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一波又起(四)()
新到的军舰上士兵们肃穆站立,朝中重臣陪着慈禧太后参观了大约一个时辰,这才下了船,士兵们这才有了喘气的功夫,几个中级士兵官围在一块,“我的天,”一个浓眉大眼的年轻人激动的说道,“西圣她老人家居然上了咱们的船!”
“咳咳,钟卿,说的是什么呢?”边上一个眉目细长,皮肤白皙,容貌俊美的三十多岁男子假意咳嗽了几下,“什么是咱们的船?明明是北洋水师的船。”
“是的是的,”被称之为钟卿的人连忙改口,“那么北洋水师的船自然也就是西圣她老人家的船,只可惜没福气,我知道那个柳亨,福气实在是大,不仅仅是见到了西圣,更是天语褒奖,这才从戎投军,如今虽然在南洋水师之中位置不高,可人人都说他努力学习也肯吃苦,将来必然是栋梁之才,可惜啊,咱们没福气,没能和西圣当面!”
“那你这个福建子,怎么不在南洋水师?”另外一个中等身材的男子狡黠的说道,“那里可离着你家近些。”
“都是为国效力,自然要选一个最好的地方,北洋水师建成的早,军舰人手都是极好的,我就是知道南洋不如北洋,这才要来北洋当差,方能趁我心愿嘛。”
“只怕你水土不服,上了北洋的船,就下不去咯。”
“这话说的,咱们搞水师的,自然就是以船为家,”那个钟卿笑道,“一直呆在北洋这艘贼船上不下去也是极好的。”
“这话我可是要说给提督大人听了,什么贼船!”边上一个拿着绒布擦拭望远镜的人对着钟卿笑道,他的皮肤黝黑,额头上有几个伤疤,“好你个林永升!我把这话说给提督大人,瞧一瞧提督大人会不会给你打板子!”
林永升哈哈一笑,“你这个老黄啊,真是憋着坏水呢!”
两个人嬉闹了起来。边上一个一直未曾说话浓眉大眼,鼻梁挺直的年轻人放下了手里的英文书,上面画着许多罗盘和机械图,“好了。你们可安静些,这会子人可都还在码头上,若是被听到了可不好,咱们都是英国留学回来的,这德式的军舰虽然德国人帮着咱们练了些日子。也是咱们从德国开回来,不过德法不同建造模式,咱们所学的,毕竟还是不同,这会子也不是玩闹的时候,还是老实些吧。苏伊士运河里面,咱们受的耻辱可是够多的了。”
“是嘞,”听到了苏伊士运河五个字,林永升和另外一个人顿时消沉下来,原本脸上的跳脱之色隐去。取而代之的是隐隐的悲愤之色,几个人都沉静了起来,窗外的声音就传了进来,“呜呜呜”汽笛呜咽,夹杂着海鸥的鸣叫之声,突然之间,来了一阵急忙的脚步声。舱门被打开,走进来了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他留着一点点的短须,双目有神。走了进来环视众人,“好了也不用去别的地方找了,快快快,”他拍着手。“都给我下船去!”
“总兵大人,”大家都站了起来,那个拿着书本劝大家学习的人开口说道,“怎么突然又要下船?”
“废话这么多!”那个总兵大人喝道,“快着点,西圣召见!”
大家一阵激动。别的却没有什么,只有那个林永升惊呆了手里的羽毛笔直接“趴挞”一下,掉在了地上。
大沽口港口边上的一处房子里,旧年慈禧太后访英归国,也曾在这里暂时休息,北洋水师大小官员各船管带等人都已经候在下面,过了半盏茶时分,一个小太监拍着手出来,谦恭的问道,“那些个是北洋水师新到德国铁甲船上将官?”
那个被林永升等人称之为“总兵大人”的中年男子上前一步,“威海镇总兵,北洋水师左翼都统丁汝昌带各将官在此等候。”
“好的很,”那个小太监点点头,“丁大人,您带着人一起进来吧,西圣爷要一体召见!”
“公公,”丁汝昌为难的说道,“今日未曾准备面圣,大家伙都是穿了船上的号服,朝服未上身,这样面圣,怕是失仪啊。”
小太监看了看他身后的那些穿着号服的水师将官,“这么说也是,不过这事儿我做不了主,您先进去,里头我们老祖宗和彭大帅都在,该怎么办就请问他们吧。”
丁汝昌应了一声是,和身后的几个人一起进了小楼,门厅的位置里头,彭玉麟和李莲英正在说话,转过头就见到了丁汝昌等人,“禹先,你们来了。”
“大帅,”丁汝昌指了指身后的那些人,“大家伙可都是穿着号服啊。”
北洋水师的号服是石青色的中式马褂,袖口宽6寸,腰摆紧小,袖口、领口、衣襟、下摆都装饰有传统的镶边和云头图案,夏季用黑色绸缎制成,其他季节用黑绒布。配合这套制服,着装时军官还必须腰束皮带,携带指挥刀。当然今天要御前面圣,自然是不能带刀了。
“李公公,您看?”彭玉麟问了问李莲英的意思,“若是让西圣等着,怕是不好。”
“西圣她老人家最是仁心仁德,不会在乎这些繁文缛节,”李莲英笑眯眯的说道,“今个也是临时起意要召见归来的将官,只要大家礼数恭敬,她老人家是不会怪罪穿什么的。”
“如此就好,”彭玉麟点点头,“今个西圣能够召见北洋水师的将官,实在是北洋水师之无上尊荣。”他转过头看着几个人,“都给我小心着点,御前失仪的话,可就别想上这艘七千吨的铁甲舰了。”
大家噤若寒蝉,袖着手站着,一群人站在楼下等候了一会,楼梯口和转角处站着几个太监,小楼外又是许多侍卫密密麻麻的,可见关防甚严,过了一盏茶的时分,楼上这才下了一个贝子补服的年轻人,他满头大汗,脸色还有些惶恐,李莲英见到此人,喊了一声,“凌贝子爷。”(。)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二十六、群英荟萃(一)()
原来如今已经升任宗人府右宗人的贝子载凌,他拿起袖子擦了擦脸,朝着彭玉麟和李莲英点点头,在这个地方不适合交谈,于是都不说话走了出去,李莲英上了楼,不一会走了下来,“西圣有旨:彭玉麟并北洋水师德国购军舰将官一同觐见。”
彭玉麟走在了前面,身后的丁汝昌等人按照品级鱼贯而入,到了楼上,慈禧太后背对着众人,带着一副金丝眼镜,倚在床上翻着一本册子,彭玉麟甩了甩马蹄袖,“臣彭玉麟携北洋水师将官叩见太后,太后万安。”
慈禧太后吐了一口气,微微摇头,放下了手里的册子,显然是不满意这里头的东西,她转过身,拿下了金丝眼镜,“不必多礼,雪帅快起来吧。”
李莲英接过了金丝眼镜和那个册子,转身离开,慈禧太后坐在了宝座上,“不中用了,我如今还没到五十,眼镜就花的很,看折子都要带眼镜儿了。雪帅今年六十多了吧?”
“回太后的话,微臣今年六十有七了。”
“这个年纪原本应该让雪帅你选个轻松的差事当着,如今却还让你在海上颠簸,我这心里可实在是不忍啊。”
“为国尽忠,微臣没有怨言,”彭玉麟说道,“北洋水师从无到有,都因太后一力支持才有今日,北洋水师上下是忘不了太后的恩情的。”
“什么恩情不恩情,这是为国做事,又不是给我一个人开军舰,”慈禧太后笑道,“你既然能这样想,那我就放心了,我就怕你心里对我埋怨,你且再忙几年,等到德国的七千吨军舰再到了几艘,我再让你入京当差。”
“是。”
“你那个薇夫人如何了?”慈禧太后喝了一口茶。若无其事的说道,“我就知道她一直呆在威海卫,怎么也不来北京?”
“小小妇人,不敢随意走动。怕入京惊扰贵人。”
“这有什么干系,”慈禧太后笑道,“你是正经的伯爷,谁敢对你不尊敬,你家里的女眷自然也是贵人。什么惊扰不惊扰的,得空了打发她来北京,也让我瞧一瞧,顺便也去承平伯那里走动一二,免得叫人家笑话你们彭家什么亲眷都不要了。”
这话里的意思让洪宣娇从此洗白,不再因为太平天国的余孽身份而躲躲藏藏,彭玉麟和洪宣娇旧年已经诞下一子,只是因为洪宣娇不得见光,故此儿子还养在正室邹氏的膝下,这事儿是彭玉麟的一件心病。听到慈禧太后这样说,一块大石落下于是又要谢恩,慈禧太后叫李莲英扶住,“整日跪也不知道累,赐座吧。”
彭玉麟在一边坐下,慈禧太后看着袖手站着的众人,大约都是三十出头的年轻,英姿勃勃,器宇轩昂,只有为首的人年纪大些。当然了她一个也不认识,慈禧太后偏过头,“这些年轻俊才,看样子就是不错。雪帅,也要叫他们报下名字罢?”
天下文武官员多如牛毛,可能被慈禧太后记住的没有几个,能被慈禧太后召见的更是极少,又能在太后面前自己介绍自己的更是极少,原本见驾的臣子要在绿头牌上写上自己的履历。今日是临时召见,所以也没有履历可看,彭玉麟看着众人,知道他们的机缘到了,“西圣驾前,众人报名。”
为首的丁汝昌单膝跪地,“微臣威海镇总兵,北洋水师左翼都统丁汝昌叩见太后,太后圣安。”
这是大名鼎鼎的牛人啊,慈禧太后微微一惊,“丁汝昌?”
“是。”
“以前跟过陈玉成的?”慈禧太后幽幽说道。
丁汝昌背心一凉,太后居然知道自己的出身!正想解释什么,急切之间却不知道如何措辞,只能是硬着头皮回道,“是。”
慈禧太后看了看地上的丁汝昌,又看了看彭玉麟,“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谁都有年轻还还不懂事的时候儿,起来吧。”
丁汝昌原本手脚已经酸软,听到命令咬着牙站了起来,“后来是到那里了?”
“先是在曾九帅的帐下效力,到李大人的淮军历练了一番,之后北上参与八里桥之战,再在中原剿灭捻军,之后承蒙雪帅青目,这才到了北洋水师之中当差。”
“好,”慈禧太后点点头,“你所经历的陈玉成、曾国荃、李鸿章、雪帅四位都是一时人杰,你只要从他们那里学到一点点,就受用不尽,我用人素来是用人不疑,你是太平军出身又何方,陈玉成我也饶了,你且安心当差就是,跟着雪帅,有你的好处。”
慈禧太后复杂的看着丁汝昌,此人在甲午之中威海卫海战主持对日作战,在弹尽粮绝之后拒绝向日本人投降服用鸦片自尽,忠义如此,自己还用说什么?自然是不能有所怀疑了。
“不过你是陆军出身,在水师上可还习惯吗?”
这时候是彭玉麟说话了,他朝着慈禧太后说道,“他虽然是淮军出身,起初是不通水师业务的,不过李合肥器重他,觉得他可看造就,就把他送到了英国去学习海军的业务,在英国学了四年,这才归国的,他的性子好学的紧,不过几年,业务已经尽数通了,微臣这才向朝廷保举,这才得了威海镇总兵官的差事。他在英国拜见过女王又和一些军舰设计师颇为交往,算得上是半个技术人员了,此番德国制造的七千吨军舰归国,被扣在苏伊士运河,所幸他会同德国的技术人员一起照看,才把这军舰稳稳妥妥的运回到大沽口。”
“甚好,”慈禧太后满意的点点头,能在后世之中留下名号的,果然不是普通人。她对着彭玉麟笑道,“也是你伯乐相马,所得是人。”
丁汝昌退到了一边,接下去介绍的人险些个个让慈禧太后坐不住:
“刘步蟾!”
“林泰曾!”
“邓世昌!”
“叶祖珪!”
“林永升!”
“邱宝仁!”
“黄建勋!”
“林覆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二十六、群英荟萃(二)()
听完了所有人报名,慈禧太后神色复杂,有些唏嘘也有些骄傲,“北洋水师人才何其多也!”她对着彭玉麟说道,“有此等英杰,北洋水师纵横天下,亦非难事。”
彭玉麟微微欠身,“不敢当太后如此夸奖。”
“如今这学成归来,纵横天下,是我的展望,亦是你们的奋斗目标,都起来都起来,今日咱们就聊聊闲话,不说什么正事,”慈禧太后显然心情十分愉悦,温和的摆摆手,让大家都起来,她慢慢站了起来,走到了站成两排的将官之前,“丁汝昌,你们都是从英国留学归来的?”
“是。”
“那送这艘德国产的军舰回来,都在苏伊士停留了许久了?”
丁汝昌说了一声是,“在苏伊士运河内停留一百三十五天。”
“这可有些久啊,”太后越过丁汝昌,对着刘步蟾说道:“刘步蟾,感觉如何?”
“静心读书,时常操练,倒也从容。”刘步蟾恭声说道,他微微抬起头,看到了慈禧太后脸上对于这种回答不屑的表情,“今日不是在养心殿召对,所以也不用说这些话。”
“是,在苏伊士运河每日都是度日如年,想到英人的骄横,实在是忍不住要和英国人打上一仗才好!”刘步蟾性子豪爽,受不得人激,他想到了之前的日子,不免眼角微微发红,双目圆瞪,“虽然饮食不缺,可实在是憋气,英人趾高气昂,我们前去交涉,凡事爱理不理,且言语之间多有不屑侮辱之言,我们几个都是如此想着,若是能一怒冲冠和英国人拼了也就是了!,”林永升等人连连点头,就连刚才拿着书本劝谏众人学习性格冷静的林泰曾也是点头表示赞同。
“只是怕耽误水师的大业。这才隐忍至今,”刘步蟾沉声说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之前只是觉得英国人海军实力强大,存有敬畏之心,在停留在苏伊士运河之中,臣等这才惊觉,若是这等实力强加于我中国之上。实在是奇耻大辱!”
“放肆!”彭玉麟听着有些不对劲,连忙拦住,“刘步蟾谨言!”
“让他说,刘步蟾你继续说,”慈禧太后盯着刘步蟾说道,“你说的很对。”
“我们不敢在苏伊士运河内如何,只能是耐心等待,等到军舰离开,”刘步蟾继续说道,“为了运一艘军舰就如此大费周章。说到底,还是因为中国水师远逊于英国海军之故。”
一时间无人敢说话,慈禧环视众人,点点头,“你胆子也是大,世人都说北洋南洋水师已经建成多年,虽然不能胜英国人可与之抗衡是可以了,”慈禧太后转过身,走到了窗前,看着港口之中停泊的巨大军舰影子。“我今日让满朝文武前来大沽口,明面上是说要给爱德华送行,但是一介亲王,根本不需要如此兴师动众。我亲自来就可,为什么让大家一起来港口,就是让大家瞧一瞧中英海军力量的差距。”
“你们都是年轻人,也都知道,这几十年之间,外寇是如何入侵的。道光以降,英人两次寇边,靠的是什么,自然是船坚炮利!”
“本朝和历朝历代都是不同,北边无寇能够侵犯中原。东亚的地形,咱们中国是得天独厚,英国人在印度势大,可他们也翻不过喜马拉雅山脉这道天险,俄罗斯苏日安在北边,可中间草原荒漠沙漠万里,就是自然的屏障,加之俄罗斯的统治重心一直在欧洲,所以我们就算连年征战拿了一点北海之地,俄罗斯也不会太过在意,那么唯一的问题就是在于海上!”
慈禧太后指着海上,转过头对着众人说道,“海防松弛,洋人自然就放肆,你们在苏伊士受了耻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