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哈佛的美少女:韩国小姐金娜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走进哈佛的美少女:韩国小姐金娜娜-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学习能力降低”,考生再次感到背叛。
  参加美国高考的过程中,我对当时的不满逐渐有了具体的认识。
  第一,无论如何寻找借口,韩国高考仍以分数为主。平均成绩点数的一个等级,高考分数的一分,就能决定是否被录取,这种现象从30年前直到现在仍然没有改变。什么竞赛成绩,什么表现性评价,什么社会福利活动等等,都是形同虚设,大学根本不想在这些方面浪费心思。
  努力学习取得高分,就能考上好大学,假设这种方法可行,可是这样未免失之卤莽。只有一天的时间,语文、数学、外语和选择科目,四门科目都要考完。考试那天可能会因头痛导致状态不好,也可能因为家里有事分心而发挥不出正常的水平,或者因为突然腹泻而在考试中途上卫生间,最终导致该科目没有考好。韩国的高考制度根本没有顾及这些。最后的成绩都将归结为综合分数,一门不好,满盘皆输。至于结果呢,要么去自己不喜欢的大学,要么付出一年的漫长时间复读。
  美国的大学入学考试SAT,从每年10月份到第二年2月份,总共举行六次。学生自己选择考试时间,选择自己想考的科目。可以六次全考,也可以只考一次。分数满意的科目可以不再重考,如果有些科目还想继续提高分数,只要复习这一门,重新参加考试就行了。
  考试科目也很简单。SAT I只有语文(英语)和数学两门课程。SAT II需要考三门以上的课程,主要是写作,其余科目可以自行选择。有的大学只考SAT I。
  最让人羡慕的是,并非只有高分的学生才能得到好评价。不管考生只考一次还是考了六次,最后以第一次到最后一次的成绩变化为基准进行评价。得多少分固然重要,进步程度也很重要。
  如果建立有所专长就能上大学的教育制度,我们就不应该把一天之中进行的考试成绩当成评价基准,而是应该考虑一种更具体更合理的评价方式。
反对因材施教吗?(3) 
   我对表现性评价也很不满。表现性评价本来是对学生的创意、参与意识和努力所作的评价,现在却变成了给学生的作业打分,而且每门功课都要进行表现性评价,学生们就更忙碌了。表现性评价可不可以不采用打分的方式,以老师推荐书代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课堂上表现如何,发言是否积极,学习是否努力,有没有写出论文来令老师大吃一惊,如果老师能把所有这一切用文字表达出来,难道不好吗?
  另外,对学生们的自我介绍、essay、申请理由等,为什么不作评价?这些难道不比分数更重要吗?
  从过程的简便性来看,从大学的立场来看,以分数评价学生的确是最简单的方法。把各个项目加在一起,根据分数自动决定是否录取,没有必要考虑太多。
  可是,一个学生的潜力、务实性、努力、意志等等,怎么可以单凭分数看出来呢?读一读学生的自我介绍和essay,读一读老师写的推荐书,才能真正了解这是怎样的学生,难道不是吗?
  社会活动也只是对“有没有活动经历”作简单的判断。学生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社会活动,在什么地方有过哪些经历,学到了什么,这些根本不予评价。只以时间证明的社会活动能称作是服务社会吗?网络上早就流传说“无需参加社会服务活动就可以盖章的团体”,“不用参加社会服务活动,照样可以考大学”。
  在美国,只要做好一项社会活动,也可以上大学。即使SAT分数很低,只要踏踏实实参加过社会活动,并针对相关领域写出充满信念的essay,同样可以得到较高评价。美国之所以成为爱心奉献王国,就是因为这种对社会活动给予较高评价的社会氛围。
  以分数为中心或以形式为中心的制度,根本不可能正确评价某个学生。在这种制度下,家长和老师也都用分数来衡量孩子。看来性格是个不错的孩子,可是因为分数而在家庭和学校都受到差生待遇,实在令人遗憾。
  最近,美国正计划废除高考制度中唯一的分数评价机制——SAT制度,主要原因是这种考试制度促使社会阶级化的形成。也就是说,分数评价只能带来不平等。
  比如有这样的学生,尽管他才华和潜力过人,但是家境贫寒或者父母都是低学历者,或者父母双双参加工作而没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或者父母是吸毒者、罪犯,那么这个孩子很可能受环境影响而疏忽了学习。美国的低收入阶层、工人阶层几乎都是黑人,吸毒者和罪犯中大多也都是黑人,所以SAT一直都对黑人学生很不利。许多人认为黑人之所以世代贫穷,世代低学历,就是因为SAT考试制度的存在。
  SAT成绩对白人和亚洲籍学生非常有利,而且越是高收入的家庭,父母学历越高,孩子的SAT成绩也越好。拿黑人学生的SAT平均分和白人学生的平均分作个比较,黑人学生通常是英语低90多分,数学低100多分。很多方面呼吁,SAT制度需要全方位改革。据说到2005年就要换新的考试制度了。要求进一步降低SAT在录取中所占比例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同时呼吁提高社会活动经历、essay、推荐书、生活记录簿的比例。他们认为,才华和潜力、对梦想的信念远比学习更重要。
  我们的高考也是这样。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孩子没钱买那么多科目的参考书,富人家的孩子不但每门课都请高薪家教,还买来看也看不完的参考书和习题集。
  教育是克服现实和超越自我的唯一的正当途径,有些人却不得不从一开始就被排斥在机会之外。
  分数制度当然不能彻底废除,然而从社会氛围来看,像韩国这样几乎占到99%的绝对比率和美国30%的比率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SAT的准确比率在各个学校都不一样,大体上是30%)。
  换而言之,评价某个人的因素中不仅包括成绩表,还应包括他对梦想的信念,以及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内投入的热情,还可能包括同学关系、家庭气氛、人品、诚信度、正直度、亲和力、礼仪、感恩心、回报心和牺牲精神等。像韩国这样只重视成绩表的国家,对后面这一系列事项全都充耳不闻。成绩、凭借该成绩考入的学校名称、参加工作后的单位和年薪,这就是一个人的全部。
  韩国的大学入学制度比其他国家重要得多。别的国家大学入学率只有10%~30%,而韩国的大学入学率几乎接近80%。国民关注高考,高考制度决定着社会的整体氛围,这么说恐怕并不为过。
  在国外,很少有人像韩国人那样打听别人的毕业学校、年薪,以及父母的职业。韩国人容易蔑视平凡人单纯而淡泊的生活,认为衣着华丽生活富足的人生才是美好的人生。这是社会将要向错误方向发展的危险信号。希望我们的教育制度能尽快走上正确轨道。
  念外国大学是人才流失吗?
  “人生只有一次,把可能性向着蓝天敞开!”
  在民族史观高中创始人崔明才先生的回忆录中,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考高中之前,我也无数次地考虑过民族史观高中。我很想读这所学校,然而我的梦想是做一名医生,集中接受科学领域的教育似乎对我的将来更有帮助,怀着这样的想法,我决定报考科学高中。
  民族史观高中早在几年之前就令我们震惊不已。每年都有一到两名学生考入国外的名牌大学,今年留学班的全部20名学生都被海外名牌大学录取了。聪明而意气风发的韩国学生越来越多地走向国外,我期待着二三十年之后他们能够真正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反对因材施教吗?(4)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像我这样以善意的眼光看待民族史观高中。民族史观高中的大部分课程都用英语授课,因此有人评价这是“反民族”的教育方式。单独设立留学班,培养考取常春藤联盟大学的学生,有人称之为“学历事大主义”。对于每年留学海外人数增加的现象,有些人担心这是“严重的人才流失”。
  真是这样吗?学校强调学习中的民族意识,那就不能用英语授课吗?就不能向海外输送 
学生吗?民族史观高中真的是因为崇尚美国,才用英语授课,并成立留学班吗?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选择美国学习,而且是哈佛大学。也有人用怀疑的眼光看我,怀疑我被一流学历迷失了双眼,甚至怀疑我崇尚美国。我的回答就是民族史观高中创始人说过的那句话。
  “因为人生只有一次,我要把可能性向着蓝天敞开!”
  为了把可能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我选择哈佛大学作为我的手段。如果当时我认为哈佛大学不合适,也许我会选择其他的手段。
  民族史观高中之所以采用英语教学,也是为了把学生的可能性发挥到极限。只有学好英语,才能了解世界,才能把世界上的先进学问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只有学好英语,才能理直气壮地在国际舞台上表达我们自己的主张。英语、哈佛大学,以及其他国外名牌大学,都不是我们的目的,只是手段。
  有人担心“人才流失”,其实韩国还没有达到担心这个问题的程度。最应该担心人才流失的国家是俄罗斯、英国和爱尔兰,为了防止人才流失,以上三国都实行增加研究经费和高薪制度。世界上还有很多教育水平落后的国家,即使想向国外流失人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俄罗斯总统普京曾经说过:“之所以有人才流失,那不正说明我们国家拥有可以流失的人才吗?”
  我不认为人才流失多么令人担忧,反而觉得这是幸运。如果我们民族没有聪明的头脑,怎能有机会到海外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知识呢?
  10年以前,俄罗斯和爱尔兰积极鼓励学生到国外学习先进知识,由此积累了新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国际地位。本国国民活跃在国际舞台上,拥有高度发言权,国家竞争力自然会相应提高。
  韩国要想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让世界注意到韩国的存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参加环球小姐大赛时,我彻骨地感受到这样的事实。无论我如何努力地展示我的存在,在别人眼中,韩国都还是排在日本和中国之后。一直以来,我只是“金娜娜”这个单独的个体,环球小姐大赛让我认识到我是“韩国人金娜娜”,这的确是让我同时产生自卑和爱国心的好机会。
  联合国下设二百多个国际组织,还有数十个政府间组织,然而很难找出几个为韩国工作的人,出入国际舞台的韩国人实在是太少了。现在,我们应该担心的不是人才流失,而是如何让更多的人才走出去,怎样把优秀的人才派上用场。
  韩国人不在韩国生活,就代表他成为外国人了吗?无论居住在世界哪个地方,他的韩国人身份都不会消失。生活在国外的人比国内的人怀有更诚挚的爱国心,代表祖国的责任感更加重大。让更多的人走出国门,与外面的人工作生活在一起,宣传韩国,为韩国努力,还有比这更好的事情吗?
  我们要让更多的人才走出去,到各个国家去扎根。根基扎得越结实,韩国的资产就越稳固。人才不会流失,而是要派遣出去,其收获最终仍会回报给韩国。
  高丽末年,因为遭到陷害而被发配到中国的文益渐,他在毛笔盖里悄悄带回三颗棉花种子,然后撒播出去。10年之后,饱受寒冷之苦的高丽人以棉花织成棉布,做成衣服,或者加入棉花做成防寒服。
  今天到国外学习的年轻人每人都会带回三粒棉花种子,让我们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