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州的都督,一个是方运的旧友,一个是方运的本家伯父,方运有没有军权并不重要。
至于现任的象州牧董文丛,曾在江州的玉海府任知府,当年教过方运如何写策论,与方运亦师亦友,关系匪浅。
柳山一党在江州势力薄弱,而由于象州是方运凭借一己之力收回,柳山在象州的力量也很弱。
在姜河川传不久后,在象州担任州牧的董文丛传提醒,象州毕竟刚从庆国收回来,不可能把那些老象州官员全部调离象州,而且根据各国的规矩,许多衙门的官员必须由本地人担任,若是破坏这条规矩,象州的官员必然会集体抗命。
在董文丛的文中,方运还发现了许多问题,最重要的,象州官场竟然泾渭分明地分出“庆官”和“景官”,庆官支持象州回归庆国的,而景官则支持庆国依旧留在景国。
庆官与景官的斗争已经白热化,整个象州都被闹得鸡犬不宁,董文丛完全是在诉苦,他在象州没有根基,处理象州事务异常艰难。
看完这些加急传,对这几个月发生的事,方运心中有了模糊的轮廓,不过,他对象州兴趣不大,真正关心与蛮族在北方的战争。
除此之外,官印里还有大量的传,方运挑了一些关系极好的人阅读,并没有什么大事,都是关切询问自己是否杀了雷重漠。
颜域空十分洒脱,说不过杀一贼子而已,不算自相残杀。
随后,方运暗中翻看张龙象的官印。
在两界山立功后,“张龙象”在两界山便有了职位,地位不同,所有传都会被圣庙尽快传递,而不是像以前一样,隔界文要么延时,要么根本就发不出去。
每过三五天,张经安都会写一封信,或是讲述自己的生活学习,或是说一些闲言趣语,或是请教一些学问,无话不谈。
楚国和文界其他国家的读人发了许多传邀请他参与文会。
不过,发加急传最多的则是雷廷真与秦国丞相祝奉穹。
方运根据时间排列,一开始两人的语气还比较和气,但后来越发不客气,尤其是在雷重漠死后,祝奉穹甚至说了许多难听的话。
雷廷真不愧是大儒,虽然有些内容不客气,但始终没有说过于难听的话。
最近这些天,雷廷真的传态度已经非常平和,反复在说明一件事,希望“张龙象”在楚国论榜给方运下战,要求两人通过一场诗词文比决定四大才子之首。
祝奉穹则一直在威胁,要求张龙象必须主动挑起此次文比。
方运不理会他们,把张龙象的官印放到吞海贝中,回到家里。
方运回家后装了一刻钟的君子,然后就把娇羞的杨玉环带入卧房。
久别胜新婚。
吃过晚饭,方运开始回复发到济王官印的传。
方运首先回复姜河川,表示自己既然已成大学士,还是希望前往密州与蛮族作战,为景国出一份力。
方运写完后本想回复其他传,哪知姜河川迅速答复。
“若你成大儒,能使用半圣衣冠,有足够的自保之力,老夫绝不阻你去北方与蛮族作战。但你只是大学士,纵然有重重保护,也可能被偷袭。不知你是否知道,听说雷重漠死后不久,西海龙圣又遭重创,再次闭关休养,闭关前在西海龙宫大骂你,说誓要杀你。正因为如此,本相坚决不赞同你去北方参战。”
“哦?西海龙圣伤得那般重?”方运问。
“看来你对此事有所了解。另外,你与雷重漠之事,可否对外界说?”
“可说,但时机未到。”
“那好,老夫便不问你此事。老夫只问一句,你何时去巴陵上任?”
方运沉默片刻,并没有立即回答,因为内心深处更愿意前往北方与蛮族作战,而不是去管理两州。
巴陵又名岳阳,乃是象州首府,临长江,近洞庭,是一等一的好地方。当年文战庆国十进士时,方运就曾前往巴陵,最后将象州夺回。
不多时,姜河川再度传。
“方运,你去象州,并非无用。你在殿试之后,进入崇文院苦修,积累良多,此刻便要学以致用。你若是兵家大学士,自然与蛮族战斗进步更快,但你终究是儒家大学士,定要先入世后超脱。你仅仅治理过一县,即便再成功,若不经府州,晋升大儒后也有根基不稳之嫌。文鹰为何担任江州院君?衣知世为何从县、府、州、六部到相位层层提升,步步为营?历经人间,方可为儒。你今日若不历府州,难不成晋升大儒后再回头?”
随后,姜河川苦口婆心劝说,连续发了十四封传。
方运前思后想,终于答应姜河川,不过并非完全是被姜河川说服,主要原因是去年一直在两界山,对自己来说,已经历足够的战斗,不需要去北方磨砺;对人族来说,已经解决毕参之战,也不需要杀蛮族来证明自己,毕竟有东海龙宫的水族在,目前北方不会出事。
张弛应有度,经历了两界山与战界的磨砺,方运确信自己担任两州总督是目前最好的选择,在两州总督的职位上磨砺一阵后,或杀到北方,或……
“彭走照,诸位大学士,三谷连战之仇,我会在晋升大儒前全部解决”
“七月即可赴任”
。(。)
:
第1613章 圣骨文宝()
方运给了姜河川一个肯定的答复。
随后,方运不断回复众人的传,好在传不是非得一笔一画写,可以直接用意念完成,方运一瞬间可以完成数十封传。
过了一刻钟,一封普通传飞来,方运不准备细读,只是看了一眼落款,不得不阅读传。
因为发来传的是孔德论,多年的圣墟好友。
当年方运成虚圣后,各家赠送大礼,颜子世家赠送十寒古地一座城市,孟子世家赠送圣血与圣骨大儒文宝笔,而孔子世家赠送了孔圣古地的一处封地。
孔德论在传上说,孔家已经知道方运回来,既然大学士的境界已经稳固,找个时间去一趟孔圣古地,接受孔家封地。不过,历代接收孔家封地都有一个条件,要自己带兵开拓出一片新的缓冲地带,所以当时孔家没有立刻赠送古地,毕竟那时候方运没有实力在孔圣古地开疆扩土。
因为有一任孔家家主说过,孔圣古地不需要守成者,只需要征服者。
方运想了想,孔圣古地十分凶险,一般只有大儒才会开疆扩土,大学士实力有限,于是传给孔德论,说现在自己在战界已经彻底巩固致知境的力量,即将迈入诚意境,后面还有正心境,至少要等正心境才能去孔圣古地。
方运给孔德论传完,稍作休息,思考诚意境。
诚意境大学士,心念赤诚,真实无妄,要么沉默不语,一旦开口,必须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要么什么都不做,一旦内心有想做的事,且无法说服自己,那么无论善恶,必须要去做。
一旦违背诚意境的力量,会跌落到致知境。
诚意境是大学士的一道奇特的门槛,许多大学士被这道门槛挡住,反复进入诚意境又反复失败退入致知境。
格物境是探寻万物规律,致知境是理解万物规律,而诚意境只是在认识自我,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应该做什么,看似与前后的境界无关。
但实际上,只有认清自我,才能与万物相融,达到正心境界。
诚意境只能让自己不会被自身蒙蔽,而正心境则能让自己不被任何事物蒙蔽。
人族读人常常笑谈大学士中出败类,就是因为许多大学士在诚意境中挣扎,在诚意境中不断认识自我。
方运历经山,心中有所悟,其实读也好,科举也罢,都是在格物,在探究万物的规律,而山之中,尤其是最后几山的经历,就是在致知,在理解万物的规律。
一旦离开山,便需要认清自我,从而更好地认清这个世界。
因为,许多人犯下的许多错误,原因往往是没有认清自我,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认清自我,永远是人类最难做到的事情之一。
所以,诚意境会成为许多大学士终其一生也无法跨越的门槛。
诚意境非常奇特。
方运很久前就听说过,笨大儒田松石在别的境界别的文位会停留很久,但在诚意境界仅仅停留了一天便直入正心。
很多人认为这是故事,后来田松石当众承认,自己的确是“朝为诚意境,暮成正心境”,此事甚至被史家读人记载,作为信史。
许多人问那一天田松石做了什么,是什么原因让他能在一天之内提升一个境界,田松石却说,那一天与前一天或后一天毫无区别,平时做什么,那一天也在做什么,然后毫无征兆在夜晚晋升正心境。
同样有趣的还有大学士花君老人,此人才华横溢,四十七岁晋升大学士,在六个月内,从格物境晋升到致知境,然后晋升到诚意境大学士,这个速度甚至超越了衣知世等众多天才。
但从第一次晋升诚意境后,花君老人便开始了传奇的一生,直到文曲星裂前,他已经九十五岁,在这四十八年中,他不断退回致知境,又不断晋升诚意境,反反复复,从不间断,也从未进入正心境。
即使是这样,花君老人也不放弃自己对女色的追求,夜夜无女不欢,妻妾成群,成为人族四大奇葩之一。
在文曲星裂后,花君老人破天荒地晋升正心境,并很快成为巅峰大学士,正在为突破大儒努力,被各地的读人热议。
花君老人与笨大儒,同样的传奇,却走向截然不同的道路。
方运想起自己还没给田松石传,于是找出田松石的传,又看了一遍再回复。
田松石的传和别人的很不同,只是简单讲述自己的一些经历,说自己在为去葬圣谷做准备,然后询问方运这些天如何,在圣道上有没有心得,相互间可以交流。
回复完田松石,方运从饮江贝中拿出成虚圣时,孟子世家赠送的圣骨大儒文宝笔。
大儒文宝笔一般用大妖王的骨骼炼制,其中以大龙王的龙骨为最,除了极少数人用圣骨来炼制特别的大儒文宝或机关的关键部位,大都用来充当半圣文宝的材料。
半圣炼文宝极耗圣骨圣血等众圣之物,当年张衡为了炼制浑天仪,积攒的圣骨圣血等物可以组装成十具妖族半圣的躯体,这还没算上浑天仪的核心,一条大圣手臂。
用圣骨炼制大儒文宝笔,也只有孔圣世家与亚圣世家舍得,而且这种文宝笔只给族内有功的大儒,一旦这位大儒去世后,世家会收回。
普通的大儒文宝笔写战诗,可以形成五成宝光,特别的文宝笔最高可形成一层完整的宝光,而圣骨文宝笔可以直接增加两层的宝光,同时,圣骨文宝笔封印的战诗都是二境大儒战诗。
这支圣骨文宝笔,便封印着著名的大儒防护战诗《三都赋》。
在战诗词兴盛之前,有一种文体也能让读人化天地元气为己用,那便是汉赋,只不过汉赋的篇幅过长,动辄上千甚至过万字,难以临战使用,逐渐被淘汰,但依旧算是战诗词的分支。
这种赋体战诗词虽然冗长,但由于文字众多,描述或叙述详尽,一旦成为战诗词,则威能更强,只是消耗的才气也更多。
这种战诗不适合在战场纸上谈兵,但若是封入文宝之中,可以瞬间释放,让赋体战诗反而成为许多强大文宝的首选。
这首《三都赋》乃是大儒左思所作的传世汉赋,描述了魏蜀吴三朝的国都气象,赋成后,人们竞相抄写,最后形成“洛阳纸贵”的佳话。
。(。)
:
第1614章 最长战诗()
《三都赋》被誉为人族最强大儒防护战诗词之一,若算上大儒皇甫谧的序言,整篇《三都赋》洋洋洒洒过万字,也是人族字数最多的战诗词。
《三都赋》的防护能力极为惊人,因为咏诵了魏蜀吴三朝国度,所以这首防护战诗有三重的力量。
这首诗的缺陷不仅仅因为字数多,需要很久才能写完,第二个缺陷就是极为消耗才气。
成大儒后,才气化为明月,才气满月的大儒写完《三都赋》后,才气明月直接消耗成才气半月,非常惊人。
除此之外,《三都赋》还有别的缺陷,寻常的大儒文宝无法承载强大的力量,而圣骨文宝可以轻易承载;这首诗需要吸收海量的天地元气,寻常的大儒文宝需要吸收一年才能再次使用,但圣骨文宝可迅速吸收足够的天地元气。
有种种缺陷的《三都赋》和圣骨文宝笔形成了绝妙的搭配。
孟子世家赠送这支“三都笔”,旨在保护方运。
方运手持三都笔,仔细查看,这是一支特别适合写用的中楷笔,笔杆如骨,笔毛如墨,乍一看只是稍稍奇特,并没有什么惊天的力量,但方运知道,一旦使用,这支三都笔必然会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方运成虚圣后,获得了多件大儒文宝,而最强的文宝笔便是这支三都笔。
方运收好三都笔,陷入回复传的苦战之中。
回复完传,天空已经大亮。
方运用神念看了一眼吞海贝中的珠江公官印,置之不理,准备等过些日子再使用张龙象的身份,现在不适合使用。
小睡半个小时后,方运起床,随后一心二用,一边读,一边琢磨事情。
既然要接任两州总督而且重心是象州,就要解决象州最大的问题,庆官和景官之争。
除了治理象州,也需要防着雷家,有西海龙圣挑拨和撑腰,杀死雷重漠之事远远未了结,甚至还在不断发酵,不知道何时会突然爆发。
方运缓缓在纸上写下“敖泯”二字,这便是西海龙圣的名字。
景国北面的蛮族也是大患,要时刻注意,一旦宁安城出现问题,便要第一时间前往。
血芒界与宁安城之间的两界通道还在持续构建,并没有完成,主要是两界相距太远,而血芒界并没有成长完毕。
未来一段时间最重要的事,还是要提高自身,大学士期间,文台最为重要。
“有了万民文台、学海文台与真龙文台还不够,我需要更多的文台。那么,第四座文台如何铸就?”
有了完整的一心二用文心,方运也进行改变,在学习的同时,不断思考所有的人和事,发现了许多之前错过的细节,对一切的理解越发深刻。
读万卷,行万里路,都很重要,但事后的思考更加重要。
猿猴猩猩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但却不具备人族强大的思考能力,所以它们永远无法制造复杂的工具。
在圣院停留三日,方运孤身一人利用陈圣文界挪移到位于景国京城的陈家大宅,先是与陈铭鼎等陈家众人聊了一个时辰,才坐上马车前往泉园,准备明天正式上朝。
在这几天,方运不断收到景国皇室与一众老友的传,内容都是关于景国和象州现状的,事情远比想象中复杂。
左相柳山一党在密州的势力被打掉后,沉寂许久,但因为柳山与宗圣的身份曝光,这让柳山一党有恃无恐,不仅在朝中稳如泰山,甚至继续向景国各地渗透。
方运坐在马车上,回忆方才与陈家众人的聊天,虽然陈家众人竭力掩饰,但有几个人还是暴露了他们的恐慌。
今年是新历二百零四年,而根据之前人族读人的推算,陈观海活不过明年。
不过,好消息是陈观海文胆更进一步,自身实力增强,如果不用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