,这才……导致了宵小之辈,借机想要动摇李公的公信,臣弟当时细思恐极,自然不及多想,这才下了狠手,臣弟有罪,罪该万死,恳请陛下恕罪。”

    ………………

    马不停蹄地将后面三章码完更新,求点票儿,码字工不容易,希望大家理解老虎的求票!(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零四章:先下手为强

    叶春秋说得有鼻子有眼,而且对此,几乎没有人怀疑叶春秋所言的真假。

    为什么?

    因为这太小儿科了,毕竟李公就在这里啊!

    叶春秋现在言之凿凿,说是李公有什么新政,这才让他风声鹤唳,如临大敌,才产生了这么一桩‘误会’,那么……

    李公现在就在这,当场就可以揭穿他的啊。

    越是这种小把戏,反而越是让人无法揭穿。

    李东阳在心里反而是想笑,这叶春秋,未免也太可笑了,口口声声说着什么新政,可他就是当事人,比谁都要清楚叶春秋的谎话连篇,他当然是要戳破的,于是道:“陛下……”

    “陛下。”却有声音打断了李东阳。

    叶春秋捉紧时机,中气十足,在这点上,李东阳对叶春秋是完全没有胜算的。

    叶春秋振振有词地道:“李公的新政就在这里,微臣与他磋商了许多日,现在,臣弟带来了。”

    只见叶春秋徐徐的从袖子里掏出了一份奏疏,放在了手里,众目睽睽之下,道:“今日趁着百官俱在,恳请陛下准臣当众宣读出来,请陛下与诸公品鉴一二。”

    睁眼说瞎话就算了,竟然还敢拿伪证出来?李东阳真是感到又可气又可笑,正又要开口,却再一次的给人捷足先登……

    朱厚照饶有兴趣地道:“读来朕听一听。”

    叶春秋这时已是打开了奏疏,不给李东阳任何机会,道:“臣弟与李公都认为天下的生员,都是明白事理,都以天下为己任,乃是朝廷的栋梁,我大明能有此国祚,既赖列祖列宗荫蔽,其上,也仰仗陛下声明,其下,则俱是因为生员们明白事理,体恤国家,踊跃为国家效命,这一点,可有人反对吗?”

    叶春秋的目光扫过了所有人。

    这目光的深意很简单,大家不是都讨好读书人吗?好嘛,现在我又开始吹了,你们要做好准备了咯。

    至于李东阳,此刻暂时是不能揭穿叶春秋的满口谎言的,现在站出来,则是有千方百计地阻拦叶春秋拿出证据的嫌疑,也显得自己不认同叶春秋,而不认同代表什么?

    你没听到叶春秋刚才那话里口口声声都是夸赞读书人的吗?你不认同叶春秋这话?难道你是不将读书人放在眼里?

    在这大明朝,作为大臣,有一样东西是很重要的,那就是名声,特别是出自士林的风评,因为读书人的影响力很大,尤其是弘治朝之后,这股力量更是空前壮大,甚至曾有过许多官员,就因为遭受了士林非议,直接请辞致仕的都有。

    此时,叶春秋继续道:“所以李公高瞻远瞩,既如此,读书人乃我大明基石,有这么多的人才,为何不用呢?李公倡议,从新政伊始,内阁首辅大学士,则由生员公推而定。”

    这话就犹如往平静的湖面突然投下了一颗大石,于是满殿顿时哗然了。

    公推首辅大学士?

    由生员进行公推?

    所有人都错愕地看向李东阳,不禁痴了。

    来要选拔内阁大学士,当然是需要经过一个程序的,这即是所谓的廷推。

    什么叫廷推呢,便是自英宗皇帝之后约定成俗的一种制度,但凡三品以上的高级官员,由官员们举行朝会,进行讨论,最后再选定出人选,报入宫中,而天子若是觉得报来的人满意,则进行圈定,一旦不满意,则让百官重新择定人选。

    所以某种意义来说,这就是许多朝廷大臣们能够一言九鼎的原因,许多人的升迁之路,其实并不是掌握在皇帝手里,而是掌握在那些三品以上的大臣手里,一旦你要突破这个天花板,想成为高级官员,就必须通过廷推,假若大家对你都大致满意,便算是平步青云,可一旦有人激烈反对,即便天子信任,也未必能够入阁拜相。

    那么假定,廷推的制度是官员内部的选举制,而叶春秋则是将这个选举制直接扩大了,让所有有功名的读书人参与进来。

    而真正厉害之处就是,叶春秋说的是新政伊始,即以廷推而论首辅,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今日若是大家觉得这个新政满意,开始实施了,那么很不好意思,内阁首辅得重新选过,得按新的规矩来办事。

    李东阳的脸色变了。

    他不就是内阁首辅大学士吗?这个位置本来就是他的啊,为何要进行公推?这不但多此一举,而且……还是平添了无数的变数。

    这叶春秋,居然在剐了自己的兄弟后,转过头来又挖自己的墙角?

    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叶春秋却是面带微笑地道:“不知诸公以为,李公的新政如何?”

    百官们沉默了。

    廷推与公推,其实都不打紧,不过是选拔官员的形势而已,不过现在公推的,只是内阁首辅大学士,似乎于大家并没有影响。

    意见?

    当然也是有人有的。

    可是谁敢说?

    想想看,那些生员们,本来就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就要讨论一下国事,今日骂这个,明日论那个,对于政治的参与度,绝不下于今日朝堂上的诸公,现在好了,叶春秋在这里提出,要公推首辅,这是什么?这是将本来几十个人关起门来的决定权,分了出去,给了十几万生员啊。

    而这些生员,不需要任何的猜测,当然是对此求之不得的,毕竟读书人嘛,大家从前还在读书的时候,大抵也都是喜欢指点江山,还为此乐此不疲的,现在给了他们选择首辅的权利,他们怎会不乐意?

    事实上,朝廷一直给生员许多的特权,比如准许他们免除徭役,适度的进行免税,给予他们参与地方事务的权利。

    可是这并不代表生员们就此愿意满足,叶春秋所提的这件事,不说倒也罢了,现在当着这满朝文武面前说了出来,就等于是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想要收回去,可就难了。

    谁敢反对,或者有什么非议,在十几万生员们眼里,必然就是罪人啊。(未完待续。。)

第一千六百零五章:水到渠成

    这是一件很诡异的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