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至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儒道至圣- 第7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些官员差点用白眼去看方运,这话外人听不懂,但官员却明白这简直太霸气了,翻译一下就是:我还没跟刑殿说,但我既然想革新,刑殿一定会下文支持。至于内阁的文,他们给我便好,若不给我,不用理会,他们管不着。

    蒋正明一看方运已经把话说到这份儿上,立刻道:“下官领命,一定保证法司**审判,若有外人干涉审理,下官要么提着自己脑袋见您,要么提着他人脑袋见您”

    “好”方运轻轻点头。

    在场的象州官员无论是景官还是庆官,都极为震惊。

    他们不为方运的霸气独断震惊,不为方运的蛮横强硬震惊,而是为蒋正明、贾和与蔡源三人尤其是蒋正明的反应而震惊。

    方运所说所做,本身已经够蛮横霸道,把一州试点与革新说得跟酒楼换菜谱一样简单,这可是关系着上亿人的生活,更涉及圣院与整个景国,甚至可能跟全人族息息相关。

    可即便如此,即便在刑殿与内阁没有答应之前,蒋正明就敢领命,与方运站在一起,不仅说明蒋正明果断,不仅说明方运有领袖之能,更说明,景国官员无比自信

    革新有危险又如何刑殿可能反对又如何内阁可能不同意又如何

    跟着方虚圣就是了

    蒋正明与方运展现的自信,让象州官员无比羡慕,被庆国压制了几十年后,这些象州官员仿佛已经不知道“自信”两字如何写,这就导致部分官员彻底变成奴才,好好的景国官员不当,非得去当奴才一样的庆官。

    方运看了看天色,道:“若是我等浩浩荡荡进城,不知道会堵多久。我看时间不早了,诸位还要去鲁肃阅军楼参加文会,我看不如各自回去准备,阅军楼上再会。”

    “谨诺”众官领命,陆续离开,但还有一些官员留在方运身边。

    董文丛道:“总督大人,巴陵未有总督府,还请您移驾州牧衙门,待总督衙门建成后,再移驾总督衙门。”

    总督衙门必须要建,这是朝廷的规矩,方运没有反对,只是道:“我就不去州牧衙门了,我去宁园暂住一段日子,宁园乃是江南著名园林,我向往已久。”

    在场的官员露出又尴尬又愤怒的神色,董文丛无奈道:“回禀大人,庆国官员在撤离象州时,把能带走的都带走,带不走的都砸了。宁园一片狼藉,修缮后成为普通园林,只是地方大一些而已。别说宁园,就连州牧府的桌椅,他们都砸了不少。”

    “竟会有如此荒唐之事?庆国官员是三岁小儿吗?”方运说完,突然想起奇天地中一些籍记载,意识到这种事还真不是孤例。

    “的确属实。”董文丛道。

    “蛮夷虫兽耳。”方运道,“罢了,我先暂住州牧衙门,你这几日替我找合适的住所,到时候我把家人接来居住。至于办公的衙门,暂时也借用州牧衙门。”

    “下官这就去办。”

    “今天就算了,曾参与完履新文会,明日再忙。”

    。(。)

    :

第1627章 天下第一楼() 
方运与州牧董文丛和州都督方守业同乘一辆马车,前往州牧衙门。

    一路上,三人以文胆覆盖车厢,详谈象州秘事。

    刚谈一阵,董文丛和方守业就发现方运频频手摸官印,不过并不影响方运说话,两人也就不多言。

    方运有些无奈,本来想专心跟董文丛与方守业聊聊象州之事,现在不得不一心二用。

    包括刑殿阁老高默在内的众多法家读人纷纷传,询问方运之前所说是否属实,因为在那之前方运还没有透露半点口风。

    不仅法家读人,连方运的好友们也纷纷询问。

    “我说方革新,象州可不是宁安县,一县之地,如掌上观纹,一清二楚,你可以轻易掌控。但象州有八十余县,人口过亿,官员千百,更有庆官与景官之争,你若革新,怕是困难重重。你说的三司**之事,有大儒猜想过,但难以施行,成了一纸空谈。你既然施行,定然有极大的把握,能不能提前透露点东西?”李繁铭闲着没事就喜欢给方运传。

    “各家之争,烈于外敌,你定要小心谨慎。”颜域空的传中规中矩。

    “方运啊,如此大的事,为何不与朝中官员商谈?你们方家啊,方守业是方大眼,你是方大胆”姜河川的传十分无奈。

    方运本就是全人族的焦点,杀了雷重漠后出世,所有人都盯着他,等待雷家的全力一击,无论现在方运说什么,都会被各地人族热议。

    方运还没等到州牧衙门,论榜上已经就“三司**”“审案顺序”等观点展开激烈的大讨论。

    法家之人尤为活跃,大多数法家人比较中立,认为既然是方虚圣成立试点,那就试试,毕竟有宁安县珠玉在前。

    但是,还有部分精明的法家人发现,三司**看似是削弱法家,但实则拓宽法家圣道因为方运话语中的“其余官员不得干涉”的意思很明显,让三司在一州所有衙门中**性更强。

    不过,还有一部分法家人竭力反对,他们反倒觉得这是在颠覆之前的法家圣道,还有人担心与儒家发生争执,形成第二次礼法之争。

    一些顽固的儒家读人不顾一切反对,引经据典展开攻击,他们最不愿意看到法家过于**。

    但是,大多数儒家的有识之士却表示,先让方运继续革新,若是真正有益于人族,即便儒家做出牺牲也可以接受。

    随着妖界给人族的压力越来越大,人族的实用主义者大增,大多数人渐渐不再重视甚至彻底摈弃各家之争,现在无论什么能壮大人族,只要有用,他们都会支持。

    不过,反对最激烈的不是儒家的老顽固,而是杂家读人,因为杂家与法家向来对立,杂家推崇以权术治国,而法家认为依法治国才是正路。现在三司**,一旦普及到各国,杂家的官员权力更小。

    杂家在论榜上已经不是讨论此事,而是在声讨方运。

    很快,论榜上让许多人腻味的“方张之争”又出现了,一些支持方运的人说方运远远强于张龙象,因为张龙象现在还只靠写诗词扬名,而方虚圣则已经开始涉及圣道。

    很快,支持张龙象的人反击,说张龙象提着头去两界山大战,诛杀妖蛮万王,震惊万界,而方运却杀人族家主,出来后便缩在景国的大后方象州躲避蛮族南下,简直是人族之耻。

    双方你来我往大战,许多人干脆忽略不看。

    方运进入州牧府后,在州衙后院选了一处**的小院,然后在又在州衙选了一个较大的院子作为临时办公地点。

    安顿好,方运便坐着马车前往阅军楼。

    阅军楼乃是三国时期鲁肃阅兵之用,立于城西城墙之上,紧邻洞庭湖,在阅军楼之上,可见洞庭碧波,滚滚长江。

    巴陵有四景,洞庭湖、君山岛、灵雾山和阅军楼。

    洞庭有水,君山有茶,灵雾有泉,阅军楼有诗文。

    阅军楼乃是城墙城楼,因为形貌雄伟、建造细致,有三层、四柱、飞檐和盔顶的设计,被历代工家读人赞美,名气甚大。

    历来外地高官或读人抵达巴陵后,必然会先游遍洞庭湖、君山岛与灵雾山,最后到阅军楼上留诗。

    不过,最让象州人不服气的是,阅军楼多次与黄鹤楼争天下第一楼,都以失败告终,皆因启国文风鼎盛,众多文人在黄鹤楼作诗词,名诗屡出,压过阅军楼。

    阅军楼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名字不如黄鹤楼响亮,历代州牧都想要为阅军楼改名,但最后都无法让大部分认同,只好作罢。

    马车停下,众人陆续下车,方运落地后,抬头仰望,就见城墙之上竖立着一座气势恢宏的城楼,金瓦红栏,直冲云霄。

    夜色下,城楼之上挂满红彤彤的灯笼,充满节日的气氛。

    阅军楼外遍布众多巴陵城百姓,他们立于道路两侧,翘首以盼。

    见到方运出现,立刻高声问好。

    “见过方虚圣”

    “方虚圣秋安”

    “总督大人万福”

    “方虚圣,一定要让阅军楼成天下第一楼啊全靠您了”

    数不清的巴陵城百姓欢呼雀跃,兴奋地看着方运。

    在大多数百姓眼里,象州归庆国还是归景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哪一国能让自己过上好日子。当年庆国强大景国弱,倾向庆国的人多,而现在景国出了个方虚圣,国力蒸蒸日上,许多象州百姓也就不抵触景国。

    更何况,总督是景国的,但虚圣却是全人族的,所以九成九的象州百姓非常欢迎方运。

    方运环视众多百姓,抱拳致谢,然后望着阅军楼,轻轻点头,道:“不愧是景国第一名楼。”

    董文丛微笑道:“听说您要担任两州总督在巴陵设立总督府,巴陵的许多老读人纷纷到州衙找下官,说希望在阅军楼办一场履新文会。一些老人说,若是您能让阅军楼扬名天下,力压黄鹤楼一次,夺下天下第一楼的美名,他们就努力说服那些庆官,让庆官回心转意,心归景国。”

    方守业道:“总督大人,您今晚的诗词,可能力压黄鹤楼历代文人墨客?”

    附近的读人与士兵立刻露出好奇的神色,盯着方运。

    。(。)

    :

第1628章 履新文会() 
方运微笑道:“历代文人墨客何等优秀,本官岂敢说力压?无非是履新文会而已。”

    在场的象州人顿时无比失望,可仔细一想,若方运刚来就要力压黄鹤楼,也显得过于唐突。

    董文丛朗声道:“来日方长,只要方虚圣留在象州,还怕阅军楼比不上黄鹤楼吗?”

    周围的象州人一听全都放下心,脸上恢复了笑容。

    方运无奈摇摇头,踏着楼梯走上城墙。

    城墙之上,灯笼高挂,酒席陈列,众多官员或读人纷纷起身,或称方虚圣,或称济王,或称总督。

    方运目光一扫,面带微笑走向北侧,有两桌江州官员正站在那里。

    “诸位,好久不见”方运微笑着拱手。

    那些官员纷纷向方运作揖。

    江州官员之首李文鹰成大儒后外出磨砺,一直未归,除州院君外,江州官员屡次调换。

    现如今,江州州都督是翰林陈溪笔,州牧是刚从密州调任的翰林赛志学,除了这两位大员,还有一些四或五的官员,不是司正就是知府或府院君,大半都是老熟人。

    当年的玉海城院君冯子墨转任知府,已经主管一方。

    其中有几人都为方运送过拜帖,早就被左相党归为方系官员之列。

    方运与这些江州老友私下聊了一阵,便与象州其他主要官员一一交谈,最后主要接见象州的老读人。

    象州的老读人包括进士、翰林与大学士,他们要么过于衰老,要么只想颐养晚年,当日董文丛这个州牧到来,都没请动多少老读人,今日许多人反而不请自来。

    这些老读人对象州的影响极大,门生后辈遍布象州,他们若联手,势力比州牧董文丛更大。

    大多数老人见到方运都笑呵呵,都愿意与方运多说几句话,甚至有人想给方运做媒纳妾,只有少数几人面色较冷。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象州优秀的年轻读人,方运也亲切接见了他们。

    文会未开始,现场的气氛就变得非常热烈,和之前迎接方运时的剑拔弩张完全不同。

    花花轿子众人抬,即便是那些反对景国的庆官们,此刻也大都诚意祝贺方运,但过了今天,另当别论。

    不多时,方运坐到主位,州牧董文丛站在宴席的最前方,主持文会。

    董文丛先是舌绽春雷,代全象州百姓欢迎方运,随后就见巴陵城四周礼花飞天,将夜晚的巴陵化为不夜城。

    巴陵城内处处有人欢呼。

    随后,董文丛历数方运功绩。

    正常官员的履新文会,历数功绩不过十几句话,但董文丛一开口就没完了,从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翰林一直到大学士,各种功绩数不胜数。

    在董文丛说到一半的时候,有官员低声微笑:“知道的是在历数一位总督之功绩,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历数一国所有总督之功绩。”

    附近之人轻轻点头,随后全都羡慕地看着方运。

    都说读人的追求是死后青史留名,现在方运未亡,便已经有了名震后世的大功绩。

    由于历数功绩的时候舌绽春雷,整个巴陵城从第一句开始就沸腾起来,城内各处的人大声欢呼,议论纷纷。

    方运在巴陵城的人望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暴涨。

    他人历数功绩,美酒尚温,现在历数方运功绩,宴席所有菜都凉透了。

    初秋的晚风掠过阅军楼,为文会带来秋天的惬意。

    之后,便是履新文会的正常流程,等方运发表就任感言后,众人便开始吃饭喝酒。

    吃了半刻钟,方运开始为各桌敬酒。

    现场的气氛非常热烈,方运地位高年纪却小,众读人便立下规矩,不准用才气或文胆等任何力量逼走醉意,然后开始敬酒,实则灌方运。

    由于谁都不准用外力逼走醉意,少数人喝着喝着就醉了,一些官员开始说各种醉话。

    “方……方虚圣……作为一个象州官员,我可能……可能会反对您,但作为读人,我对您五体投地您知道五体投地吗?我这就给您来一个”喝醉的象州官员当场就要跪下大拜,方运和旁边的人急忙拉扯他,好说歹说才让他放弃。

    “唉,方虚圣的诗词太好了他要是能写一首新诗赠送给我,我马上就当济王门生、总督走狗”

    “废话方虚圣一纸诗词都能收买大学士,还收买不了你一个进士?”

    “大学士?你们太……太小瞧方虚圣了,我说他能收买大儒你们信不信?我说收买半圣你们信不信?”

    “还真有可能”

    大多数官员虽有醉意,但都保持清醒,只是说话比平时随意。

    等众人喝得差不多了,董文丛红着脸舌绽春雷道:“别喝了,停停停巴陵的小家伙们,快来献诗我提前跟你们说,方虚圣今日不准备全力以赴作诗,你们若能文压虚圣,此生或许就这一次机会把握住啊”

    过了七月便是秋天,所以文会要求有秋意,有秋景,并不限韵。

    过了片刻,象州的年轻读人陆续上前作诗。

    年轻读人们都有些紧张,毕竟他们面对的是堂堂虚圣。

    最后,共有三十人上场献诗,但只有一人才气高过一尺,达到出县层次。

    在场的象州官员十分高兴,若是连出县都没有,众人恐怕极为扫兴。

    作出出县诗的人被选为魁首,方运赠送给魁首一件进士文宝,让这位寒门秀才激动得双手发抖。

    在场的官员却见怪不怪,很多人都清楚方运的家底有多丰厚。

    休息片刻,董文丛起身道:“有请总督大人上前作诗词”

    方运微笑起身,随后全场所有人都站起来,一些喝醉的人还大声欢呼着,十分高兴。

    方运走到众人之前,拿着墨锭轻轻研墨,还未等提笔,突然有人开口。

    “方虚圣,正值争夺四大才子之首的关键时刻,这首诗,很可能关系能是否能成四大才子之首,您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啊”

    许多人诧异地望向开口之人,正是象州礼司司正聂长举。

    许多景官面色难看。

    本来好好的象州内部文会,临了临了出了幺蛾子。

    聂长举这话无非是在挑拨,不理会就好了,但在文会上故意说出来,纯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