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庶子风流- 第1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叶春秋……

    很苍劲的三个字,叶春秋将花名册交给书吏,这书吏忍不住赞叹:“叶编撰的字倒是别具一格。”

    叶春秋朝他抿嘴一笑:“多谢夸奖。”

    却说这时候,朱学士恰好轿子落下,入院上值,沿途的官吏纷纷向他行礼,他才过了一个仪门,就听到有人道:“见过大人。”

    这声音……有些耳熟。

    朱学士便侧目一看,竟是叶春秋。

    他眯着眼,脸就拉了下来,想不到这个小子还来,难道他不知道吏部那儿的公文转眼就会到了吗?或者是还想赖在这翰林院里?

    呵,这个小子,实在太天真了,真以为巴结几下,这事儿就算了了,且不说宫里的司礼监传出消息有意压一压叶春秋,总之就是别待在京师,就说庶吉士焦黄中被他打伤,焦黄中是谁?那是内阁学士的儿子。

    朱学士看都不看他一眼,举步就走。

    叶春秋也不过是给他行个礼罢了,并没有其他的意思,无论怎么说,礼节总要尽到的,接着,他便信步往詹事府去,到了司经局,回到自己公房坐下,竟发现无所事事,因为接下来的实验,显然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中断,他想了想,决心将这些器皿都收拾起来,这詹事府,怕是待不下去了。

    而这些器皿,却都是叶春秋花费了重金帮主打制的,搜集起来殊为不易,自然要小心才好。

    ………

    此时,在仁寿宫里,张太后起了个早,小橙子小心翼翼地给她梳着头,这小橙子本是仁寿宫看门的小宦官,可自从上次报了喜,张太后便将他当做了自己的‘喜鹊儿’,便准他到近前服饰,起初的时候,小橙子手脚有些笨,事儿总是做不好,张太后却是不以为意,不过今儿小橙子似乎比从前要爽利多了。

    张太后不由笑道:“今日你手脚利索了不少,怎么,可有喜事吗?”

    小橙子忙不迭地摇头,道:“娘娘,奴婢能有什么喜,娘娘有喜,便是上头对奴婢的最大恩典。”

    这样讨巧的话,没有换来张太后太多的欢喜,估计是自入了紫禁城来,耳边总是这样的恭维话,早就听得厌了。

    看着铜镜中的自己,张太后再次感慨年华的老去,虽才三十多岁,风姿依然绰绰,可自先帝过世,张太后总觉得自己已瞬间过了一辈子,她这时幽幽叹了口气,不禁蹙眉,想起心事。

    小橙子是历来知道娘娘的性子的,据说先帝过世之后,娘娘便经常如此,或许是在缅怀先帝吧,小橙子一边小心翼翼地给张太后插着珠花,一边蹑手蹑脚,生怕惊扰了张太后。

    “娘娘,娘娘……”

    却是有人打破了这个沉寂。

    小橙子恼了,真想过去给这个小宦官两个耳刮子,这人真不懂规矩,娘娘……

    “娘娘,不妙了,寿宁侯疯了,疯疯癫癫的,大清早的非要入宫不可,闹着要来仁寿宫,本是要人通报的,他却说事急矣,就这样冲了进来,几个巡守的力士没挡住他,他……”

    张太后眼眸一张,便又看到了铜镜中的自己,她蹙眉:“他太放肆了,宫里有宫里的规矩,哀家现在还在,还有人袒护,可是将来哀家没了呢?”

    小橙子忙道:“娘娘千岁……”

    (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二章:玩坏了(第九更)

    虽然很是不悦,但张太后还是冷若寒霜地道:“把寿宁侯叫进来吧。”

    这张鹤龄哪里是叫进来,简直就是疯子一般的冲了进来。

    他跌跌撞撞地进来之后,张太后才发现为何那宦官急匆匆的来禀告了,他……竟是只穿着一件里衣,而且头发也没有梳,就是这样披头散发的,连鞋子都是趿来的。

    张太后彻底暴怒,这……都成什么样子了,丢人啊,老张家的人都给你丢光了,旋即她又开始担心,莫不是……真疯了吧?前几日确实见他疯疯癫癫的,总是神情恍惚,动不动就来一句银子啊,银子……先帝赏了张家这么多田庄,平时也不曾薄待他,他会缺银子的?

    张鹤龄一进来,便一下子扑倒在地,道:“阿姐,阿姐……”

    张太后便绷着脸道:“你这是怎么了,疯疯癫癫的,你还知道哀家是你姐姐,你看看你像什么样子,不怕人笑话吗?”

    张鹤龄却是激动地张口,却是突然发不出声音了,急得翻身起来跺脚,道:“呀……呀……呀……”

    见他这个样子,张太后更是恼火,这个弟弟太不靠谱啊,好端端的,就知道胡闹,每日不做正事,今日越发出格了。

    她虽是太后,却也不是没有隐忧,就如她方才所说的那样,从前他们胡闹,是因为有先帝,现在他们荒唐,没人管束,那是因为有自己在,可有朝一日自己不在可呢?

    固然他们是陛下的亲舅舅,皇帝虽然是不喜欢他们,可终究还是会网开一面的,可是以后呢?

    想到以后………张太后再看这些张家人这个样子,便叹着口气道:“你们哪,不求你们辅佐皇帝,但求无过,安安生生的,你们兄弟二人是要气死哀家是不是?有什么话就说。”

    “哎呀,哎呀……”张鹤龄急得眼泪都出来了,好不容易组织了语言,才道:“出……出大事了。”

    “一惊一乍。”当初张鹤龄遇险,张太后倒是慌乱过一阵子,所谓关心则乱。可毕竟是太后,什么风浪不曾见过?听到出大事,张太后反而镇定下来,虎着脸道:“说,别这个样子。”

    “阿姐。”张鹤龄却是激动得泪流满面:“药,是药……是那小蓝丸子,阿姐,是那丸子,天,神药啊,是神药……”

    张太后一头雾水,药……

    这药怎么了?寿宁侯病了?可又不像。

    张鹤龄老脸一红,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才道:“阿姐,我不瞒你,从前我太荒唐,身子坏了,后来虽然四方求药,也不见好,虽然也听信了人言,确实有大补之物,可一开始还能应付,后来就渐渐不成了,这几年,我身子亏得多,早就不能人道了。”

    要说出这番话,确实很需要勇气的。

    其实这事儿,倒是张鹤龄这样的人一向久治不愈的顽疾,出身富贵,含着金钥匙长大,年轻的时候就不免要胡闹,毕竟吃饱了撑着嘛,何况那怎么说的,噢,酒足饭饱思yinyu。

    结果大多数人,身子都亏得厉害,很多人早就不行了。

    张鹤龄咬咬牙,既然都已经自揭其丑了,这时候还是痛痛快快一些的好,他正色道:“前几日,叶春秋不是在炼不育药吗?那时候想托我去找人试试药,我就一想哪,这不是吃饱了没事做吗?况且我身子也亏得很,已经数年不曾人道了,索性便按着他的法子试了试,就在昨夜……就在昨夜……”张鹤龄深吸一口气:“就在昨夜里,我……我竟成了,成了……”

    张太后算是明白了,她终究是三十年华,只侍奉过先帝,现在听张鹤龄说这样糊涂的话,不禁脸儿微红,道:“教匪为何没有撕了你的嘴,天天说些有的没的……”

    张鹤龄却是瞪大了眼睛道:“娘娘,你忘了,陛下他……”

    张太后刹时愕然,然后一下子,她长身而起。

    做母亲的,怎么会不关心儿子的事,更何况,自己的儿子还是天子,天子是什么?天子最重要的除了处理政务,最重要的还是延续香火,若是不能延续香火,这祖宗的诺大基业,还要不要?

    这天底下,再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张太后的隐忧也就在这里,小皇帝自入了紫禁城,身边陪侍的太监就曾来禀告说,说是陛下的身子亏得厉害,虽然没有明说,张太后却也晓得是怎么回事,其实御医院那儿,也不是没有开药,事实上,关于这方面的药还真不少,可真正让人绝望的是,小皇帝早在詹事府的时候就吃了这方面的药不下百种了。

    想想看,一个十一二的孩子,就隔三差五的吃各种‘仙丹’,然后折腾了两三年,会是什么样子?

    等到入了紫禁城,几乎开任何药都没有多少作用了,这年月,又没有包治百病的老军医,药物就是如此的,用得多了,效果就不甚明显了,虽然这几年到处访药,可是几乎没有太多的效果。

    张太后未必在乎小皇帝能否人道,可是这眼看着都到了十七岁,后宫佳丽三千,却是一个香火子嗣都不曾留下,免不了忧心忡忡。

    这几乎是她最大的心事,没有香火,就意味着往后要到宗室中挑选人克继大统,可问题在于,那是别人的孩子,不是自己的亲骨肉,心里不免有些膈应。更何况不是自己的孙子,怎么会对自家人好呢?就如这张家,够胡闹了吧,可是为何依然屹立不倒?这不是因为寿宁侯的爵位,本质上,不过是因为他们是当今天子的亲舅舅,将来若是再有天子登基,这张家人也是新天子的新舅爷。

    血脉相连,才是维系恩荣的根本,至于其他的,一时的宠幸,终究不过是虚的。

    几乎每隔一些日子,那些侍寝或者是陪侍的宦官和妃子都要来这仁寿宫,张太后都会问起床弟之间的事,她对天子的问题了若指掌,玩坏了啊。

    当初太年轻的时候,还未必生得出孩子,现在能生孩子了,真正像了男人了,却又无法……

    ……………

    朱厚照要生个孩子不容易,老虎码字也不容易呀,话说,老虎这么辛劳,支持的有木有,订阅、月票有木有?(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三章:求药啊(第十更)

    张太后眯着眼,见张鹤龄一脸浮夸的样子,显得有些难以置信。

    这些年,小皇帝用的药也不少,说到底,还是从前的那些药害了人,若是正正经经的,哪里会有这么多事?何况,从前求的药都是有奇效的,可到了小皇帝这儿就是不成,真真一丁点的办法都没有,这药……能成?

    她眯着凤眸,打量着兴冲冲的张鹤龄,张鹤龄也和张太后一样,虽然明知小皇帝不喜欢自己,可是对于皇帝生儿子的事最关心不过了,皇帝再讨厌自个儿,可他也是张家的外甥,打断了骨头连着筋,他张鹤龄是国舅爷,和皇帝老子喜欢不喜欢自己无关,根本的问题,便是这一层血缘,张家没有太多的隐忧,唯一担心的还是皇帝生不出孩子,若是其他宗室子弟入主紫禁城,张家就真的什么都没了。

    “这药……有这样的神奇?”

    张鹤龄可谓是个中老手,完全属于专业人士了,后世有种对专业人士的说法叫做老司机,这时张太后不太确信地问他,他立即道:“阿姐,别的我不知道,只知道……哎……我自个儿的病大致和陛下并无二致,这几年也是寻医问药,几乎没有什么效果,可是昨个儿,我吃了那颗蓝色的丸子,却是……却是……”张鹤龄挠头搔耳,心里有千言万语,却又有些不知该如何形容,只好很快省略过去,总结道:“总之就是龙精虎猛,信心百倍,比当初年轻的时候,竟更有事半功倍之奇效。”

    用事半功倍来形容这等事,也算是难为了张鹤龄。

    张太后眯着眼道:“如何事半功倍?哀家是你姐姐,这都到了什么事,关系着皇帝,也关系着你,这么大干系的事,你还支支吾吾,你就说实话吧!”

    张鹤龄这时候也郑重其事起来,这辈子难得这样的正经,仰着脸,看着张太后一字一句道:“此中之道,再没有人比我更清楚了,这药……能成!能用在我身上,在陛下身上也必定有效,阿姐,能不能抱龙孙,就都指着这药上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张太后的眉眼儿顿时一跳,她紧紧地扶住梳妆地台子,眼眸里放出了精光:“那药在哪里?”

    此刻张太后的心情,和久旱逢甘霖差不多,心里压抑不住激动,连身躯都不禁在颤抖。

    这种心情,张鹤龄很能理解,这是阿姐的心病,天塌下来的事也及不上这桩事,阿姐想抱龙孙已经不知多少年了,这不但关系到了女人的情感,更关系着血脉的延续,甚至还有最根本利益的瓜葛。

    张鹤龄却是把手一摊:“这……药是叶春秋炼的,就送了我一颗,让我试试看……”

    张太后凤目一张,厉声道:“那你还在这里做什么,去求药啊。”

    张鹤龄愣住了,姐姐啊,你这是过河拆桥啊,我在这儿是给你报喜来的,现在可好,反而责怪我为何站在这里了。

    他只好悻悻然道:“我去求,去求……”

    张太后却突然摇头道:“小橙子去吧,让小橙子去请叶春秋入宫觐见,要快,哀家就在这儿等,知会午门,不需查验叶春秋的身份,不,在那儿准备好乘撵,不……还是备一匹马吧………叶春秋过午门,立即骑马来仁寿宫。你……给我坐在这儿,好生跟哀家说一说,这药到底如何神奇。”

    小橙子不敢怠慢,火速的去了。

    张鹤龄却是目瞪口呆,很不好意思地道:“阿姐……这……我不好意思说啊……”

    …………

    叶春秋孑身到了翰林院,似乎翰林院的人都知道怎么回事了,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和他保持距离。

    叶春秋不以为意,徐徐到了朱学士的正心堂中请见。

    过不多时,前去禀告的人回来道:“请叶编撰进去说话。”

    叶春秋迈入了正心堂,便看到这儿已经坐了不少人。

    朱学士居中,正与从吏部来的郎中杨修谈笑风生,另一边是几个低级官员,也是坐着,叶春秋是知道规矩的,罢黜或者是贬官,一般都得有主官和负责此事的吏部郎中在场,除此之外,还会有吏部的给事中在场监督,这吏部给事中虽只是低级官员,可是权柄极大,在吏部之中地位超然,因而朱学士和这杨修都不敢怠慢,也请他坐着。

    当叶春秋进来,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叶春秋的身上,叶春秋深吸一口气,朝朱学士行礼:“下官见过朱大人。”

    朱学士拉下脸,慢悠悠地道:“今儿吏部的郎中来,是关于你调任的事,嗯……这件事已经有了定案了,嗯,杨郎中已将公文送了来,叶春秋,吏部这儿是要你立即赴任,你明白了吗?京师不能久留,今日就出发吧。”

    叶春秋道:“不知调任何职?”

    朱学士和杨修对视一眼,都不禁想笑,朱学士却是道:“噢,琼州府建昌县县丞。”

    此前是说可能贬到琼州府任同知,此后又说是建昌县县令,现在倒好,撸得更彻底,直接就是县丞了。

    叶春秋徐徐道:“能否给下官几日时间收拾一下,何况……”

    朱学士老神在在地道:“这是吏部的意思,你留在这儿,也是给人添堵,老夫说的可不是庶吉士焦黄中,而是宫里的一桩事,所以一刻也耽误不得。”

    这等于是逐出京师了。

    那琼州建昌县本就是不毛之地,人所共知,叶春秋昨夜查过资料,那儿的户籍总计不过是六百八十七户。

    当然,这并不是说,那儿的人口稀少到只有两三千人,一方面,那里确实是多山陵,而另一方面,则是那儿是汉蛮杂居,人口是有,至少是登记在册的十倍,这等于是说,在那山中还有县城之外,至少有上万人是完全脱离官府管控之下的,何况那儿道路不通,隔三差五就有土人造乱,自洪武太祖开始,因为造乱而丧命的地方官就死了十几个。

    叶春秋抿了抿嘴,见朱学士严厉的样子,再看杨修和那吏部给事中,一副隔岸观火的表情,叶春秋道:“大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