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柄杀猪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柄杀猪刀-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此,小衙役跟他的同僚们还有他们带着的那六百多民夫一起就成了这山谷里的苦力。直到有一天小衙役实在担心自己刚过门的妻子要是等不到自己回来以为自己死了要改嫁可如何是好?浑浑噩噩不知在山谷里呆了多久的小衙役终于鼓起勇气下定决定要逃跑。

    想逃跑的自然不止小衙役一个,想逃跑的人很多,但有勇气的不多,毕竟山谷里那些整天除了盯着他们干活就是在外面警戒放哨的那些“匪徒”也有五百来人,山谷里的苦力差不多有两千来人。但除了干活的时候以外都手无寸铁,而“匪徒”们刀枪弓箭则是样样齐备。苦力们把那些“铁匠铺子”搭建完以后,“匪徒”里面管事儿的便分配这些苦力在铁匠铺里开了工,打造的正是刀枪弓箭铠甲。

    小衙役好歹也是公门中人,一看这架势就知道这伙“匪徒”指不定是什么来头呢?寻常山贼哪能整出这么大阵仗?这是要造反的干活啊!刀枪弓箭就算了,那铠甲可是正儿八经的军中制式,自洪武皇帝登基到如今永乐皇帝坐殿,朝廷那都明文诏令,私藏弓弩铠甲均以谋反论处。

    小衙役心中冰凉,若只是被匪徒挟持做做寻常苦力,挖个山盖个房子啥的一旦被官军围剿兴许还能有被解救的希望,可看这里的架势,真要是来了官军。。。。。呵呵,在这山谷里所有苦力那都难逃一死了。。。不诛九族都算是朝廷开恩了。可在山谷里呆下去的话鬼知道这帮人什么时候就卸磨杀驴了,小衙役觉得反正横竖都是死,干脆豁出命去赌一把,万一跑掉了呢?

    兴许王良这个重孙子辈儿的小衙役真是得了他们老王家十八代祖宗的庇佑,他们十几个平时要好的几个同乡合计并准备了几个月,终于在疑似中秋节前后的某一天找到个机会逃出了山谷。不过其余人没小衙役这么好运气,还没出山呢就被人追上抓的抓杀的杀。小衙役不知道是运气好还是点儿背,被人追的走投无路失足滚下山涧,叽里咕噜的不知道撞了多少棵树,胳膊腿各断了一条,但总算是活了下来。小衙役跌跌撞撞的一路乞讨回到榆次时已经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要不是凭着胸前有块胎记向家人证明了身份,只怕爹娘媳妇儿谁都不敢认他。

    王良见到小衙役也算机缘凑巧,正是昨日他去乡下王家的田庄里宴客,正碰上自己这个重孙子逃回家来。王良本来就觉得自己家这个小辈儿当初消失的很奇怪,于是一番询问之后就有了今天他跟陶桃说的这个正事。

    然而王良不知道的是,贺寿这个名字听在陶桃的耳朵里就感觉十分熟悉。陶桃仔细一想,哎呀,晋王世子那个心腹也是他便宜大舅哥名字叫贺喜,跟这个贺寿放在一起实在是要多般配有多般配。于是陶桃问王良:“先生,你可曾停过贺喜这个名字?”

    “贺喜,那不是贺寿的弟弟么。他家兄弟五人,取名便是福、禄、寿、喜、财。哦,对了,他家还有个幺妹,听说是嫁给晋王世子做了妾。”王良略一思索便说出这贺寿贺喜兄弟的底细。“他们兄弟五人也算这榆次县的名人了,老大老二喜好武艺,听说年轻的时候也拜过名师的,后来成了年便参了军,听说现在在晋王三卫里也算是将军了。这贺寿说起来也是我的学生,只是当年考中举人后便赶上当今圣上起兵靖难,于是也就再没去参加科举,反而在本地当了一名小吏,然而他终究是有本事的,两年的工夫便成了这榆次县的主簿。他那个弟弟贺喜倒是没在县学读书,小时候也是这榆次县里出了名的纨绔,但天资聪颖,尤爱经商。他家的商铺全都被贺喜打理的有声有色,便说是日进斗金也不为过。他家老五嘛,呵呵却是个货真价实的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了,至今还在榆次县城里仰仗父兄的权财在县里作威作福。”

    王良把贺家的老底差不多兜了个遍,陶桃也终于将民夫事件的种种疑点一一串联了起来。事到如今,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这个贺家基本就完全打了个整包的在给晋王世子卖命了。贺寿筹谋了在各个不起眼的乡村征召民夫,在晋王世子手下的不知道那个兄弟在半路上领着人把这些民夫全部劫走去给他们打造兵器甲具,这也说明了当初任逍遥怀疑劫走了白莲教的那个妖女那帮用着军中制式弓弩的家伙十有**就是晋王世子手下的人——他们用的弓弩就是在那个山谷里制造的。然后在通过贺家的商队运到他们想运的地方去。

    陶桃现在觉得自己已经无比的接近真相了,只是苦于没有证据能证明这一切的背后黑手就是晋王府。于是陶桃急切的问道:“先生,不知你家那位子弟可还能认得去那山谷的路?”

    “这个我倒是不太清楚,那孩子能活着回来已经算是命大了。只怕要好好将养些日子才能恢复。不过他说那山谷所在很可能离五台山很近,因为他摔下山涧后被上山采药的药农所救,醒来的时候拿药农告诉他他在五台山附近。”王良知道这件事是涉及谋反的大案,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他暂时也联想不到这事会跟晋王府扯上关系。不过人老精鬼老灵,王良已然察觉这事里面自己早年里最得意的弟子贺寿恐怕扮演了一个不是很光彩的角色。不管原因是为何,涉嫌谋反总归是不对的。于是王良将自己所知的一五一十都告诉了陶桃。

    “先生,请你速速回去,一定要保护好你家那位子弟。千万不要让贺寿知道他逃了回来。我想,用不了几日便是他尽忠报国的时候了。”陶桃今天的收获实在是出乎了自己的意料,心中为解开眼前的几个谜团很是兴奋,但兴奋之余依然保持着职业性的冷静,好歹也是锦衣卫密侦司暗探出身,这点心理素质还是有的。

    这种事即便陶桃不说,王良心里也是明镜儿似的。于是王良起身告辞,可刚转身没走两步,王良忽的又转了回来,面带犹豫的开了口:“夫人,老朽还有句话,只是希望夫人听了不要怪罪老朽。”

    陶桃今天已经被这老头接二连三的惊喜折服了,临了这老头说还有一句话。陶桃抱着也许又是一个惊喜的心态,笑着说道:“先生有话但说无妨。”

    没想到王良这句话可比刚才的惊喜还要刺激,刺激的都有点扎心了:“郝仁,有些可疑。”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五十四章 列位少侠稍等() 
王良临走的时候说的那句话让陶桃之前的惊喜全都化成了一身冷汗,且不论这个掌管县学的一个“教书先生”为什么会对他职责以外的事情知道的那么清楚,就单说他作为一个乡间士绅家族的族长居然会对一县的锦衣卫坐探头目产生怀疑,这让陶桃更加觉得这王良更像是密侦司里那些神神叨叨的老头子了。只是不知这王良到底是个大隐隐于朝的谋士?还是他天生就对那些看似正常其实内有隐情的事情有着天生的直觉?

    王良最后告诉陶桃的是他曾数次见过锦衣卫的试百户郝仁与榆次县的主簿贺寿在同一天同一时间段前后脚的出没于同一家酒肆或者茶楼。而这两人平日里几乎没有什么交集,哪怕是公事上的。。。锦衣卫嘛,大部分时间都是独立办案,而郝仁本身是负责坐探的,只管将所见所闻上报,没有命令根本不需要他出手查案或者捉拿嫌犯。

    陶桃琢磨不透眼下的情况到底是王良值得信任?还是与自己丈夫同为大同边军出身的郝仁更为可靠?如果王良说郝仁可疑是真的,那么郝仁之前所说的榆次县里的情况除了没交待清楚征民夫一事与贺寿的关系,还有什么是他没有说或者是他撒了谎的?

    可若是说郝仁是真的没有查清楚征民夫事件的底细呢?毕竟他只是管坐探的,坐探能查到的所见所闻都是明面上的消息,而明面上的消息大部分时候还是假的多。。。这也说得过去。

    但陶桃现在真是不敢去赌谁更值得信任,因为这俩人不论谁在说谎,万一赌错了,都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陶桃虽然在密侦司也算有些资历的暗探了,可这种混乱局面的情报判断她还是不太自信。

    “果然,这种事还是让逍遥哥哥去头疼吧。情报分析什么的最讨厌了,我还是更适合安心打探情报而不是汇总分析把控全局啊。”想了许久的陶桃果断放弃这个让自己纠结不已的事情,专业的事还是让专业的人去办吧。自言自语后,陶桃起身出了屋,找到了正在汇总情报的六子、郝仁、钱老八三人。

    拿到了郝仁所记录的这半年里榆次县有关征民夫事件的情报记录后,陶桃让他连夜回了榆次县城,并叮嘱他不要打草惊蛇,密切注意县里的一切风吹草动,尤其是史举人。。。郝仁领命后问陶桃“夫人,那王教谕来这里,有什么事么?是不是他知道些咱们不知道的事?”

    “哦,他呀,是来走后门的。这个村里村长的孙子是他未来女婿,想进咱们锦衣卫。他就来帮忙说项,呵呵,我倒没想到,他居然是王义的族叔。”陶桃没有把王良所说的话都告诉大家,只是简单的一言带过。陶桃这样做是她认为既然选择搞不清楚到底谁值得信任,那么干脆就谁都不信任,郝仁也好,王良也罢。他们所说全都可以参考,但对他二人也都要再考察考察。郝仁不知陶桃心中所想,但眼下这女人基本上就代表着千户任逍遥,所以夫人有命,自然是要听令行事。

    郝仁走后,陶桃给任逍遥写了一封长信,将自己在榆次这边遇到的事情交代了个大概,并附上郝仁留下来的情报。这些纸张足足有一指厚,陶桃将这一沓纸封好交给钱老八“老八,你带上两个人连夜回太原,务必明天一早将这个交给大人。还有,路上注意安全,尤其要注意不要让人发现你们的行踪。”

    钱老八见陶桃面色凝重,知道这信里的内容肯定干系重大。一时间也不复平时嬉皮笑脸的模样,很是郑重的领了命令转身而出。

    六子也发现陶桃脸色不太对劲,于是开口问道:“妹子,你怎么了?是不是发现了什么重要的事情?我看郝仁说的那些除了赵阳的事情其他没什么问题啊?”

    “六哥,现在不光是赵阳的事情了。”陶桃叹着气,眼下谜团重重,虽然确认所有事情里背后都有晋王府的影子,可依旧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证据,若是晋王府真的要谋反,那么太原锦衣卫千户所这些人里不管是已经暗中投靠晋王府的还是为朝廷尽忠职守的所有人全部都如同行走在悬崖边上,稍有不慎便可能粉身碎骨。

    陶桃将今天王良所说告诉了六子,六子听完也是心中惊奇不已。知道了事情严重性的六子不由得攥紧了刀把,闷声说道:“本来大人想让你带着嫂子和孩子远离这些危险,可没料到还是卷了进来。妹子,既然你已经写信给大人了,那等他来了,你还是带着嫂子她们抓紧时间启程吧。”

    “六哥,你不必劝我,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我走还是不走,都得等逍遥哥哥来了再说。眼下敌我未明,不管是王良还是郝仁,咱们即要用着,还得提防着。若按我计算,逍遥哥哥明晚或是后天便能赶到。这一天的时间里,咱们只要盯好了他俩千万别横生枝节就好。时候不早了,六哥,今晚还要辛苦你安排一下人手做好防卫。我担心万一走漏风声,嫂子她们可能会有危险。”陶桃却是没接六子的话茬,只是将自己按最坏打算去想的事情做一些预防。

    六子也知道陶桃所言不差,如果王良和郝仁里有一个人可能是晋王府的人,那这两天自己一行人确实就暴露在危险之中。既然陶桃也开了口,六子便告辞而出,只临走的时候叮嘱陶桃还是要注意休息。

    也许事情还没有陶桃想的那么糟糕,一夜过去,六道沟村这边风平浪静。不过六子不敢放松警惕,熬了一宿的六子在吃过早饭之后交代了手下白天也要严加防范后才去休息,还嘱咐人过了午时便要叫他起来。

    而在六道沟村呆了两天都没练功的几个孩子见六子叔今天依旧没有带他们练功的打算也就自行去找这村里新认识的孩子们一道玩耍了。三胖本想一个人去关帝庙后边练功,却拧不过月奴和大胖二胖的坚持,只好跟他们一起去了。

    话说这几个孩子跟村里的孩子们这两天相处的还挺愉快,虽说三个小胖子都是城里长大的,可也不是什么富贵人家的少爷,跟六道沟村的乡下孩子们倒也能玩到一块儿去。尤其是小哥仨听多了说书,这两天也没少给这帮乡下孩子们讲三侠五义之类的,月奴和胭脂、茉莉也就跟在他们边上一起听。这一大帮孩子凑到一起热闹归热闹,却是也没把六道沟村折腾的天翻地覆。六道沟村的孩子们这两天迷上了小哥仨的说书,今天也是一起了床便一个个的自觉来到关帝庙前面的大树下围成一堆儿等着仨小胖子出来。还有那大胆的学着三胖他们说的书中侠客的架势走到门口站岗的锦衣力士跟前抱着拳说话“劳烦通禀一声,我们等着三位少侠出来给我们说五鼠闹东京呐。”

    站岗的二人看着眼前这帮装模作样的孩子们也是乐的不行,其中一人倒是个爱热闹嬉笑的心性,居然也假模假样的回道:“列位少侠稍等,我这便去告知我家少爷。”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五十五章 扎心了。。老铁。。。() 
关帝庙门前的哄闹正巧被拽着三胖往外走的大胖他们几个瞧见,大胖听见那边有孩子学着三胖装大侠的样子说话也是乐不可支的扭头对三胖笑道:“老弟,你瞅见没?咱们说了才两天三侠五义,就有人跟你一样爱装大侠了。”

    三胖被大胖说的有点脸红,抿着嘴不知道说什么好。自己当初爱学说书先生摆大侠说话的架势跟言语可是没少被这位大哥笑话,就连自己师父师娘每次看见也都是一副好气又好笑的样子,不得不说,这也算是三胖同学人生的一个污点了。

    倒是二胖在一旁给三胖“正名”:“大哥,你不懂。三胖那是以当大侠为理想的,理想,你知道么?就像你想像爹那样做太原城最厉害的杀猪佬是一样一样的。”

    大胖拉着三胖一边往外走一边头也不回的说道:“切,理想么,我自然是知道的。爹都说了,三胖是咱们兄弟里天分最好的,练功练的也是最好的,将来要当大侠那自然不在话下。”对于自己这位老弟的理想,大胖那必须是持肯定态度,并且全力支持的。可一想到三胖憨态可掬的板着脸学大侠说话的样子大胖就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噗。。哈哈。。可我就是一看他。。。哈哈。。。学戏文里那些大侠的样子。。。哈。。我就忍不住想笑,外面那几个的样子更好笑。。。呵呵。。他们可还没有三胖练刀的本事呐。”

    本来大胖前面说的挺正经,二胖跟月奴胭脂茉莉听了都认为大胖不愧是当大哥的,这话说的就是没毛病。可一转眼大胖就笑的破了功,刚树立起来点“光辉形象”一下子就幻灭了。紧跟着就连三胖也被大胖的笑声传染的也笑了起来,一行六个小伙伴就这样笑着闹着走出了关帝庙。

    门口那个爱调笑的锦衣力士也听见了他们的笑声后对门口那个装大侠的孩子又是调笑一句“少侠,劳您就等了,我们家少爷小姐这回可都出来了。”不过开玩笑归开玩笑,正事儿却是一点没忘的又追加了一句“不过你们别走远了,还是像往日一样就在大树这边玩耍吧。我们夫人交代过了,不让少爷小姐们走的太远,万一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