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妻当娶阴丽华的帝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娶妻当娶阴丽华的帝王-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天夜里,刘秀跟随众位将领一同巡查过军营,之后就回到自己的房中歇息,但是此时的刘秀尽管整天都是处在一种焦躁不安的心态之中,但是到了晚上,大部分将军、士兵都困乏的时候,刘秀亦然毫无睡意。

刘秀的心中开始不自觉的想到自己的哥哥刘演,一想到这些,刘秀就整日里睡不着觉,只要一闭眼,脑子里全都会浮现出来有关于刘演的音容笑貌——自觉不自觉的,刘秀总是在潜意识里将刘演与自己在战火之中死去的姐姐刘元联系起来,当初这大自己仅仅一岁的姐姐为了能够不拖累自己,生生在自己面前自刎而死。

然而自己在逃离现场之前都没有勇气回过头去看她一眼。现在的刘秀其实满心里都是担心,担心哥哥想自己的姐姐一样的、全都这样一去不复返,担心刘演被王莽的手下杀掉。

但是刘秀有明白得很,现在这种情况之下,任何担心都是没有必要的,天助自助者,刘秀没有必要总是处于这样一种惶恐的状态,这时候,刘秀想到哥哥的一句话,刘演曾经对自己说,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这句话,就像一个烙痕一样,深深地烙刻在自己的心中,成为一支鼓励自己奋勇向前的动力。

第二天,刘秀就命令王常、王风留守在昆阳城之内,而自己则亲自从城中骁勇的骑兵中亲自挑选了十名骑兵,另外再加上骠骑大将军宗桃,武威大将军李轶等组成十三骑兵,趁着月色迷离的空当,悄悄地在城门打开一条缝,十三名骑兵于是从城门中逃离昆阳城。尽管刘秀知道自己逃出昆阳,迟早是要被王莽军所警觉,但是刘秀还是要知难而上,他精心挑选了这样一个时间——王莽军大概都埋锅做饭。为了防止昆阳守军暗箭伤人,王莽军全都在昆阳城外的小树林中安营扎寨。

尽管刘秀是精心策划出城的时间,人马也是精心挑选的,甚至为这一切事先假设多个方案,已经做到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但仍然毫无悬念的被王莽军安插在城门之前额一股小部队所发觉,一瞬间,城门之前,军鼓齐鸣,大军不断向着刘秀掩杀过去,幸亏刘秀身边的猛将宗桃、李毅等十名骑兵的奋力拼杀,再加上王莽士兵始终犹豫,队形一时间无法完全展开,缺乏密切配合,再加上地理位置并不熟悉,所以才会令刘秀一干人等侥幸走脱。

按说刘秀掏出昆阳自然应当引起王莽将领王邑的警觉才是,但是偏偏王邑并不是一个什么善于计谋之人——并不在意这件事情。

但是王邑手下的人并不是都像王邑一样愚蠢,先前曾经与刘秀交过手的严尤就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平白无故的昆阳城中为什么能够出来这么几个人,自己这辈攻城拔寨的事情做得多了,见过主帅弃城的当然也不少,但是还没有一个类似于昆阳一样—就连逃跑也都没有乱了阵……

尾随首领之后的十名骑兵在大军冲击之下并没有半点退让的意思,反而是誓死保护为首的一位首领,这必定不是溃败……

第四十七章 王风昆阳阻王常

严尤和陈茂两人都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刘秀明明是出逃为何走的这样秩序井然,心下当然觉察出刘秀的动机——刘秀并未远行,这恐怕是就近去搬救兵了。

想到这,严尤、陈茂两人变主动住找王寻说明自身所担心的情况,但是王寻这个人是靠巴结王莽起家的,本身并没有多少带兵打仗的本事,更谈不上谋略——王莽能够找王寻作为此次平定南阳反王莽军的大司马,多半因为天下人人都反对王莽,王莽一时之间超重并没有完全能够信得过的人,因此王莽为了保住自己的新朝江山社稷,宁肯将军权交给一个没有带兵经验却忠于自己的人,也不愿意将自己的江山托付给一个带兵经验丰富却不能知根知底的战将。

王莽派遣王邑、王寻前来讨伐绿林军,这可以说低估了一个将领在两军交战时的重要性,因为王莽本身并没有参加过什么高规格的战争,多半是借助老太后王政君侄子这一身份上位。因此在王莽的心目中,带领四十余万大军,只要领兵带队的不是一个傻瓜,那么这场战争,一准了是大新朝胜算居多……

于是,王莽为了维护大新朝的江山社稷,甘愿让一个庸碌无为的王邑带领着王莽朝廷所有精锐前去南阳,对王莽来说,这样的一场战争,有着非凡的意义,如果王莽败北,那么南阳刘汉军队必将无比猖狂,整个王莽新朝将不会再有可调之兵。

且说刘秀星夜北出昆阳,然后直奔甲地,甲地守城主将并没有想刘秀想象的一样前来亲自出城迎接,到最后还是刘秀、李轶两人好生废了一番口舌,守城的小卒才答应去报告了城门主将,这位主将看到正是刘演的亲生弟弟刘秀,心下并没有说什么,只是令人江城门打开。

刘秀似乎觉察出甲地城门的守将并不欢迎自己——大概昆阳浅显的情况已经颤地沸沸扬扬了。刘秀一边随着甲地主将进了城门,另外又令李轶提高警惕——因为现下形势太紧急,人心不稳,王莽大军压境,刘秀实在不能保证自己的阵营中不出现内鬼,弱势他们拿了自己的人头,为了自保将其交给王寻也并非不无可能。

李轶显然会意;一路上李轶都是严阵以待。但是事实情况却并非像刘秀联想的那么糟糕;守城士兵并没有半点对自己下手的意思;男女老幼或者是兵丁杂役并没有死守城池的样子,反而都是忙碌着要离开此地;大概昆阳方面的情况已经尽为城中百姓兵丁所知了吧!

李轶因此试探刘秀询问自己说:“要不要杀掉城中诸将;然后用一震慑城中企图逃跑的兵马!”刘秀知道这种想法及其危险,因此警告李轶:“现在这个时候;人心惶惶;王莽大军的到来已经让这伙士兵吓破了胆;若是我们现在设计杀害守城将领;那么势必会引起城中人人恐慌;何况诸将在甲地经营多年;城中少不了自己的心腹;如果我们贸然行动;我们二人性命保不住是小;若是甲地背叛我而投向王莽的怀抱;那么你我二人可就要被盯上一个千古国贼的骂名。”

李轶听到刘秀这样说;而且神情是这样严肃;方才意识到自己的谋略是远远逊色于刘秀的;更是没有他这样长远而且周到的考虑。

适才说道刘秀与李轶等十三骑走后,不待多时,就已经天命,王邑在城门前摆开阵势,演练人马攻城,这种训练具有热身活动之功效;很显然王寻师等不及了——一准是前线的赤眉军又在发动大的攻势,威胁到王莽所在的都城了;所以王莽必定会让王寻尽快拿下昆阳剿灭南阳汉军,然后北上抗御赤眉。

但是他显然是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王寻本来就骄矜自持;这一点让王寻在与刘演交战时免不了多多少少吃亏;再加上王莽的督促;事情显然就更加难办……

王邑本来性格中便有极大的缺陷;这种缺陷类似许刘演在骨子里面就有的那种蛮横跋扈;尽管王寻这种蛮横跋扈相对于刘演来说要轻微一些;但是刘演身边有一大批猛将跟随他们;有勇有谋,而且富于经验,能够实施让刘演保持头脑清醒。

这一点;在名刘秀身上体现得就有位明显——由于自己和刘演这种至亲的骨肉关系;所以刘演在作战时也会时常考虑刘秀的建议;但是王寻就与刘演所处的境况迥异;尽管王寻身边也有两位富于实战经验的大将(严尤、陈茂),而且他们又多次与刘演、刘秀交手。

对刘秀的用兵之道显然是有一定了解。但是王寻并不买账;自恃自身所率领的为数众多的军队;轻视南阳汉军;并且对严尤、陈茂两人的建议充耳不闻。

战争开始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先期征兆;王凤站在城门之上眺望着远方一望无际的平野;感觉王寻的军队动向有些不同寻常;因为王邑、王寻的辎重队伍尚且还在从洛阳到昆阳的路上;所以说,现在并不是王莽均拔寨的最好时机;因此王凤虽然面临着兵临城下的困境;但对王莽均突然攻打昆阳还是缺少必要的心理准备。

昆阳城中的南阳汉军外加绿林军总数不超过一万,大约有八九千人的光景,但是王邑、王寻的新莽部队相对于昆阳守军显示出极大优势,是昆阳守军的四十余倍,在这种悬殊对比之下,王邑王寻似乎更有理由相信此战必胜——尽管王邑王寻的四十万新莽兵马兵威完全兵临昆阳城之下,后续部队所运输的攻城器械也并未全部到达。

只听的一时之间,金鼓齐鸣,战场之上,各色的旗帜逆风翻飞,士兵们前赴后继,定国公王风和王常在城门楼上面紧张的注视着战场局势的发展,对于王风来说,自己明显就有些胆怯了——他甚至怀念自己比现在年轻十年的时候,那个时候的自己,从来都没有说过“害怕”二字。

王莽军的举动显然是超乎王风的预料,他并不知道现在王莽的举动对于自己是否有利——一方面,王莽现在攻城是想要尽快拿下昆阳城,但是新莽军的在人员尚未齐备,战斗力并不能完全发挥出来,这样说来,似乎王邑、王寻的举动对自己更加有利;但是王风显然没有得意忘形,王邑王寻虽然是操之过急,但是王风王常也同样是毫无准备,刘秀救兵还没有音讯——他联想到刘秀平日里的懦弱表现,生出一种奇怪而且十分令自己担心的念头来——刘秀着小子平日里软弱得很,现在王邑王寻十余万兵马直扑昆阳而来,自己不甚惜命,况且止不住恐慌,更何况平日里连大气都不敢在自己面前出,只会依靠自己哥哥大司马的刘秀呢。王风想到这里,突然心灰意冷,若果真那样,那么昆阳城可真就成为了一座孤城。

此时此刻,王风心中忐忑不安,他闲着眼睛睥睨着王常,却发现王常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冷静,但是王风知道王常这种冷静并不是发自内心,而是做出来给留守昆阳城的士兵看的——王常对自己说过,身为主将,尤其是在重大战事面前担任指挥的将领,不论身处何种境地,都不能慌乱失度,假如将军不能控制好自己这么做了,轻则会引起自己慌乱失神从而容易造成指挥失度,重则会造成军中人人自危军心离散。

在新莽大军发起的无数波次的冲击之后,昆阳守军似乎已经丧失了招架之力,王邑、王寻看准机会,不让官兵轮流冲锋而是指挥身后所有兵马悉数冲杀,王常一边在城楼上面鼓舞士气,一方面观摩城下新莽军情况看看是否有机可乘——其实寻找新莽军的弱点以求破敌良策更多的则是王风一厢情愿的侥幸心理——新莽军人数有十余万之巨,什么样的缺陷弥补不了,昆阳城中不足万数的兵马,即便是鬼谷子下凡也恐怕是难以招架。

等到王邑王风的前锋部队到达的时候,王风方才能够看清楚这些人的眉间都画着朱红色的颜料,王风虽然读书并不多,好歹也是知道朱色是当今天子才有资格用的颜料,平常人家即便是出身官宦也无人敢用这种颜料书写,而这些人竟然将赤色屠宰自己的眉间——这让王风想到了洛阳附近的赤眉军——难道这些人是赤眉军?

王风还没有说完,就听到王常大声疾呼“是赤眉军,快投掷圆木”一时之间,数百条圆木从城墙上面落下,重重的砸在城下王莽军士兵的悲伤铠甲上面甚至直接落在士兵的脑袋上——大片赤眉死的尤其惨烈,有的当场就因为巨大的冲击力变得脑浆并出,甚至在临近死亡的时候,都没有来得及有一声哀嚎。

先说那些木材都是先前王常率领城中的青壮年,一颗颗从昆阳城内的驿路两侧砍下然后又耗费巨大人力物力搬上城楼的,即便昆阳城的城楼不比长安或者潼关那样的天险,但是也绝非小城小邑——况且昆阳城作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汉朝设立昆阳城之初,就被汉朝各级官员所重视。

王邑王寻本来以为昆阳城的士兵已经是彻底疲乏了,但是却没有想到往常竟然还留有后手——辛亏这些替自己白白送死的人都是赤眉的妖孽,因此死不足惜。王寻王邑并没有因为自己指挥失误变得有稍微的自责,反而仍旧是置身事外的样子——他们似乎并没有考虑到官兵看到自己一脸漠然是的表情是多么寒心。

换言之,就算王邑王寻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令将士们寒心,但是在骨子里,这两人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对待这些俘虏。对于他们而言,这些穷苦人家的士兵尤其是从赤眉哪里捉来的贱民都是自己建功立业讨好王莽的工具——替一个杀人机器伤心或者愧疚,真的是留人笑柄。

王邑、王寻等人看到自己好不容易冲到城下的士兵几乎是在半刻钟的时间里死伤过半,心下便吓破了胆,变得毫无士气。王寻眼见局势这样发展下去就算是自己能够拿下昆阳城,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到那个时候,王莽朝中,那些瞧不起自己的人一定会借机在皇上面前对自己冷嘲热讽。王寻算是胆量比较大的,眼看着战争胜利的可能就他要想着昆阳守军倾斜,干脆跑到力昆阳城仅仅有一箭之地的土丘上号令新莽军。

王常是个干净利落的人,做事不乏谋略而又眼尖目明,他瞅准这个机会正要张弓搭箭,一张劲弓拉倒极限——王常平日就常常与刘稷切磋箭法,又偏生一身聪慧,因此在箭法上进步有加,这会子王常已经盘算好了,这一箭下去,刘稷回来保不准不得不佩服自己——往日里两人因为争夺箭法高地争吵不休。

就在王常正要放箭之时,只见两只大手从自己的后背包抄过来,王常因为自己双手都在拉弓搭箭,就被那人用左手握住自己左手,右手趁势从自己手中抢过弓来,王常下意识片头一看,此人却是王风……

第四十八章 王风乖戾显心机

王常看到此人竟然是定国公王风,斜着眼睛撇到王寻似乎看穿自己的意图,眼神中有种责让——王常只是感觉王风抢了自己建功立业的好机会——这个王风平日里为人桀骜不驯也就算了,现在大敌当前,如何能够开得了这样的玩笑?

王常并没有从王风的脸上看出太多的愧疚,心中便是更加生气,这个时候,王风脸上的表情已经有些微妙了——他看着周遭,发现身边所有的人马都在作战,根本就没有人在注意自己,这会子王风看到这些,心下就露出轻松的表情……

这种表情令王常极为厌恶,在王常看来,自己那一箭分明是冲着王寻的心肝而去,一箭命中,王寻极有可能当场毙命。如果王寻丧命,那么新莽大军势必会遭到打击,昆阳解围就不算什么大事。可是,这一切,却都硬生生让王风搅浑了。

王寻刚刚冲入敌阵之时,并没有料想到城门楼上面竟然还会有人这样——猎人盯着猎物一样要暗算自己,辛亏自己躲闪及时,若是稍微迟钝,那么恐怕此时的自己已经不能够全身而退了……

新莽军尤其是已经攻击到昆阳城之下的新莽军也无法在强作镇定,纷纷败下阵来,王邑下达命令,以大刀督战队砍杀后退官兵,但是仍旧难以奏效。

王邑在正式下达攻城命令之前,曾经在军前动员“两军交战,将不顾军者,军斩将:军不顾将者,后队斩前对”。

不得不承认王邑的演讲水平还是极为出众的,这么一番话,将原本已经军心不整的王莽军变得群情激愤——但是这种激愤的心情,来得快当然去的也快。

这个时候,大概他们已经完全忘记了……

王邑、王寻在无奈之下,只好听取严尤的建议,暂时后撤兵马,然后从长计议。

就这样,昆阳城内的反莽联军得意暂时喘息……

王风、王常紧张的神经并没因为王邑、王寻的暂时性后撤而稍微有所松弛——王常先前还是绿林军的时候就频繁接触莽军,长年的经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