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发,老衲明白了……”老和尚算是明白过来,自己提的问题已近得到解答了,该其他人说了,这事还得求皇帝才行。
跟着后面发言的,听前面老和尚的问题,知道直接见是不可能,也只能采取旁推测敲的办法了。
“真人,在下有礼了。”这个人行了个礼跟着问道。
“无量寿福,有礼了。”张显庸还了个礼。
“此事事关朝廷数百年国运,我等自然不敢奢求见到这等神通的全貌,但心中实在是疑问,堪破生老病死,可不是一般的神通,即便只有一点皮毛,在这人世间也可以说是无上的神通了,不知真人是否真的有这等神通,真的能做到延数百年的国运?可否为我等稍稍的说一些,稍解下心中的疑huò……”第二个人立刻提出尖锐的问题,那就是堪破生老病死可不是容易的事,既然敢夸下海口,自然要经得住别人的怀疑。
“这个,实则,也是有稍稍夸大的嫌疑的,要说堪破生老病死,也就是些皮毛,贫道也没有那种药白骨,起死回生的本事……”张显庸不慌不忙的说道。
“那真人可否为我等稍作解释呢。”这个人紧追着问道。
“这次之所以夸下如此的海口,实则是发现了一个微观的世界,有了一个观察微观世界的能力,能从微观上面对很多事情进行解释,使吾等的视界有了极大的提高,如今这种能力,仅仅是入了个门,开了一扇窗,离真正的看破生老病死还有些距离,仅仅能说是个皮毛而已……”张显庸道。
“那,真人起码得证明,这种神通得和堪破生老病死挂得上联系吧,再不济,也要证明,能续我大明数百年国运吧,否则,岂不是……”这个人的话,倒是相当的尖锐,看样子,倒是个儒士的打扮,见道家崛起,有些不忿,特意来找场子的。
“这个简单,先前我等只知道不能喝生水,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如今,通过这微观的世界,可使我等清楚的看到,这生水之中有哪些东西是万万喝不得的,自然可以避免人生病,贫道自认无药白骨,起死回生的本事,可也却有避免这些事的本事,所以说,只得了个皮毛……”张显庸说道。
“那真人可否解释,这水里到底有什么,为何就喝不得?”那人紧接着问道,由于消息是在闭塞,他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这生水里,有生灵万千,其中不乏苍蝇卵,跳蚤卵之类的东西,喝了他,岂能得好,所以说,不能起死回生,但有方避免……”张显庸解释道。
“这……,真能看见那些东西?”那个提问的人也搞不懂了,毕竟看过显微镜的人就那么几个人,他倒是无法想象水里的东西如何如何。
“确实可以看见,如没这点能耐,贫道也不敢以堪破生老病死自居……”张显庸倒是很自信的说道。
“真人可证明给我等看?如只是虚说,实在难以让我等服气……”这个人倒是把话说得明白,不能亲眼所见,就不相信,除非公开那个秘密。
“这……,奈何陛下有令,不然,请先生一观,先生自然明白,……不如这样吧,贫道这里做个小小的把戏,来证明这微观中的生灵确实存在,如何?虽不能让诸位亲眼所见,但也能证实那些确实存在,贫道所言非虚……”张显庸也是早有准备,微笑着说道。
房子里,这个来找张显庸喳的人群,顿时爆发出议论声,要论证那微观生灵的存在,确实是件厉害的事,虽没有亲眼所见,但也是难得了。
“那就有劳真人了,如能证明微观生灵确实存在,我等即便不能亲眼所见,也知足了……”众人商议了一会,立刻有那个叫圆悟的老和尚出来说话,同意张显庸的提议。
“大师客气了……”张显庸相当自信的答应道,然后挥挥手,几个道童立刻拿了几样东西来,一个玻璃烧杯,一个玻璃曲颈瓶,几个酒jīng灯,几个做“实验”的架子,张显庸要在这里给众人做科普。RO@。
第六百三十一章 张显庸做科普,道家定未来
。 “天下骤变……?”孙承宗听了毕自严的话,倒是喃喃自语起来,陷入了沉思。
“是啊!阁老,景会只觉得,此物、此事一出,天下必将骤变啊!特别是道家即将大起,对我儒家似乎会有很大的冲击,我儒家乃是天下安定之基石,如遭骤变,只怕会生出大问题啊!”毕自严又说道。
“所以景会觉得要这个消息,这个事?”孙承宗依旧是淡然的问道。
“阁老,这,不是景会一定要这样,只是实在是心里没底,辗转难眠啊!还请阁老开解……”毕自严说道,对于这件事之后会发生的什么,他感觉到了恐惧,实在有太多的变数。
“此物、此事……,不能封,也根本封不住,对我儒家造成冲击,这也是肯定的,今rì不来,明rì也会来,我儒家也必须要经受住这次冲击,以其rì后被动的接受冲击,不如如今国富民强的时候主动接受这种冲击……”孙承宗依旧是淡淡的说道,他的思维,如今倒是比以前开阔多了,刚接触这方面事的时候,也是很mí茫,很无措,如今时间久了,也总结出一些经验和心得了。
“哦,阁老可否详解。”毕自严仔细的讨教道,他的视界,还属于比较典型传统的文臣,很多问题,还无法理解。
“那个东西,景会也看过了,那个东西,老夫说过了,和千里镜乃是同宗,景会应该知道,千里镜是从哪里来的吧。”孙承宗淡淡的说道。
“阁老可是说那个显微镜?那确实就是一个小一点的千里镜,要说来历,自然是从夷人那里得的,只不过如今我大明也会造,而且比夷人更出自严对千里镜的事算是知道得很详细,毕竟,千里镜算是一件“神器”在辽东战场上大放异彩。
“景会知道就好,此物的根源还在夷人那里,据陛下了解的,显微镜此物,在夷人那边,大概也有了,或许不如我大明的jīng良,所以,此物,不能封,也更本封不住,源头不在我,又如何谈封呢?所以,必须在这方面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不然,加以时rì,此物在西方的运用必定远超我大明……”孙承宗淡淡的说道。
“噢,原来如此,景会想明白了……”毕自严似乎想通了一些,但依旧是疑huò得很。
“至于景会担心的我儒家该何去何从,担心天下动dàng,其实,也可以和显微镜这个事和起来一起看……”孙承宗继续开导着。
“还请阁老赐教。”毕自严又说道。
“从夷人那边传过来的,除了显微镜,还有那些?”孙承宗又问道。
“……从夷人那边传过来的?””毕自严努力的想着,想了一会,道:“……除了显微镜,还有千里镜,要说厉害的还有红夷大炮,还有火铳,也都算是从夷人那边过来的,虽然如今我朝做的更好一些,可也不得不说,源头在夷人那里……”毕自严想了想,不得不承认这些东西。
“……嗯,景会说得没错,除了这些,其实,夷人在天文,算学,机械,冶金方面也有不弱于我大明的地方,当年夷人在南方和我朝比算天时,也是夷人赢了,景会可曾记得?”孙承宗依旧是淡淡的说道。虽然平时自然不自然的都把天朝上国挂在嘴边,可实际,真正的拿两边的东西一对比,这天朝上国的水分,也是越来越足。
“……那事?记得,景会如果没记错,也算是士林里相当轰动的一件事……”毕自严承认道。
“那就是了,从如今这么多的事表明,夷人那边,有不弱于我大明的文明,在很多方面,甚至已经超过了我大明,景会担心的正一真人和显微镜的事会对我大明造成巨大的震dàng,会对我儒家造成巨大的冲击,实则,应该说是夷人会对我大明造成巨大的冲击,应该说夷人那边的学识、思想等等会对我儒家造成巨大的冲击,如今淡封堵正一真人,显微镜这方面的消息,无疑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罢了……”孙承宗依旧是淡淡的说道。
“……阁老……”毕自严震惊的看着孙承宗,实在是有些震惊,虽然他也知道那些夷人,知道夷人的那些玩意,也想过夷人的东西比大明的好用,可也从来没深刻的想到过这个问题,从来没把问题考虑到这个层面去,如今被孙承宗点通,这才觉得事情的可怕,根源不在大明,这个问题,不是在大明这边就能解决的,也就是说,这种冲击,总有一天会来。
“景会可能觉得这太遥远了,不切实际?”孙承宗见毕自严一脸震惊,又淡淡的问道。
“……回阁老,景会虽然也有此担忧,可也不得不说,确实有言之过早的嫌疑,不过,那夷人能飘洋过海几万里到我大明,为我大明带来更加厉害的大炮,火枪,器具,也说明是有可取之处的,我大明确实应该提起足够的重视,不谋一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虽然此事离我等还远,可我等却不得不提前谋划,尽管这些都是几十年,甚至百年之后的事,可提前谋划总是要的,不能只顾着眼前……”毕自严说道,根源在不受大明控制的泰西之地,也就不可能扼杀这种发现。
“嗯,景会能想到此节,也算是有远见了,不过,还是未对夷人有足够的jǐng惕,看事物的眼光,还是略逊一些……”孙承宗给了评价。
“请阁老赐教……”毕自严认真的说道,是真心请教了,他知道,孙承宗不会说胡话匡他,说的内容,必定十分有分量,必定十分的重要。
“景会知道夷人在南海那边逞强称霸的事么?”孙承宗问道。
“这个,虽然景会不懂军事,可事关移民,也还是知道一些,南海,大琉球那边确实有夷人逞强,据说还霸占着地方,修筑得有城堡……”毕自严说道。
“那景会可知道他们有多少人,多少船?”孙承宗又问道。
“这个……,这个景会就不清楚了,据说有一两千人,十来条船吧……”毕自严也不敢肯定了,身为传统的文人士大夫,对于海外的事,自然不可能像对待宇内那般清楚。
“嗯,就说一两千人,十来条船吧,夷人就凭十来条船,一两千人就能在我南海逞强称霸,没有一些能耐,能做到吗?我大明官府,海盗有不知几万,可实则,还是夷人能逞强,这也多少能说明一些事了……”孙承宗说道。
“这……,阁老似乎说得也有道理……”毕自严不明白了。
“为陛下做事的那个彼得,景会可知他以前是干什么的?”孙承宗又说道。
“这……,那个人,据说是夷人头目。”毕自严说道,说到这里,更加不解了。
“那不过是个笼统的说法,实则,他是夷人任命的一名官员,按照夷人的说法,他是有正式任命的,和我朝任命的县令、巡检差不多……”孙承宗继续说道,自从当了皇帝的左膀右臂,他这说话的时候也就越来越少了,平rì里也难得有人和他说这么多,今rì也算是敞开了话匣子。
“啊!””毕自严倒是小小的惊讶了一把,以前还只知道彼得是夷人头目,没想到,他的地位居然可以和明朝的巡检、县令相比。
“夷人的国土离我大明有几万里之遥,却能将县令和巡检任命到我大明的眼皮子底下,如果从这么看,景会还觉得夷人的事是小题大怪吗?”孙承宗又说道。
“啊!”这……”毕自严有些晕了。
“……能将势力延伸到国土之外几万里,这得需要怎么样的能力才能办到?我朝如今深入大漠一两百里,都是非常难的事了,历史上能深入大漠几千里的,更是屈指可数,可和这个几万里比起来,又怎么比?对内从宽,对外从严,这双重的标准,还还是不要的好,夷人将势力延伸了几万里,依旧还能在我朝的海边逞强称霸,这实力,又怎么算?如今才有一两千人就能逞强称霸,rì后一旦聚集起几千或者万人,那又该如何?”孙承宗一一的说道。
“啊!”这……”
“……东虏起家之时,也才多少人?却可以搅得辽东彻底的糜烂,如夷人聚集起万人,重现辽东糜烂一地之事,也并非难事,……如今不提早做准备,rì后又如何应对?夷人要达到聚集万人的程度,暂时或许不可能,或许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后的事,可如今却不得不认真的对待……”孙承宗说道。
“……”毕自严已经呆了。
“……如景会看过《堪舆万国全图》,就该知道,世界不止我大明一家,夷人已经在四处殖民了,逐渐的蚕食更多的土地,一个土地辽阔,武器先进,以四处开拓为荣的国度,我大明迟早会遭遇上的,景会rì后考虑问题,当放眼全世界,唯有把眼界提高到这个高度,才算合格……”
“……以如今夷人能到我大明来,而我大明无法到达夷人那里去的情况来判断,这种事,迟早会发生,快则几十年,慢则一两百年,这件事,总是会到来的,我儒家始终还是要面对这种冲击的,如同老夫刚才说的,很多东西根本不在我儒家控制之下,根本就无法阻止这些事,所以说,以其rì后虚弱之时遭受冲击,还不如今rì国富民强之时主动改变,以应对rì后的冲击……”孙承宗说道。
“……”听到这里,毕自严已经开始出汗了,这种动辄谋略上百年的事,实在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虽然如今看似是道家兴起,会对我儒家造成巨大的冲击,会对天下造成巨大的冲击,可也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幸事,如不是今rì能遇到一位明主,不是能遇到一位能掌控局面的帝王,真要到了我华夏暗弱之时再改,那才是真的万劫不复,所以说,道家兴起,也并非坏事,起码道家还在陛下的控制之下,道家也一直在朝廷的控制之下,并未游离太远,如错过了这个机会,我大明怕是再没机会再改了,以儒家根深蒂固的庞大程度,也只能坐等rì后夷人找上门来了,唉,说多了,景会如有空,可多看《堪舆万国全图》,倒是有利提高眼界……”孙承宗说道。
“阁老说得有道理……”毕自严额头冒汗的说道。
“其实,这些问题,都不是很复杂,只是大家都不愿意想破罢那一层纸罢了……”孙承宗给了个点评,其实聪明人多得是,这些事也不是很复杂,至要稍稍推理,就可以得出〖答〗案,可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这么去想,也不愿意这么去推理。
“阁老说得有道理……”毕自严也属于那种心理明白,但是不愿意想破,属于那种自己欺骗自己的人,如今被孙承宗彻底的说破了,心中更是有一番滋味。
“说过了儒家必然遭受冲击的事,再来说说我儒家本身,就真的没一点需要改进的地方?”孙承宗又说到。
“还请阁老赐教……”毕自严如今算是把心里那点事想破了,一直不愿意推理下去的事,如今给孙承宗说破了,这心里的芥蒂也就去了,心里顿时敞亮了许多。
“景会觉得,人人有书读是好事还是坏事?可曾听过京中关于天下人都读书的辩论。”孙承宗又问道,这个问题,一直就是京中辩论的焦点,针对这个事,不知道多少读书人争破了脑袋,如今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