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那就在科考场上见了,看看是你们江南士子厉害,还是我江北士子威风。”张启方面色微红,扫了众人一眼,冷哼哼的领着身边的朋友告辞而去。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持之以才 用之以正()
“这个胡铨还是真是什么话都敢说的人,倒是让人惊讶。”二楼一个角落处,虞允文父子两人正坐在一起说话,虞允文看着胡铨一眼,摇摇头,说道:“过刚则易折,这个胡铨太喜欢说说话了,这样的人在官场呆不长。”
“就你会说话,不就是在陛下身边呆了两个月,就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一样。”虞祺瞪了自己儿子一眼,又想到了什么,说道:“若不是陛下,这次科举你也可以参加,未必不能拿个状元来。呆在陛下身边,虽然陛下知道你的才能,但是外人未必知道。”
“那又如何?有没有才能自己知道,就算是参加科举又能如何,种个状元,在各部历练一两年,然后外放知县、知府然后再一步步的爬上来?还不如跟在陛下身边,那才能学到真正的东西。”虞允文摇头说道:“在建国之初,陛下需要的是有才能的人,至于经过科举一途成为朝廷栋梁的人,那也是在太平时节,才能走的更高。”
虞祺想了想,事实上还真的是如此,最典型的就是军机处、武英殿大学士周渊就是如此,不过是李璟庄中私塾出身,跟在李璟身边,刚正不阿,掌握军法,治理军中,军中将校无一不服,这才成为大学士,成为军机处中大佬一员。
“这也是你的机缘,跟随陛下身边,实际上远比一般人更加危险,你年纪商轻,原本我是准备让你沉淀几年,只是陛下爱才心切,才会将你带在身边教导,你千万不能辜负了陛下的一番信任。”虞祺忍不住说道:“陛下北伐在即,可曾招你入宫?”
“没有,孩儿认为陛下这次不会让我跟随北伐,毕竟孩儿还很年幼。”虞允文摇摇头,现在三军主要将领都已经入宫,李璟并没有召见自己,虞允文就已经知道了李璟的意思了,恐怕短时间内,自己不能跟随李璟北伐,进入大唐的核心。
“你到底是年纪轻,现在若是掌握大权,恐怕军中无人能心服口服,再学习一段时间也是好的,可惜了,北伐大功,恐怕与你无缘了。”虞祺微微感到惋惜,北伐乃是大唐大事,金国也是李璟最大的敌人,参加北伐的人恐怕都有大功,虞允文失去这样的机会,确实可惜。
“父亲,孩儿年轻尚幼,若是猛然之间成为陛下身边的重臣,也不见得是好事情,还不如一步一个脚印,听从陛下的安排。”虞允文不在意的说道。
虞祺面色一愣,双目中光芒闪烁,望着自己儿子一眼,自己的儿子天资聪颖,从小就有自己的主意,这个时候说这句话,明显是有针对的。
虞允文见状,顿时低声说道:“陛下不过三十,年轻力壮,可是朝中的大臣们年纪远在陛下之上,陛下日后的辅政大臣们绝对不会是这些老家伙,陛下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出征,不是出征的时机不对,而是因为陛下对这届科举十分重视,他要遴选的是日后的宰辅之才,所以才会等到现在。孩儿年纪轻轻,现在就已经在陛下心中留下了印象,现在最主要的是认真学习,免得日后跟不上。”
虞祺听了顿时恍然大悟,连连点头,看着自己的儿子,脸上顿时露出一丝欣慰之色。自己看事情还是差了一些,居然还没有自己儿子看的遥远。
仔细想象,赵鼎等人都是李璟的父辈甚至是爷爷辈,又能辅佐李璟多少年,这个时候,他恐怕需要的是培养继任者,朝中能有此作为的人很少,能被李璟看上眼的人更少,遴选人才是帝国的重中之重,难怪李璟到现在还没有前往军中,主持北伐之事。
“既然你有自己的打算,那为父就不说什么了,这次进京,见过陛下之后,我就回江都。”虞祺点点头,说道:“不管日后陛下如何安排你,都要勤于王事。”
“孩儿明白。”虞允文点点头。正说的时候,他发现远处有一个内侍走了过来,内侍在酒楼内四处看了一眼,终于看见虞允文,脸上顿时露出一丝阿谀之色。
“虞先生,陛下说了,请先生参加今年的科举。这段时间,就不要四处走动了,多看看书。”内侍低声说道。
“参加今年的科举?”虞允文面色一动。
“这个,陛下是这么说的。”内侍看着虞允文相貌极为不俗,想了想,低声说道:“先生,小人听陛下对赵相说,哪里有宰辅是一个普通读书人出身的,现在可以,以后就不行了。先生,这可是陛下的原话。”
虞允文还没有反应过来,身边的虞祺却是面色大喜,右手忍不住掏出一枚金币,塞入内侍的袖管里,拱手说道:“多谢公公提醒,虞祺多谢了。”
内侍原本只是想交好一下虞允文这个后起之秀,没想到看见一道金光没入自己的袖管里,心中更是高兴,连连摆手说道:“小人不敢,小人不敢,虞先生,小人告辞了。”
“陛下高瞻远瞩,非我等能比拟的。”虞允文却是一声长叹,目光中闪烁着一丝希冀。就算李璟是造反起家的又如何,最起码,他是一个明君,就冲着这一点,就值得自己去效命。
“这位小兄弟,莫非这次你也是来参加科举的?”李易在一边看的分明,他扫了远去的内侍一眼,笑呵呵的上前拱手说道。
“在下虞允文,这次正是来京参加科举的。”虞允文已经决定参加科举,看见李易等人,倒是有些亲切。
“既然同是参加本届科举,那就是同年了,虞贤弟不如和我等一道,大家谈诗论词也是好的。世伯可否?”李易朝虞祺拱手说道。
“允文,多和这些年兄们接触一番也好的。为父先回府了。”虞祺笑呵呵的拍了自己儿子的肩膀说道。一个好汉三个帮,日后虞允文想要走的更远一些,就需要更多的人帮助,同窗同年之情就是最好的纽带。虞祺也看的出来,李易、胡铨等人为人都还不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结交对象。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北伐()
武英殿内,一个硕大的河北地图出现在众人面前,虽然是军事会议,但是政事堂的几个大学士也纷纷到场,这是关系到大唐王朝明年能不能一统天下的大事,众人都不敢怠慢,近卫军已经封锁了整个武英殿,台阶之下,无数士兵驻守,足见此次会议的重要性。
在大殿一侧的墙壁上悬挂着江山社稷图,上面表明了唐、金、宋三方示意图,从这上面可以看的出来的,黄河以南、长江以北,除掉鲁地之外,都已经是大唐的领土,在河北大地上,并州及其以北的草原部分也是李璟所有,天下之大,李璟已经占据三分之一还要多。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曹璟,军中粮草可曾准备妥当?”李璟身披盔甲望着曹璟说道。
“臣已经准备妥当,分别藏于太原、洛阳和汴京,方便军粮转运,军粮足够五十万大军支撑半年以上,半年之后,若是战争还没有结束,可以调动存量,也能支撑两个月,在大军征战的时候,臣会派人南下购买江南的粮食,虽然耗费多一些,筹措大军三个月的粮食还是可以的,这样一来,臣可以凑够支撑五十万大军约一年的粮食,这还不算秋收之后朝廷能得到的粮食。”曹璟赶紧出列说道。
众人纷纷点头,曹璟虽然出身不行,但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凑够近一年的粮草,足见他的手段不凡。赵鼎等人这个时候甚至很庆幸,当初同意曹璟进入政事堂的决定,若曹璟仅仅只是一个户部尚书,绝对不会这么轻松的理清这里面的奥妙,下面办事的人效率也不会如此之高。
“粮草若是不够,让吕师囊前往占城去买,占城稻虽然不好吃,但是吃饱还是没有问题的,那边的米也不值钱,可以多买一些。”李璟笑呵呵的说道:“以后我们可以攻占这个地方,让当地的人都给我们种粮食,这样中原就不会有吃不饱肚子的时候了。”
“陛下圣明。”众人听了顿时笑了起来,李璟虽然说了,但却无人放在心上,占城虽然有占城水稻,但是让一国的百姓给中原人种水稻,输送粮食,这样的事情还真的没有人做过。
却不知道李璟心中实际上早就有这种想法,在海外建立殖民地,为中原输送大量的物资,粮食、经济作物,甚至掠夺人口、黄金等等,这些都是李璟准备做的事情,只是现在中原还没有平定,这些也只是想想而已。
“粮草既然准备好了,那剩下的事情就是将军们的事情了。曹璟将粮草分布在太原、洛阳和汴京三处,这样最好,我大军无论是从什么地方进攻,都能就近获得粮草。”李璟取过一边的金竹杖,指着地图上的三处说道:“这次进攻金国,就是要用雷霆之势,一举攻克河北,最起码也要将金人赶过长城去,让他们回到白山黑水之间,继续过着野人的生活。”
“请陛下下令。”三军将士听了之后,心中激情澎湃,恨不得恨不得现在就跃马疆场,真的如同李璟所说的那样,将金人赶回东北老家去。
“想要进攻金人,首先就要考虑我们的大后方,南宋虽然被我们打残了的,可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是懂的,我们在进攻金人的时候,南宋肯定会出兵帮助的,不管出兵的规模大小,但总是一个麻烦事情,韩世忠驻守江都,打造水师,呼延灼驻守新野,抵挡来自南方的进攻,对于南方,我们的方法是守,相信二十万大军足够抵挡南宋的进攻。”李璟手中的竹杖在长江边画了一下。
“陛下,不如让李乔将军抓紧时间占据巴蜀之地,从巴蜀沿江而下,威胁南宋,甚至消灭南宋,就南宋那几个歪瓜裂枣的军队,如何是我们大唐的对手?”呼延灼大声说道。他崇尚的是进攻,最好能两线作战是最好的,在他看来,大唐粮草充足,军中士气高昂,击败南宋轻而易举。
“不可。”公孙胜赶紧说道:“陛下,虽然我等有实力两面作战,但是臣认为还是先击败金人,然后南下才是正理,两面作战,就要将我大唐军队抽调一空,万一,这要是有一个万一当如何是好?”
“公孙先生太小心翼翼了,大唐雄踞八方,谁敢在这个时候来闹事,长江有臣和韩世忠将军驻守,难道还有人能突破两人的防线不成?”呼延灼笑呵呵的说道:“除掉金人是我大唐的对手之外,谁能抵挡我大唐一击?我们兵分三路,金人首尾不能相顾,难道还有兵马来进攻我大唐腹地不成?陛下,巴蜀兵马十万,仅仅是收复巴蜀,坐镇当地,显然是浪费,不如令李乔将军分兵东进,攻略荆襄,臣领军一部或许能平定荆襄。南宋的那点兵力,如何是我大唐的对手。”众将听了面有思索之色,仔细想想,呼延灼说的也未必没有道理。
“呼延将军勇猛,朕看在眼中,但统一天下毕竟是大事,对付一个金人或者南宋,我们力量绰绰有余,但同时两面开战,影响较大,一不小心,全盘皆输。”李璟想了想,还是放弃了这个诱人的计划,岳家军没有倒塌之前,他是不会贸然两线作战。谁知道赵构这个家伙,会不会脑子一灵光,再将岳飞派出来,到时候岳飞领着十万大军北伐,自己后背恐怕都会受到影响。
呼延灼虽然有心立功,想着两面作战,自己能够独当一面,但听了李璟这么一说,顿时将心中的念想抛在一边,静静的等候李璟的决定。
“首先是北部草原,这些年金人为了遏制我们的骑兵,在草原上兴风作浪,若不是伯颜坐镇草原,恐怕草原已经不在朕手中,草原兵马不能妄动,但抽调五万骑兵加入北部骑兵军团,共计十三万骑兵,由伯颜统领东进幽州,萧巍哥取代伯颜,坐镇草原,震慑草原。”李璟指着北部的草原说道。征战金人岂能没有骑兵,李璟将动用手中大部分骑兵,以应付金人的铁骑。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赵桓之恨()
“四路大军,伯颜为北路军总管,领军十三万入幽州,以雷霆之势直接杀入幽州,第二路军,种师道将军为西路军总管,领太原军五万,出井陉关攻略河北;第三路,吴玠将军领军五万出鲁地,北上德州等地,主要的目标是进攻完颜宗翰,不过,相信完颜宗翰的兵马不会在鲁地纠缠太久,他的主要力量仍然放在河北等地,只要我大军一起围攻,金人没有太多的兵力抵挡三路大军的进攻,至于朕,领御林军十五万,过黄河,进攻大名府,四路大军最后汇合在幽州城下。”李璟手中的竹杖在地图上扫过,说道:“四月初八殿试结束,朕亲自领军北上,进攻大名府,在此之前,所有大军立刻发起进攻,尽可能的吸引金人注意力。”
殿试需要李璟在现场,对于这次科举,李璟相当重视,只能是亲自举行,而且,中军最后出发,也是为了能迷惑金人,好方便李璟在最关键的时候,对敌人发起进攻。虽然如此一来,其他三路大军压力会稍微大一些,但总体结果来说,决定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请陛下下令。”众人纷纷应道。
“中军李大牛、高宠、朱武率领所部随军而行,朱武为军师,李甫帐前听令,其余诸将统帅本部将校,武学学子一份为四,分赴四军,随大军而行,公孙胜负责调配武学学子。”李璟想了想,决定还是将这些武学中即将毕业的学子带着,一方面增加学子们行军打仗的能力,二来也能弥补自己身边将校的不足。
“西路军种师道将军为主将,武松为副将;东路军吴玠为主将、梁仲副将,吴璘将军为前锋。其余将军率领御林军马,随中军行动。”李璟想了想,还是将军中的将领大概的分配了一下,真正的主力还是中路军,直接进攻大名府,杀入幽州。
“陛下,若是中途碰见义军当如何是好?”种师道又询问道。
“能收服自然是好事,若是不能收服,全部歼灭,这些人虽然为抵挡金人进攻立下了功劳,但若不臣服朝廷,等我们解决了金人,他们必定会啸聚山林,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影响,既然如此,还不如一起解决了,真正为汉人考虑,声明大义的人必定会跟随朝廷大军一起,收复河北,对于那些心怀野心的人,不会甘心放弃自己的军队,这样的人,我们收复了河北,这些家伙也会继续闹事。”李璟不在意的说道。
任何人都不会放弃自己的权力,尤其是那些在河北坚持了许久的义军,手中掌握了军队,岂会甘心放弃自己的一切,甘愿当一个普通的将军,听从他人调遣?
随着李璟的一声令下,整个汴京城的大军顿时动了起来,一队队骑兵出了汴京城,朝周围的驻军而去,呼延灼、种师道等大将纷纷离开汴京,就是刚刚在汴京城站稳脚跟的韩世忠,也离开了妻儿,去了江都,招兵买马,建立水师。
广备攻城作各大作坊也纷纷运作起来,各种弓箭火器等等武器也运出了汴京城,当然更多的还是留在汴京,准备跟随中军进攻大名府。
潜伏在大唐境内的金狼卫、风波亭的密探们也纷纷将得到的情报传出去,各种资料显示,李璟准备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了,至于战争的对象到底是南宋或者是金人,众说纷纭,只有远在鲁地的完颜宗翰知道,李璟已经准备对大金用兵了。当下飞马将自己的推测送到会宁府,请完颜晟千万不能放走了赵桓。
而远在会宁府的完颜晟并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