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立刻一阵议论,东虏西进,那就是说,皇帝的策略,已经基本奏效,东虏已经没有了和大明朝再战的能力了。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东虏终成了过眼云烟,再不是我朝的心腹大患矣……”施凤来立刻高声的贺喜。
“……恭喜陛下……”
“……贺喜陛下……”
众人立刻跟进。
平台里倒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至于为什么,大家都知道,战略意图的实现,代表着在战略上已经赢了大半。
“兵部,将情况向各位卿家讲解一下吧……”杨改革带着兴奋的心情说道,不是杨改革有意人前显摆,而是这实在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臣遵旨!”兵部尚书申用懋立刻答应道,作为一个兵部尚书,这些都是必修的课程,被皇帝接受了,能接触到参谋部的机密,他自然知道这个信息所代表的意思,由他来讲解,他自然不含糊。
兵部尚书申用懋开始在大沙盘上面讲解起来。
“陛下,诸位同僚,根据孙阁老的急报来分析,这次东虏肯定是要西进了……”兵部尚书申用懋开始讲解道。
“……东虏西进,则我朝跟进,算是借东虏之手,清扫整个漠南蒙古,以完成我朝未完成的大业,其意义相信诸位同僚也清楚……”兵部尚书申用懋开始细细的讲解起来,这些东西,如今他也算是混熟了,虽然未必理解了多透彻,可照本宣科,听皇帝的话,他绝对是领悟了。
大臣中,也有人哼了一下鼻子,这所谓的大业,就是劳民伤财,就是好大喜功,为的仅仅是皇帝一个人的面子而已。当然,这话如今也没人敢跟皇帝说了,皇帝早已定下了北进的策略,清扫蒙古,这是这其中的一环而已。
“启禀陛下,臣有疑问……”陈于廷想了想,还是站出来说道,他和皇帝的关系甚是怪异,如今他虽然也是皇帝的人,可他办的差事,却是常常给皇帝找茬,并不是什么都顺着皇帝做一个面糊,该他出场的时候,他就得出场,若是说以前,陈于廷不会太喜欢这角sè,可如今,他却喜欢上这角sè了,因为他逐渐的自觉,他有前唐魏征的风采了。
“有什么疑问,只管问……”杨改革道。
“启禀陛下。臣于军旅之事不甚了解,可也知道,深入大漠追击,对我朝来说。甚是危险,我朝曾数次出击大漠,都是无功而返,如今东虏又要西进,若是打败了林丹汗,那就算是遁入大漠了,要想深入大漠和东虏决战。那风险可不是一般的大,何不再现在就把东虏解决掉呢?为何一定要放东虏西进呢?”陈于廷问道。
杨改革当皇帝以来,就一直将军权牢牢的掌控在手上,相对来说,军事还是一个保密xìng相当高的,很多东西都只给出了一个模糊的概念,外面的人若不是得到允许,很难了解事情的全貌。有这方面的疑问,也不是怪事。
“……兵部,你来解释一下……”杨改革没有多想。对兵部尚书申用懋说道。
“遵旨!陛下!”申用懋立刻答应道,这个答案,他在以前,也是模糊得很,可现在,他算是门清。
“……诸位同僚,在解释这个之前,请允许本部先说一下如今大漠上的情况……”申用懋说道。
不少人都认真的听起来。
“……陈总宪的这个问题,其实,和天象气候有很大的关系……”申用懋倒是很自得。视野高了之后,再看这其中的问题,一目了然。
“……诸位想必也知道,我朝连续干旱了数年吧,特别是北方减产,绝收的不在少数。诸位同僚想一想,我朝尚且如此干旱,那么,越往北去的大漠岂能风调雨顺?要知道,这大漠和我朝也就一墙之隔,边墙能阻止敌人的进攻,可阻挡不了天象,气候的异常……,不知道诸位以为然否?”申用懋自信的笑着说道。
不少人听了之后,点着头,这个东西,以前貌似也听说过。有的人似乎已经想起什么来,有的早已明白的人更是不住的点头称是。
边墙,国界对于人来说确实是一条明显的鸿沟,确实有一个明显的界限,可对于风雨雷电来说,这却算不得什么,明朝北方这几年是个什么情况,大家心里都有数,皇帝每年耗费千万来移民,为的是什么?不外乎就是对抗干旱而已。
“……卿家说重点吧……”杨改革催促申用懋道。
“遵旨!陛下……”申用懋立刻答应道。
“……诸位同僚,按照我朝现在所掌握的情况,这几年来,边墙之外的大漠一直就是干旱不断,且有越演越烈之势,……经历了数年的干旱以及我朝数年的围困,此时的大漠上可以用六个字来形容‘疲甚、饿甚、穷甚’……”申用懋十分自信的说道。
不少大臣动容起来,也明白过来,大明朝都被干旱搞成那样子了,何况草原上?
“……疲,恶,穷,这三字如今已经是草原上的噩梦,诸位可以想象一下,如今的草原上是一副什么模样……,说是人间地狱也不为过,为几斤米就能杀人绝不是稀奇的事,为几个番薯就能拔刀绝不是说笑……”申用懋以骄傲的姿态说着。
听到这里,大部分人都明白过来。
“……既然如今草原上几斤米就能买到人命,几个番薯就能招到敢死的人,诸位同僚还担心我朝深入大漠不利么?”申用懋以骄傲的神态说道,似乎这就是自己的得意之作。
“启禀陛下,臣明白了,陛下的意思是,只要有足够的粮食,可以无限的召笼到皇协军,以蒙古人对蒙古人,以蒙古人对东虏?让他们互相残杀?”陈于廷也不是傻子,稍稍的一听,就明白过来,这东西,他以前也听过,如今是有些模糊了,如今再被提起,那些东西又回到了脑子,刚好他的任务也完成了。
“是的,如今草原上之干旱,诸位可能难以想象,除了饥饿,疲劳,穷困之外,还有天花、瘟疫肆虐、战争横行,那里的人随时随地都要面对死亡……,情况是相当的糟糕,……当然,这对于我朝是有利的,……所以说,如今的草原上,谁掌握着粮食,谁就掌握着主动,有多少粮食,就有多少兵力,我朝可以随意的挑选皇协军,不听话的部族,不能打仗的部族是没有存在的必要的,即便朕不去打他,他也活不下去,要活下去,就得为朕战斗,所以说,担心深入大漠对我朝造成影响,这一点,诸位无需怀疑,先不说东虏能不能打得过朕的大军,先问问他们,有没有足够吃的……”杨改革接过话茬,说道。利用干旱来布局,这是杨改革一直遵从的,这算是站在了历史的高度,天生就占了很多便宜,杨改革相信,自己的对手们一定在盼望来年水草丰盛,不会像自己这样认为年年都是个干旱年。在年年干旱的基础上布置下去的战略,天生就站在了有利的位置,所谓天时也就是这个意思,平时或许并不觉得有多高明,但到了一定的时候,这威力就显现出来了。
“……陛下高明,陛下占尽了天时,自然无往而不利,不过,陛下,都说这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可即便是天时在我朝这边,可这地利,却是于我朝不利的……”一个大臣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所以,朕只是将这一圈围起来,让他们更加的疲惫,更加的饥饿,更加的穷困,让给瘟疫更加的肆虐……”杨改革用手指在如今林丹汗和黄台吉所占的地盘上画了一圈。
“……陛下圣明,陛下圣明,臣明白了,明白了……”这个大臣立刻醒悟过来,这九边已经将东虏和林丹汗围在了一定的范围内,没有明朝的允许,根本得不到任何补充。饥饿,疲劳,贫困,天花瘟疫,战争,失败等等这些yīn影一直笼罩在头上,所处的境地可想而知。这个大臣先是点点头,接着又摇摇头,似乎有所不忍,中原有易子而食的词语,此时的大漠,只怕比这个好不了多少,一斤番薯换条人命,只怕不是说笑。
“明白就好,经过这几年的围困,效果已经出来了,如今,到了收网的阶段了……”杨改革带着微笑说道。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互相一阵低语起来。
“启禀陛下,臣有一言,不知道当说不当说。”韩爌想了想,还是站出来说道。
“哦,何事,只管说。”杨改革道。
“启禀陛下,臣以为,即便是如今可以以粮食招募皇协军,可以以粮食轻松的控制草原上的部族,可大军深入大漠,也依旧是十分危险的事,东虏未必没有引诱我朝深入大漠的心思,臣以为,若是大军要深入大漠,还是应当谨慎谨慎再谨慎,万不可出现差错……”韩爌提醒道。
“嗯,韩卿家提醒的是,这一点,朕会提醒前线的将帅们的,我朝始终还是要进入大漠的,不然,何以清扫大漠?谨慎是应该的……”杨改革点点头说道。(未完待续。。)
p
第八百一十七章 切糕
一场大雨。将火辣的天气浇得透凉。
气候宜人,杨改革的心情也不错。
批改过了作业,杨改革伸伸腰,这个难得的清爽rì子,杨改革准备出去走一走,老是呆在这里,有些乏了。
杨改革刚要准备出去,却看见王承恩欢喜的进来。
“怎么了?”正准备出去的杨改革问道。
“陛下,喜事,喜事啊!孙师傅来了急报!”王承恩脸上的欣喜已经布满了整个脸庞。
“哦,快拿来看看!”杨改革喊道,自从东虏集结开始,从北方来的急报,就是一封接一封。
“陛下,喜事啊!东虏和林丹汗大战了一场,林丹汗果然输了,如今已经往西退走了……”王承恩连忙介绍着。
杨改革欣喜的接过急报,看了起来,果然,黄台吉的动作很快,动作也算隐蔽,即便是明朝对草原上了如指掌,也是硬生生的将突袭的方向和地点隐瞒了下来,给了林丹汗一个出其不意。等林丹汗和明朝探明准确的地点的时候,黄台吉已经出其不意的到了西拉木伦河岸边上,这个位置,在白城(今赤峰)的正北方,稍稍一发力,就可以直达白城,绝对是打了林丹汗一个措手不及。
当然,杨改革即便是知道黄台吉的出兵路线和地点,也不会告诉林丹汗,杨改革还指望着黄台吉和林丹汗火并,然后乘机跟进呢。
“这个黄台吉,算是个人物了,可惜……”杨改革看过之后,默默了说了句。
黄台吉的出其不意,给了林丹汗不小压力,可经过明朝一直的削弱,黄台吉的实力大不如从前,林丹汗经过明朝不断加强和支援,比历史上那个时候要强得多。并没有像历史上那般不战而退一蹶不振,终于还是大战了一场。但似乎黄台吉天生就克制林丹汗,一场大战下来,林丹汗还是输了。当然,没有输得那么彻底,迫于明朝的跟进压力,黄台吉不敢倾尽全力去追,林丹汗让出赤峰,朝商都(即明朝的开平卫)退去,总算还算有序。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大崩盘。
“去平台……”杨改革看过了急报,思索了一阵说道。这算是按照剧本在走,没有超出战略判断,剩下的该怎么做,已经不用杨改革这个皇帝发号施令了。
……
平台里。
实际这个时候,在这里已经商议不出什么了,顶多算是做一个情况通报,兵部尚书讲解了几方的态势之后。算是没什么说的了,剩下的就是明朝贴上去,挥舞着军队。粮食,皇协军去迫使东虏再次西进,从而达到清扫草原的目的。而这些,也早有商定,自然归孙承宗去协调指挥。消息送到这里的这个时候,只怕在前线,明朝已经贴上去了,所以,倒是没什么好说的。
气氛有些沉闷。
兵部尚书申用懋见气氛有些沉闷,想了想。还是决定把自己准备的东西说出来,他当兵部尚书,虽然皇帝也没剥他的权,可他做的事,也就一大号秘书,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申用懋也想做点其他的,做点能显现他个人功绩和能力的事,倒是准备了不少,不过很多都是上不得台面的,和如今的战略几乎都搭不上边,不过,今rì孙承宗送来的这个最新的急报,让他觉得似乎时机到了,他的那些玩意,似乎可以抬上台面了。
“启禀陛下,臣有一事,不知道该说不该说。”申用懋想了想,说道,大的谋略他不敢插手,也无法插手,但小聪明他还是有一些的。
“哦,何事?”还在考虑下一步策略怎么走的杨改革问道。按照如今的情形,林丹汗带头往西跑,黄台吉在后追,这个态势若是保持下去,很可能会重现历史,将林丹汗赶到甘肃青海去。如此,这东北,内蒙这一块算是要落入明朝的手里了,剩下的,就是西北的经略了。
几个重臣也看着兵部尚书申用懋,看他能说些什么。
“回禀陛下,是这样的,臣以为,按如今的情形,林丹汗西退,东虏被我朝赶着西进,这几乎已经成了定局,那么很可能,这战事的重心会从北方大漠转移到西北漠西,rì后极可能会更多的经略西北,漠西,臣不才,没有大智慧为陛下出谋划策,却也竭尽所能,愿意在细枝末节上为陛下尽力……”申用懋诚恳的说道,他倒是有自知之明,知道他做不了皇帝的主,也给皇帝出不了什么大的注意,却把心思放在了一些可大可小的事上,准备以此证明自己的价值,博皇帝的看重。
“哦,卿家有就直说吧,朕洗耳恭听,若是有益,朕自当采纳……”杨改革倒是笑着鼓励道。
“……陛下,向来都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陛下为了打蒙古大漠,提前数年布置粮食,臣佩服万分……,虽然如今的战事还没打到西域去,但也要准备经略西域的粮食了,臣斗胆,寻访了一些适合西域行军打仗的吃食,特献给陛下……”申用懋认真的说道。
杨改革听了,点点头,这个申用懋还是用了些心思的,多少有些长进,起码知道按照自己的思路做事,杨改革看了看申用懋,眼光确实高了那么几分。
“不知道是什么吃食?适合西域的?”杨改革问道。
“陛下,就是切糕。”申用懋及其兴奋的说道,似乎中了大奖。
“切糕?”吃惊的不仅仅是杨改革,周围的几个大臣也是吃惊不小,切糕是什么,身为老běi jīng的他们自然知道,那东西能当行军用的吃食?那不可能,都怀疑的看着兵部尚书申用懋。
要说最吃惊的莫非杨改革了,杨改革从哪里来的?切糕是个什么东西?杨改革不会不明白,这东西,在杨改革穿越过来之前,就已经“名声在外”了,如今,杨改革听到有人叫自己做切糕来当行军作战时候的军粮,杨改革被雷得不轻……,这得多少银子一两啊!
“陛下恕罪。臣不解了,这切糕乃是用米、枣或豆馅制成大块,放在案板上切块零卖,所以称切糕。这东西做零嘴吃确实可以,可若是供西域行军作战时食用,只怕是适得其反吧,这东西不易保存的……”切糕乃是běi jīng城里有名的吃食,对这个熟悉的人可不在少数,当下就有人反问了。
“是啊!陛下,这切糕臣家里也常吃。虽然味道可以,可若是说作为行军作战时候的吃食,只怕是不妥,这制作保存皆不适合行军作战……”即便不是老běi jīng,可在běi jīng城里住了这么多年,对běi jīng的吃食多少还知道一些,当下有更多的人反对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