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宅男当崇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百度宅男当崇祯-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擞⒆冢峁褪恰岸崦胖洹薄:俸伲遣皇前。俊

    杨改革的话就如同绝对零度一样冰冷。众大臣都被“冻僵”了。这话也是在这里讨论的吗?禁忌!这话绝对是皇帝家族的禁忌,现在被杨改革翻出来,一点不留情的拿来和靖康之难做比较。

    众大臣只想拿东西堵住自己的耳朵,后悔给皇帝开经筵,今天这话,要是传出去,rì后被皇帝惦记着,又被人一蛊惑,恐怕不光是没好果子吃那样简单。

    杨改革这个二十一世纪的宅男,没有一点忌讳,丝毫没有想到这样谈论皇帝家族的“家事”,多么多么的犯忌讳,会让这些大臣惶惶不安。一个人在那里滔滔不绝的用吐沫播撒自己的“心得”。

    安静!

    杨改革觉得不对劲!嘿嘿,原来,地上跪了一地的人,刚刚还很牛B,一副不把杨改革逼上“正路”的众大臣,全都趴在地上。

    杨改革心中得意的笑:嘿嘿!和我斗!让你们知道我宅男的战斗力。我可是“百度在手,天下我有”的二十一世纪宅男,你们这群腐儒和我斗,差得不是一条街啊!

    ……

    “起来吧,接着讲。”杨改革很骄傲的喊道。杨改革开始喜欢这经筵了。

    地上的大臣谢恩之后又爬起来。战战兢兢,还听这经筵?恐怕老命都没了。

    一位老臣出面,奏到:“老臣请陛下换一个吧,如此谈论这事,实在不是我等臣子所为。”

    老臣的面子大,杨改革也就顺从了。

    “那就换一个话题吧,不说什么‘土木堡之变’,如今我大明朝的财政紧张,大家就说说这财政的事吧,也算是正事了,也从历史当中吸取一点教训。”杨改革很有信心,在这经筵之上,开始侃侃而谈,大有舌战群臣的架势。依仗就是以前在论坛上面看到的“讨论”。

    “陛下圣明。”地上的大臣又跪了一地,终于不用再听那该死的皇家禁忌了。

    “嗯,今rì既然说到南宋,那也就根据南宋的财政来谈一谈吧,从这南宋的历史当中寻找一些教训,众位爱卿以为如何?”杨改革“故意”选了南宋这样一个朝代。

    在众大臣的一声“善”当中,经筵又开始了。

    这回换了一个讲师,还等了好一会,经筵又才开。估计是拿南宋的资料。

    “渡江之初,东南岁入犹不满千万,上供二百万缗,此之正赋也……绍兴末年,合茶盐酒算坑冶榷货和置买之钱凡六千余万缗……南宋高宗朝末年的岁入达一亿贯,孝宗时尽管财政开始由盛转衰,其岁入仍达六千五百万贯……”这位讲师更多的是在念资料,而不是在“教育”皇帝,估计也是给刚才皇帝的言论给吓住了。动不动就拿禁忌说事。谁敢跟你这皇帝搭话啊!

    ……

    “怎么会有这样多钱?六千多万?一亿贯?我们大明朝的岁入是多少?”杨改革问道。

    在大臣中站班的一个人出来奏到:“启禀陛下,我朝岁入白银四百余万两。”估计是户部的,对银钱比较清楚。

    “怎么才四百万两?这样少?”杨改革对自己这大明朝的收入是没啥概念的,只知道钱不够用。没想到整个国家的岁入才四百万两。这是在有点不太像样子了。

    “启禀陛下,这仅仅是白银一项,还有其他一起折合约二千四百万万两。”这位大臣又奏到。

    “所有的才二千四百万万两?”

    “启禀陛下,白银四百余万两,田赋等其他约二千四百万两,一起不过二千八百余万两。”【不确定具体数字,只是自己估摸着;另外辽饷什么的除外,历史上辽饷什么的饷一共加了二千多万两。】

    “不到三千万两?怎么把银子和其他东西分开呢?看着我大明朝好像每年也就收了几百万两的银子呢。”杨改革纳闷了,看不懂这明朝的财政是怎么回事。

    “启禀陛下,我朝田赋是按实收缴纳的,种的什么交什么,可以折sè,此外,茶、盐、酒、算、坑冶、榷货、和置买等等一般都是用银子交的。”

    “种什么交什么?……“噗”……”杨改革一口茶水喷得老远,没差点笑起来,种什么交什么?那我要是种几块萝卜地,那不是可以交几根萝卜?收税的税吏来了,拿几根萝卜了事?好像很滑稽。

    “陛下请……”这位讲师比较负责,正准备提醒杨改革注意形象。杨改革又已经回归正常的样子了。

    “嗯,接着说?”杨改革觉得这明朝的财政之复杂,远超自己的想象。

    ……

    “我朝盐税……”

    ……

    “茶税……”

    ……

    “市舶司课税……”

    ……

    这位讲师说了一大通,杨改革只有一个感觉,明朝的税收很混乱,自己的脑子似乎更混乱。

    “为什么我朝和宋朝差距如此之大?诸位爱卿谁能给朕解惑?”杨改革头疼。

    ……

    一片沉默,没一个大臣吱声。

    “我朝和南宋谁更大?”

    “回陛下,我朝远超南宋。”

    “我朝人口比南宋如何?”

    “回陛下,我朝人口经二百余年休养生息,也远超南宋。”

    “既然我朝比南宋面积大,人口也多,为何税收只有南宋的不到三成?”

    “这……”这位讲师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皇帝的话了。想想,又道:“启禀陛下,我朝税赋极低,太祖皇帝定下了藏富于民之策,所以赋税收入不如南宋也。”

    明朝的税赋低?杨改革纳闷了,历史课上不是说了,明朝很黑暗吗?横征暴敛弄得农民起义吗?怎么到了明朝,明朝又说自己的赋税很低呢?

    “既然我朝赋税如此之低,现在朝廷又是急需用钱之际,能不能加税呢?”

    “陛下不可。”这位讲师连忙否定。

    “为何不可,我朝赋税极低,又藏富于民,二百多年的积累,现在朝廷正是用钱之际,难道就不能拿出一些来救急?”

    “陛下,这……”这位讲师是有口难言啊!这能明说吗?明说了,这些大臣回头就拿自己开刀。

    “哪位爱卿肯为朕解惑啊?”杨改革又把目光投向众大臣。

    这事其实很简单,加税肯定不会加到这些明朝jīng英头上的,和jīng英没半毛钱的关系,都加到平民老百姓身上去了。你皇帝说加一分,到了农民那里,就是五分了,为啥?漂没呗!天下的地都到了jīng英们的手里,大臣们还是知道的,也知道赋税最后加到那里去了,万一现在撺掇皇帝加税,万一哪一天来个“起义”,这些大臣吃不了兜着走,这又何必搅这趟浑水呢?饮鸠止渴,就是加税的最好写照,大臣们都明白,但是能说吗?不能。只好沉默。

    ……

    大臣还是一片沉默,这事没法说,要说明朝的税,确实不重,但是不重归不重,更多的人想的是最好不交。典型的是民富国穷,更形象一点就是两头廋,中间肥。中间肥的这部分怎么也没想到,一朝大明朝垮台了,等待他们的就是野猪皮的屠刀。他们就是那磨刀霍霍向猪羊里的猪羊。

    ……

    在一片沉默中,这次经筵就算是不欢而散了。大臣们也没有给杨改革上成“政治课”。杨改革也没给大臣们“反洗脑”。杨改革从这次讲经当中看到一些问题。

    自己没有时间和jīng力和这些明朝的jīng英们扯皮,斗法。要从他们手里收税,比杀了他们还难受。野猪皮就要进关了,还得自己想办法。银子,钱粮,军队,这三样,就是吊在自己脖子上的那根绳子啊!天天都在缩紧。

    银子!银子!!银子在那里?杨改革想大声的狂喊!

    【筵,yan;(延音)竹席,酒席的意思。】

    【有票的都投一点吧,收藏,推荐等等都要。新书全靠大家的支持。】

第三十章 情煽东北军(一)

    回到寝宫,周皇后见杨改革心情不愉快,闷闷不乐。就问道:“皇上,怎么不开心?”

    杨改革是有苦难言啊!道:“朝中的事,税赋太少,开支太多,rì渐不堪啊!对了,老丈人的事情怎么样了?朕现在就看老丈人那里了。”

    杨改革期望着老丈人能一炮打响,引发南下种甘蔗的热cháo。这样,就可以缓解这明末的土地兼并带来的社会动荡,减轻人口压力。

    “皇上,我已经叮嘱我爹爹了,叫他用心办,还叫了我哥哥去帮忙。一定会给皇上分忧的。”周皇后安慰杨改革。

    “这就好,希望老丈人那里能一炮打响,减轻我朝的土地压力,否则,我大明朝就是国破山河碎的结局啊!这件事,皇后你要经常过问,经常写信督促这件事。”杨改革对这件事给予了很高的期望。实在不想这件事泡汤,奈何皇后的老爹,周奎的历史名声实在太差,简直就是愚蠢的代名词。交给他的事实在不敢说有几成把握,完全是死马当活马医。

    “皇上,臣妾知道了,定会经常写信督促的。不会让皇上失望的。”周皇后听了杨改革这样“严重”的口气说话,也变得凝重起来。

    心情不好,男女欢爱的时候,杨改革猛烈而冲动,弄得小萝莉皇后娇哼不已,快乐和痛苦同在,咬牙坚持下来。一泄如注之后,杨改革心思才清明许多,搂抱着小萝莉皇后。静静的躺着,心思再一次明确,弄钱,弄钱,再弄钱。

    搞粮食,搞粮食,再搞粮食。

    练兵,练兵,再练兵。

    自己应该把心思转移到这上面来,而不是整天的和那些腐儒的“jīng英”们“聊天打屁”。

    弄钱,需要人手给自己出面。搞粮食,也需要人手,练兵,更是需要大量的人手,自己身边没有一个“谋士”,也没什么可以给自己分忧的人,也没有“自己人”,看来,自己还得寻机弄些“人才”才好。

    第二天,二月二十rì。

    一觉醒来,已经是大亮了。

    昨天在朝上应下了处理毛文龙的事,杨改革为此特地梦回百度,查了一下毛文龙的事迹,发现毛文龙确实是个“人才”,以败兵起家。做到了平辽将军总兵官左都督,还被皇帝称为“毛帅”,在明末和野猪皮的战斗当中,可以说是一枝独秀,还可以“游击”野猪皮,战绩还算拿得出手,比那个什么二百多脑袋就是大捷强多了。

    可惜和明朝的士大夫jīng英们扯皮,结果被明朝jīng英们干掉了。这就是和明朝jīng英扯皮的后果,俗话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想必毛文龙对这句话有这很深的感触。他就是最好的写照,没被敌人干掉,倒是死在了自己人手里,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怎么我又出场了,老板你给的出场费是不是该加一点了?现在国庆节呢,怎么也得三倍工资吧,钱?什么,我们只要票!有票的多投一点吧,呵呵。】

    杨改革又想这崇祯的结局,比毛文龙也好不了多少。也算是间接的被猪一样的队友给害死的,当然,接下来就是明朝jīng英们的“团扑”,最后散伙,明朝这个“副本”算是玩不下去了。杨改革又得出一个结论:和jīng英扯皮,后果很严重。

    此外,毛文龙还有经商的头脑和意识,也是一把好手,杨改革觉得似乎找到知己了,自己也就一“饷奴”,那毛文龙要养几万军队,又没有什么拨款,恐怕和自己一样,也成天为军饷发愁,也是一“饷奴”吧,哎呀!这可是“他乡遇故知”啊!该庆祝一下。

    既然毛文龙都可以靠做生意,养几万人的军队,那自己就来个“茅山赶肉,见者有份。”把毛文龙的生意分一杯羹,自己岂不是也可以养几千,万吧军队?然后一起做强做大,形成利益共同体,这比什么忠君报国可强得多。

    一来可以分到一笔钱。

    二来,可以监视毛文龙对后金的生意,避免一些“违禁”的物品流入后金。避免毛文龙为了钱,什么都拿去和后金做交易。杨改革准备和后金做“有限”生意。

    三来,可以拉近和毛文龙的关系,把毛文龙绑在自己的战车之上,让渐行渐远的毛文龙重回明朝的控制,也不让那明朝的三位侩子手成长。当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主意。

    想到这里,杨改革就美滋滋的,可惜又不知道该怎么下手。毛大帅和崇祯可没什么交情。写圣旨什么的又不方便,这几件事都需要秘密的进行。写信又不能用九年义务教育体。杨改革决定派个人去。派谁去?杨改革心里没一个可靠人选。

    杨改革就在苦思冥想的时候,忽然想到,那毛文龙的军队多是辽东人,辽东不就是二十一世纪的东北吗?这不是说,毛文龙的军队,也就是这明朝的“东北军”。

    “东北军,呵呵?有意思。”杨改革有主意了。看过N多抗rì题材穿越小说的杨改革对“东北军”可是一点也不陌生啊!

    要说抗rì战争爆发时候的东北军,一枪不放的放弃了东北,到了关内,被国人唾骂,在陕西,和红军交手,被一曲《松花江上》,唱的那是潸然泪下,泪流满面,连枪都拿不稳。一心的想打回东北去,最后不鸟蒋介石,把蒋介石都扣下了,间接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可见怨念之大。

    现在这里几乎就是翻版,太阳底下无新鲜事,毛文龙就是明朝版的“东北军”,自己把那个《松花江上》一唱,那毛文龙的军队还不潸然泪下,嗷嗷叫的要打回东北去,士气加满,攻击力翻倍,这和后世的东北军如出一辙啊!看来“东北军”不管是在民国时期,还是现在,都是能改变历史的存在啊!

    想到这里,杨改革觉得自己真的是聪明决定。想到了就去做。

    不过,这,唱歌之人该是谁呢?那个领唱小太监?似乎,唱这种歌,不适合太监唱啊!自己该得找人去唱才行。还有那女声,也要有人领唱才行。自己到哪里去找呢?

    烟花之地?这个!!似乎!!杨改革是很想去见识一下,不过现在头等大事是搞钱,搞装备,练级。

    对了!京剧啊!自己怎么把这京剧给忘记了呢?这可是国粹!能唱京剧还不能唱这歌?唉,不对啊!京剧在清朝才兴盛,这明朝该是什么呢?昆剧?

    看来自己要找几个唱戏的班子,然后组合组合,组合成“划时代”的合唱团,唱这《松花江上》和那《我的祖国》。这两首歌一唱,那明朝的东北军还能跑出自己的手心?

    想到这里,杨改革激动的跳了起来。

    说干就干。

    “大伴,大伴……”杨改革急不可耐。

    “奴婢在,皇上,有什么事这样急?”王承恩快速的来到杨改革的身边,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呢。

    “呵呵,大伴,不是什么急事,但是更急,唉~,是这样的。朕准备去外面听听戏,不知道现在那几个班子比较有名。”

    “……听戏……”王承恩傻眼了!这都是什么和什么?听戏用得这这样着急?难道又看上那个戏班子的小娘子了?

    “陛下,听戏,宫廷内有教坊司,可是要传戏?”王承恩小声的问道。

    ……

    “教坊司……这个,似乎那艳名远播的秦淮八艳传说就是教坊司的。难道……”杨改革心中一痒,暗自想到。

    秦淮八艳啊!这是多么大的名头,貌似,好像就和自己是同一个朝代吧!又想想,好像不对,秦淮八艳的名声都崛起在南明,也就是说,等自己嗝屁了,那秦淮八艳也就出头了,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