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宅男当崇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百度宅男当崇祯- 第1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告捕者赏银二百五十两……’的,统统都印在所有的纸币上面,明白吗?这版面,你就重新设计一下吧……,还有,这新式宝钞是两面都印,现在,你就印一面吧,纸也不用太厚,明白吗?”杨改革既然决定结合以前的宝钞,那就自然得学全一点,以前的宝钞,可就只有一面的,这个,还节约了油墨。

    “……启禀陛下,这,新式宝钞最小面额才一文钱,这地方太小了点,怕印不下啊!即使印下来,怕也看不清啊!”刘阿武一听皇帝的要求,就觉得这是个难题。这以前的宝钞为啥那样大?还不是怕别人看不清这纸上面的字,现在皇帝的新式宝钞已经很小了,再在这样一点地方上这样长一段字?还要印刷出来,这得考验功夫啊!难!不是一般的难!至于是印一面,还是印两面,这个问题都不大。

    “嗯,这就是朕找你的原因,如果什么都好办,朕还用得着你吗?”这个问题,杨改革典型的只动嘴,不动手,要是什么都kao自己,那自己这个皇帝白干了。

    刘阿武瞧了瞧那一文钱的宝钞,再回忆一下那段字,整个人傻了……

    杨改革看刘阿武一副为难的样子,再看看自己桌子上的一文钱,再想想那段字的长度,想了想,又道:“朕再赐你一个放大镜,助你雕刻更小的字出来,如此,一定能印上的。”杨改革决心取消以前那种画得花里胡哨的各种图案,转而把这最给力的一句话印在上面,再在钞票上面印上关键的面额,稍微装饰一下,这钞票,算是成了,这种钞票,他还只印一面……

    尽管只有这样粗糙的制作水准,但是,依旧比以前的宝钞要先进,起码,比以前的宝钞要厚实一些,,起码,这种纸张,他稍微的有点抗水性,起码,按照杨改革的要求,一定要印制得很清晰。杨改革现在不求一步到位。只求一点点的进步,就已经不错了。

    刘阿武知道自己不能拒绝皇帝,天下只有一个皇帝,但是却有无数个自己这样的人,听见皇帝可怜自己,赐给自己什么放大镜,又立刻谢恩:“草民谢陛下隆恩。”

    “大伴,去拿一个放大镜给他吧。”杨改革吩咐道。

    “遵命,陛下。”王承恩答应下来,又叫人到宝库里拿了一个放大镜给这个刘阿武,心想,这刘阿武事没做成,东西倒是得了不少,这个宝物,可值不少钱呢。

    交代下去自己要办的事,杨改革又准备解决一些这家伙遇到的难题,虽然自己不是印钞厂的工程师,但是,也多少知道一些常识,加上昨天晚上的辛苦劳动,也是弄到不少资料,给这家伙指点一下,那是绰绰有余的。

    “刘阿武,说说你现在遇到那些问题吧,朕如果能帮你解决,就帮你解决了。”

    刘阿武很感激皇帝,皇帝还是很关心人的,赐了自己什么放大镜不说,还问自己有哪些难题。这样的皇帝,实在是个好皇帝。

    刘阿武想了一会,道:“回禀陛下,草民如果是制作陛下现在要求的这种宝钞,则没什么难度,难的是陛下以前要求的那种宝钞,那个才难,遇到的难题,主要还是在墨上面,其次是纸张,最后是雕版,这个,都难。”刘阿武说了实话。

    杨改革无语了一会,自己也许把这宝钞的质量降得太低了点,我kao,以前可是双面,复杂的图案,印刷得精美,甚至还要求颜色,甚至还带有防伪功能等等,现在到好,直接和以前大明朝用的那种宝钞看齐了,这质量,降得实在是有点厉害,两面变一面,彩色变单色,印刷精美的图案改成印制那几个字,就是纸张,稍稍强了点……

    “墨的问题,这个,朕想想,这墨既要防水,又要不褪色,这,油能防水……,你在墨里面掺杂一些油试试,也许有用……嗯,朕听说,陕西那边,地下出产一种带有油性的黑水,好像叫石液,石油的,据说能燃烧,这种东西,也许能行。纸的问题,这个,要防水,还要耐磨,怕还和这材料有关,朕想了想,怕这造纸材料,你得用其他东西试试,朕推荐给你几种材料,比如这棉花,麻什么的,也许能行,你想这棉、麻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不是可以多次的浆洗吗?,更不怕水,也许,解决的方法就在这里,这印刷雕版的问题,朕已经赐给你放大镜了,也许能帮你解决不少问题,制作复杂的图案,你可想过,使用细小的针?用许多细小细小的针,按照一定的图案排列起来,不是就可以印刷出比较复杂的图案了……”杨改革一口气把自己弄到的资料,都说了出来。这都是日后印制钞票的资料了,这使用针作为印刷技术的突破口,这个,确实是个方向。

    刘阿武一脸吃惊的望着皇帝,这皇帝给他的感觉,实在是太让人惊讶了!皇帝怎么知道这样多?要是皇帝也和他一样是个印刷工匠,怕皇帝的技术,会远超他。

    王承恩也奇怪皇帝怎么知道这样多,不过,这皇帝就是皇帝,他必定和一般人不一样,这皇帝,还有梦中的神人教授,皇帝是真的不一样。

    杨改革一口气把自己弄到的东西都说了出来,这件事,也就到这里了,其他的,不关自己的事了,其他的,只能等了。

    “对了,刘阿武,那邸报的印刷,如何了?”杨改革说完了话,准备赶人,不过又想起来,自己印刷的报纸,这家伙还在研究呢。

    “回禀陛下,草民正在做,最近都在忙这宝钞的事,就耽误了一些时间……”

    “嗯,安心的做吧,不要急,先把这宝钞做出来再说……”杨改革在报纸和钞票之间,选择了钞票。

    “草民遵命……”刘阿武偷看了一眼皇帝,答应下来。

    ……

    刘阿武走了,脑海里全是皇帝刚才说的话,出宫时候,身上还多了一个放大镜。

    走了刘阿武这个负责制作钞票,搞报纸的的人,杨改革才松一口气,这钞票和银币的发行,得抓紧时间。

    “大伴,记得让人到陕西那边,把朕说的那种埋藏在地下,黑色的,能燃烧的石油给朕搞一些来,不,搞很多来,分一些送到刘阿武哪里去……”杨改革想起来,这石油自己也得关注一下了,这陕西的石油,很早就有记载了,也许,自己该弄一个简单的提纯设备,分离一些油出来,也许,将来和野猪皮干架的时候,用得着。

    王承恩吃惊的看着皇帝,不明白皇帝怎么会知道陕西那边有这种东西。

    见王承恩衣服吃惊的模样,杨改革笑了笑,道:“大伴,俗话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这石油一事,记载在宋朝人沈括的《梦溪笔谈》里面了,可是有诗为证的‘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说在延州那边二郎山下,出产这种石油,有人用它燃烧出来的烟制作出来墨,比上等的松墨还要好,‘延州石液’就是说的这个,朕觉得,它可能就是朕需要寻找的那种东西,呵呵,现在你明白了吗?”杨改革卖了一会乖,这东西,都是昨天搞资料的时候弄到的,杨改革记得,小学还是初中的历史课本里,就有讲述这《梦溪笔谈》,里面好像就提到这个沈括发现了石油。

第二百一十八章 差点误事

    王承恩张大了嘴巴,两眼只差冒星星了。这皇帝懂得的可真多啊!怪不得这样厉害,看来,这多读书是没错啊!

    “奴婢受教了,奴婢受教了,陛下博览群书,奴婢羡煞了……”王承恩很痛快的拍皇帝的马屁。

    “呵呵呵……呵呵,大伴,记得,派人多收集这种东西,朕觉得这沈括说得没错,这石油,怕是要大行其道啊!朕要派人研究它……”杨改革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反正这宋朝就有人利用石油了,就说过这石油会大行其道,那自己干嘛不堂堂正正的利用呢?

    “奴婢明白了,奴婢这就派人大量的去收集,不会让陛下失望的。”王承恩见皇帝能从宋朝的书里发现有用的东西,崇拜得不得了,立刻答应皇帝,大量的去收集这东西。

    “嗯,记得,多用陕西那边的劳动力,对了,这次收集石油,不使用地方上的劳役,直接给银子,包三餐。”杨改革考虑了一下,说道。

    王承恩十分不解,这动用地方的劳役不是很节约吗?为何还要给银子呢?还包三餐?这待遇也忒好了点吧:“陛下,这,为什么不使用地方劳役呢?如果全kao银子驱使,怕要不少钱啊!还得包三餐,这……”

    杨改革自有自己的想法,陕西那地方,怕今年就要爆发农民起义了,自己这也算是解决一部分人吃饭的问题,只希望,通过自己的一系列的努力,这农民起义的规模,能爆发得轻一点。

    “唉,大伴,你不懂啊!这天灾即将来临,这百姓吃不饱饭,会干什么?朕这也是多为百姓寻一条活路啊!也是为了江山社稷着想,记得,这件事一定要派得力的人去做,一定要按照朕说的,不用地方劳役,给工钱,包三餐,一个工人,就是一个家庭啊!一个工人,一个月,就给个一两银子吧……”杨改革望着门外面的蓝天,希望自己这样,没有做错,能减轻农民起义爆发的威力。

    王承恩没想到,皇帝是如此想的,张大了嘴巴,吃惊的看着皇帝。陕西那边的天灾,皇帝已经预示了,这……,皇帝说得对,这天灾没饭吃,老百姓就得造反,皇帝这是怜悯陕西的百姓,特地给陕西的百姓一口饭吃啊!不过,这陕西何其多的百姓,光凭挖一点石油,能解决多少人的吃饭问题?

    “陛下,陛下的心是好的,可是,陕西的百姓何其多?陛下救得过来吗?这收集和运输石油,怕也需要不了多少人力啊!”王承恩想不通。

    “呵呵,大伴,你不说,朕还没想起来,那干脆,把这收集石油的规模,再扩大,尽可能多的容纳一些当地的劳力……”杨改革忽然发觉,自己其实,完全可以在陕西那边大力的开采石油,把这石油当成产业做起来。

    王承恩更加吃惊!这皇帝需要那样多的石油干嘛?又不能当饭吃,要怜悯那里的百姓,也不能花光自己的钱啊!要知道,皇帝为了搞钱,可没少费心思,现在居然要投到那个无底洞里去。

    “陛下,陛下,这……”王承恩语无伦次,晕了,实在是想不通,皇帝为什么要这样干。要这些没用的石油,还不如直接在那边赈济呢。

    “呵呵,大伴,这个,你还不明白吗?这石油有大用,是能换很多钱的,比如这《梦溪笔谈》里就说了,这石油,是可以做墨的,做出来的墨,比上等的松墨还要好,嘿嘿,大伴,你不觉得,这是一个财路吗?另外,这石油是可以燃烧的,如果能从里面提取出比较干净的油,嘿嘿,怕能当灯油用啊!这天下何其多的人要用到灯油,这岂不是又是一个财路?”杨改革还有一个更大的用途没说,这石油能提炼出汽油来,要这样,这战场上,又多了一件利器,燃烧弹,对付骑兵,特别是铁甲骑兵的大杀器……

    面对皇帝滔滔不绝的言辞,王承恩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也许皇帝说得没错,这个,石油也许是条财路,而不是无底洞。

    “奴婢明白了,奴婢这就派得力的人去寻访,定不会让陛下失望的。”王承恩被皇帝说服,也就完全按照皇帝的意思去办了。

    杨改革心里,却在思索这石油它是怎么提炼出来的,有点印象,好像是一种分离塔,在下面加热,分离塔里面的石油,会自己分成很多层,在不同的地方接出来的,是不同的东西……不过,这些东西,十分的专业,自己可能得弄点资料,外加山寨一个分离塔,这样,也许能搞到汽油,也许,自己还得查查这燃烧弹的资料,或者那个看小说时候知道的叫什么鸡尾酒的东西,不求有多好,只求将来和野猪皮干架的时候,用来招呼野猪皮的精锐,要让他们尝尝地狱的滋味。

    ……

    五月十三。

    又是早朝的时间,杨改革和自己几个心腹商量好了,准备收回铸币权的时候。一切都会从收回铸币权开始,所以,这个日子,对杨改革来说,很重要。

    和往日一样,在大臣们洗脑般的唱歌,磕头之后,才迎来了最重要的时间,朝事。

    杨改革用眼睛扫了一样孙承宗,孙承宗好似一个老僧入定一般,看不出有什么情绪。

    再看徐光启,徐光启则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见皇帝看向自己,则微微的点了点头。

    感觉到了徐光启点头,杨改革才放下心来,最近这几天,都在忙着搞“科技”,搞黑武器,晚上弄资料,白天就叫太监们制作相应的工具,十分的忙碌和累,都没时间和自己的嫡系好好的沟通一下,不过料想这铸造新钱是新皇帝的一大权利,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

    杨改革正忙着看自己的嫡系,看看自己的嫡系准备好了没,就有人出来奏事了。

    “启禀陛下,臣接到陕西各地上报,言旱灾已经初现端倪,有些地方,已经可以预见是要绝收了,还请陛下提前赈济才是,否则……”一个“年轻”的大臣不顾朝廷的潜规则,率先就把这“最重要”的事说了出来。

    本来,杨改革打算是在今天处理铸币权的事,没料到,这旱灾的事,倒是成了头等大事了,看来,这明末的天灾,已经开始了啊!考验自己的时候,来临了啊!杨改革稍稍的在脑子里思索了一下,就得出“英雄模式开启”这个结论,这是百分百啊!

    这个年轻的“大臣”话一出口,下面的群臣就议论纷纷,杨改革也不打搅,这遇到事,有节制的讨论一下,也不是一件坏事,交流看法还是很重要的。

    一个大臣不知道怎么地,高兴的跳出来,高声的喊道:“启禀陛下,应验了,应验了……”

    正在烦恼和感概的杨改革觉得很意外,这天灾本来就是意料中的事,你在这里喊个鸟啊!还应验了,难道应验了很好吗?这干旱他就是个开头,结尾就是老子吊死在煤山上,明朝玩玩,你在这里喊应验了,不是咒老子早点归西吗?

    “这位卿家,朕知道是应验了,不过你激动、高兴个啥?难道应验了很值得高兴吗?要知道,这天灾,干旱接踵而来,你觉得是个好事吗?”杨改革十分的不高兴,这脑残的家伙,天灾来了还高兴呢,真的是,吊死在煤山的不是你啊!我kao,杨改革心中暗骂。

    这个大臣被皇帝一顿数落,顿时刮掉一层脸皮,不过,这高兴劲居然还没过去,恬这脸继续道:“回禀陛下,这天灾应验了固然不值得高兴,可是有件事,值得高兴啊!陛下梦中的神人,神人啊!能给陛下托梦,能预知后来的事……”

    这个大臣心目中,天灾还没有那个什么子虚乌有的神人重要,杨改革为之气结,在这个大臣眼里,怕这神奇的神人,能预知后事的神人,比那个什么干旱更加有意思。

    “这位卿家?你的意思是说,这天灾干旱还不如神人重要?是吗?”杨改革心中的怒火,不知不觉的就高涨起来,这家伙不开眼,咒骂老子早点归西。

    “回禀陛下,臣不是说神人比天灾重要,天灾当然比神人更重要,不过,臣觉得有一件事,更加的重要,比天灾还重要。”这个大臣换了一副媚笑的脸,给皇帝答复。

    “哦?有什么比神人,比天灾还重要?”杨改革纳闷了,比天灾还重要?莫非你还想把神人请出来显示神迹不成?要这样,我可就没办法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