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迟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美人迟慕-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爹爹表明态度了,这事已经过去了。知道您是为妙儿好,只是这事十分不靠谱……求妈妈不要再提起了。”妙儿作出副小女儿的撒娇模样,想她打消这个念头。

“老爷一个大男人。如何清楚嫁娶后宅女人的生活,太太又是那样……其实,依老奴看来,这门亲事挺不错的。听说京中不少高门贵女,想嫁给表少爷这样神仙般的公子哥,老爷为何替姑娘拒了?老奴是怎么也想不明白……”她蹙着眉头,眼里满是惋惜。

“这又有何不明白的!”妙如又靠了下去,解释道,“旭表哥是大姨的独子,长公主特别看重,当这新媳妇可不容易。要不,他家如何能挑了这么些年?”

“可长公主既然让她儿子上门提亲,说明姑娘也不差,值得他们这样求娶。再说姨老爷能重新醒过来,多亏了姑娘。他家提亲也在情理之中……”秦妈妈斜睨了妙如一眼,接着道,“表少爷跟姑娘气味相投,男才女貌的,且都是柔和、温顺的性子。老爷也挺欣赏他,难得长公主和姨老爷都喜欢您。”

她头头是道地分析着这门亲事的可能性。

“妈妈别忘了,母亲和杨家人,他们能甘心妙儿嫁给旭表哥?不说之前那些事,就想想自母亲发现她是继室后,是如何避免我在公开场合出现的?!妙儿知道,自己一直是她心中的刺。若是再跟她外甥成亲,那根刺岂不是插得更深了。为了家中安宁,还是不要火上浇油了。”

她喃喃自语道:“这个节骨眼上突然要结亲,恐怕不是找个媳妇那般简单吧!”

随即又想起,上次父亲提过的,杨阁老想用旭表哥的亲事,拉拢沈尚书一事。

这次出场的是汪姨父和长公主,汪夫人并没露面。

一般这种儿女亲事,都是双方主母出面张罗。那岂不是证明,汪夫人并不希望她嫁给自己儿子,跟长公主母子在这事存有分歧。

那么,此次突然的提亲,就是他们内部的一次较量了?

虽不指望在古代能寻到真正的爱情。但明知不妥,还要冲上去当人家政治斗争的炮灰,那才是悲剧!

第一百一十一章小酌

妙如没有找父亲问起汪家提亲的事,钟澄也未向女儿主动说起过。

端午节次日的掌灯时分,一身石青色绣有白鹇官服的男子,上了翰林院门前等候的马车,往位于城东的柳明胡同的钟府驶去。

钟府所在的黄华坊,离皇城较远,离朝中官员聚居的南薰坊也有一些距离。

每日钟澄从翰林院出来,穿过东长安街,转道崇文门街,路程较远。是以他每日都是坐着马车,在家中和翰林院间来回往返。这日也不例外。

当车刚过玉河北桥,行至东长安大街与崇文门街交叉的拐角,等前面的车马过去的当口,外面传来问话声。

“里面可是翰林院供职的澈之贤弟?”一个中年男子清冷的声音传来。

将头伸出窗外,钟澄见到旁边是一顶绿呢官轿,里面坐着一位同僚掀开轿帘,正在跟他打招呼。

“原来是谢尚书!”钟澄下了马车,朝轿子里面拱手施礼,“您这是回府里?”

“正是!许久未见澈之贤弟了,最近府中可还安稳?”谢安良也踱出轿门,朝对方回礼,“不知可否给愚兄几分薄面,到不远处的醉仙楼,咱俩小酌几杯?”随后,谢安良发出邀请。

“小弟却之不恭……”钟澄欣然应邀。

一车一轿齐头并进,朝会同北馆旁边的醉仙楼门前开去。

醉仙楼因开在离六部、翰林院不远的地方,主要的客人都是路过的文武官员。因此,里面的单间布置颇为雅致,户窗相接处都是严丝合缝的,隔音效果甚佳。房门一关,自成独立僻静的私人空间。

走入里面,也是宽敞。整洁明亮,靠窗的地方摆着几盆兰花,只开一两朵,葱葱绿叶间有几个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这伙计很有眼色,看着两位客人皆气度不凡,送上酒菜,帮他们带上门,快速地退了下去。

在订的包间里,两人对坐下来把酒相谈。

“贤弟在翰林院感觉如何?听小儿讲,前年送他表哥时。曾路遇过贤弟,还向你讨教过几招。听他自己讲,很是受用。谢某在这里代他谢过了……”

“谢大人客气了!您家学渊源,岂是澄能班门弄斧的,只是跟令郎交流了几句。他天资聪颖,上榜那还不是如同探囊取物!后来澄才知道,您是泰和年间的两榜进士……”钟澄谦虚地回应道。

“……愚兄是泰和三十三年中的举人,也就是那年,在家乡遇到微服游历的圣上,当年他还是太子。后来在三十七年成了两榜进士。”追忆往事。谢安良不禁感叹道,“当时的圣上,何等的意气风发,胸怀天下黎民……可惜后来遇到一些变故……”

“二十年了,没人知道他心中的苦……”中年男人似是喃喃自语,又像是向对方感叹,一言未毕,竟已是黯然不语。

钟澄没有做声。内心有些触动:也曾听说过,陛下从小就聪明机警,仁爱博才。还只是储君时,挥斥方遒,针砭时弊。从小就得圣祖爷器重,先帝刚登位时。他还不到十岁,就被立为太子。

这几年接触下来,他印象中的天子,是个含而不露,内敛深邃的君王形象,有时甚至有些许沧桑和颓废。很难想象他意气风发的样子。

想起三年前对自己说的那番话,甚至把父亲和屈大夫相提并论,罪已责躬。让他很是感动,当时恨不得以身相报。

只是那时他已是泥足深陷,当年犯下的错,身上的污点,让他动弹不得。即便是辞官回到故里。怕也是难得保得清名。

况且,别的都可以不顾,大女儿的归宿没安排好之前,他还不敢轻举妄动,挂冠而去!不然,到地底下,自己没脸去见倩娘。

跟着附和了几句,钟澄就没有再多说一句。

前几年,谢安良也是这样接触过他,想拉钟澄入程太傅的阵营。当时他就是这样一副两不相帮的中立态度。

女儿掉落山崖,后来失而复得,钟澄彻底跟这两派中的官员断绝了交往。减少自己在朝中的存在感,一心扑在学问上。这几年在选才、育才上,倒练就了几分眼力和本事。

聊着聊着,两人就谈到了先帝晚年的一些朝中局势。

其实是钟澄故意引到这些话题上面去的。

他一直想弄明白,坐在龙椅上的那位,对自己岳父到底是何感观,眼前的人虽然有立场的倾向,但起码可以窥见一斑。

“……泰和四十二年那年的淮河大水,让无数乡民流离失所,江淮一带饿殍遍野。陛下刚登基,就遇上了此等困局。愚兄当年奉陛下圣谕前往赈灾,亲历过当时的惨况,实不忍见黎民,再遭受那样的苦难。第二年改元,遂主动向圣上请缨,前往当地治水,回京后继续在工部专司此职……”他仿佛还沉浸在那时惨状中出不来,声音低沉,悲戚哀伤。

听得钟澄也有些动容。

本来以为自己,能够坦然面对过往经历了,谁知被他一提起,心中又有了隐隐的刺痛……

那年的大水,对有些人来讲,是失去了生命、亲人、家园。

而对于他来说,可以算是人生重大的转折点,一家人苦难真正开始。妻子离世,长子刚落地就夭折,母亲和他背上杨家的恩债,后来被迫娶了继妻……女儿几次三番被陷害……

可能是老天爷给他们一家人的考验吧!

想到此处,钟澄向谢尚书拱手道:“谢兄为君为民一片赤子之心,愚弟心生佩服。恨不能早生十年,与兄台并肩,为广大黎民干些实事。助百姓躲避那些天灾……”

听到“天灾”二字,谢安良神色一懔,愤愤然接道:“哪是什么天灾?!分明是……靖王党羽工部杜尚书,十多年来,挪用固堤工程款项。至使汛防松懈,恰逢新帝继位,政局不稳,权力交替……”

钟澄面色肃穆起来,心中陡然升起一种不安来。

怎么又是他们!当年爹爹就是怒斥靖王一党,被先帝杖责罢官,羞愤难当,还没回到家乡,就殁于途中。回到淮安,又因当地的靖王党羽滋事骚扰本家,让他们被族人所弃,流离失所。母子俩吃尽苦头。

那时他年纪尚小,在乡野间长大,对朝局争斗之事,从来都是懵懂无知的。

母亲为了避祸,断了与父亲生前故交的来往,也没人告之他们朝堂风云变化。

十年后新帝登位开恩科,他刚通过科考崭露头角,母子俩又遇上隐形的靖王党——杨阁老。

还受恩于他,娶了杨氏,从此家中开始水深火热的生活。

这其中难道有什么联系?对方已然承认,当初招他为婿的动机。可这些到底是因,还是果?!

此类事情,毕竟涉及到钟家的私秘,虽然知道眼前这人,当年经历过的一些,或许会解答自己的许多疑问。

不过他的身份也是十分敏感的。作为岳父对头那一方的,所说之言或多或少带有个人的感彩,况且交浅言深,钟澄也不好跟他聊得过深。

两人互相试探着,你一杯我一口,喝得有些微醺。

“澈之兄,其实谢某的岳父大人,曾跟令尊生前是至交好友。只可惜忠肃公走得太早,不然两家后人也能常来常往的……不过,老天也算有眼,令嫒又救了小儿……”谢安良突起提起这个话题。

听他提起妙如,钟澄精神一振,有些感触道:“澄最担心的,就是这个女儿。她从小就早慧,前些年又吃过一些苦……她母亲……唉……”他长长地叹了口气,有些说不下去。

“拙荆前些年见过令嫒,说是个乖巧聪慧的孩子。母亲大人还经常念叨起她来,也是想见见。只是这几年,各种原因,两家没怎么走动……听说只比谢某最小的女儿大上半岁,却比我家那丫头懂事多了。让她们小姐妹间常走动走动也好……”

提起两家的儿女,谢安良也换了副表情,开始话涝起来。

“谢兄抬爱了!妙儿近两年在家中学规矩,平日里不大出来走动,再加之家中无人带她出来……是以……”他说到此处,目光暗淡了下来。又记得女儿的亲事。

谢安良闻弦歌而知雅意,就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

聊到酒楼快打烊,酒量尚好的谢尚书还神智清醒。

他拍了拍钟澄的肩头,从衣襟中抽出一张请柬来,塞到他手中:“明日谢某家中,为母亲七十生辰的举行寿宴……她老人家一直想见见那小丫头……明日,明日记得带她来……”

钟澄接过帖子,就着屋内昏暗的灯光打开一看,果然写着邀请他们父女俩赴宴的内容。

他摇摇晃晃站直身子,向对方作揖施了一礼:“明日定然携女到府上贺寿……”

两人下了酒楼,由各自的仆人扶着上了马车和轿子。

坐在车上,被晚风一吹,钟澄神智又清醒了几分。忆起刚才对方的言语,觉得许多地方,颇含深意,值得好好推敲一番。

第一百一十二章祝寿

本章节

第二日钟澄从翰林院提前回来,派贴身丫鬟墨香,请大女儿妙如到他的书房里去。

看到她来了,钟澄打发走一旁侍候的小厮:“照我的吩咐,让徐管家准备贺礼,备好马车……”

然后转身对女儿道:“让秦妈妈替你换身衣服,跟爹爹到谢尚书府,给老太君贺寿去。”

听得妙如一头雾水:“谢府?”

“还得记你刚进京时,在船上救的那位小少爷吧?!就是你谢伯伯家的公子。后来送许叔叔一家离京时,你不是又碰到过他,还介绍给爹爹认识。今日是他祖母,也就是谢尚书的母亲谢老夫人七十岁寿辰,你准备一下,跟爹爹同去贺寿!”钟澄递过一张帖子,解释道。

妙如神色有些疑惑:“平日里,没听说您跟谢伯伯交好啊,怎地突然……”

“昨日,爹爹碰见了你谢伯伯,聊起来的。说是想见见,当年把他家公子救转过来的小姑娘。今日是谢老太君的好日子,正好顺便带你过去一趟,给她老人家瞧瞧……”说着,朝着书案边走去,任由女儿在那儿犹疑不定地注视着他。

“那母亲跟妹妹们不一起去吗?”妙如继续追问道。

“你母亲估计不会乐意,去到谢家,见到一群不喜欢她的人。尤其是姓程的。”钟澄冷声嗤道。

妙如恍然大悟。她早有耳闻,朝廷大臣中有两大派,杨党和程党,上回来看望她的谢公子之母,好像是姓程的,原来如此!

罗擎云是谢玉廷的表哥,不知他堂妹会不会上门贺寿。照说谢老夫人是镇国公的岳母,罗府理应会派人上门贺寿的。或许可以遇上罗逸萱。不妨到那里碰上一碰。

谢府位于城东的南薰坊。

因这儿离六部官署衙门比较近,周围大多是六部官员府宅。因此不像别的地方,尽是高楼林立,幡旗招摇的商业区。反而是绿树成荫,很是清静整洁,有条件不错的住居环境。

宽阔的青砖马路,两旁栽着两人合抱粗的古树,沿着高墙而砌。三、五步就能见一座光亮整肃的宅第大门。

此时日头已快落山,谢府门前的大道边,几乎看不到其他闲杂的人等。停着那里的,尽是一些官轿或马车。可那些轿子大多是锡顶绿呢,马车不少珠檐绣帘,无不令经过此地的路人侧目。

钟家父女抵达谢府门前时,那里已有不少宾客或从轿上,或从马车上下了来。门口迎宾的主人家忙过来招呼寒暄。

别的人家都是母亲带着女儿前往赴宴,就钟家是父亲带着女儿来的。显得有些突兀。

不过众位宾客,大体都已知晓他家的现状,倒也没多少人议论。

刚进门,谢夫人程氏就把她女儿谢玉琪。介绍给了妙如。并让小姑娘带着客人,到姐妹们的一处好好聚聚,千万别怠慢了她。到时引到祖母那儿,去让老人家见见。

两个女孩互相厮认了一番。谢玉琪比妙如小半岁,也是昭明元年所生,不过她是九月底。两人序了年齿,开始聊起共同的兴趣爱好。

没说上几句,门口又来了几个与谢玉琪相识的朋友。妙如示意对方不用招呼自己,让她去照顾新来的客人。

带着丫鬟织云,妙如找了个僻静的地方坐了下来。

谢玉琪又忙着招呼起其他客人去了。妙如一个人静静地坐在角落,心里暗猜着罗逸萱会不会来。

“妙如!”门口传来一个少女的声音,她遁声望了过去,原来是好友庄青梅到了。庄太太倪氏。领着两个女儿在仆妇指引下走进了厅堂。

妙如迎了上去,跟着庄家母女互道问候,跟着她们坐在了一起。

没过一会儿,门口的人群开始朝外厅涌去,众人都开始议论纷纷。好像有某个特殊人物到来了。随后,外厅那里传来山呼千岁的声音,接着,就是一阵整齐划一的衣料磨擦、珠翠撞击和下跪之声。

一个阴柔的声音。高声在宣布着什么。过了一盏茶的功夫,到外厅看热的贵妇们才纷纷走了回来,有些兴奋地讨论着什么。

“谢老太君还真是个有福的,虽然女儿走了。可每年寿辰,皇后娘娘必从宫中派人。前来贺寿,这福气不是人人都有的。”

“可不是,当年镇国公夫人离世时,谢老太君差点就跟着女儿去了。想不到她外孙女终于苦尽甘来了……”

“他们谢家,说是自镇国公夫人辞世后,就不大跟那边走动了。不过国公夫人留下的两孩子,倒是跟谢家走得近……”

“听说当年镇国公夫人谢氏,就是被气死的。这些年来,想起女儿的早逝,谢老夫人就抹眼泪。还是没忘记那碴事。如今皇后娘娘入主中宫,镇国公府的牺牲也算有了回报,不知两家的关系,会不会因此缓和一点……”

“刚才进来时,只碰到了国公府三房的母女俩,没看到二房的。听说当年谢氏,生前跟她这妯娌关系就不错。年年老太君做寿,她是必到的。罗世子跟他堂兄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