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修真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反转修真时代- 第2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用功法使后天之劲退去,先天内劲自生,便是由后天转先天。

    常乐现在所练的这门功法认为,由上身阳经之内劲开始,向下身进行内劲的转换,其间内气,血则随同意识的不断的变化,而行遍下身,使下肢经络完整,充实,达到沉稳中透着轻灵,刚建中含有柔软的境地。

    然后再由下反上换劲,由腰背间而向两臂进行劲力的转换,其间内气,血则随同意识的不断的变化,充实上肢,当经络完整、充实后,达到两臂沉重中透着鼓胀,刚建中含有轻灵的境地。

    最后由中向梢换劲,由中向梢进行劲力的转换。使之内气、内劲由丹田发向四梢,节节灌通,使内劲运化通达,达到经脉畅通无阻的境界,进而达到内,外三合一体,意念一动,周身皆一体,整如泰山的状态。

    这时候便成了所谓的六合一体整劲,即周身内外三合融为一体,所发出的整体如一的劲力。

    通过不断地运用意识的转换,使身体的横竖内外的各种劲力,有机的结为一体,在意识的引领下,由丹田到四肢,节节贯通,使之达到意识一动,则气达四梢,逐步地做到一发动,周身皆动。

    常乐先动足少阳,足少阳一动,则周身内气开始活跃。

    他在动足少阳经后再动足少阴,足少阴一动则补先天之元阳,强化五脏,练后天的五谷之精,化为真气补充五脏,行先天之真阳,补心中之真阴,达到坎离**,阴阳互换的丹道小周天的境地。

    在这之后,常乐引周身真气归于丹田,注重丹田的吐纳,开合,鼓荡,填充,让丹田这一气机发起之源,充分吸纳周身的元气使之更加饱满,坚实。

    而在整个的练功的过程中,常乐通过丹田不断的把元精转化为元气,然后再开通经络,使丹田的元气,通过经络的运化到体内的各个脏腑,充实于五脏,逐步的达到精旺,气满,神全,丹田的混元罡气饱满。

    到了这一步,常乐便可进行周天行气循经,运气行走经络,让丹田混元气按内功需要的不同,而行走不同的经络,以达到不同功夫的要求,这就是所谓的循经行气。

    常乐先以足少阳,足少阴两经作为循经行气的入手,继而行气于督任二脉,以达小周天的目的,此乃武技,丹功所必需达到的。

    而行气于大周天,布混元罡气于周身经络,达到法密如笼的境界,才是外炼的最终追求,练到此等境界,方才算是入了门。

    神为内之主帅,练神之清明,则意之灵便,意识是内功习练法中的君主,任何功夫的练法,均离不开意识的运用。

    因此,常乐在练这门武技时,要十分的注意意识的运用。

    他在练功的过程中,神光内收,专心的注意意识的运用,转换以及体内气血运行的变化。

    这反观内照,精神内守是练习修真武技应用的必备方法,也是武道合一的具体地表现。

    神到意到,气到力到是修真武技的基本要求,而内视练气的法则则是练内的共法。

    “内景隧道,唯反观者可以照察之”,神光内收可以开通经络隧道的特性,光华内收以后,随着神光的内收,习练者的心态也逐渐得趋于平稳,安详,则逐步地进入定的状态,达到内炼大成高妙的境界。

    识了这一层道理,常乐心中不由得大喜。

第五百七七章 虚实转换() 
在修真者之中,一种武技流传至今,流传至今,名家辈出,每个练习者都有自身一定的体认,各家体认不同,自然修炼方法等也不同。

    因为知晓这一节,所以常乐才对于这门,以前从来没有见到过的武技,表现得不是那么特别惊讶。

    最起码以常乐的眼光看来,这门武技虽然有些古怪,但是却也有其道理。

    一般而言,修炼分许多境界,由于层次不同,其具体的要求也有所区别,都是根据修练的层次而定。

    一般来说,内炼是在外形静止状态中,实现中和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养人体内在潜能,蓄力于体内的过程。

    此外还可以提高人体抗击能力及攻击能力,增加反应灵敏度。

    在修炼中,采取意念假借,内视观想及精神放大等方法,来增强自身的实力。

    这意念假借是在假想身体,与外物相互作用时,体会身体所发生的相应变化。

    然后在意念假借基础上,利用内视观想的方法来体察自身表皮,肌肉,筋,骨,髓的变化。

    精神放大,即是意想自己头顶蓝天,脚踏大地,身体充塞于天地之间等等。

    在实际修炼时,意念是十分丰富的,每个环节都互有区别,各尽其用。

    常乐所练的这门武技,为了能够充分发挥人体潜能,将劲力有效调动起来,在上述意念诱导训练的同时,更注重丹田开合及周身气血鼓荡。

    因为丹田乃气机发起之源,只有充分启动丹田,才能实现身如气囊力贯周身。

    常乐稍一活动,便觉肢体在运动中八面生力,任何方向上皆可打可化,运转自如。

    这一步主要是把所练出来的内涵,与敌人交手实战有效的连接到一起。

    有些人在练习时还行,但在真正对战当中又不行了,这就是脱节,从而导致训练的内涵,不能有效的发挥出来。

    修炼者的一举一动,都是在阴阳转换的哲理中进行,大可无外,小可无内,无形无象,只有神意犹存,这就初步接近后天返先天的境界了。

    而每每一个习练者的体悟,则体现了心性,慧根的高下。

    “呼!”

    常乐吐出一口浊气,按行功姿势身体自然站立,他此时也早已忘记自己身处环境,只是想着要把这门武技学会。

    常乐两脚横开与肩同宽,头正身直,二目垂帘向前下方斜视,从头到脚,身体放松后,观想自身与茫茫宇宙,混然合为一体进入忘我境界。

    他两腿微屈,成高马桩,有圆裆之意,含胸拔背,两臂慢慢抬起与肩平,肘略低于肩,两肩胛骨用力贴向前胸,两臂在胸前成环形。

    “嘶!”

    常乐两手十指自然张开,弯曲,形似虎爪。

    他肩井与涌泉成一线,一种似松非松的感觉升起,脚底涌泉开始有麻热胀等感觉。

    “呼!”

    “嘶!”

    常乐意守丹田呼吸,气沉丹田,一个轮回一个轮回,反复进行。

    他将两手由身体两侧向小腹丹田处抱合,双手重叠一处,左手内劳宫扣于右手外劳宫,扣于丹田处,意想周身真气,通过肢体经脉回收丹田。

    这头居人体最高处,为人身之君,是一身之主宰,不宜倾斜,收颏直颈而其头必正直,有统领全身之意。

    而肩易顺,两肩向左右的方向平而顺之,意在肩骨均衡,平行,舒展的向左右伸张,毫无拘禁,高耸之状,以合出劲之态。

    胸则易出,人之威严在于胸,出胸不是挺胸,出胸以壮神威,挺胸则有失中正,出胸有利于腰的灵活,腰部灵活,则身体轻灵,周身合力易成。

    腰则易稳,其为人身骨节的中心主宰,是人身四肢上下运动的纽带,乃重心之所系,因此腰肢最要紧的是稳,稳而厚重则坚实,上、下行气不滞,则出劲不空。

    足则易坚,两足放平,大趾内侧用力向下扣,使脚部稳稳的立于地上,正所谓百力皆发于脚,足之坚稳否,将直接的影响步法,身形,发力的能力。

    膝则易曲,膝要善曲,而曲中求直,则为下盘稳固之道。

    这两膝微曲而上下伸展,使筋脉舒展,而下盘则坚,切不可用后天之拙力,拙力一生则足吃重力,便失之大地之稳重,膝之拙力一生,真气运行受到阻滞,身体不舒,身体关节即失之灵活。

    手则易抱,抱元守一,犹如老翁抱树,肘曲、腕平,五指自然分开,要尽量的使肘臂平行舒展,以达筋肉伸展,真气运行自如之目的。

    脊骨易直,脊骨是人身体的支撑所在,其内是众多神经的通道,是支配人体活动,意识传导的主要途径。

    因而此通道越是平直,则阅历与神经意识的传导,而使人动作敏捷,背直则腰易下,则身体上身松弛,真气畅通无碍,其先天真力自出。

    常乐身体保持中正,不俯不仰,下颚微收,犹如头上顶着一满碗水或者有绳子提着。

    这动作看似简单,而实际上则顶劲要自然,若有若无,不可硬往上顶,否则用力则项僵,使气血不能流通。

    常乐肩部放松,向下沉塌,此时最忌两肩耸起,亦不可后张或前扣,耸肩则气不易下沉,肘悬则肩不能沉,肘僵则气不能通,上肢不柔。

    只有松肩垂肘才能使内气运行和气血流畅,形成的这种沉劲外柔内刚,如棉裹铁,练好之后,入里透内,威力无穷。

    丹田为人体之重心,中气之枢纽,所谓气沉丹田,即以丹田为中气运行之根基,无论何时,得保持重心的稳定。

    练习武技不可以着意追求气沉丹田,决不能故意去憋气,以鼓荡腹部,只要作到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动作以腰为轴,虚实分明,心胸俱松,自会有气沉丹田之效。

    常乐将体重移于左脚,左脚为实,右脚为虚,实不是僵,不能用力过分,而虚不是空,应存有伸缩变化之余意。

    这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才可中正安舒,轻灵稳健。

    常乐此时神情专注,依法慢慢行功,渐入佳境,却是忘了自己此时状态,外面还在与人比斗。

第五百七八章 骨肉一体() 
依照那段文字的内容,常乐习练一会儿后,渐渐认识到,对肉,骨,呼吸的协调一致,以及走劲的完整,对于武技地发挥非常重要。

    招式动作并不代表一切,招式熟练也不是就一定历害。

    练习修真武技,内在的东西非常重要,否则就是有形无神。

    常乐两足平行分开自然站立,头部似顶非顶,双手慢慢移至胸前,手心向内呈抱球状,手指分开而微曲,腋下虚空,胸背垂直而心窝微收。

    “呼!”

    他伸腰沉跨,足趾似有抓地之意,两手翻掌,下降到与腰带同高的位置,手掌似乎轻轻按在水中漂浮的木板上。

    常乐此时面前并无一物,他却偏偏做出了如此举动,仿佛身前真有一漂浮木板一样。

    然后他设想胸前怀抱一个极薄的纸球,若是用力去抱,纸球便会瘪掉,若是无心去抱,则纸球会飘出去。

    这便要求常乐似用力而非用力,这样纸球既不会瘪,也不会抱掉。

    而在设想双手扶按,漂浮在水中的木板时,常乐在稍觉用力按时,身体便略有向上伸拔之意,并意想木板下沉。

    而当双臂放松不用力时,则木板浮起,身体似略向下坐和回缩,随手下的木板起浮,体会周身的伸缩吞吐之势。

    常乐此时在满体松弛的状态下,全身一副骨架子完全符会力学支点的原理,安定得像搭积木一样稳置的摆放着。

    他依着那段文字中所述,并不过分依赖肉的着意紧张来支持,然后把全身的皮肉尽量放松,安放在全身的骨架上,使之犹如一件衣服搭在一个安定的衣架上那样,这便是所谓的玉树挂宝衣。

    “咦?”

    常乐发现,自己躯干的松弛,要在立身中正,安舒的状态下才能够办到。

    而立身中正安舒,首先则要求脊柱的姿势要端正。

    整个脊柱包括颈椎,胸椎,腰椎三大部位,由二十四块零碎而不规则的骨头所组成,动摇性很大,是人体受压力最大的地方,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问题。

    常乐此时的练习,就是要在此韧带处调节平衡,腰椎韧带调节好后,它和全身的坚实点,韧带,骨肉等组成一个完善的整体。

    躯干的松弛,最重要的是建立腹部坚实点,以代替胸部坚实点,这也是这门武技的精髓之所在。

    常乐依要点站了一会儿之后,足心渐渐有发热发麻的感觉,他凝神静气,慢慢体会气血的运行,并将双手缓缓上提到胸前,双手外拉而抱圆。

    常乐此时脊柱正直,正是气机发动的关键,他双手十指自然分开,内抱外撑,注意全身肌肉放松,默想全身气机如百川归海一样流入丹田。

    “嘶!”

    而他的丹田则如同无底深渊,收藏无尽气机,然后常乐提肛收腹,二手往下一按。

    “轰!”

    气机收入丹田。

    这腹部松开后,人的身体自然也放松了,而血气流动的时候,也就没有人为肌肉紧张,所引起的阻力而不通畅了。

    常乐此刻自身阴阳平衡,有补养元气,培根固元的效用,他气布浑身,以中和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养人体内在潜能。

    这门武技常乐越练,越觉得与其他武技差异极大,这门武技认为,真正能够主宰身体运动的,是胯,脊,内脏,所以根本的步法在身而不在脚。

    一般都认为步法是打法的核心,步法主宰身体的移动,而这门武技则认为,如果把重点放在脚上,那就大错特错了。

    其认为从身体结构来讲,带动脚步移动的是膝,是胯,再根本一些就是人的身体躯干,深究的话,跟内脏也有些关系。

    常乐依法施为,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虚领顶劲,即头要正直,顶要虚虚领起,如悬挂着一样地顶劲。

    他两肩微前卷,并放松下沉,胸部不内凹外凸地含住,脊背有上下对拉拔长之意,裆有圆虚之感,两膝立而不挺直,全身放松,呼吸自然,意存丹田。

    “嗖!”

    常乐身微下蹲,两肘微屈,两掌心朝下有合劲之意,身体微左转,同时两手向左前斜角抬至高与肩平。

    他身体右转,并继续下蹲,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左脚提起,在转体的同时,两手向右后方展开。

    “哧啦!”

    地面一片草皮被铲起。

    常乐左脚脚尖翘起,以脚跟内侧贴地向左前方铲出,随着重心前移,渐至左脚踏实,同时两掌向右后方继续展开并微沉,在左脚踏实的同时,两手随体重前移。

    他重心向前移于左腿,身体随着左转,右脚前上一步,以脚尖点地,同时两手自后向前挤出,右手随着右脚上步时前撩。

    然后常乐右掌变拳由外向上顺缠,左掌由内向下逆缠,同时右脚提回,左掌落至前,右拳随即落于左掌心内,同时右脚向左脚旁蹬地震脚。

    “轰!”

    这一落脚,似有千斤之重。

    常乐这一招,是由两个对立的基本缠劲统一而来,这种缠劲贯串于他这招动作过程的始终。

    而这最后一捣旭上震脚,使得全身气往下沉。

    常乐把身先微左转,再转为微右转,随即转正,他两手在小腹前随转体自左向外而上向右而下绕一小圈,接着身体再由微左转,转为微右转,双手合劲交叉于胸前。

    他重心全部移于左腿,右脚提起,即以脚跟向右贴地铲出,同时两手继续划弧,由大开转为双顺缠大合,重心渐渐右移。

    常乐身随着重心右移,渐至右腿变实,同时两手由合再开,右手大顺缠向右臂展开,左手小逆缠后翻掌置于左腰前。

    他身微左转,重心左移,左腿变实,右手大顺缠转臂捋至腹前,左手小逆缠拥至胸前,两手形成合劲。

    然后常乐身体微右转,重心右移,两手合住劲,向右上方弧形挤出。

    他身再微左转,重心再移回左腿,左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